第120章 三方反直(2 / 3)

馮這話一說,張廷鍔吃了一驚,這豈是一個軍人對總統講話的態度?雖然馮玉祥護短是出了名的,但是畢竟麵對的是一國總統哎!

曹錕雖是布販出身,究竟幹了不少的重要職務,見過的世麵不為不廣,何況現在已是總統,他在馮報告時本是和藹可親,待馮的話說完,他眼睛一睜,端正而坐向馮說:“煥章,初一總統衛隊把士兵打了,你們身為高級長官,為何不徹底追究懲辦肇事的不良分子,我是總統,這種小事情還要我來處理嗎?我幾時對你們說情維護過總統府的衛隊?”

馮玉祥碰了一個大釘子,為之啞口無言,張廷鍔隻好打圓場說:“總統的指示我們立刻去辦,煥章是總統的部下,對總統就像對父親一樣,言語可能過激,請總統原宥。”

賄選次日,張漢卿在薑化南護衛下,秘密去東條胡同拜訪了馮玉祥。

都說馮玉祥很早就有革命思想,這還是有道理的。老馮做管帶時就和一幫哥們策劃了迎和武昌起義的灤州起義,事敗後,一眾兄弟死的死逃的逃,老馮有陸建章這個舅舅罩著,逃了一陣就又回來原封不動做他的官了。不過馮玉祥在重新吃起北洋這碗飯時還是很賣了一陣力的,無論是孫中山領導的二次革命,還是蔡萼領導的護國討袁戰,馮玉祥和他的獨力旅都堅定的站在了袁世凱的一方,馮部還因攻占嶽州被老袁授了勳三位,在此次的“賄選”中他也占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可見馮玉祥當時還是脫不了軍閥有奶便是娘的本色。

馮玉祥此時正當壯年,是個英武彪悍的典型軍人。他是張漢卿的老對手了:在陝西,是張漢卿將其逐出;在湖北,是張漢卿阻住其南下之路;在安徽,是張漢卿挖了他的牆角。他對年紀比他小了近一半的張漢卿既有仇恨,又有由讚賞轉為惺惺相惜之意,還有反對張漢卿拒不合並人民黨為國民黨一部分、“結黨割據”有乃父軍閥遺風之心。張漢卿對他說明來意並出示孫中山親筆信件時,他卻未做沉吟,慷慨說:“馮某以國事為重,自當遵從孫先生之決定。少帥且安排軍事部署,我部當出其不意,一舉擊潰直係後方。”話雖如此說,馮玉祥對直係的力量還是很忌憚,對即使戰而勝之之後的局勢也有迷惘:張漢卿名義上尊孫中山為首,但能夠保證奉係遵孫中山為首再組政府嗎?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張漢卿對馮玉祥可是了解甚透。自來都說要想帶好軍對總要有個理念和思想,蔣介石製軍抬出三民主義,閻老四製軍靠的是三國時的忠信禮義,這馮煥章製軍靠的卻是基督教加幫會幫規。

馮玉祥的大哥張之江當時是洪門大哥,他自費印了10000本聖經發給部下,馮玉祥的部下全部成了基督徒,馮本人也就被稱為是基督將軍。當然馮的基督教製軍法絕對敵不過銀無加高官厚碌,這已經被曆史證明了的,張漢卿不想重複去做這項無意義的工作,他所能做的,就是急馮玉祥之所急,答應奉獻100萬兩銀元,以滿足馮玉祥因急速擴軍及吳佩孚打壓後軍餉無法及時發放導致的軍餉拖欠問題。又不裏子又有麵子的好事,馮玉祥怎會不做?

此後,張漢卿赴天津會晤段祺瑞。

段祺瑞被直奉兩軍合力逐出北京後,他避居天津日本租界壽街,開始吃素念佛,表麵上靜心養性,實際上仍密切注視著政壇風雲,以待複出。當直奉失和時,段祺瑞及時地派段芝貴到東北聯絡張作霖,又派徐樹錚到南方交好於孫中山。才有段祺瑞、張作霖、孫中山結成反直“三角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