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戰地詩人(1 / 2)

這是奉軍的五色軍旗,矗立在遠處一處小山崗上,迎風伸展。

張漢卿心下大定:這麼遠的地方軍旗還在,意味著直軍並未前進多少。但是以直軍攻擊的強勢,這雜牌軍怎麼可能有這麼強的抵抗力?

走過一道道壕溝,張漢卿看到的是一張張坦然的臉。這些麵目各異、高矮膚色不一的“聯合軍”,唯一所相同的是穿關奉軍的軍服。上半晌轟鳴的大炮,十數裏外的中軍聽得一清二楚,怎麼當事人反而沒多大感覺?他震驚地看著聞訊迎來的張宗昌,問訊說:“張將軍,你部傷亡情況如何?”

張宗昌雖是個大老粗,平素桀驁不馴,張漢卿的身份還是敬之又敬的。他一麵領張漢卿去他的司令部,一邊回答說:“稟少帥,我部與直軍作戰半日,戰死350餘人,受傷800餘。共打退敵人6次集團衝鋒,擊斃敵軍約3000人。目前敵軍已主動停止進攻,我軍陣地穩如泰山。”

張漢卿懷疑說:“對麵王維城部為直軍主力,即使我軍有地利優勢,傷亡之懸殊不應如此之大吧?”他前生多看過國民黨軍作戰的電影,軍官謊敗為勝、誇大戰果之伎倆層出不窮。這張宗昌不會也染上這個毛病了吧?對主將來說,任何的不實之辭都有可能影響到對戰場局麵的判斷,他可不會輕易聽信這天方夜談之“勝果”!

張宗昌看得出少帥不信,未及再言,突然對麵“轟隆隆”響聲大作,新一輪炮擊又告開始。張宗昌指著前方奉軍陣地,笑著說:“少帥,您仔細看這群狗崽子怎麼對付直軍。”

張漢卿舉起手中望遠鏡。他前生隻在電影電視中看見高級軍官手捧望遠鏡四處眺望,十分神氣。終於有機會到他親臨戰場了,耳邊聽著呼嘯而過的炮彈聲,卻感覺怎麼也神氣不起來。

按照軍事教科書上步炮聯合作戰的觀點,排炮過後,就是步兵衝鋒了。張漢卿所帶的33旅在旅長唐聚武的帶領下,很快進入陣地,一個先頭營接下了“外籍軍團”傷亡最重的營部轄區,一番布置後,已作好戰鬥準備。

張漢卿在望遠鏡中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這些“外籍軍團”的雜牌軍們,真的是久經戰陣,大炮轟鳴時,沒一個露頭探望的,全部趴在戰壕中抽煙的抽煙,睡覺的睡覺,聊天的聊天,渾沒把身旁的爆炸放在眼裏的樣子。再往前看時,陣地前橫七豎八地躺著無數軍人的屍體,看軍服該是直軍的。

炮擊停止了,直軍又發起了成團的進攻。也許是前幾次被打怕了,他們都瞄著腰,小心翼翼地摸上奉軍陣地。

奉軍並無動靜,張漢卿的目光落在最前線的一群白俄士兵身上。他們背向戰壕,眯著雙眼養神,毫不理會在他們身後僅幾十米遠的敵軍。隻要直軍一個衝鋒,瞬間就能越過戰壕。

不遠處33旅的正規營已經開始了還擊。指揮官一聲令下,上百條槍一齊發射,立即打倒幾十名直軍。但是直軍反應也迅速,後麵的士兵迅速原地匍匐,架起機槍,一頓狂掃,將戰壕中的奉軍壓得抬不起頭來。在機槍的壓製下,步兵迅速前行。有奉軍抬頭欲繼續迎戰時,咆哮而來的子彈立即將他打成篩子。奉軍的機槍迅速進行反壓製,但仍不能阻擋直軍在空隙中向前挪動。雖然每進一尺即有數人倒下,但是總有奉軍官兵被流彈擊中,雙方靠的是勇氣、鮮血和屍體的支撐。

而旁邊的白俄士兵陣地不是這樣。同樣多湧入的直軍士兵,同樣甚至還略差的火力配置,打法截然不同:一個擔任瞭望的指揮一聲令下,戰壕中的白俄兵一齊舉槍齊射,瞬間達成火力壓製。而且迅速俯身,裝好子彈,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齊射,再俯身,果然是訓練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