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借力打力(下)(1 / 2)

安頓好馮係降兵降將後,張漢卿轉手再麵對閻錫山。

張作霖委任閻錫山為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即日上任,並要求“中央有職事者,在地方不得兼任省職”。閻錫山知道此為調虎離山之計,推諉不就;後在“各方人士”敦促下,始於5月 5日就職,但並不到北京視事。為徹底分化山西軍政,張漢卿巧施妙計,他隨即以中央命令,委任商震為新成立的山西第1軍軍長,利用商、閻之間的矛盾使雙方的裂痕擴大。再委任閻錫山的心腹趙戴文為山西省省長,使他不至於有大的反彈。

閻錫山不得已進入北京之前,責成徐永昌、楊愛源以山西警備司令部正、副司令,負責山西善後,商震便被晾在了一邊。山西軍隊整編,商震雖被任命為第1軍軍長,但卻日益處於孤立的境地,商震未免憤怒卻並沒有太好的應對之策。

張漢卿控製異己部隊的措施是借口軍隊整編未竣則不予發餉,對山西各部隊而言,為維持對軍隊的供給均以貶值晉鈔維持,而作為山西省駐軍最高官員的商震此時有了發泄的渠道。由於第1軍馮鵬翥師之高鴻文、黃光華兩旅為商震舊部,自己人麼,商震便竭盡省政府所能支配的財力,對該兩旅時以現金補助。對其它支軍隊麼,既不爽我,何必讓你爽?一開始是軍餉軍資遲發,再後來就是拖餉,這讓大夥感覺有些苛刻了,各將領因此不平,王靖國、孫楚等閻的嫡係將領更是表示極大的不滿,情緒及於對立。

商震自知矛盾難以調和,索性使問題表麵化。你閻錫山不仁,不念舊情,別怪我商某人不義。他先是提經省府委員會議通過裁撤閻錫山親定的村政處,隨即一次性撤換了25個縣長!這樣一來,弄得輿情大嘩,終於演成了一次太原商民的驅商大會,在文瀛湖畔,群起聲討;軍界也同時醞釀驅商。商震不能見容於山西軍政界的局麵由此形成。

歪打正著,破罐破摔,早有獨立之意的商震就勢借口奉張作霖中央之命,出兵西北“維持華中地方治安”,率舊部高、黃兩旅及軍校學員共9000餘人,脫離了他賴以發跡的山西。張漢卿賞識商震的才幹,早有延攬之意。商震脫離晉係後,所部隨即被改編為人民軍新編第19軍,由商震任軍長,歸在戢翼翹麾下,作為日後進川的主力。

張作霖父子不能容忍山西的鐵桶一塊,但是又不能太過明顯,隻得采取分而化之的辦法。“國防委員會”以整編新軍為名,將晉軍編為6個師,閻係將領王靖國、孫楚、徐永昌、楊愛源、張培梅分別擔任新組建的整編師師長,另一個師長則由張漢卿特別簡拔在不久前山西大戰中表現優異的晉軍團長傅作義擔任,令晉軍軍界大跌眼鏡。

傅作義15歲以優異成績從北京清河鎮第一陸軍中學畢業,升入保定軍官學校第五期步兵科。他一如既往,學習刻苦努力,守紀律、講團結,尊敬師長。所有步兵四大教程及典範今、射擊、馬術等,考試成績均優。特別是射擊,彈不虛發,名列全校第一。1918年,傅作義從保定軍校畢業,回到山西,參加閻錫山的晉軍。初任獨立炮兵第10團見習官,不久,轉任排長、連長。1922年,升任少校團附兼團技術隊隊長,負責全團技術訓練。由於以身作則,嚴格要求,體操、射擊、劈刺、投彈在全省軍事技術比賽中均名列第一。1923年任營長,經常把自己的薪金補貼在練兵上,得到官兵的信賴。在與馮係國民軍的戰鬥中,傅作義營擔任警戒任務,表現出色,得到晉軍前敵總指揮張培梅的嘉許,力保其升任第4旅第8 團團長。張漢卿知道傅作義還是因其傑出的守城能力,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他的這種能力多次展現,使熟讀軍史的張漢卿印象深刻。傅作義自1933年長城抗戰以來,滿懷愛國熱情,戎馬倥傯,率領所部在抗日戰場上轉戰18000餘裏,進行大小戰役、戰鬥290多次,屢立戰功,成為國民黨中堅決抗日的名將。在將來與日軍的可能的決戰中,這樣的人才不可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