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席卷大西南(四)(2 / 2)

因龍雲尚陷囫囹,因此對其雲南省主席兼軍長的諾言便無法兌現。張漢卿一麵與胡若愚“交涉”,一麵將胡瑛指揮下的滇軍38軍拆、調、換、退,並改編為人民軍第33軍。

等到10月6日龍雲回到昆明接任所謂第三十八軍軍長、雲南省政府代理主席時,屬下盡去,換上清一色的人民軍將領。龍雲也是一代梟雄,能屈能伸,遂以威不孚眾為由,請辭軍長職務。張漢卿“堅請”無效,隻得重新委任奉軍老將張殿九為軍長,但仍以龍雲為雲南省主席。龍雲舊部在胡瑛指揮下大敗胡若愚、張汝驥,15日將胡若愚驅退川南依附劉文輝。

劉文輝,字自幹、病虞,為大地主劉文彩之弟,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在民國初期軍閥混戰中逐步壯大勢力,後來和堂侄劉湘一起成為四川最有實力的兩個軍閥,劉文輝占據以成都為中心的川西,劉湘占據以重慶為中心的川東。此人在正史上是因抗戰名流青史。當時劉湘抱病率數萬川軍子弟,徒步千裏,出川抗日,並任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及第23集團軍總司令。1938年1月20日,劉湘因胃病在漢口去世,並留遺囑“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後國民政府追贈其為陸軍一級上將,算是用波瀾壯闊的轟烈,為人生畫上圓滿的句號。張漢卿對這樣一位深明民族大義的軍人其實是非常敬重的。在他看來,即使是軍閥,也有遠比現代所謂“哈日”、“哈韓”者值得關注與尊敬的地方:像張作霖、吳佩孚、曹錕等人,他們中的一些人也許沒少幹過壞事、甚至傷天害理的事,但是一旦關係到民族大義上,那是絕對不含糊的。

留給中國的時間不多了,能讓中華民族遠離大災難的時間不多了,留給張漢卿的時間不多了,不能再在為中國內戰再浪費國家的元氣了!張漢卿於國慶節前夕,在昆明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閱兵遊行,並在其後向劉文輝及桂係要員發出了“雙十”電文,呼籲和平統一、建設新中國。

在張漢卿發出統一呼聲後,以孫中山為首的國民黨中央也發出籲請,要求廣西在統一軍令、政令之基礎上與中央請和,並在中國大陸達成國家統一。中國強大的民意力量是最終促使桂係與中央達成和平統一的決定性力量,在重重壓力下,劉文輝、李宗仁相繼表示願意接受中央改編。

西南平定,除了各租界,中華民國終於在大陸實現了統一。對號稱“雙槍將”的貴州兵,張漢卿極盡裁撤之能事,除擇其精銳,保留龍雲共一個師外,盡行編入建設兵團或後備役部隊中。對號稱“猛如虎”的廣西兵,則擴充至4個師。滇軍保留3個師,川軍打亂編製保留7個師。

為了充分利用成都掌控大西南的有利地理,張漢卿報請中央軍委同意,在成都設置成都軍區,管轄範圍包括西藏、雲南、貴州、四川諸省。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張漢卿調遣老奉係大員萬福麟坐鎮此地,轄有6個軍。

對桂係降將的委任出人意料:黃紹竑擔任張漢卿的參謀處長;白崇禧則進入國防委員會,擔任後成立的總動員局局長;李宗仁則順利升至國家行政委員會委員,成為中央的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