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廣東各界人士與省港工人共10萬人舉行示威遊行以示對中央處理“五卅”事件的支持,這就是史上著名的“省港大罷工”。由於人民黨廣東省部的有力組織,廣州軍區及廣東武警部隊、廣東公安廳的武力護衛,英方對此根本不敢再像“五卅”事件一樣以血腥的方式處理。罷工工人高呼“英國佬滾出香港”等口號,打出“收複香港主權”旗幟,震驚國內外,也震驚了英國國內。受其波及,上海股市連續三天出現二成以上跌幅,各大上市公司損失慘重,尤以經濟實力本不充足的民族資本為重----因為經濟力量薄弱,根本無力長久支撐,各行業出現了蕭條及破產的情況。
於此同時,剛建埠不久的中國銀行、中國交通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遭遇到了強烈的擠兌風波。本來同為發起行的英國彙豐銀行、渣打銀行等不惜以跌破發行價的損失要強行退出金融市場。
工商界許多人驚慌了,有人準備跑香港、台灣,甚或有人期望能直接得到歐美列強的庇佑。張漢卿和人民黨高層將這一切,看成是擺脫帝國主義控製奴役,爭取中華民國獨立自主地位及國家尊嚴和力量展示的一場嚴重鬥爭。他對帝國主義者所用的伎倆再熟悉不過了----不過也如他所願:與英日等帝國主義較量是遲早的事,先用此來練練兵也不錯。
奉係雖然掌握了中央政權,各地長期形成的軍閥勢力和地方實力派影響還很巨大。以上海為例,由於各國租界雲集,大大小小的黑社會勢力和由外國扶植起來的代理人----買辦力量混跡於三教九流之中。長三角著名的民營資本家集團----上海商業聯合會對於中央政府是抱以警惕的心態,基本上還未歸心,對於中央的各種公有製經濟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敬而遠之的,有時甚至是抵觸,隻是懾於國家力量的權威而不得不隱藏起來。一旦有機會,難保其不會對中國經濟造成震蕩性影響。這些力量,在國家力量強大時還不敢有所動作,他們會大隱隱於市;一旦人民黨政權不穩定,或出現國際形勢對中國不利時,這股勢力將會乘隙而起,影響人民黨的執政基礎。人民黨政權為初生,根基不牢,如果不利用此機會震他們一震,將來經濟政策很難得到他們完全的讚同。用張漢卿的話說,這是一次“清洗敵對隱藏力量的好機會!”
到7月15日的20天裏,中央政府利用京滬線、隴海線和海運,共運進大米約150萬噸。除去一般市民所用及所儲存,約有130萬噸的大米堆積在租界內或海外船上伺機返回中國大陸。上海灘各埠的米鋪紛紛重新開張,不過銷售的卻是政府的平價大米。一直死力支撐的米商逐漸經受不住這種低價傾銷的作業模式,見風快的,紛紛拋掉手中還在吃進的貨單,以少損失為原則。拚死抵抗到最後的英日財閥損失最重----中國雖然很窮,但是國家的力量仍然是非常強大的!
所有的能撈到好處的牌已經打完,繼續讓經濟陷入這場危機對有序生產和貿易造成的危害變大,張漢卿判斷,該是收網的時候了。它決定采取最後解決手段:查封大投機商操縱大米市場的活動中心——期貨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