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大米之戰使得英日資本家顏麵大失,損失慘重。尤其重要的是,此役使中國人民士氣高昂,國家的凝聚力和榮譽感空前強烈,深刻地削弱了帝國主義在華的勢力。
但是中國畢竟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在中央政府控製了國內糧食生產、銷售的大權後,繼續用糧食對抗中央顯非良策。英日政府不甘心於這樣灰溜溜地認輸,他們找到了中國特別是上海工業的軟肋,那就是作為工業原材料的棉花。
沒有棉花,上海二百多萬紗錠就不能開工,這個世界紡織大阜就不能產生出應有的物品,經濟就會癱瘓。而原料,則集中在英日資本家手中。
張漢卿不信這個邪,在國家經濟上,人民黨實行的是重要物資國家化和公有製。而且由於中國地域龐大的原因,帝國主義始終無法將中國變成全部殖民地化。在這個時空,由於人民黨異軍突起,土地的公有,國家手裏已經控製了大部分的糧食和經濟作物。隻是因為地理條件和交通設施的限製,很大一部分資源無法有效共享。像棉花,在新疆,不是缺少,而是多得無法運到沿海去。
國家的力量是驚人的!張漢卿命令陝甘新各地政府,用一切辦法,集中一大批重要物資,通過隴海線和京滬鐵路向東部沿海輸出。
他積極協助工商業複工複業,渡過困難。缺資金的給貸款,缺原料的貸原料。永安紗廠總經理郭棣活有300多萬斤棉花及1萬紗錠的瑞士紡機擱在國外出產地運不來,張漢卿專門關照銀行、鐵路、貿易各部門通力協助,甚至專派車皮去香港拉運,千方百計,終於將原棉和紡機全部運到上海。又如,成品紗布運不出去滯銷,20支紗每件市價隻11萬(低於成本),國家就以12萬元收購。私營工商業真正感受到國家的扶持。
反封鎖鬥爭的結果,是紡織業7月中旬隻有4成開工,到11月達9成以上,私營紗廠產量增加了75%,機器工業原開工20%,由於從新疆日益擴大來了大批定貨,增到60%。上海工業終於從蕭條困難中掙紮出來,走上了複蘇。這個勝利的意義何在呢?張漢卿說:“帝國主義曾輕蔑地說,人民黨人隻會管農村、打仗,管城市一無人才,二無效率;管經濟是注定要搞得一團糟。……事實證明我們一定能學會泅水,遊到彼岸,而且比他們遊得更快!”
7月30日,上海幾十萬軍民舉行了紀念“五卅慘案”的盛大遊行。張漢卿軍服整齊登台檢閱。他現在已經被喻為“中國的民族英雄”、“中華民族的脊梁”,被無數國人追捧,也是眾多少女懷春的對象,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麵對道路兩邊無數聲嘶力竭歡呼的人群,一方麵感覺威風凜凜,大慰生平;一方麵又深感肩頭壓力之重,才深深體會到“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的深刻含義。自己隻不過做了一點點作為政府領導者應該做的一點點事情,居然得到人民這麼強烈的愛戴。作為執政者,又有什麼道理去違拗、背離、欺騙這種期望呢?現在,隻是離中華民族複興之路邁出了一小步而已。望著民眾期盼的目光,他深刻地理解到後世一位好總理在記者招待會上所言的:“不管前麵是萬丈深淵還是地雷陣,我將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含義。
當遊行進行到一半時,前麵忽然傳來一陣騷動。原來是一個日本人駕車擅自闖入遊行隊伍,阻斷隊伍行進,並態度蠻橫地抗拒交通警幹涉,引起群眾公憤。
這是一個非常惡劣的事件,正值張“太子”巡遊,那是向自己示威打臉!張漢卿果斷下令道:“拘留起來再講!不管日本人英國人,在中國違反了中國的法令,就可以製裁他!”眾目睽睽之下,別說由此而引起中日一場外交口水,就是馬上為此發動一場戰爭,那也顧不上了,做人,是要有骨氣的!
張漢卿的衛隊團個個都是以一擋十的,本來裏三層外三層明的暗的都是眼線,日本人一鬧,便有人要武力製止,隻是未得到示意。張漢卿決定一下達,日本人身邊馬上不知從哪裏飛快踹來一腳,隻一下,便讓他如死豬般躺下。還不及掙紮,人群裏幾人如群狼撲羊,三兩下便將他收拾了。日本人嘴裏還叫喚著“巴格牙魯”,馬上被一拳打得牙齒脫落幾個,混著血灑落在地上。這一腳一拳好不沉重,日本人在這種武力報複之下,再也沒有了先前的囂張。目睹中國軍人之愛國“壯舉”,圍觀的群眾齊聲歡呼雀躍,鼓聲雷動,為此次流行開了一個好頭。
經了解,這位日本人是日本原駐上海總領事館副總領事。若是以往,發生中日人員鬥毆之事件,一定是中國政府出麵道歉。像這種牽涉到外交人員的大事件,一旦見諸報端,中央國民政府都要出麵妥善解決的。但是碰到以權力、權謀見長的張太子,一切規則都變了。
原副領事被拘留,日本政府奇怪地沒有發表種種向來為中國官場與民間均感動恐懼的言論,這位肇事者也老老實實向中方人員交上一份“道歉書”。消息公諸報端,立刻引起轟動。中國這頭東方睡獅蘇醒了,不可欺侮了。上海市民拍手稱快:“過去日本人駕車壓死人隻有對天哭,現在日本領事犯了法也要辦他,人民政府有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