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關稅自主會議(2 / 2)

“用武力強迫通商,並約定單方的協定稅率,——這本是帝國主義者夷滅弱小民族的國家,或使他降為半殖民地的一種實際上最狠毒而形式上最溫和的巧妙手段!事實上帝國主義者征服非洲亞洲各弱小民族,都是用這種巧妙手段;理論上唯有這種手段,是以充分的愚弄文化低下的民族,減少他們對於帝國主義者的抵抗。

帝國主義者在八十餘年前對於中國也施了這種巧妙手段,達到他們侵略的目的,始則一國強迫通商,限製中國自定稅率權,繼則列國至,要求設立最優惠通商條約;再次則操縱內亂,借以攫取關稅行政權;海關行政權,表麵上是中國願意委托帝國主義者,實則太平之亂,原是帝國主義者從中操縱的,他們預定目的,就是借此從中取利;所以鹹豐八年的天津條約,和其後英美法領使代辦上海海關,並不是偶然的。更次且借口抵押外債,奪我關稅保存權;把中國關於關稅的種種自由權,用種種好聽的口實,剝奪無遺,馴至今日,使中國變為一個事實上的半殖民地! 中國今日之異於殖民地者,不過獨立國的形式,和沒有確定一尊的事實上的對中國的命令人而已。

中國因關稅自主權完全剝奪,所受的弊害,數不勝數,單就其中重要的說來,關稅的不自主,在經濟上束縛中國農工商各種產業,阻止其向前發展;很明顯的:中國提出獎勵新式產業,已數十年,猶無效果,是因為中國在關稅關係上,極輕的關稅與於內地厘金互相抵消,事實上等於采用自由貿易政策,所以中國幼稚新式產業,萬無和資本雄厚技術發達的外國產業對抗之可能。

對外貿易上,形成了中國對外貿易上的永久入超,使中國的漏卮日大,除了現貨流出罄盡,替他們造成更來剝削我們的資本,造成32個華麗的租界之外,還負了十八萬萬元的外債!這是中國對外貿易上明顯的事實:除一八六四年及一八七二年至一八七六年共六年外,每年輸入超過輸出平均每年五千萬元以上。

對中國民族資本的興起是一種巨大的製約:因為帝國主義者縱容廉價的大量剩餘商品,壓倒國貨,使中國從來的手工業者及農民多數流離失業;中國自太平戰役以來的內亂,從曆史上分析起來,都是失業農民和手工業者的暴動。考查他們失業原因:主要的是因為大量生產的價廉物美 (自然是比較那時的國貨說) 的外國品自由輸入。那時中國還有南洋美洲各外國,東三省、察綏熱、新疆、藏邊等處國內地方,可以移住,所以這些暴動,雖不能根絕,卻也不能發展自如。

二十年前華工出洋困難,內地移民亦已將到飽和程度,所以全國兵士之害,日深一日,簡直到了無可救治的地步!使全國民生疲弊,不能聊生。全國除了少數軍閥及官僚外,一般人經濟非常困難!不但從我們日常生活上感覺得到,從中國對他國貿易進步的程度,與世界各國近十年來對外貿易增進速度比較起來,更其確實明顯。

帝國主義控製著中國各大海關,決定著中國進出口稅率,影響著中國對外貿易,掌握了中國經濟的命脈。他們通過關稅控製,達到了在政治上多重目的:使主權大受限製,例如內地稅法:如出產稅,亦受束縛,改正關稅,須得全數有約國同意;使財政在事實上不能獨立,如多年來中國財政計劃,事實上要受總稅務司洋員及官稅保管銀行的管轄;使外人得以幹涉內政,例如廣東海關事件;使軍閥延長擾亂,因為帝國主義者幫助中國軍閥的槍械,都是利用他們自己國人作海關人員,所以日本一定要爭大連、安東、青島各海關關長等。這些弊害,一方麵使中國國家,在國際上不能得到平等的地位,中國全國大多數人民,過的不是人的生活;一方麵使中國國民在不堪的束縛和壓迫之下,覺悟到一切不幸的根源,隻在關稅自主權之被剝奪。所以自同盟會革命運動以來,一切愛國運動:如巴黎和會時的愛國運動、華盛頓會議時的愛國運動和‘五卅’愛國運動,莫不把廢除不平等條約,收回關稅自主權作為最重要的口號。

這也是人民黨目前在統籌政治和經濟工作的重心,沒有了關稅自主權,一切努力都有被剝奪成果或中途夭折的可能,這也是我們絕對不能容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