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崇禎在接到遼東傳來的軍報後,隻覺得天昏地轉,連忙召集所有的大臣到大殿議事。
眾臣聽了都目瞪口呆,這下朝廷鬧了個大笑話,太子和永明王前去議和卻是個陷阱。眾臣在紛紛譴責皇太極狼子野心,卑鄙無恥之際,連問太子朱慈烺和周仁遠的安危。
崇禎坐在龍椅上,摸著額頭道“太子已經在返京途中,永明王卻執意留在錦州與韃子周旋,好爭取我大明準備援軍的時間。”
原本幾個想彈劾周仁遠的大臣聽周仁遠孤身留在錦州與敵斡旋,隻得閉口不言。
呂大器奏道“永明王爺忠肝義膽,不畏險境,還請皇上和諸位大臣早日定下援兵,救援錦州。”
黃道周也奏道“呂大人所言極是,首先要定下派哪個人為統帥,派哪些軍隊去救援。”
崇禎點頭道“朕也深知情況緊急,眾位愛卿可有好的人選和方略?兵部呂大人你來說說看。”
呂大器思索片刻道“現在能統帥遼東諸將的唯有宣大總督洪承疇能勝任此職,軍隊嘛可以調動宣大的邊軍,山海關的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再加上原先遼東的鬆山總兵祖寬的騎兵可與那韃子一戰。”
這時有大臣推薦甘陝總督孫傳庭去遼東統帥諸將。
崇禎搖頭道“孫傳庭在hn要對付李自成,一時恐無法離開。洪承疇頗有謀略,朕看他可以為遼東督師,馳援錦州。”
黃道周奏道“永明王也不是還留在京城有兩千鐵騎嗎?他們戰力頗強,況且永明王身陷錦州,也是他們出力的時候了!”
崇禎一愣,隨即問道“可是永明王如今在錦州,有誰能領這支桂王府的親衛啊?”
黃道周說道“宣大總兵吳襄與永明王有舊,而且他們一起征戰過西北,有吳襄總兵帶領這支軍隊問題應該不大。”
崇禎點頭道“黃大人所言在理,不過這要看吳襄的本事才行。”
這時,王德化悄悄來到王承恩耳邊嘀咕幾句,王承恩連忙小聲向崇禎稟報道“太子回來了!”
“什麼?太子安全返京了?”崇禎大為高興道“快!快叫他進來議事!”
朱慈烺風塵仆仆地走入大殿,給崇禎磕頭道“兒臣慈烺拜見父皇!”
崇禎立忙起身下去扶起朱慈烺,隻見朱慈烺臉色蒼白,頭發淩亂,知道他這些天甚是勞累,心中一酸,啞然道“太子辛苦了,祖宗保佑你能平安歸來!”
眾位大臣連忙一齊行禮道“拜見太子!太子無恙是我大明之福!”
朱慈烺趕緊還禮道“本太子不算辛苦,辛苦的是我四叔永明王,此次韃子勢大,還請父皇和眾位大人趕緊想法救援王爺。”
“太子,你快說說,遼東的情況如何?”崇禎催促道。
“稟父皇,在我離開錦州之前,探馬已經得知韃子已有兩萬騎兵逼向錦州,永明王已明寧遠,錦州之軍做好防禦準備,為了迷惑韃子他孤身一人留在錦州為援軍的到來爭取時間。我臨行前,永明王還特意囑咐我請朝廷派出天雄軍和衡州軍前往錦州救援,他說可與韃子野戰之兵唯有天雄軍和衡州軍,還請父皇首肯,同時他還懇請父皇再次讓他擔任監軍之職。”朱慈烺詳細說道。
“要與韃子野戰?”黃道周一陣惶恐不安道“這—有悖於我明軍的戰力啊!臣深怕這洪總督不肯與韃子野戰啊!”
呂大器沉聲道“要馳援錦州,與韃子野戰是避免不了的。難道韃子能放我明軍進入錦州城,再攻城不成?”
朱慈烺急道“父皇,此次臨行前,兒臣從未見過四叔如此沉重過,四叔一向智珠在握,鎮定自若。但我臨行之前,四叔有—有托付遺言的味道。”說道這裏,朱慈烺痛哭起來。
“啊--?”崇禎和眾大臣大驚失色,他們都知道周仁遠謀略深遠,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沒想到此次即將到來的錦州之戰,周仁遠會如此不安。難道韃子是要下決心和大明決戰了?
崇禎鎮定下心神,緩緩說道“此事重大,兵部和戶部五日內擬出一個方略,朕要你們七日後便能出兵救援錦州。”
崇禎回到禦書房,腦袋一陣生疼,跌坐在椅子上。朱慈烺趕緊倒了杯茶遞給崇禎,崇禎慈愛地看著朱慈烺,把手中的茶遞給了朱慈烺說道“快坐下,你四叔是怎樣交待與你的?”
朱慈烺喝了杯茶,坐下說道“四叔給兒臣說,萬一他有不測,希望父皇能夠遷都到南京以延續我大明國祚。即使父皇不同意--”後麵的話朱慈烺有些遲疑。
“如果朕不同意如何?”崇禎緊接著問道。
朱慈烺緊張地小聲說道“如果父皇不同意,四叔叫兒臣無論如何—無論如何也要帶著一幫兄弟姐妹去衡州桂王府。”
崇禎聽了臉上陰晴不定,好一會兒,突然大笑道“好一個忠肝義膽的永明王,好一個為國為民一心想著太子的四皇叔,你還真是太子的好叔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