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輿情如水(2 / 3)

周元笙含笑聽著,不知為何聽到旁人口中誇讚李錫琮的言語,心頭竟湧上幾分淡淡的喜悅,一時暢想片刻,方回過神來,點頭道,“看來我說得不錯,你往日裏是留心這個人的。我竟不知你們何時還搭上了話。”

彩鴛訕訕笑道,“不過日常碰見了,閑話兩句。他自然知道我是服侍您的,好歹也給些薄麵罷了。”頓了頓,好似忽然想到什麼,眨眼笑道,“說起來,他倒是偶爾會問起您的事,有一回……”

還未說完,卻被進來回事之人打斷,隻見一個內臣匆匆入來,欠身道,“稟王妃,任側妃才剛吩咐了東院的人,另在府門外搭了一處彩棚,也是一樣的舍粥麵舍銀錢。宋長史著人去問,方知是側妃自己的意思,並那些施舍之物俱是她自己單獨置辦,並不走官中。宋長史覺得此事原也無礙,便命臣過來稟明王妃,請您再行定奪。”

原來這任雲雁生性要強,且做閨閣女子時尚且極愛出風頭的,如今見周元笙做了七日善事,坊間並府內之人皆是交口稱讚,自然不願她獨自專美於前,故而便想出了這個法子。隻是這般行事,倒像是公然在自己府邸前和周元笙打起了擂台。

周元笙聽過隻是一笑,知道外頭人並不會在意行善舉的是寧王哪位家眷,左不過都是一個府門之內的人罷了。因此隨口吩咐道,“既如此,便由側妃張羅去罷,告訴宋長史讓他多留心,別出什麼岔子也就是了。”

內臣不意王妃如此輕描淡寫地就將此事帶過,微微一愣,旋即便頷首稱是,躬身退了出去。這邊廂才剛說完此事,卻又見梁謙滿麵憂容的進來,一麵歎氣一麵道,“娘娘,適才有不少人跪在門外求府裏收下他們,說是情願賣身進來伺候王爺王妃,做個粗使下人也使得,臣和宋長史好說歹說,勸走了一批。眼下還有一家子老小,正是從山東那邊一路逃難過來的,臣見他們著實可憐,且那老人家隻求麵見王妃,給您磕幾個響頭,臣不忍拂了他們的意,便先帶他們進來安置在外院。這會子請王妃旨,可願意見上一見。”

周元笙尚未言語,彩鴛已張口道,“您老人家怎麼也糊塗起來,王妃金尊玉貴的人,豈能隨意見那些流民?要是有人存了歹意,有心傷害王妃可如何是好,還不快打發了出去呢。”

梁謙卻是一副好脾氣的模樣,也自覺此事辦得唐突,便即訥訥點頭,正欲告退,卻聽周元笙問道,“你說是一家子,都有些什麼人?”

梁謙忙回道,“是一對老夫婦,帶著一個半大的孩子,臣打眼瞧著也不過才七八歲的樣子,瘦得像是根麻杆。還有一個小丫頭,大約是那男孩的姐姐,也不過才十四五歲。臣是見他們老的老,小的小,話說得極是誠懇,方才想起了這個昏招,是臣一時沒考量清楚,請娘娘責罰。”

周元笙沉吟片刻,點頭道,“那便見見罷,好生領著進來,別胡亂言語嚇唬人家就是。”

梁謙萬沒想到她會這般安排,連聲道是,一徑去了。不過須臾,便即帶了那四人前來,周元笙一見,果真是老的極老,小的尚小,衣衫雖不至襤褸,也盡是風塵,破舊不堪。那四人又驚又喜,卻是連眼也不敢抬,顫巍巍地跪在地下叩首道,“小人等拜見娘娘,娘娘萬福。”

周元笙見狀,亦不免惻然,忙命人扶起他們,賜座看茶。方才慢慢問及那幾人家鄉何處,一路北上所遇艱難險阻,目下又在何處安身。那老者一一回答,末了指著還未留頭的小兒,隻稱他父母俱都不在了,自己年邁實在怕難以養活,家中隻剩下這一根獨苗,若是日後有個好歹,恐將來九泉之下難見他的父母,因此懇請王妃慈悲,將那孩子收下,權且當個使喚小廝也罷,但求賞一處安身立命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