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輿情如水(3 / 3)

周元笙連連頷首,卻柔聲勸慰道,“老人家的心意我明白的,隻是一則府內並不缺人,二則不怕你們惱,雖是貧苦人家,好歹是清白出身,我看這個小哥兒生得一副機靈聰明的模樣,若是日後好生教養,未始不會有出息,何苦賣到這裏給人為奴為婢。”

她說著不禁看向那小男孩,見他雖麵帶菜色,一雙烏溜溜的眼睛卻頗為靈動,此刻怯生生地望著自己,似是對她的話一知半解,便更是不忍,衝著彩鴛遞了個眼色,接著道,“老人家若是不嫌棄,就請收下我的一點心意。依我說,也不必長途跋涉再回故裏,不如就地安家,再用所餘銀兩置辦一處營生,日後給小哥兒覓一位教習先生,讓他知道讀書上進,方是長久之道。”

那老者聽了,一時感動萬分,又見彩鴛捧出一隻錦盒,內中約莫有百兩銀子,更是驚得慌忙跪道,連連磕頭,直泣道,“王妃是活菩薩轉世,小人來生定當做牛做馬報答王妃恩情。”又命那孩子給周元笙叩頭。折騰了半日,才被人將將扶起。

周元笙又叮囑了幾句,問了幾句他家鄉閑話,便吩咐梁謙將人送出,卻不想那跟在一旁默默無話的少女忽然起身跪倒,聲音中帶著幾分嬌怯道,“請娘娘收下民女罷,民女誠心賣身入府,隻求報答娘娘恩情。”

這話說得周元笙一怔,笑勸道,“不是才剛說了,你且和家人好生出去過活,你家中上有尊長,下有幼弟,正該你出力照看,那些報恩不報恩的話休要再提了。”

豈料那少女緩緩抬首,一雙秀麗的眼眸中滿是淚水,哀哀道,“娘娘不知,民女自家鄉出逃之時已是孤身一人,沿路幾經磨難險些喪命,幸而遇到老伯一家,尚肯收留、勻民女一口飯吃。如今老伯得娘娘救濟,民女如何還好意思再給他一家添麻煩。民女實在是走投無路,懇請娘娘開恩,民女此生願做牛做馬報答您的恩典。”

她聲音清脆悅耳,帶著少許淒婉的哭腔,令聞者皆動容不已。周元笙望了望四下,又見彩鴛亦有些求懇的盯著自己,便即對梁謙吩咐道,“她千難萬險的來到此處,也是緣分,我今日就做主收下她罷。你且帶她下去,先安置了住處,歇息一日再行分派就是。”

這一番結果自是皆大歡喜,眾人各安其職,領命去了。周元笙被鬧得也有些乏了,見天色漸暗,便回上房沐浴更衣,稍事休息。

是夜乃是望月,仲春時節自有和煦暖風,周元笙著了家常豆蔻色褙子,踱步至庭中。舉目望向天際,但見一輪皓月如近在咫尺般,泛著溫潤明澈的清光,旁邊尚有三兩顆星鬥疏疏落落的圍攏,散發出略帶怯意的幽幽微光。

她心中忽地一動,不知為何便想起了白天見到的那個小男孩,那一雙眼睛也是頗為清朗,頗為羞怯,像是今夜的星子,讓人陡然間生出無限愛憐。那原本也該是個極活潑的孩子罷,她這般念及,竟於不知不覺間煥發起了心中某種類似於母愛般的憐惜,隻是她一時並未理清自己的情緒,恍惚間隻想到了稚子無辜的麵龐,想到了若是自己能有個孩子,該當怎生去憐愛疼惜才好。

正自遐思,餘光卻瞥見一縷白衫躍如眼角。能夠如此悄無聲息逼近又讓人無從察覺,這世間也許隻有李錫琮一人。她轉頭望向來者,果然見李錫琮身著一領白衫,於清風朗月下緩緩行來,晚風拂過他的衣袂,好似掀起一道漣漪,遂讓人疑心他是踏浪而來,或是翩然欲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