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徐庶用計(1 / 3)

徐軍師,彝越大軍來襲,可有良策退敵?”郡丞是群臣的代表,第一個詢問。

徐庶沒有理會郡丞,反而問丁遜,“丁隊長,敵人有多少人馬?”

丁遜道:“兩萬。”

徐庶聽後看向陶新,兩人相視一笑。在這個問題上,兩人經過很多次討論,已經有很好的對策應對。徐仲甘寧這些核心成員,自然知道陶新和徐庶商量出來的對策。隻是苦了其他群臣,一個個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恨不得扒開徐庶的嘴。

陳應和包隆兩人靜靜地站在一邊,他們也想知道陶新有什麼良策能夠退敵。桂陽郡如今已經經不起任何打擊,要知道彝越雖然隻有兩萬人,但都是能征善戰的主。就憑桂陽郡如今這點人數,該怎麼防禦呢。

他兩人最近變得沉默少言,不向陶新提任何意見,也不和其他將領過多來往。兩人沒事的時候,喜歡在一起喝酒,也從來不請別人一起。對於他們的改變,陶新也沒太在意。他兩人雖然官職不低,但卻沒有實權。

徐庶不理會眾人,接著道:“彝越多久可到桂陽?”

“全速前進,一日之內可到。”丁遜回道:“依現在這種速度,至多兩日。”

“好,叫斥候多幸苦一些,隨時報告彝越的位置。”徐庶點了點頭。

丁遜領命而去。

“主公,請往軍營點兵。”徐庶恭聲道。陶新點點頭,對群臣道:“諸卿勿憂,我與軍師自有退敵良策,爾等各司其職不得擅離職守,退下吧。”

陶新帶著一幹武將來到軍營,大戰前的動員自然少不了,不過這些話現在由徐庶這個軍師來說。

“諸將聽令,甘將軍周將軍,你二人各代本部五百人,帶上火器前往南平縣與彝越必經之處埋伏。切忌,若無命令萬不可輕舉妄動。”徐庶拿出兩個令牌,分別交給甘寧和周倉。

“得令。”徐庶的話就是陶新的話,兩人爽快的接令。

“芝然,仲辛,你二人輔助二位將軍。”甘寧和周倉兩人勇有餘而智不足,徐庶派徐仲和孫昱兩人去輔助,也是為了更好的執行命令。

兩人得令。

“陳將軍,你隨我和主公正麵迎敵。裴將軍,你協助包將軍領兵一千防守城池。”徐庶接著道。

“正麵迎敵!”陳應驚道:“軍師,彝越之兵力大凶猛,且有兩萬之眾。我等如何以兩千人,迎擊兩萬大軍?”

徐庶微微一笑,道:“陳將軍不必驚慌,我自有良策。”

見徐庶胸有成竹,陳應自然也不好再說什麼。更何況,還是和陶新在一起。要是有危險,陶新豈不是也處於危險之中。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陳應越來越不相信陶新了。

大軍分做三路,其餘由包隆帶著新招募的一千人防守城池。有裴元紹輔助他。說是輔助,其實是監督。

對於陶新部下的分屬,徐庶分析過。陳應和包隆在一派,其餘的將領都是死心塌地跟隨陶新的。徐庶作為一個新人,自然不好在陶新麵前說三道四。但他又不得不防,所以才把陳應和包隆調開。

陳應跟著陶新,自然不怕他有異心。而包隆勇武有餘,智不足,憑他一個人自然不敢造反。況且還有裴元紹在一旁監視。要按陶新安排,肯定會讓陳應和包隆兩人守城,自己帶著最信任的人去前線打仗。不為別的,和信得過的人並肩作戰,才更有信心殺敵。

甘寧和周倉在前麵開路,避開彝越的眼線,專走山林僻野小路。走山路對近衛營來說,和走平坦大陸一樣。而陶新帶著兩千人,大搖大擺不怕彝越探子發現,開向南平縣。

第二日,兩軍相遇。陶新故意選在一個山穀中,兩麵都是高山。彝越欺陶新兵少,所以肆無忌憚絲毫不在意陶新會有伏兵。老沙早就打探過,陶新兵力加起來才不到四千。眼前就有兩千,就算還埋伏了兩千,他們也不在乎。

兩軍叫陣,氏金魯拍馬而出,上前搦戰:“陶新小兒,前翻你用詭計,勝我一籌,今日特來尋你報仇。”

陶新不怒反笑:“手下敗將,前翻看在蠻王之麵饒你一命,今日又來送死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