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南側的河岸是石頭壘起來的,河很生機的。夏天,小堂姐、堂哥們過來玩,奶奶打開那扇通向河埠頭的門。浮幾臉盆於水麵,沿著岸堤摸過去,臉盆裏螺絲的數量很快就能滿起來了。那時侯,小孩子們擠在埠頭看哥哥姐姐戲水,興奮得大喊大叫。
孩子群裏,年歲最大的叫周珂,木匠的女兒,木匠叔叔和竹匠公公一樣手巧,一個會做桌子、凳子、小櫥子,一個會做椅子、籃子、竹筐子。年歲最小的是毛毛,四眼婆婆的孫女,四眼婆婆愛看書,看的是佛經,能講故事,講的是佛經裏的故事,念著阿彌陀佛,天天瞧著錫薄紙和念珠串,近視了。小仕是小三。小二,依然是女子,梨樹園幼主人,尿褲子小姐樂涵。聽說長那麼大了還尿褲子,是病,但不是讓人躲得遠遠的病,孩子們當時都還小,小胖子小於5歲。
裏邊周珂是最懂事的孩子,周家本不住在胡同的。她媽媽生了個女娃娃,婆婆重男輕女思想忒嚴重,對媳婦很不好,逼著兒子、媳婦換地方住了。因為這個,周阿姨對周珂就很嚴格,希望阿珂雖是女孩身但不讓須眉。她稍大了些,大家樂意聽這個小姐姐的教導,但是孩子群裏的核心是小胖子。阿珂家的一個座鍾上有一個鍍成金黃色的小銅馬,小胖子家有一個漆成黑色的小鐵馬,這兩個座鍾,奶奶稱之為跑馬鍾。兩個小家夥常常各拿著馬兒,席地,頭兒湊在一起,篤篤篤。馬兒在一起,小孩子也玩在一塊。隨著小珂兒長大,小馬兒就聚少別多了。周阿姨希望她有出息,把她送幼兒園去了。每天早上,小珂坐著她媽的自行車,順著胡同的石板路,車輪壓著石板的聲音漸漸遠去了。這個情景,小胖子不是經常看到,他早上睡懶覺的。但是傍晚,小珂乘著媽媽的車子,車行的聲音明亮起來的光景,小胖子是經常欣賞的。每當那時候稍早些,小仕就坐到後門的門檻望著周珂回來的路了。小珂回來後會把一天的所學表演給他看,載歌載舞的,偶爾還講故事。
據小仕的奶奶講,阿珂是個有趣的孩子。她剛去幼兒園沒幾天就哭鬧著不要再去了。說是要陪小胖子在家裏玩,要做小胖子的老婆。後來幼兒園的阿姨勸慰她:做人家老婆是長大後的事情,現在要好好學習,這樣才能對小胖子好,而且每天學了什麼東西,都可以表演給小胖子看,小胖子會很高興。小珂是懂事的孩子,就衝著最後一點,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