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北京 第十章 政壇落幕
01占位
鈴……
清脆的鬧表聲,把梁肅戎喚醒。
晨霞已染東天。
梁肅戎坐起身來,雙手捋了兩把臉,精神精神。
老伴孫鬱走到身邊,把兩個煮熟的雞蛋按在他的脊背上,說:
“來,滾滾運l”梁肅戎感到好笑,說:
“你這是幹什麼哪?!”“今天是你的生日!忘了?”“啊?八月初八啦?!”梁肅戎任老伴接著家鄉的風俗在背上滾著雞蛋,不再言語,似乎在回憶著什麼。
孫鬱說:
“你在想什麼呢?”“唉,兒過生日娘受苦啊!一晃離開家鄉四十多年了,母親也故去多年了。不知啥時能到老家,給老人家墳上添添土。”
女兒在街上買來的鮮花,放在爸爸的案幾上。
餐廳擺上一桌豐盛的酒宴。全家人團團圍坐,大兒子為爸爸斟上一杯日月潭牌酒。
女兒舉杯,說:
“祝爸爸生日快樂!”每逢生日:家人都怕引起梁肅戎的思鄉之情,總是故意離題地圍繞著台灣的風土人情,侃天侃她。今天,兒女們和老伴勸飲了一陣後,二兒子開口說:
“爸爸,我看您的頭發又白了那麼多,都幹四十多年,別再操那個心了。哪天打個報告,告老還家,享點清福吧!”女兒也接著說:
“老爸,風風雨雨大半輩子了,我們也都立業了,不用你操心了。陪我媽在家不也挺好的嗎?現在,這台灣島更不風平浪靜了。”粱肅戎給老伴挾了一塊魚肉,望著兒子和女兒,知道他們是心疼老爸。這些孩子,雖然都生在大陸,但幾歲就來到台灣,已淡化了對大陸的想往,他們不知道為爸爸的心哪!“我呀,不是不想這個事,可是現在還不能。大陸來的民意代表,隨著年齡增長,死的死、亡的亡,再退,就更少r。台灣的代表一增多,台獨的因素就增加啊!”兒子和女兒知道爸爸與“台獨”分子勢不兩立,占據著位置,也是不給台獨分子倒地方;爸爸年青時抗日,維護祖國的完整統一,現在,為了台灣不從祖國的懷抱裏分裂出去,操心操得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大好幾歲。大兒子默默地給爸爸斟上酒,之後,說:
“爸爸,我們理解您,支持您,祝您健康長壽!”今天,台灣部分人搞“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不能說與大陸籍“民意代表”的減少沒關係,當年梁肅戎的存在,康寧祥、陳水扁、呂秀蓮等人在通向“台獨”的路上就多了一座難跨越的山,甚至走向死胡同。以後,梁肅戎走上“立法院”的“副院長”、“院長”崗位,就更使台獨分子望而生畏了。
所謂的“民意代表”,就是“國大代表”,“立法委員”、“監察委員”。梁肅戎等大陸來台的“民意代表”,任期按大法官解釋應到1992年1
2月前止,但國民黨的政治統治需要他們繼任。
蔣家父子認為:國民黨政府代表的是中國,雖退居台灣,對大陸保有領土權、代表權,所有的民意代表,在法統上,在觀念上,都應是全國的代表,到台後,即使不能召開全國的選舉大會,也不能利用權力免了當年大陸時期全國選出來的“民意代表”,一旦免了,再補充的代表,恐怕就是台灣籍的了。要代表中國,不能隻有台灣代表。土地沒了,人口少了,連代表也沒有全國性的了,再說自己的政府是代表整個中國,更無法自圓其說。
可是,老民意代表自然減員,總是要補充的。按選舉規定:
每一省區每三百萬人口選出五名代表,超一百萬人口增加一名,台灣人口二千萬,隻能有二十名代表,由於缺額多,又找不到大陸代表補充,台灣代表比例不斷上升,增至一百多人;原來國大代表是一個縣市才有一名,最後導致一個台北縣就有三十六名。這樣發展下去,結果不言自明。
午夜,一陣電話鈴聲響起。他迅速地抓過床頭電話,猜測可能是美國的朋友打來的,因為,此時的美國是白天時間,在中國的台灣,全島正是沉睡的時候,又不是當年的戒嚴期,誰會來打擾呢?
不料,電話中傳出一個男子的挑釁聲音:
“梁肅戎,四十年不改選,你有什麼代表性?”梁肅戎明白了,這是逼退的匿名電話,回答道:
“改不改選,是國民黨和政府的事;在沒改選之前,我就有代表性。當年,我是根據中華民國的憲法產生的,你說吧,如今,我的家鄉除了我之外+誰經過選舉可當國大代表?”對方罵道:
“梁肅戎,你是個活死人?”“我梁肅戎不想和你對罵!我隻是告訴你,隻要不改選,隻要我是你認為的活死人,當年選民托付我的任務,我就不會放棄!我有這個能力,有這個體力,也有這個決心去執行我的責任!”梁肅戎說罷,無意再與對方糾纏,啪地掛斷電話。
有人向李登輝打小報告,說粱肅戎由開明派變成了頑固派。李登輝找梁肅戎談話,說:
“肅戎,你是立法院長,憑你的身份和地位,何必親自出麵,站在第一線和那些要求資深立委退職的立委,麵對麵地對抗?尤其是民進黨的立委朱高正。”“主席,不是我不能容,這些人罵了我好幾次r,在院會上,有的罵了我十二次,劉文雄說我不如他孫子,我…打聽,他孫子隻有二歲。陳水扁、朱高正帶頭罵,他們還打匿名電話,寫匿名信罵我,這個世界上還有沒有是非了,哪裏的議長會遭到這樣汙辱?!對這樣羞辱,我不能無動於衷。不辯解,我何以為人。有人說我不退,是想當副院長和院長。即使我有這個想法,不也得黨中央定嗎?何況我考慮的是我是一位資深委員,是一位根據憲法產生的代表,在台灣有充分的代表性,他們沒有依據逼我讓位。”早在1989年1月26日,梁肅戎根據李登輝旨意,在“立法院”第八十二期最後一次院務會上,製定並通過了《第一屆資深中央民意代表自願退職條例》,以自願不訂期為原則,給予自願者以巨額酬金,以鼓勵資深民意代表退職。由於自願是前提,盡管酬金很多,但要退職的人數遠不及李登輝所希望的,這時,宋楚瑜等人說梁肅戎是反對退職的領導人。
《條例》頒布十五個月餘,即1990年4月18日,李登輝操縱國民黨中央常委會做出決定:全體國民黨籍“立法委員”一百二十五人務必於1991年底前分三期退職完:
第一期為長期居留海外者、久病未愈者、行動不便者、“立法院”本會期未報到者、或報到而未出席、或出席未逾五次者、或本會期全程請假者,依自願退職條例第四條視自願退職,由“立委”黨部分別通知,並請“立法院”秘書處配合辦理,於1990年6月退職;第二期為年齡八十五歲以上者,於1990年12月退職。其餘的則列為第三期,於1991年年底前退職。
這樣的退職速度,國民黨“立委”黨部仍不滿意,根據李登輝的改革精神,責怪梁肅戎促進資深“立委”退職不力,由於資深“立委”站住位置,使計劃增額10%的黨籍立委未果。
李登輝聽到有人反映梁肅戎阻撓資深“立委”退職,問粱肅戎“此事真否”?
梁肅戎說:
“絕無此事!我敢做敢當,我是東北人,是坦率的人,沒有就是沒有。事實可以做證。沈友梅是我在司法委員會裏最好的朋友,郭中興和江寶是我們cc的‘龍頭,,他們都退職了,我還怎麼可能叫別人不退呢?”梁肅戎麵對李登輝發了一頓牢騷,說:
“計劃增額10%的黨籍立委的選舉失利,是大環境造成的,原因很多,不能隻怪資深中央民意代表,更不能為了改革及本土化排擠別人。根據憲法,台灣地區隻能選出二十七位立委,這次已選出一百零一位,難道還算少嗎?”“事實上國會改革問題,‘立法院,在三年內自然可以解決;不出六年,七百位‘國大代表’也將自然凋謝,問題也可以解決。何必就此活題大作文章?我最無法釋懷的是,民進黨以‘退職問題’為攻擊對象還有話說,何以國民黨自己人也要苦苦相逼,予以限期和侮辱?四十年不改選是曆史、政治及法律問題,黨中央已決定在憲法之下采取‘充實方案,,即自願退職,因此誰有權逼退?或宣布多少人退職?黨內同誌竟然為選舉失利指責資深民代,並說影響10%選舉,這種說法毫無科學證據,過去我支持台灣本土化,但現在認為過分強調本土化是偏差的,尤其是台灣化我不讚成,‘台獨’化我更反對。”話語中,對李登輝操縱的國民黨急急逼退之舉,透出不滿。
粱肅戎占著位置為的是,不給“台獨”分子倒地方。
02告別立法院
蔣經國去世,李登輝主政,他違背“中華民國憲法”,利用權力,強行要大陸籍的這批“民意代表”在1991年5月退職,由於遭到各方指責,延期到年底,使本應在1992年12月任滿的代表,提前一年。
“中華民國的國會”,台灣籍代表占了主導,種下了“台獨”的種子。這怪責於誰?蔣經國選差了接班人;梁肅戎也過高地評估了李登輝。
1984年2月15日,蔣經國在國民黨十二屆二中全會上把李登輝定為副“總統”,曾經被各方公認的、應當接班的、幾十年對蔣經國忠誠的、蔣經國也對他信任的“行政院長”孫運璿被冷落在一邊,台灣各界一片惋惜之聲,孫運璿九天之後,一股火,突患腦溢血倒下,從此退出政壇。
蔣經國看中李登輝,大概是自以為從大局出發的英明之舉。因為李氏是台灣人士,又忠心耿耿地效忠蔣經國。蔣經國為了不成千古罪人,他選接班人的原則也就十分明確:無論誰來接班,也無論今後政治格局如何,這個接班人都要有利於祖國的統一,有利於民主。土生土長的李登輝在台灣人心中是本土人的驕傲,而他又和自己一心一意,他必然有能力統治台灣,製止“台獨”;大陸籍的人,恐怕任何一個人都難當此任。
梁肅戎也把李登輝看成是老實人,當年康寧祥、陳水扁等人搞請願遊行時,要向副“總統”李登輝遞呈子,梁肅戎勸阻他們說:“李登輝副總統老實忠厚,不要難為他”,使李登輝未卷入矛盾中。如今看來,李登輝與康寧祥等恐怕早就心有靈犀一點通了,他辜負了蔣經國的希望。
日升日落,人生,也是有落幕的,梁肅戎退職的日子臨近。
“立法院”國民黨黨部書記長饒奇奇在1991年lZ月9日主持召開了常委會,做出決議:26日舉行對梁肅戎的盛大的歡送會,征求梁肅戎意見。
梁肅戎表示:
“未來,我將不再主持院會,月末,我就離開了工作四十餘 *鰳獯姆豢?
年的立法院;我希望我能在12月31日有始有終地主持最後一次院會,並在會上談談我的感想”。
12日,“立法院國會功能改革會”舉辦“薪火相傳,經驗交棒晚會”,歡送梁肅戎等資深立委。
梁肅戎代表退職“立委”和“院長”雙重身份發表講話,說:
“四十多年,資深立委無愧於黨和人民,和台灣人民共同創造了台灣的繁榮,做出了曆史的貢獻”。
12月18日,國民黨主席李登輝主持召開了中央常委會,秘書長宋楚瑜把一張紙條遞給李登輝。李登輝展開紙條看:
原來是梁肅戎寫的,告訴李登輝:從明年起,自己將依倒不能再列席中央常委會了。
梁肅戎的紙條,雖然寥寥數語,但歲月無情,人生苦短的感歎,與中常會依依惜別的心情,勾起李登輝的許多回憶和聯想,打動了李登輝的心。
梁肅戎不是中常委,是以“立法院院長”身份列席會議。李登輝破例,請梁肅戎在這個會上講幾句話。
梁肅戎感謝李登輝和各位中常委給他這個機會,發表了臨別感言,說,自民國六十六年擔任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副秘書長以來,曆任政策會秘書長、立法院副院長、院長;在這十五年中,台灣正逢重大變革,在解嚴、開放黨禁等政治改革衝擊最大的階段,我與黨籍立委同仁均竭盡所能來維護法律及政策的安定,如今階段性的任務已完成,台灣的革新也已全麵展開,我對國民黨前途,充滿信心及希望,我也感謝國民黨中央對我的支持。今後,我仍將以一個中國國民黨黨員的忠誠,對黨的政策全力支持。
梁肅戎簡短的感言結束,引起全場長久、熱烈的掌聲,李登輝也情不自禁地站起身來,握住他的雙手對他一生的政績表示祝賀。
31日,梁肅戎像以往一樣,迎著初升的太陽,八點半準時來到立法院,直接進入會場院長休息室,今天,他不僅要主持人生中最後一次院會,還要做退職發言,他的心情很不平靜,他再一次從懷中掏出退職演說稿。這份三千字的稿,在12月25日定稿前,他不知又修改了多少遍,反複斟酌,盡最大程度地避免情緒化的語言。梁肅戎審慎地反複閱著稿。
九點,開會的鍾聲響起,他環顧會場,隻有四十多位委員,直到九點三十分,才湊夠法定的開會人數。梁肅戎登台。
在這之前,民進黨曾放風,要在梁肅戎退職這一天,攪鬧會場,讓他難堪。
梁肅戎當時警告他們:
“如果那樣,我也要履行院長職權,行使警察維護法律和院規,直到我離崗前一分鍾,決不手軟”。
民進黨的立委受到威懾。
這一天,九點三十分,梁肅戎首先站在主席台上,主持會議,順利地完成了“立法院”組織法第五條修正案,和公平交易委員會組織條例兩項法案的三讀。三個小時後,梁肅戎走下主席台,以立委身份發表了題為《為曆史作證言》的退職演講:
“各位委員同仁、各位貴賓:今天是中華民國八十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在迎接光明的八十一年元旦前夕,亦是除舊布新的時候,肅戎茲聲明依法自願退職,包括立法院長職位,及立法委員的公職。肅戎與八十一位資深委員同仁一起集體退職,其中有台灣省籍增補選委員,這也是世界政治及發展史上一件大事。對未來台灣政治情勢,有極為深遠的影響。請院會準許本席表示幾點意見。告別國會殿堂,同時,也為曆史作證言。
剛才陳委員水扁、謝委員長廷表達的若幹意見,我必須加以說明。人應該記取曆史,今天台灣能有民主繁榮的成就,在座的諸位和台灣人民皆有盡力……1895年台灣被清廷割讓給日本,1931年東北為日所占領,當時先總統蔣公在《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中表示,中華民國必須收回台灣和東北這兩塊失土。八年抗戰,數千萬人口的犧牲,億萬財產的損失,就是收回台灣和東北所付的代價,此一曆史事實我們必須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