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北京 第十章 政壇落幕(2 / 3)

立法院資深委員,係於民國三十六年行憲時,依憲法產生的中央民意代表,於民國三十七年五月在南京集會。回顧行憲以來,國家多難,處境特殊,政府來台,諸多曆史的、政治的及法律的因素,使資深中央民意代表,事實上不可能定期改選,而出現憲政史上,合法但不合民主理念的民意代表長年任職現象。今天,國會改革問題獲得解決,資深中央民意代表,依法而來,依法而去。本席欣慶憲政改革邁向成功,新國會時代終於來臨。

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國民革命,親率中-國國民黨仁人誌士,曆經十次革命行動,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挺身赴難,椎翻滿清帝國,革命成功,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憲法是憲政民主國家的重要表徵,民國建立以來,經過軍政、訓政、憲政的建國程序,終以實施憲政為目標。中華民國製憲的過程,從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臨時約法、天壇憲章、訓政時期約法、袁氏約法、五五憲法、政治協商會議議決的憲法修正原則,曆經十一次製憲運動,才成功地製定了中華民國現行憲法,於民國三十六年行憲。其間經過東北征伐、抗日戰爭等,艱辛奮鬥,實施憲政的過程。真是千辛萬苦。

中華民國行憲四十四年餘,在資深中央民意代表漫長的任期中,雖然曆經非常變局。……但是,由於政府決心實施民主憲政,至今,民主憲政建設,已經具有相當規模,無論實質的或程序的法律體製,均已建立。人人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享有法律賦予的自由權利,充分顯示中華民國的憲政功能,既具有活力,而且也是前進的。行憲四十四年的結果,不僅確立五權憲法的政治體製,也深植憲政根基。中華民國以民主改革之途,穩健走出自己的民主範型,在成就‘經濟奇績’之後,正繼續在創造‘政治奇績’。

立法院第一屆第一會期至第八十八會期,全體資深委員與增補選及增額委員同仁,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權。截至現在為止,完成審議通過二千七百八十一件法案(包括廢止法律案四百零十三件),對行政院長提名行使同意權十四次,對監察院審計部審計長提名行使同意權八次。對穩定政局,促使社會安定繁榮,造福國民,貢獻至大……在此期間,立法院一方麵審議通過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平均地權條例、農業發展條例、獎勵投資條例等民生法案,促進社會之正義與均富平等;審議通過懲治叛亂條例、檢肅匪諜條例、貪汙治罪條例等法律;在同仁努力之下,審議通過出版法、刑事訴訟法等法案,保障言論出版及人權自由。……我們曾努力代表人民行使憲法上的職權,監督政府,共同走向民主憲政的康莊大道……

肅戎為遼北省區域選出的立法委員,民國三十七年五月到南京集會。四十餘年來,追隨資深民增額委員同仁,行使憲法賦予職權,努力促成朝野溝通,以增進政治和諧。1990年2月27日,承蒙諸位同仁支持,當選為本院院長。二年四個會期來,曾麵臨多次混亂的衝擊,不得不嚴格公平執行法定職權,維護立法院之秩序與尊嚴,發揚法治精神,使立法院工作得能推進。

肅戎一生以堅毅的國家民族意職,秉持一貫的信念從政,為人權、法治、民主、自由而奮鬥。個人竭盡智能,努力不懈,忍辱負重,期能建立憲政的宏觀。但事與願違,蹉跎歲月,來竟全功。在此兩年間,不論其原因為何,未能確保立法院的正常運作與發展,以致立法院積案累累,為各方所批判,身為院長,至感歉疚。

諸位委員同仁,歲月不居,時潮推移。每一位資深委員,都非常珍惜與所有增額委員共事國會殿堂的友情與經驗。……

並無個人私怨,為台灣當前的成就,同感榮耀,值得回憶,永生難忘。今天,雖然資深委員正式告別奉獻了一生的立法院,不勝依依。但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資深委員放棄了權利,並沒有放棄義務。國會老兵不死,隻是凋零而已,每一位退職的資深委員,仍會盡其餘年,貢獻心力,繼續服務人群、社會。

……昨天深夜,肅戎收到一封未署名的信函,信裏寫著:

‘歲月帶走你的青春,卻帶不走我們對你的敬愛,。使肅戎倍感溫暖,肅戎在此一並表示謝意。謝謝各位!祝各位同仁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之後,梁肅戎卸職給代理院長劉鬆藩,正式告別立法院。

劉鬆藩以立法院名義,舉辦了歡送粱肅戎荼會。

03在郝李較量中

政壇落幕,人生還有沒走完的路,從立法院長崗位上下來,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目標沒有放棄,反“台獨”,反“獨裁”,成為梁肅戎言行思的核心。

1992年,香港《亞洲周刊》七卷四期發表了梁肅戎擁護郝柏村繼續留任國民黨“行政院長”的言論;他在文章中指出:

“郝院長主張統一中國,反‘台獨,,反對‘一中一台,論,如果他下台,就會使世界產生‘我們執政黨放棄了這一政策的印象’,那麼,‘台獨’將使中國走向長久分裂,台灣的未來就是災難”。

這時的郝柏村,正麵臨著被李登輝“勸退”的局麵。

幾十年來,台灣民眾和執政黨外的政治勢力,對國民黨專製和蔣家獨裁統治深惡痛絕,對社會動亂和政治黑暗強烈不滿,李登輝上台,針對這一現狀,一手舉出“民主政治”旗幟,順應了社會各界要求,徹底結束了國民黨專製和蔣家王朝的獨裁曆史,使台灣政治多元化、民主化。但是,李登輝另一手舉出的“本土化”旗幟,又導致了“台獨”,使他自己在“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也加速了李氏人事化的安排。

擁護李登輝的被稱謂主流派,否之,被謂之非主流派。兩派鬥爭的實質是權力之爭和理念之爭。

權力之爭,是因為非主流派隨著李登輝權力的鞏固,受到排擠,為保住權位,與主流派和李登輝拚力鬥爭;理念之爭,是因為李登輝“台獨”麵目越來越暴露,非主流派捍衛“一個中國”義不容辭。梁肅戎是非主流派。郝柏村也是非主流派中的一員。梁肅戎退職後,李登輝認為他已不是自己“台獨”的障礙,“行政院長”郝柏村這個障礙要排除。於是對郝柏村“逼退”,梁肅戎在李郝鬥爭中,堅決支持郝柏村連任。

李登輝根據國民黨元老陳立夫的薦舉,考慮提名郝柏村出任“行政院長”,並得到袁守謙、黃少穀等元老的讚同。1990年5月2日,國民黨中常會通過了對郝柏村出任“行政院長”的提名。李登輝貶李煥,重用郝柏村,是要摘去郝柏村的四星軍銜,削掉郝柏樹軍中勢力,並使郝柏村遠離部隊,不是心悅誠服地選到了意中人。人們也看到了李登輝此舉是一鳥三石:

堵住非主流派人士的嘴,拔掉眼中釘李煥,封殺林洋港,5月zo日,李登輝宣誓就職“總統”的當天,以“總統”名義正式提名郝柏村為“行政院長”,29日,“立法院”內國民黨的黨團進行總動員,全力護航,壓過民進黨,使郝柏村當選“行政院長”。

郝柏村任“行政院長”不到一個月,便與李登輝發生了分歧,出現嚴重對立,首先是在“總統”選舉方式上。

據有關資料介紹:自1990年6月台灣當局召開“國是會議”以來,關於“總統”選舉方式問題,民進黨及其他“台獨”勢力,從“台獨”需要出發,主張“由全體台灣公民直接投票選舉總統”。國民黨為了維護“中華民國的法統”地位,主張“公民委任投票直選總統”方案,即由公民選出的“國大代表”選舉“總統”。到1992年3月4日,李登輝突然變卦,附和“直選總統”主張,引起黨內在“總統選舉方式”問題上的對立。在3月14日至16日召開的有國民黨籍的“國代”列席的十三屆三中全會上,主張“公民直選”、“委任直選”的兩派展開激烈交鋒,雙方互不相讓。李登輝把“寶”押向曾在十天前表示“並不反對”“總統直選”的郝柏村,等待他在關鍵時站出來支持“公民直選”,擋住非主流派的進攻。郝柏村也是“公民直選派”最後的希望,可他經“退輔會主委”許曆農一番哭諫,拿起電話告訴“公民直選派”,表示不能支持“公民直選案”過關。因為無法調和,會議隻得決定將“總統產生方式”推至1996年第八屆“總統”任滿再行討論。

郝柏村上台後,針對台灣近年來社會治安持續惡化、黑社會勢力肆意橫行、台灣民眾普遍感到不安和恐懼的情況,以“強勢治安內閣”為口號,實施鐵腕統治。“掃蕩黑社會,緝查走私”;整頓金融秩序,查辦非法地下投資公司;“采取強硬措施,打擊‘台獨’活動”。一時間,治安狀況有所改善,股市恢複寧靜,社會秩序較為正常,“台獨”氣焰有所收斂。“李郝體製”在這一時期的合作,正如李登輝早先對“立委”所說的達到“肝膽相照”的境界,“總統府”與“行政院”度過一年多的“蜜月期”。

但是不管怎樣,對於“接班四人結構”中的最後一位成員郝柏村,李登輝不會就此為止。特別是隨著“行政院”的“治安鐵腕”,以及對“台獨”的製裁進行的高漲,這更促使李登輝提前下決心撤換他。

1991年8月以後,作為郝疆村,履行職責,參加下屬機構“國防部”召集的由“參謀總長”加的軍事簡報會議,李登輝卻向郝柏村暗示此舉,婉言勸阻不要過分關心軍方事務,李登輝顯然是不放心郝在軍隊中的影響力……

民進黨也極力製造不利郝柏村的言論,一天,康寧祥故做不懂地對梁肅戎說:

“郝院長怎麼去參與軍事會議呢?”梁肅戎回答他:

“老康,國防部長要用多少裝備,多少軍隊,多少錢,行政院長都該知道。郝院長參與的是軍政範圍,而不是軍令範圍,他的行為,沒有越權。”在軍隊人事安排上·李郝意見相左。

如高級將領任期與軍事會議風波:

參謀總長,各軍總司令等高級將領任用,過去都是兩年一任,可以連任。1991年起,李登輝把任期…律改為三年,不得連任。

郝柏村和參謀總長陳炎齡都不同意,他們認為這樣一來,人員補不上去,而且製度也不對。

當時正值參謀總長陳炎齡兩年任滿無意留任之際,按過去製度,參謀總長應由三軍輪流,陳為空軍,下一任應該由海軍總司令葉昌桐出任。但李登輝卻認為葉與郝柏村關係太深,而改用前任陸軍總司令劉和謙當參謀總長。事實上,葉並不是郝的人,而是蔣介石的英文秘書,不僅台灣人不理解,連美國軍方都認為不可思議:

1991年12月總統府參軍長蔣仲苓即將除役,為了能讓蔣仲苓繼續留任,李登輝想出了升任一級(四星)上將的妙招。

因為隻要升上一級上將,蔣仲苓就沒有屆齡退役的困擾。

不料郝柏村反對。理由是蔣介石時代曾定下規矩:升四星上將,除立有戰功者外,唯有擔任參謀總長的才符合資格。蔣仲苓兩項條件都沒有,李登輝商請郝柏村副署時,郝柏村堅決不同意。

1991年,梁肅戎退職前,國防部請他到金門、澎湖等地視察三軍。海軍方麵,梁肅戎視察過潛艇,也看過艦艇演習。艦隊司令官私下對梁肅戎說:“葉總司令非常了不起。每年美國艦隊司令官退職後,都會來台灣考察,他們的一位將軍看到我們的驅逐艦,眼淚都掉下來,說這些東西在美國早就退役了,在我們這邊卻把它整修那麼好,而且還改裝成具有現代化作戰能力的飛彈設備,真是了不起”。所以這些艦隊司令官都認為葉總司令很能幹。也流露出對李登輝安排葉司令的不滿。

李登輝與郝柏村的爭鬥發展到白熱化。

1992年底的第二屆“立委”選舉結束至1993年1月17日,本應急需見麵以討論“立委”選舉後國民黨從政方針的“總統”和“行政院長”,在將近一個月內“不接觸、不談判、不見麵”。雙方暗中部署,李登輝籌劃逼郝下台方案,郝柏村不動聲色t以靜製動;1月18日至1月28日,雙方由“三不”轉向“三通”,李登輝和郝柏村十天見麵三次,屢屢正麵交鋒。李登輝當麵逼郝柏村下台,郝柏村當麵抵製。非主流派先後打出四張牌:要求中常會討論總辭案,意欲借中常委中的非主流派和同情者挽回敗局;請出謝東閔、孫運璿、梁肅戎、李煥、許曆農、蔣緯國,沈昌煥、李國鼎、趙耀東等黨內元老重臣,以“政績突出”、“治安重要”為名,出麵“保郝”;指使一百多個團體在一個多月內舉行遊行示威及簽名聲援運動,要求郝柏村留任。

04擁郝舌戰蔣彥士

1993年1月11日中午,總統府秘書長蔣彥士請梁肅戎和張子揚餐敘,在一個半小時的談話中,就郝柏村的內閣總辭問題展開辯論。

粱肅戎說:

“內閣總辭不隻是郝院長個人的事。而是悠關憲政製度的事,既然憲法未明定,黨內憲改小組無結論,郝院長是可以依個人因素辭職,就是不能以二屆立委新上任而辭職。畢竟國民黨仍維持其政權,如此總辭既不合憲,也不合政黨政治運作的精神。換句話說,我不讚成郝院長主動提出內閣總辭,因為憲法既然未明文規定內閣何時提出總辭,郝院長如果以建立製度為由,表示願意提出總辭,即將首開惡例。‘勸退,或‘逼退,郝柏村沒有法的依據;即使內閣要改組,人事安排也應在黨內召開代表大會討論,不能由李登輝等幾個人私下籌謀。連中共對他們的國務院的人事變動,還要先在北戴河開會通過,然後經九中全會和十四大才決定國務院改組”。

蔣彥士說:

“內閣的人事根本還沒有定案。”梁肅戎馬上反駁:

“秘書長先生,你在說什麼?你們務色的連戰都開始拜訪立委啦!全世界關心台灣政局的人都知道連戰要組閣,沒定案?騙誰呢?”蔣彥士漲紅了臉,反問道:

“你的話是不是講的太多了?!”梁肅戎也毫不客氣地說:

“一年來,這是你第一次找我,再沒有人找我溝通,我們有意見不能表達嗎?”蔣彥士說:

“不少黨內大老都有意見,可是真找來談,他們又不講了,怨我嗎?”梁肅戎說:

“他們是他們,我有意見,我講。不但今天,十四日和總統聚餐,我要當麵講,還要拿出文字意見!”05麵諫李登輝1993年1月14日上午九點三十分,梁肅戎從許曆農口中知道了郝柏村不辭職,這正合梁肅戎心意,他於當天下午便把這消息告訴給李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