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家庭教育故事 堅持中蘊藏著可怕的力量(1 / 2)

我身邊的家庭教育故事 堅持中蘊藏著可怕的力量

挺長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簡直無可救藥,甚至把“努力學習”寫在房子的外牆上,冠冕堂皇的計劃製定了一個又一個,還是逃不掉半途而廢的命運,成績照例掛在班級的尾巴上。

寫日記倒是讓我品到了一點堅持的甜頭。從初三開始寫日記,那時候開始有一點所謂的小煩惱,偶爾在日記裏無病呻吟一番。等病痛襲來,才懂得之前不過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記得有位作家說生病就是在給人上哲學課。以我自己的體會來說,確實有一點這樣的味道。困難也好,沮喪也罷,都傾倒給日記,這是最溫情、最不妨礙別人的宣泄方式。就這樣斷斷續續地寫下來,不知不覺就積攢了好幾本,摞在一起,有兩塊磚頭那樣厚。心裏有點小小得意,原來那個寫篇流水賬都嫌累的小娃子,已經漸行漸遠。如今,我都不知道自己寫了多少本日記,放在一起,估計有一尺厚吧。偶爾心裏會冒出一個洋洋得意的念頭:等我老了,閑來無事,就拿這些日記消磨時光,讀一遍怎麼也得一年半載吧!

真正讓我理解堅持的豐富內涵的,居然是跑步。從小學到高中,我的體育都不及格,800米絕對是我的“死亡之旅”,那時候我比較笨,剛開跑就往前衝,跑到50米就沒勁了,被同學陸續超過,很快就成了最後一名,被遠遠地甩在後麵,高年級的同學也過來湊趣,不斷地喊“楊傑漏油”、“楊傑漏油”,要命的是,累死累活跑下來,連30分都拿不到,體育老師看見我那頹廢樣,也隻能連連搖頭。進入大學先軍訓,當總教官宣布軍訓結束的那一刻,我幾乎連走回宿舍的力氣都沒有。我痛恨自己的孱弱,也期冀跑步能讓疼痛消失。

軍訓後,我就開始跑步。最初隻跑一圈,雖然隻有400米,還是覺得特別累,跑幾天就輕鬆了,我再加一點,這樣慢慢加,半年下來,居然能加到5圈,我每天可以跑2000米,這在之前是無法想象的。當然,也有偷懶的念頭,特別是冬天,冰天雪地的,離開溫暖的被窩總要經曆一番掙紮。我就咬著牙對自己說:再堅持一天!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堅持過去,疼痛雖然沒消失,但明顯感覺到活力在增強。那一年的800米測驗,特別有意思。這回我變聰明了,不再死命地往前衝,而是一直跑在隊伍中間。跑到了600米的位置,我已經排在正數第三,而別人的速度越來越慢,我一瞬間就明白啦,她們是真跑不動了,我還沒用勁兒呢!我開足馬力衝了出去,在同學的歡呼聲中我第一個到達終點。那高興勁兒不亞於考上大學,咱也鹹魚翻身,長了一回誌氣。後來,我陸續參加了係裏的越野賽和學校運動會的3000米長跑,雖然沒能進入前三名,對我來說也算史無前例。我就這樣風雨無阻地跑到畢業。

大學四年,我一直生活在抓補考的憂慮中,感覺自己像個廢物點心,也悲觀地認為前途黯淡。沮喪的時候,就安慰自己說,你看,我原來800米都得不了30分,經過半年的努力,不就拿到第一啦,還參加了越野賽和運動會,多了不起啊!誰敢說學習上就不會有這翻天覆地的巨變?就是這個很蒼白的說辭,一直鼓勵著我往前走。考研那段日子,也是這樣一天天地堅持,雖然不知道有什麼樣的未來在等待。誰會想到一個成績很糟糕的學生居然會考上,默默無聞了四年,臨走的時候卻嚇人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