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20多歲的個人品牌決定30歲後的成功機會
我們天天都在說“市場經濟”這個詞,但恐怕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市場經濟”意味著什麼。事實上,市場經濟所帶來的是一個品牌為王的時代。當我們購買一件商品的時候,我們優先考慮的兩件事一定是價格和品牌。實際上,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在與別人打交道的時候都可以看做是一件商品,那麼別人在衡量這件“商品”的時候所優先考慮的,也同樣是價格和品牌,價格是你的個人能力,是你的內在價值,品牌是你的社會形象,是你的外在價值。個人能力和個人品牌合二為一,構成了你的核心競爭力。
時代發展鑄就個人品牌效應
品牌這個名詞,我們並不陌生。然而20多歲的年輕人,對“個人品牌”也許並不了解。正是因為不了解,我們跟不上時代的腳步,結果讓自己無論在20歲還是30歲時永遠都是碌碌無為。
究竟什麼才是個人品牌?所謂個人品牌,就是產品品牌的人文升華,它比產品品牌更傳之久遠,價值更高。美國管理學者彼得斯曾說過:“21世紀的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中國管理學家宋新寧博士同樣也認為,個人品牌就是個人在工作中顯示出的個人價值,它就像企業品牌、產品品牌一樣擁有知名度、信譽度和忠誠度。
尤其在21世紀,個人品牌會顯得尤為重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觀念,已經完全與時代發展脫節。因為,現在的工作環境和過去不一樣了。過去默默工作的人,有機會被提拔;但現在不會表達的人,很可能就會被淹沒。
作為亞洲頂級的演說家,陳安之在許多成功人士的眼裏,儼然就是成功學和激勵大師的典範。能夠取得如此高的榮譽,這與陳安之打造強勢個人品牌是不無關係的。
為什麼陳安之的個人品牌會讓人過目不忘?這是因為他很懂得包裝的藝術。包裝是營銷中重要的一環,他著的一本名叫《賣產品不如賣自己》的書,可謂將包裝的藝術發揮到了極致。
陳安之是如何“賣自己”,如何提高自己的“售價”呢?有一件事情最有體現:每當他出現在公眾麵前時,就強調自己是世界潛能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的弟子。這讓人們認為,他所傳遞的是“正統”的成功學理論。
除此之外,他在美國的成功經曆,也是陳安之的“光環”之一,這讓他的身價同樣也有了明顯的提高。他將個人的成功經曆和社會的成功現象歸納成通俗精辟的言論,令人喜讀易記,這是他受歡迎的一個核心要素。
對於個人形象,陳安之也是非常重視的。無論在哪種場合,他都會努力營造出一種正麵、陽光、健康的氣質,出現在廣告、產品上的形象通常是身著紅色西裝,配合手勢,表現得激情四射。
在演講時,陳安之更會借鑒明星的表演方式來包裝自己:在一次為期兩天的培訓中6次登台,他每次的著裝都不相同;同時,他對助教的著裝、場地選擇、人數限定都有相當的要求,力圖讓每一場演講、培訓看起來十分火暴。
有幾個年輕人,能夠如陳安之一般如此包裝自己、如此打造個人品牌?恰恰相反,現實中的很多年輕人,不願意把自己看成是一個“包裝品”,認為那樣便是“掉價”。結果,我們永遠無法塑造品牌效應,永遠隻能活在人後,即使你才華橫溢。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包裝,尤其是即將進入而立之年的人。“出名要趁早”,20多歲時還沒有打響自己的品牌,那麼30多歲時,你與那些已經小有名氣的人去競爭,勢必會慢了一拍。此時的你即使能夠獲得成功,卻要付出更多的精力,遠不如打響名氣的同齡人來得輕鬆。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打造個人品牌?關鍵的一點,就是要確保你掌握自己的包裝和這種包裝的內涵。例如,在麵試和考核時,考官們常常被告誡要避免首因效應和暈輪效應,這就足以證明包裝自己的“意義”了。獨特的包裝可以使你的個人品牌在人群中獨樹一幟,個性也讓人一目了然。當然,你的活力、耀眼和獨特都會有助於提高你的受注目率。
下麵這個案例中的年輕人,就是在麵試過程中展現出了獨一無二的個人品牌價值,結果順利獲得了讓人羨慕的職位。讓我們看看,他是如何做自我介紹的:
我叫陳雅歌,今年23歲。能夠獲得麵試的機會我感到非常地榮幸,對我來說,這次機會顯得尤為珍貴。我從小立誌做一名教師,因為我認為教師是世界上最崇高、最有意義也最能實現人生價值的事業。但是在高考當中,我沒能如願進入師範類院校,而是進入了×××大學外語係,但是我成為一名教師的夢想始終沒變,在大學裏,我努力考取了教師資格證書,這讓我在大學畢業後有機會真正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大四時,經人介紹,我在×××中學實習,擔任了半年的臨時代課教師。回想起那段時光真是既甜蜜又美好,雖然實習生沒有工資,但聽著孩子們圍在身旁“老師”、“老師”地叫個不停,我很快和他們成了朋友,看著那一雙雙充滿信任的眼睛,臨近畢業時的傷感頓時煙消雲散了。
如今,我畢業了,雖然麵對著很大的就業壓力,但我想要成為教師的心情是那樣迫切!我雖然不是師範類院校的畢業生,在這一點上比起我的競爭對手們無疑處在劣勢,但是我比他們更多了一份對孩子們的愛心、耐心、責任心以及成熟和自信,在×××中學實習時,我帶的班級的英語成績在全年級17個班級中排在第二位。教師這個職業是神聖而偉大的,它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還要有高尚的情操。因此,在業餘時間,我就十分注重自身能力的全麵發展,不僅廣泛地培養自己專業知識以外的興趣愛好,在對英語方麵力求精益求精的基礎上,鋼琴和繪畫是我的專長。“學高僅能為師,身正方能為範。”在注重能力培養的同時我還注意養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覺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沒有不良嗜好和行為。我想這些都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具備的最起碼的素養。
假如我通過了麵試,有機會成為人民教師隊伍中的一員,在工作之餘我仍會努力學習,充實自己,為家鄉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絕不辜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光榮的稱號。
這段800字左右的自我介紹,在3分鍾之內就可完成,它展現出了應聘者的口才、文采、專業技能和特長,內容緊湊,主題明確,因此麵試官立刻會對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麵試官的眼中,這位麵試者的個人品牌內涵就是——自信、勤奮、有責任心。與那些言之無味的應聘者相比,她自然會取得先機。
身處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無論你的目標是企業高管還是獨立創業,要讓人們認識你、了解你、認可你乃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你就需要想辦法找到合適的方式來展現自己。倘若你埋頭工作卻不被人認知,你的傑出表現就會被鋪天蓋地的信息所淹沒。換句話說,你必須像明星一樣,建立起具有自己鮮明個性的“個人品牌”,讓大家都真正理解並完全認可,隻有這樣,才能擁有持續發展的事業。
20多歲的年輕人,即使有了數年的工作經驗,但依舊如一張白紙一般,還有很多內容可以去書寫、去豐富。所以,就讓我們奮力崛起,在這張白紙上建立屬於自己的個人品牌吧!
個人品牌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已經知道,個人品牌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沒有個人品牌,就很難贏得聲望、贏得人氣。所以從本質上說,個人品牌就是一種無形資產,甚至高於人的有形資產,是無法估量的。
不要覺得這是玩笑話,想想看,如果李嘉誠來到銀行,提出想要進行貸款,但暫時沒有抵押物,銀行即便不會當場同意,也會坐下來進行詳談!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李嘉誠擁有自己的個人品牌,就是最具價值的一張名片!即使你有李嘉誠的能力,可是銀行會與你交流嗎?這就是個人品牌差異導致的結果!
還有一個例子,同樣可以說明個人品牌就是核心競爭力:
1999年,著名企業家劉永好開始進軍房地產行業。當年,由他率領的新希望集團在成都開發了一個高檔住宅社區,戶型以別墅為主,別墅售價達到6000~7000元/平方米。這個價格,在當時地處內陸的成都算是很高的價格了。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這片別墅剛一開盤,立刻就被搶購一空!這在廣州、上海、北京等經濟發達的大都市也是很少見的現象。
為什麼,這片住宅區能夠有如此火暴的銷售態勢?難道成都市民的消費能力如此高?很多記者蜂擁而至,想要窺探其中的原因。
麵對眾多記者的詢問,新希望集團的一位高層主管說出了真相:“購買別墅的都是本地和周邊地區的私營企業老板,有的自己已經購買過別墅了,現在還要在我們這裏再買一棟,因為我們劉總也住在這裏。”所有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正是劉永好的個人品牌,讓高價的房子頓時銷售一空!
我們沒有劉永好的地位,所以就更要培養個人品牌。20多歲的年輕人想要在芸芸眾生中超然而出,就一定要有個人品牌。當你樹立了個人品牌,就會擁有一種無懈可擊的力量,而這種力量就是將你推向成功的真正動力。
當然,我們也不要覺得品牌是名人的專利,自己全然沒有獲得的可能。當你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個人品牌後,你就具有了無與倫比的競爭優勢,再找工作當然不在話下了。中國歐美同學會商會會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客座教授王輝耀說,你如果在IBM做過經理,有不錯的業績,在業界樹立了你的信譽,建立了自己的品牌,那麼你還可能去做惠普的經理、去做摩托羅拉的經理等。像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前總裁陳永正就去做了微軟大中華區的總裁,盡管他從來沒有在微軟做過,但他在業界有很好的品牌,所以能夠在一個全球500強企業中得到認可。
對於職場人士來說,在職場發展的身份證,姓名不僅僅是一個代號,而是包含了知名度、美譽度、雇主滿意度和忠誠度的品牌,是個人謀求職業生涯發展過程更大成功的通行證和開門密碼。對於職場中人來說,自己的品牌價值就如同產品質量和產品品牌美譽度對於產品一樣至關重要。
著名籃球運動員姚明,由於自己的精湛球藝而被選入NBA2003年全明星首發陣容,姚明的出現為火箭隊帶來了空前的商機和人氣,使火箭隊獲得了巨大利益。姚明在NBA的生涯中,個人實際收入將達到或超過1.8億美元,相當於6萬工人一年的工業總產值,20萬名農民一年生產的農業增加值;若用於投資,可創造5萬多個就業機會,而圍繞姚明的產業開發,將會超過11億美元。
品牌與“身價”總是聯係在一起的,姚明樹立了自己獨一無二的個人品牌,他在玩轉了籃球的同時,也玩轉了地球。這就是個人品牌的價值。如果換作你我,能有這樣的身價嗎?不能!因為我們沒有他們那樣的個人品牌,也就沒有那樣的身價。
中國品牌研究院發布了《2007中國個人品牌價值百強榜》。該榜單的評測對象為中國內地公眾人物,範圍包括企業家、運動員、演員、主持人、導演、作家、經濟學家、社會活動家等。
排在這一榜單前30名的全部為企業家,平均個人品牌價值達7448萬元。聯想控股總裁柳傳誌、海爾CEO張瑞敏、蘇寧董事長張近東、網易創始人丁磊、TCL董事長李東生、盛大董事長陳天橋、百度CEO李彥宏等個人品牌價值過億。當你在30多歲時有了這份成績,你還敢說自己的競爭力不夠強嗎?
所以,對於還在20多歲的你,個人品牌是職業發展的助推器。借助它,你可以更快地得到成功。事實上,青雲路上的競爭,某種程度上就是個人品牌之爭,最終勝出的,必定是擁有良好個人品牌的候選人。這個人會是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