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歲,打造個人品牌正當時
20多歲正是一個人的黃金年齡。在這個階段,我們也許會娶妻生子,也許會賺得100萬,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個人品牌。隻有建立個人品牌,當你進入到30歲之後,才能有著更為穩定的發展。錢是可以晚賺的,婚是可以晚結的,但個人品牌的打造卻是要越早越好。
想要打造個人品牌,首先就應進行“品牌定位”。所謂“品牌定位”,就是設想自己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思考自己所在崗位工作的價值、自身的特點、優勢和個性,最後鎖定個人品牌培育目標。
打造個人品牌時,最忌諱的就是沒有任何方向和目標。否則,你將會陷入迷茫之中,根本認不清自己的現狀。現在所處的方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所去的方向在哪裏。隻有如此,我們才能克服在樹立個人品牌上的盲目性,有效地樹立起個人品牌。
郎鹹平是近年來非常受歡迎的學者,他的成功就在於定位準確,讓自己的個人品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現。
郎鹹平成名於香港地區,但那個時候的他,名聲還隻限於經濟圈內。他在國際一流刊物上發表過論文,在專業領域很出色,但在民眾中間,很少有人會關注這樣一位高端的專家,因此個人品牌尚未完全建立。
進入大陸後,郎鹹平開始迅速調整自己的個人戰略定位。他利用財務學的專業特長,看準了中國內地許多民眾痛恨腐敗、對國有企業轉製過程中資產流失感到不滿和無奈的心態,於是通過大舉向某些著名企業開炮的方式,將自己定位成一位英雄式的國有資產守護者的形象、民眾心目中的英雄、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學者。
這種準確的定位,讓郎鹹平的言論立刻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可以說,他將“財務學者”這一專業領域的個人品牌演變成一種大眾品牌。據了解,郎鹹平目前是中國身價最高的學者,他在長江商學院兼任教授的年薪達到了200多萬元,加上香港中文大學的120萬元薪酬,單教書年薪已近400萬元。
郎鹹平個人品牌的成功,就在於個人戰略定位的成功——他出色地將個人學識與中國社會大背景緊密相結合,抓住熱點問題,發出自己差異化的聲音,令自己的個人品牌形象迅速脫穎而出。倘若年輕人也可以如此,那麼成功、財富與地位自然手到擒來!也許20多歲時,你還沒有看到結果,但會感到成長的能量;到了30多歲時,它一定會開花結果!
當然,與郎鹹平相比,我們也許很難達到他那樣的成績,但這不等於我們就可以放慢對個人品牌打造的步伐。想要打造個人品牌,尤其是在職場中的個人品牌,我們首先要做好以下幾點:
1.什麼才是自己的工作專長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特長,有些人精於數字運算,有些人善於操作機器,而有些人則具備過人的創作能力。不同類型的工作對人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語文教師、翻譯員、記者等需要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而精算師、核數師等則需精於處理數字。
所以,想要打造個人品牌,首先你就要看清自己的特長。隻有這樣,你才能在未來的工作中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潛質。
2.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職業
很多20多歲的年輕人為何總是陷於失落和沮喪的情緒中?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沒有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職業。尤其是那些應屆大學畢業生,在剛進入職場時具有嚴重的定位模糊現象,應該做什麼,什麼適合自己,還不完全清楚,甚至沒有考慮過。
不知道自己究竟適合什麼職業,這個人無論幹什麼都會感到痛苦,個人品牌的打造就更是一種奢望。一個人隻有進行清晰的人生定位,才能與別人產生差異性,為下一步個人品牌的建立確定方向。
自我定位,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們必須要麵對問題,否則你將無法確定自己究竟適合什麼樣的工作。
3.是否具有鮮明的職場個性
個人品牌的建立,與個性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你能夠找到一份與你個性相匹配的職業,你便更容易從工作中獲取滿足感和成就感。假設你的個性活潑好動,喜歡戶外活動及接觸不同背景的人士,而你擔任的崗位是營業代表或顧客服務員,需要經常麵對顧客及外出工作,那麼你的性格便會令你更容易投入工作。
相反,如果你的性格比較內向,那麼這種需要打交道的工作,自然不會讓你開心,也很難打造高端的個人品牌。因此,找到一份和自己性格相匹配的工作,你做起事情來便更為得心應手,個人品牌的建立速度也會迅速許多。
4.是否對工作中的人和事充滿興趣
興趣是個人對事物的喜好和厭惡,並不受物質報酬的影響。能夠投身真正感興趣的行業,你自然會工作愉快,辦起事來倍加投入、充滿幹勁。
5.是否對職業願景已經有所規劃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工作規劃和事業展望。有些人重視金錢財富,有些人則看重名譽地位,渴望將自己的專長回饋社會。在做出擇業決定前,你應該先細心思考自己對將來有什麼樣的願景或者目標。
對於職場年輕人,最忌諱的就是隻顧埋頭苦幹,卻沒有發現有很多都是一些機械的重複工作。如果最初工作時這樣“跑龍套”的工作非幹不可,但時間一長,如果還繼續從事這樣的工作,就必須警惕了。
想要事業成功、職場節節攀升,就必須進行個人品牌規劃;想要在30多歲時小有成績,那麼在20多歲時,個人品牌規劃就是頭等大事。總之,你要給自己一個獨特的定位,讓自己的特質從人群中凸顯出來,這樣你的個人品牌就會打造成功!
不要輕視形象包裝
一個人的個人品牌除了在工作中體現,還會在哪裏體現?答案很簡單——外部形象!試想,麵對一個衣冠不整、歪鼻子斜眼且滿口髒話的人,你會有興趣與他進行溝通嗎?而一個談吐舉止得當且衣冠楚楚、相貌堂堂的人,是輕易不會受到他人拒絕的。所以,內在的涵養重要,外在的行為舉止也同樣重要。不懂得外部形象包裝,那麼即使你才華橫溢,也很難讓人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雖然我們常說,以貌取人並不是什麼值得提倡的行為,但是對於一個習慣以第一印象來判斷人的社會來說,外貌是別人判斷你的一個重要依據——你的性格、你的品位、你的實力、你的素質,這些都會在外貌上有著直觀的體現。
20多歲的你,或許身上還帶著些許隨意甚至邋遢的氣質,但你沒有意識到,這些其實和未來的發展與財富直接掛鉤。對職業人士來說,好的外包裝不僅能夠為你的事業加分,更有助於你建立屬於自己的個人品牌。
吳坤是一個英俊的小夥子,年紀不過27歲,但已經是一家公司的業務主管。每天他都會對自己精心收拾一番,一身筆挺的西服,襯得他非常成熟、有修養。
不過,那些新來的職員並不知道,其實吳坤剛到公司時,不過也是一名有些隨意的小職員。他每天出入於寫字樓和高檔賓館做業務,幾個月下來卻一件業務也沒有做成。他不知道的是,正是因為形象不佳,這才導致了自己的業務總是磕磕碰碰。
在吳坤剛入職時,公司要求每人必須穿西裝上班。可是吳坤剛大學畢業,手頭比較緊張,而且他嫌西服過於正式,幹脆就不穿西服。吳坤平時喜歡穿休閑裝,他覺得一個男人穿著講究的西服卻騎著一輛自行車,簡直不倫不類。
這種認識,讓吳坤麵對客戶時同樣也是一副很休閑的樣子。同時,他也不太在乎客戶的感覺,說話大大咧咧,行為舉止顯得十分不雅。
有一次,吳坤去一位客戶的家裏麵談,誰知他剛敲了敲門,女主人卻隻開了一個門縫。女主人並沒有打算讓他進來,而是透過門縫說:“你來晚了,他帶著孩子到河邊去了,你到那裏去找他吧。”
女主人的話,讓吳坤很是不高興,臉上立刻布滿了陰雲。他剛想發揮口才,但門已關上了。當吳坤掃興地走下台階時,一個女孩兒衝他打招呼:“嗨,能陪我打一會兒網球嗎?”
正在煩躁中的吳坤聽到有美女邀請自己,於是就對自己說:“反正業務也吹了,幹脆就玩吧!”
就這樣,吳坤和女孩子打起了網球。他的球技很好,因此女孩對他非常欣賞。談話中,吳坤告訴她自己是某公司的業務員,運氣不好,一直未能說服客戶。
這時候,女孩兒仔細打量了吳坤一番,說:“難道你平常也是這個表情,穿成這樣與客戶談業務嗎?”
吳坤點了點頭,說:“對。”
女孩兒背起球拍對吳坤說:“隻有在網球場上我才理你,如果你是這樣的臉色、行為舉止和這身打扮到我家談業務,我才不會理你!”
女孩兒的話,讓吳坤驟然一驚。他這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的形象的確不佳。第二天,他換上一套西服,禮貌地再次敲響客戶的門。這次真的成功了,簡直不可思議!從此他開始注重自己的儀表裝束,業務進展得很快,一年後當上了部門經理。
吳坤的成功告訴我們,想要自己的品牌被別人賞識,那麼就必須影響別人,用自身的教養和形象打動他人。教養和形象對個人影響力的作用是巨大的,有好的教養和形象別人就認可你、接納你,也願意與你合作;相反,別人是不敢接近你的,這又談何建立自己的品牌呢?
所以,想要建立個人品牌,形象問題萬萬不能忽略。
雖然很多年輕人都覺得,刻意打扮自己,這不是把自己當做商品了嗎?話說得沒錯,我們的確不是商品,但在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以外在的形象給別人留下第一印象的。這個印象就是一個人的品牌形象,如果在形象上沒有個性,那麼必將“泯然於眾”。從這一點來看,市場營銷的理論同樣適用於個人。
這就是為什麼每當我們看到那些成功人士,都會感到有一種特別的吸引力。這就是所謂的氣場。一個人的外貌也許不能改變,但是形象卻是可以塑造的——也許是一個燦爛的笑容,也許是斯文的淺笑,也許是英姿颯爽,也許是青春活力。總之,要找出令自己最有特色的一麵,確立為自己的形象品牌。
相反,倘若你不注意形象包裝,那麼即使你已經小有成績,也會因此而大受損失。
周洋是北京某企業副總,平常總是自己開車上班。不過這天因為限行的緣故,周洋難得一次乘公交車到公司。
開會、接見外國客戶、再開會、製定下一輪發展目標、加班閱讀下屬的方案……一整天,周洋都是在緊張的氣氛下度過的。當他下班後,發現已經到了晚上10點半。想到自己今天又沒有開車,周洋的情緒就更是沮喪了。
不過,讓他稍感安慰的是,因為時間已晚,因此公交車上的人並不多,最後一排甚至沒有一個人。周洋靠在座位上,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放鬆。一會兒,他蹺著二郎腿,一會兒把腳放在旁邊的座椅上……總之,此時的周洋再沒了領導的矜持,就像一個沒有素質的人,把公交車座椅當成了自己家的沙發!
周洋原以為自己這樣不過是為了放鬆,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但是,他沒想到的是,在那人數已不多的車廂裏,恰恰有一名報社記者!那位記者把周洋的種種舉動都拍了下來,第二天就刊登在了報紙上,批評現在的人太不注意公共文明。
沒過幾天,周洋的不雅坐姿照片在公司裏傳開了。下屬們或是恥笑或是鄙夷,把這個當成了私底下交流的笑話。他們說:“周總也不過如此,還以為他私下多麼優雅呢!”
生活經驗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想追求完美的人生,但很少有人真正去注意自己在社會交往中的形象。這種形象不僅僅是儀容儀表的刻意修飾,更是溫文的性格、積極的心態、文雅的修養帶給人的品牌效應。例如,周洋這樣的舉動盡管無傷大雅,但還是會讓他的形象有一定打折,這對於一位領導來說,可是非常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