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看世情
——35歲前要有看懂世情的處世眼光
國人現在越來越關注為人處世之道。這是一件可喜的事,人活在社會中,就不能脫離這個社會而活。要想成功,努力是必要的,但同樣也要有看懂世情的處世眼光,隻有這樣才不會讓自己在現實生活中處處受挫。
眼光26 看懂別人的心思,這個世界是一場博弈
這個世界並不如你所想的那般單純,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之中,鉤心鬥角的事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要想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你就要學會隱藏自己,不要過於暴露自己的鋒芒,隻有這樣才有希望贏得博弈的勝利。
不要輕易暴露自己的才華
老子在《道德經》中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示以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魚兒不能脫離水,隻有在水中它才可能生存,否則就會失去生命。國家的利器如果向他國炫耀的話,相信別人就可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了。
人們常說,世界因神秘而美麗,就像我們在處事中一樣,不論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可以過分地向別人炫耀自己所擁有的一些東西。如果你輕易炫耀,就暴露了自身的弱點,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我們設想一下,如果你向別人炫耀家中的珍品,相信你炫耀的同時,那件珍品就可能成為別人惦記的東西,那你的日子也就不會安寧了。
就像生活中的很多人一樣,他們確實擁有過人的才華,但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適時地克製自己,而是到處炫耀自身的才華,最終招來的就是嫉妒,甚至自己的生命也會因此受到威脅。所以說,不管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從長遠出發,不要輕易向別人亮出自己的才華,否則後果就不堪設想。
三國時期的曹操是個嫉妒心和防備心很強的人,他的身邊曾經有一名非常有才華的將領,也就是楊修。楊修這個人才華橫溢,總能夠洞悉一切事物,甚至看穿一個人的心思。
曹操檢查剛建好的花園,什麼話也沒說,隻是在花園門口寫了一個活字。工匠們不解其意,楊修見狀就說了,曹丞相是嫌花園的門有點過大了。於是工匠們把門改小了。曹操看到改造後的花園,非常高興,於是便問是誰破解了自己的意思,那些工匠們異口同聲地說:“多虧了楊修楊主簿的高明指點。”曹操聽後,感覺楊修確實是個人才,但在心中也生出了嫉妒之心。
還有一次,有人給曹操送來了一盒酥餅,看著這一盒珍貴的酥餅,曹操毫不猶豫地在上麵瀟灑地寫了“一盒酥”3個字,便把盒子放在了台子上。楊修見狀,毫無顧慮地拿出了酥餅,讓大家一人一口分著吃了。曹操便問為何這樣?楊修就說了,丞相寫下“一盒酥”三字,不就是說讓大家“一人一口酥”分著吃嗎?曹操聽後,對楊修更加厭惡,並多次找機會想把楊修處死。對此,楊修卻絲毫沒有察覺。
在曹操平定漢中的時候,曹軍屢戰屢敗。曹操可謂是進退兩難,進軍怕失敗,但撤兵又怕蜀國士兵嘲笑。在一天夜晚士兵來詢問夜間口號的時候,曹操正在食用雞湯,於是順口說了“雞肋,雞肋”。士兵奉命行事,但是當楊修聽到“雞肋”的口號後,便讓士兵們收拾行裝,準備撤兵。對此楊修解釋道:“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猶如這場征戰一般,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退。”這時的曹操對楊修早就是殺意已決,於是便以擾亂軍心為此給楊修定了罪,殺了楊修。
楊修之所以會遭到這樣的不幸,主要就是因為他不懂得克製自己,而是一味地顯示自己的才華,炫耀自己的能力,從而才招來了曹操的嫉妒,最終難逃死難。楊修確實非常有才華,如果他能夠正確地運用自己的才華,為自己保留一點底牌,而不是讓自己赤裸裸地展現在別人麵前,相信他定能夠成為三國之名人。但就因為他目光短淺,隻看到了自己,從沒有思考過自己在盡情展現才智的時候,無形之間就會招來別人的妒忌,尤其是曹操這樣一個“奸雄”。
所以說,不管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為自己保留後路,不可輕易地暴露自己的才華,否則就會失去了根基,讓別人洞悉了我們的弱點。聰明的人都不會這樣做,因為他們具有長遠的眼光,他們知道自己在這一時或者得到了別人的欣賞,日後別人對自己的防備心同樣也會由此而生,他們懂得“識時務者為俊傑”,不輕易地暴露自己的才華,最終才使自己的才華細水長流,源遠流長。
李強是一個很有抱負的男孩子,研究生畢業後他順利地進入了一家軟件開發公司工作。李強本人在校期間對軟件的開發和維護有著高深的研究,但是作為公司一名新來的員工,李強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在領導和同事的眼中,李強就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學生,暫時不會有太大的成就。
李強同樣如此,每次有什麼任務,他總會很謙虛地向同事們“請教”。人們常說厚積薄發,李強總是在很關鍵的時候施展自己的才華,讓很多人對他都琢磨不透;這種神秘感使很多人情不自禁地想去認識他,了解他,因而他也有了很多的朋友。
李強就是一個很會處事的人,他懂得為自己撐一把保護傘,而不是讓自己手無寸鐵地站立於社會之林。同樣,他的所作所為也證明了他是一個很有眼光的人,他深刻地認識到了輕易暴露自己的底牌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所以,他放棄了別人對自己短暫的賞識,最後卻得到了更多的關注,還獲得了更多的朋友。
我們在偌大的社會之林中要學會保護自己,為自己佩戴一個護身符,不要讓自己赤裸裸地展現在別人麵前。尤其是在這個紛繁冗雜的社會,我們更要懂得保留自己的才華,為自己的長遠利益著想,否則,我們不僅達不到自己預期的目的,而且會使自己時時處於被動的位置。所以,不論何時,不論何事,我們都要有長遠的眼光,有一定的城府,懂得克製自己,即使展現才華也要講究一定的策略,而不是讓別人摸清你的底牌,洞悉你的一切。
裝糊塗是個好辦法
“傻人有傻福”,這是很多人都經常說的話,這個地方的“傻”是指做人應該忠厚老實,真誠待人。當別人嫉妒你的時候,裝傻可以消除別人的疑慮,讓你化險為夷;當你身處危難中的時候,裝傻可以讓別人對你消除戒備心理,讓你的生命得以保障。所以說,在生活中,我們要適時地學會裝傻,最後自己才可能大受裨益。
公元263年,蜀國皇帝劉禪被迫投降,成為魏國言聽計從的將領。公元264年,劉禪又被派遣到洛陽任安樂公。雖然劉禪已經俯首投降,但是晉王司馬昭對他卻一直心存疑慮,對劉禪的戒備心也從未消除。
為了試探劉禪,司馬昭安排了一次宴席,宴席上連連出現蜀國的歌舞節目,司馬昭還找人假裝啼哭,說是觸景生情。劉禪見狀,不禁也暗自傷心。但是曾為蜀國皇帝的劉禪也不是傻子,當他看到司馬昭疑慮的表情時,他立即意識到了司馬昭的意圖,於是強顏歡笑,泰然自若起來。司馬昭不禁放心地說:“此人乃無情之輩,倘若諸葛孔明在,此人也難成大器。”
司馬昭於是又問劉禪:“汝思蜀否?”劉禪聽後,更加明確了司馬昭的意圖,於是答道:“身處此處,歡樂不盡,不思蜀也。”
聽了劉禪的這句話,司馬昭果然對劉禪有所放鬆,但是要想讓他全部消除疑慮那也是不可能的。於是,在宴席之間,司馬昭再次問劉禪是否思念蜀國。這時,劉禪就巧妙地用鄰正教他的話說:“先祖的墳墓均安於蜀國,吾怎又不想念呢?”說罷,劉禪便裝出非常傷心的樣子。
司馬昭聽後感覺此話的腔調和鄰正的無比相似,於是便問劉禪其中的緣故。劉禪裝出非常驚奇的樣子,慢慢地說:“先生,你怎麼知道是鄰正教我的?”
聽畢劉禪的話,司馬昭對劉禪的疑心徹底消除了,對劉禪也不再存有加害之心。雖然劉禪身處險境,但最終還是化險為夷,可謂是有驚無險。
劉禪通過自己的“傻”消除了司馬昭對自己的疑心,最終才讓自己身處異國還能安度晚年,如果劉禪不懂得適時地掩飾自己的情緒,盡情地展現自己的情感,相信他早就成為了別人的階下囚,甚至連自己的生命都保不住。所以說,必要的時候,我們必須學會裝傻,做一個外圓內方的人。
我們要知道,裝傻並非真傻,裝傻的人才是最高明最有眼光的人,他們懂得忖度時務,選擇最好的方法解決自身麵臨的問題,但在他們裝傻的背後卻有不變的原則。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年輕女孩子在為了拒絕一個追求自己,但自己又不喜歡的男孩時,她們往往會選擇裝傻,裝作無動於衷,最後讓對方知難而退;很多優秀的員工想辭職但又礙於老板不放人,這時他們也會選擇裝傻,裝作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最後老板隻能主動辭退他們。
從現實中的這些事例,我們就可以看出,在必要的時候,裝傻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另外我們還要明白,裝傻是一種藝術,我們必須有遠見,看清情況,適時裝傻,做到了這一點,相信裝傻就會成為你人生道路上的一把鐮刀,可以為你披荊斬棘,給你開創一條陽光大道。
韜光養晦,伺機而動
自古以來,韜光養晦就是一種求生之道,這種求生之道的精髓也就是《孫子兵法》中所說的“能而示之不能”。在敵強我弱的時候,很多的將領或者國家都會選擇采取這一策略來麻痹敵人,讓其感覺自身形不成什麼大的氣候,而自己就可以暗度陳倉,養精蓄銳,最後給敵人來個厚積薄發,讓其防不勝防。或許當時你需要踐踏自己的麵子,踐踏自己的尊嚴,但為了日後的大好前程,這些問題還是問題嗎?
常言道“大丈夫能屈能伸”,這句話就足以將韜光養晦的深刻含義表達得淋漓盡致。如果你是一個有眼光的人,定能從長遠出發,而不是隻注重眼下是否得到了別人的讚賞。
一名大學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優秀的大學生應該具備兩個條件,既能韜光養晦,又能厚積薄發,隻有做到了這兩點,你才可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斷走向成功。”
其實,不管是大學生,還是其他各行各業的人,都應該做到韜光養晦,而不是為了捍衛自己的麵子,影響自身的發展,甚至斷送自己的未來。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詳。
吳國與越國發生戰爭,吳國戰敗,闔閭在此次戰爭中負傷身亡,夫差也因此身負重傷。眼看吳國後繼無人,闔閭就讓伍子胥選後繼之人,伍子胥一直很欣賞夫差的才華,對其關愛有加,於是便推舉夫差為王。吳王夫差不久便興師動眾地組建水軍。
當時,勾踐聽說吳國興建軍事,誓死要去殲滅這一水軍,於是不顧範蠡等人的阻撓,擅自出兵,最終以失敗告終。勾踐被吳國囚禁,而範蠡等人為保住性命,重振越國千秋大業,便假裝投降。
按理說,勾踐應該被吳國處死,但夫差當時沒有聽取老臣伍子胥的勸告,而是留下了勾踐,在那期間,勾踐受盡了侮辱,吃盡了苦頭。但他心中卻始終擁有一個信念:重返越國,重振大業。就這樣,他足足忍受了3年的屈辱,終於被放回越國。
回到越國的勾踐不忘恥辱,每天在柴草上睡覺,用舌頭舔苦膽,並且在暗中訓練軍隊,以求強大越國,等待時機,殲滅吳國。
夫差把勾踐放回越國並沒有想到他會養精蓄銳,所以對勾踐也沒有什麼戒備之心。在一次赴會的時候,夫差帶領吳國大部分軍隊前行,並要求勾踐也帶兵支援。勾踐看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於是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憤怒,帶領全部軍隊假裝赴宴。最後拿下了吳國,擒拿了夫差。
勾踐之所以選擇忍辱負重,就是因為他有長遠的眼光,知道隻有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日後才有可能重振雄風。勾踐之舉乃大丈夫之所為,他做到了韜光養晦,最後才得以報仇雪恥。古人說的“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隻有懂得韜光養晦的人,才可能實現心中的霸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李淵在被封為太原留守時,突厥四起,太原城池時刻都有被攻下的危險。李淵見狀便派部將王康達率領軍隊消滅突厥,結果卻全軍覆滅。此時,太原城內反動勢力此起彼伏,李淵隨時都有被殺頭的可能。
很多人都以為,李淵會與突厥決一死戰,但是李淵並沒有。因為他明白自己眼下隻擁有三四萬人馬,可謂是捉襟見肘,與突厥硬碰損傷的隻能是自己,再說太原城是一個不可丟失的根據地,自己必須三思而後行。於是李淵決定采取和親政策,俯首稱臣,放下了所有的一切,為的就是借突厥之力強大自己的軍隊,最後再拿下突厥。
李淵的退步確實收到了成效,唯利是圖的可汗見李淵如此退步,便給了李淵很多的資助,李淵也趁機大肆購買馬匹。就這樣,李淵所率領的這隻李家軍的實力迅速擴張,最後平安打進漢中。
李淵的行為是一種很明智的策略,在瀕臨危難的時候,他不是魯莽行事,而是從自身情況出發,深知自身與敵軍的勢力相差甚遠,最終忍辱負重,俯首稱臣。很多人或許會說李淵膽小怕事,沒有骨氣,但是我們從長遠來看,李淵的讓步不僅保住了李家軍,還使軍隊實力迅速擴張,順利打進了關中。
由此可見,有的時候我們要懂得韜光養晦,收起自己的雄心,放下自己的麵子,隻有這樣,才能夠減少他人的猜測之心,才可能贏得對手的信任和資助,最終實現你所要達到的目標,實現你的理想和抱負。
眼光27 看到語言的力量,
一句話讓人笑,一句話讓人跳
語言有著神奇的魔力,可以讓人對你一見傾心,也可以使人對你心生厭惡。如何運用自己的語言和人打交道,這是一門高深的藝術。那些認識到語言力量的人,往往能合理地使用自己的語言,讓自己成為受人愛戴的人。
讚美是打動人心的最好方式
人心有時猶如一座冰山,你隻有不斷向其投一些熱石頭,才可能使冰山融化,才可能讓別人喜歡你,和你成為朋友。而這些熱石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讚美,讚美的話就像蜜糖一樣,讓被讚美者心裏美美的,甜甜的,最終打動他的心。
一句讚美的話可以使你和一個陌生人成為朋友;一句讚美的話可以使一個人走出頹廢,重新尋找自己的人生目標;一句讚美的話可以使別人感受到你的可親之處。當你辛辛苦苦完成某項任務的時候,相信別人的一句讚美就足以將你全身的疲勞趕走,讓你感覺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與人打交道,人是感性動物,隻要你懂得向別人施以熱石頭,那麼再堅硬的心也會因你的讚美而融化的。
小小是一個身體殘疾的女孩子,從小就形成了一種孤僻的性格,她從來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上學的時候,她每天都是一瘸一拐地第一個到教室,最後一個離開教室。當她的班主任老師看到這種情況後,心裏也非常擔心,於是便找小小談話。
在談話的過程中,老師發現,其實小小的心裏一直有一種對美好未來的憧憬,隻是身體的殘缺使她失去了追求快樂夢想的勇氣。“小小,老師發現,你今天真的好漂亮,我感覺你是一個很善良的女孩子,你要相信自己,出身不由己,但道路你可以自己選擇啊。老師感覺你以後一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人。”老師語重心長地說。
這是小小第一次聽到別人如此讚美她,那天她在老師的麵前哭了,哭得很傷心,好像要將內心所有的不快和委屈全倒出來。但就在那天,小小的臉上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從那以後,小小試著與別人交談,試著和自己的父母溝通,最後她發現:“其實世界真的很美好,隻是我以前沒有發現而已。”
幾句讚美的話將小小緊閉的心門打開了,讓陽光照進了她的心房;也是那幾句讚美的話語使小小走出了自卑,開始尋找自己的人生坐標。由此可見,讚美的力量不容忽視,生活中因為有了讚美,才顯得五彩繽紛;因為有了讚美,才讓人們盡情地享受生命中的真善美,體味生命的真諦。
所以,不管是誰,不管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學會讚美別人。銷售人員怎樣才能夠使一個陌生人自願地買你的產品呢?那就是讚美別人,用你的嘴巴去打動別人,用你的嘴巴去促使別人心甘情願地購買你的產品。
世界偉大的推銷員喬·吉拉德在他的演講中曾經說過:“推銷不是沒有方法,讚美就是一把好的利劍,它可以使你的顧客沒有辦法拒絕你。”
比恩·崔西是美國的一個圖書推銷員,剛剛涉足銷售行業的時候,他並不懂得給自己的推銷尋找方式和方法,從而時常感覺困乏,感覺銷售非常吃力。但當他無意間聽了喬·吉拉德先生的演講後,他豁然開朗,並開始使用喬·吉拉德先生說的讚美法。他甚至敢於說:“我可以讓任何人買我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