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好的讀書習慣一經養成,書就會成為孩子最知心的朋友(3 / 3)

工具書的使用在閱讀中顯得尤為重要。其實,現在的孩子在小學就已學會查用工具書了,但家長和老師有時越俎代庖,讓一些孩子更依賴於大人而不願意自己動手去查工具書。久而久之,依賴性就成了惰性。於是,對生字僻詞,常以見旁讀旁,敷衍了事,以至於閱讀中張冠李戴、望文生義,運用的文字中也就別字、錯字滿天飛了。

學者們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知識就是知道如何去學習,如何去查找,如何去運用工具書。能正確、熟練地使用工具書,知道你所需要學習的東西在哪裏,這就是知識。專家、學者、科學家能夠從無到有地發明、創造出機器、車輛、飛機、輪船、科學儀器和各種工具書,而我們連使用都不會、都不願的話,那豈不是辜負了這些人類的寶貴財富?

打開《現代漢語詞典》,你便打開了現代漢語的知識寶庫。從中學到大學以至今後的工作與長期學習中,它都能夠成為我們最忠實的老師和幫手。隻要你養成了查閱它的習慣,有事要查,無事也查,那麼,天長日久,積累下來,你的相關知識就會日漸豐富,用之不完。

《漢語成語大詞典》收錄例舉、闡釋了古今所用的1.7萬條常見成語及其變體,並包括古今常用的俗語和諺語。這本詞典的知識性、科學性、實用性,對我們學習、使用漢語詞彙進行交流、表達、寫作都是極有幫助的,關鍵在於你是否有使用它的習慣。應該說,我們要擁有必需的工具書並不難,難的是是否養成了查閱它、使用它的習慣。記住,工具必須使用,否則它便會失去價值。不要忘了先哲的教誨:“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隻要善於運用學習的工具,你就一定能比別人聰明、博學而多才。

參考工具書的作用,大體可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麵:

1.解決疑難問題

眾所周知,在日常讀書學習、研究問題、開展工作中,人們往往碰到疑難的字詞、重要人物、有關事件、科技名詞和術語、所需要數據等問題,查閱有關詞典、百科全書、數據手冊等參考工具書,即可迎刃而解。

2.指引讀書門徑

人們在日常自修學習,或者研究、掌握某學科知識,需要查找哪些文獻,應閱讀哪些文獻信息,才能入室登堂,窺究奧秘。可利用百科全書類參考工具書,便可了解有關學科的基本知識,指出深入研究還需參閱哪些文獻,從而,為深入學習和掌握有關知識提供了最佳途徑。

3.提供參考資料

人們在學習和研究中,除了必須掌握本學科的基本狀況,還須掌握相關學科的學術動態、研究水平、發展概況。例如,有些研究項目,國內可能有不少科研人員從各個角度進行研究,國外也可能有成批學者在探討,或者已引進其他相關學科研究成果加以解決,我們可查閱國內外出版的年鑒類參考工具書,便可了解近年來研究概況、發展動態,還能找到應該參考的書目、論文等資料。

4.節省時間精力

各種參考工具書都具有共同功能,就是節省讀者查閱獲取知識的時間和精力。因為,它們根據一定的社會需要,彙集大量有關文獻,提供確實可靠的濃縮知識,並依照特定編排體例和科學排列方式,提供快速查找途徑,節省讀者的大量時間和精力,從而幫助讀者從浩如煙海的文獻中吸取所需的寶貴知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古今中外學者、專家,莫不把參考工具書視為珍寶,用很生動的語言,描述讚美它是“良師益友”、“案頭顧問”、“不說話的導師”,是我們“打開人類知識寶庫的金鑰匙”,並對它的作用概括成四句話:“解決疑難問題,指引讀書門徑,提供參考資料,節省時間精力。”要使孩子養成細心的好習慣,家長就應該在平時多培養孩子凡事細心的習慣,一個細心的孩子,才有可能對不懂或者拿不準的東西更有求知欲,也才會更加重視工具書的作用。工具書作為一種工具,是以方便人們為目的的,所以要盡量把工具書放在明顯的地方,這樣查閱起來就會更加快捷,節省時間。工具書的工具性質還要求孩子能夠熟練掌握查找所需內容的方法,以便充分利用其價值,並且節省時間。

細節34閱讀,重在摘錄,家長要培養孩子摘錄的好習慣

學習如掘寶,摘錄是最好的工具。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在讀書的時候,總是勾勾畫畫、圈圈點點,把最精彩的字、詞、句、段、名言警句摘抄下來。他讀過電學、地學、植物學、數學、化學等許多書,光摘抄下來的讀書筆記就有滿滿的好幾筐。

攀登高山,就要采摘果實;遨遊大海,就要尋找珍寶;學習知識,就要摘錄精華。常聽不少人這樣評價時下的青少年:知識淺薄、能力欠缺、目光短淺、見識少、思維幼稚、精神空虛……究其原因,許多人都認為主要是孩子不喜歡讀書,或閱讀麵狹窄,涉獵不多,導致他們見少識淺。

現在孩子的知識儲備、思想深度、思維水平的確不能使人滿意。但造成這種現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根據對學生的日常閱讀情況作過的調查,調查人員發現現在的青少年閱讀量並不是不多。他們經常談的書籍、報刊、雜誌不下10種,還包括一些有一定品位的書籍、報刊,還有一些思想價值較大的報紙。如此看來,孩子們不但喜歡閱讀,而且閱讀麵也較廣,涉獵的知識領域比較多。但為什麼他們在知識儲備、思想見識等方麵沒多大長進,依舊膚淺、幼稚呢?這其中的原因大多在於孩子雖然讀得廣,說得多,卻吸收少,沒有把他們所說、所聽的化為己有,如同孩子進果園,雖置身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的環境,最後卻收獲甚微。那麼,如何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專家認為:閱讀要重摘錄。

1.摘錄,手腦的合作

古今中外,典章經文,名著大作,精深博大,浩如煙海。我們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讀有所獲,學有所成,就必須講究方法。書山文海,光靠爬得快,遊得猛,是不會有多大收獲的。

麵對大量的書籍、報刊雜誌,怎樣的閱讀才是有效的?答案是:摘錄。任何一部書、一本雜誌、一篇文章都不可能是字字千金、句句經典,其中有些內容有價值,另有些內容可能沒有太大的價值。對於前者,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應該摘抄下來,收集在一起,便於更深刻、更全麵地研究、掌握。如果每一次閱讀都能摘錄出其中的精華,那麼,日積月累下來,我們就擁有了一筆可貴的財富,可以說是一座座沒有雜質的、精華薈萃的寶藏,這對我們以後的學習有莫大的幫助。

摘錄,既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它不但能豐富我們的知識,而且還能深化我們的思維,提高學習能力,對孩子提高成績有巨大的作用。有一位校園詩人曾說:“我最初的詩句都來自於我的摘錄本。那裏麵收集了古今中外無數詩壇大家最精彩的吟唱。”

有一個一直畏懼寫作文的孩子在老師的指導下,一邊閱讀大量的書籍,一邊作大量地摘錄,每天對當日摘錄的句子、段落仔細分析、深刻品味,並嚐試寫作。後來,他的作文裏也出現了一些頗有文采、有內涵的句子,最後,他的寫作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摘錄不是簡單地抄書,它是有選擇、有判斷地吸取。摘錄不僅僅是手的任務,也是腦的責任。讀一篇好文章,首先,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是篩選出文中最具價值的部分,或者是新穎獨到的觀點,或者是精致巧妙的構思,或是流光溢彩的語言……然後將這些內容抄寫到自己的摘錄本上,並反複品讀,領會其中的奧妙,化為己有。長期這樣,自己思考問題的角度、思維的深度與廣度、語言表達的能力、知識的豐富程度等方麵定會有長足的發展。

2.摘錄,是一條學習的真理

其實,摘錄不是一個新鮮事物。縱觀曆史,革命導師、科學大家、文化智者在學習中無不重視摘錄的方法。

列寧在研究無產階級革命最核心的問題——土地問題時,花費了大約10年的時間詳細摘錄了美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大量文獻著作和統計資料。《列寧全集》中有大約三卷的內容都來自於摘錄。這些摘錄來的資料在指導無產階級土地革命中發揮了巨大的參考作用。

名人的經驗是經過時間考驗的,對我們現實的學習、生活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文學史上有這樣的說法:“司馬一人,史經兩部。”司馬遷寫《史記》之前參考了大量的文獻、圖書,從中摘錄了很多內容,包括各家學派觀點、故事、人物、文章的體製、不同風格的語言等,彙總在一起,裝訂成冊,據說其厚度與後來他所著的《史記》相當,其價值也不可小視。

前人將他們對生活的理解記錄在書中,我們通過吸取,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學習亦是這樣,將別人的經驗摘錄於本,摘錄於心,是成功的捷徑。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之所以快速複原,高速發展,原因在於直接吸取了各國,尤其是美國在經濟方麵的先進經驗。與之相似,我們學習也應這樣。摘錄前人的成果,創造先進的方法,成就自己的業績。站在巨人的肩上就更接近成功的巔峰。

下麵是指導家長之法:

(1)給孩子提供健康、豐富的閱讀資料

資料越多,孩子的見識就越廣,對孩子有用的東西就越多,孩子可吸取的知識就越豐富。積極健康的閱讀內容能淨化孩子的心靈,陶冶孩子的性情,充實孩子的精神世界,對孩子良好的個性、積極人生態度的形成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家長們應提供這樣的閱讀內容,讓孩子的身心在健康、積極的閱讀氛圍中全麵發展。

(2)培養孩子“四動”的閱讀習慣

所謂“四動”依次為:動眼、動腦、動手、動口。在孩子平常的閱讀中,家長要注意強調閱讀不光是用眼睛看,還要動腦筋思考,動手動筆摘錄。在反複品讀、理解的基礎上,還要大聲朗讀,達到形神兼備。這“四動”是閱讀卓有成效的保證。隻有做到“四動”,才能真正從所接觸到的閱讀資料中吸取有價值的知識。

(3)正確科學的摘錄方法

摘錄是有選擇性地吸取。如果不加以區別,不加以篩選地摘抄,那麼就不能突出知識的重點,難以達到快速、準確、高效地掌握知識的目的。讀一本書,有價值的內容應細研細讀,需先摘錄下來,收集下來。對自己用處不太大的東西隻需稍作了解,不必花費太多的精力和時間。有些內容隻可走馬觀花,有些內容必須深思熟慮,突出重點要害,舍棄細枝末節。這是家長要不斷提醒孩子注意的方法問題。

(4)準備摘錄專用本

知識歸類,集合成冊,這是摘錄的一個重要環節。作為家長應該要求孩子用一個專用本作為摘錄本,把平時聽到、學到的知識,工整有序地整理在專用本上,而且一目了然。摘錄本要保管好,內容要完整。

(5)糾正孩子不正確的閱讀習慣

有些孩子讀書沒有良好的習慣,尤其是讀書隻用嘴,沒有隨時動手動筆勾畫、標號的習慣。這樣,孩子在讀書時過目即忘,知識如過眼雲煙,在腦海裏沒有留下任何印象。因此家長要隨時糾正孩子隻讀書不摘錄的習慣,要培養孩子讀書就動筆的習慣,加深對所見知識的印象。

(6)反複閱讀已摘錄的知識

有些孩子有摘錄的好習慣,摘錄的內容甚至有很多本,但是他們的知識麵仍然非常狹窄,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們隻為摘錄而摘錄,所摘錄下來的內容很少去複習,甚至根本就沒有再去理會。摘錄的東西成為了一堆毫無用處的廢物。摘錄的知識要化為己用,才是摘錄的目的,所以摘錄之後還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溫習、掌握。家長在此方麵要起到督促的作用。

細節35每天早起15分鍾,陪孩子一起晨讀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萬物複蘇、充滿生命力的季節,春播、夏種、秋收,我們的祖先最知道春天的可貴。一天之計在於晨。清晨,是一天中最好的時刻,這是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24小時為一個晝夜,白天,我們忙於工作或功課,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勞其心誌,累其體膚,身與心都處在高度運轉之中。現在的孩子,每天有滿滿的課程,大量的作業和太多的負擔,使他們的頭腦與思維不得閑。白天,他們的大腦已被太多的信息、太多的思考、太多的問題擠得太滿。因此,一天緊張的學習下來,他們會感到疲倦,需要休息,需要睡眠。於是,夜晚的睡眠必不可少,以使他們的精力得以恢複。經過一夜的睡眠後,當我們清晨醒來,腦子會是一片清新,當天的記憶還是一片空白。這就好似一張白紙,好似最新最美的圖畫。再加上早晨的空氣經過了一夜的淨化,也是最清新的時候,特別讓人感到清醒。人的精力就像上緊了弦的發條,充沛而且旺盛,在淡淡的晨霧或晨光中,我們最應做的便是閱讀。

晨讀的效果,比一天中任何時刻都好,既少雜念,易於理解,又無記憶負擔,最能留下清晰、深刻的記憶。晨讀一遍的效果,會比白天在嘈雜聲中讀10遍都好。正因如此,古人、今人都有晨讀、晨練的習慣,也才有那句“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的經典之言。

一位高中同學在一篇名叫《快樂的晨讀》的作文中這樣寫道:“清晨,我被窗外竹林中清脆婉轉的聲聲鳥鳴喚醒,睜開雙眼,已見一抹晨曦從窗戶中射進來。我趕緊起床,搞好個人衛生,便拿了書坐到向著東方的陽台上,細細讀起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麵,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讀著讀著,我竟沒有意識到這是在做功課,因為老師布置了這一課《荷塘月色》的精彩段落要求默寫。我這時讀來,感覺是在清爽宜人的晨曦中享受名作,品味生活,毫無一點累與悶,反而是一種快樂,兩遍讀完,我竟可以背得。我又一次享受了晨讀的美妙。我於是在心裏感謝我的爸媽和我自己,讓我從上初中起,就養成了這一良好的晨讀習慣。”

這位叫章瓊的同學說,幾年來的每日晨讀,她從未間斷過。她為自己算了一筆晨讀的賬:她每天晨讀15分鍾,一年便相當於有了將近122節課的快樂的閱讀,幾年來,她從相當於幾百節晨讀的閱讀課中,不僅熟悉了課文、定理、定律,更大大豐富了自己的課外閱讀——詩詞閱讀、名人名言與名著的閱讀。這使她真正嚐到了讀書破萬卷的好處。在晨讀中,她豐富了自己的知識,積累了大量的詞彙,陶冶了美好的情操,享受了清新怡人的上千個美好清晨。這不僅有助於學習,更有助於養成自己良好的生活習慣。

人是有惰性的,必須要憑借一種毅力來戰勝自己的惰性。晨讀,是培養自己戰勝貪睡戀床壞習慣的最好方法。通過長期的晨讀,獲得的不光是知識,更有對時光的珍惜,培養了我們特別需要的那種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其實,良好的晨讀習慣的養成,還可以培養我們生活的規律性,並通過每天快樂地晨讀來消除心中的鬱悶、煩惱,並為新的一天的生活、工作或學習奠定樂觀飽滿的積極情緒,帶著良好的心態,投入到新的生活中。記住,清晨是一天的精華,少睡15分鍾對一天的精力絕無影響,但15分鍾的晨讀,對孩子的一生都大有幫助,但關鍵在於不可隨意間斷。所謂一曝十寒,好習慣絕難養成。

那麼,家長們不妨用下麵的方法培養孩子晨讀的習慣:

與孩子一道提早15分鍾起床。法國哲學家盧梭說:“你要記住,在敢於擔當培養一個人的義務之前,自己就必須要造就成一個人,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範。”家長要求孩子做的,自己應該先做到。每天早上,如果母親或者父親,能夠有一人與孩子一道提前15分鍾起床,將這15分鍾用來晨讀,那麼,你的孩子就會被你的良好行為和晨讀習慣所影響,也樂意讓自己這麼做了。

督促孩子晨讀。所謂“習慣”,就必須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時間過程中習以為常,堅持不懈,形成規律,養成慣例。這需要努力,需要支持,需要督促,需要幫助和有榜樣。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還缺乏生活的磨礪與歲月的錘煉,因此,作為家長,就要敢於用行動來要求孩子、教育孩子、帶動孩子,不要隻當督察者,而是要與孩子一起去做。

鼓勵孩子晨讀,把晨讀的習慣堅持到底。孩子作為未成年人,總是有要求自己不夠嚴格的時候,家長則應把好堅持關。要鼓勵孩子別放棄、別間斷,關鍵時刻咬咬牙、挺一挺也就過去了。如果放棄,好習慣絕難養成。假若您的孩子以前沒有晨讀的習慣,那麼,您最好選擇春、夏、秋三季的天氣讓他開始,因為氣候好,開始階段的難度會相對小些,孩子也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