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讓孩子做事有始有終,負責到底
良好的責任感是要靠堅強的意誌力和持之以恒的態度來維持的,而這恰恰是許多孩子所缺失的。孩子的好奇心很強,興趣愛好也很廣泛,但是缺乏耐性和自製力,遇到一點困難和挫折就容易打退堂鼓,不願意再堅持下去。這是孩子在成長中的問題,為了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家長平時就應當注意培養孩子做事有始有終、負責到底的良好習慣。
細節25適當讓孩子經曆一些“磨難”
■
7歲的芳芳今年9月上了全市最好的小學。開學才一個多月,芳芳便得了十幾麵小紅旗和七八朵小紅花。爸爸媽媽十分高興,孩子這麼能幹,這麼聰明,以後一定有出息。這天,芳芳放學後隨媽媽到媽媽的單位玩,媽媽的一個同事看芳芳十分可愛,逗她說話:“芳芳,你在家負責哪樣勞動?”“我不負責勞動。”“掃地嗎?”“不掃。”“疊被嗎?”“不疊。”“擦桌子?”“不擦。”“那你就負責吃飯?”“嗯。”
“那這些事誰做?”“媽媽做!”
……
■
隨著社會的進步,家庭生活逐步現代化,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家庭,似乎勞動的教育被人們淡化了。沒想到這一疏忽會帶來很嚴重的後果:現在的孩子中普遍存在著好吃懶做、好逸惡勞的現象。生活上圖虛榮、貪享受,互相攀比,追求高消費;勞動上斤斤計較、拈輕怕重,生怕自己吃虧。據調查,現在家庭中孩子能偶爾做一點家務的大約占20%,經常幫助做家務的還不及10%。這說明不少家庭很不重視子女的勞動教育,不注意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這對孩子品格的形成自然會帶來許多不良的後果。
現在的家庭,大多數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圍著一個“小皇帝”、“小公主”在轉,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了。不要說做力所能及的事了,就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長也全都包辦,連小手絹也不讓他們自己動手洗。
據教育研究部門的一份統計:城市中小學生中完全不做家務的占85%以上。
其實這種方式,看似對孩子貫注了全部的愛,使孩子快樂健康,但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愛之反而害之。
孩子生活優越,被服侍慣了,不但缺少獨立能力,也缺少責任感。一個沒有責任感的孩子,長大後,又怎麼會是一個有用的人才呢?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可以適當讓他經曆一些磨煉。這樣的磨煉不但不會讓孩子吃虧受損,相反,對培養他獨立的個性、良好的品行和責任感,好處多多。
■
有一個中國女孩8歲時來到在加拿大留學的爸爸媽媽身邊。在國內,這個外婆家的“小公主”,是個由小保姆照顧的獨生子女,大人們整天圍著她轉,她心安理得地享受著一切疼愛。
到了國外後,這種情形大變。剛住下10多天,媽媽就帶著她去給別人家當保姆。
因為環境的影響,她立刻從由保姆服侍的“小公主”變成服務別人的保姆。
從表麵上看,她失去了“小公主”的“幸福”,但她得到了人生重要的經曆,其中的收益是深刻永久的。
媽媽和她去當保姆的那戶人家有兩個男孩,一個4歲,一個兩歲。媽媽要給他們喂飯、帶出去玩,還要打掃衛生。8歲的中國女孩要幫助媽媽盯著他們,別讓他們摔了,還得跟在他們後麵收拾玩具。
小女孩剛開始不能適應,她照顧的那兩個小孩子總是抓她的頭發,搶她的發夾做玩具,扯皺她的衣裳……而且喜歡跑動,她必須時刻跟在他們後麵,不讓他們在玩耍中弄傷自己。這樣,小女孩不但不能自由地玩,還要充當一個小管家的身份陪伴著他們。
這樣過了3天,小女孩哭鬧著,無論如何也不肯再去了。
媽媽告訴女兒:“我們是窮學生,必須打工掙學費。”
小女孩看著媽媽的眼神,知道自己還得跟著媽媽一起去,隻好委屈地跟在媽媽身後去了。
在國外生活的5年中,女孩跟著父母打了許多工,從看孩子到澆花拔草,有時還要為在街頭給遊客畫肖像畫的父親當模特。現在爸爸媽媽已經有了固定的工作,不需要打工了,可一些老雇主還非要媽媽去幫忙,她也一直跟著媽媽打工。如今她已是13歲的少女了,“打工”生活使她學到了許多國內獨生子女學不到的本領。
小女孩說:“我學會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爸爸媽媽操心,也學會了做一些家務事和花園裏的雜活。而且在親身體會到爸爸媽媽打工讀書的艱辛之後,我不僅養成了不亂花錢的習慣,也懂得了優越的生活不會從天而降,要靠自己努力爭取的道理。但最重要的是,在和爸爸媽媽一起‘工作’的過程中,我學會了他們做事勤勤懇懇、一絲不苟、不怕艱苦、樂於助人的工作作風與精神。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地發現,我學到的是一種我們中國人特有的作風與精神。要不然,爸爸媽媽以及我所認識的中國叔叔阿姨們怎麼都會在各自的崗位上特別受到老板的器重,而我和我的中國小夥伴們都會在各自的學校因品學兼優而使老師和同學們對中國孩子刮目相看呢?”
她特別表示:“我已經不再是一個全家人寵著、捧著的小姑娘,而是一個獨立生活能力較強,也具有一定責任心的中學生了。”
如果不是在國外“打工”的這些經曆,也許她還在家裏享受著“小公主”的待遇,不但不會有這番認識,也不會學到這麼多的本領。這番“磨難”不但不是磨難,反倒是孩子成長的一片沃土,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搖籃啊。
“責任感”是一種特殊的營養,可以幫助孩子慢慢長大,使孩子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怎麼去做。
父母必讀
※ 為了孩子更健康地成長,獨生子女的家長們要創造各種機會,讓孩子在勞動實踐中去體驗勞動創造一切的喜悅心情,在勞動中培養優秀的品格和堅強的意誌。勞動的教育切不可忽視。
※ 孩子在勞動的過程中,家長應以表揚為主,注重鼓勵,讓孩子從家務勞動中感受到樂趣和成就感。
※ 孩子所做的家務,必須是力所能及的。家長應適時指導,教孩子做家務的方法。
細節26賦予孩子責任
■
有位10歲的小女孩,負責倒家中的垃圾已經4年了。小女孩6歲的一天,聽見收垃圾車的鈴聲響起,媽媽就提了垃圾桶去倒,她覺得聲音好聽極了。第二天,收垃圾的鈴聲響起後,媽媽還沒起身,她就蹦蹦跳跳地過去提著垃圾桶去倒。爸爸媽媽覺得這正是培養孩子責任心的好機會,為了支持她參加家務勞動,他們對她倒垃圾的事予以表揚。小女孩高興極了,爸爸趁機給她分派任務,以後家裏的垃圾都由她倒,小女孩爽快地答應了。以後,她果然十分用心,每天按時去倒垃圾,爸爸也不斷稱讚她。這樣,小女孩倒垃圾慢慢地形成了習慣,並把這項勞動看成是她的責任。
■
目前的青少年兒童中,普遍存在著以我為中心的思想意識,他們缺乏對他人、集體,對家庭、社會的責任意識。如:在學校,自私自利,獨行獨斷,隨地吐痰,丟棄垃圾;懶於改正錯漏作業,不誠實;對班集體漠不關心,主動為集體做好事的行為少之又少。在家庭中,他們“少爺、小姐”氣十足,對身邊的人呼來喝去,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會做家務,不關心父母的疾苦,隻會效仿“大款、明星”的“酷”法。種種的不良行為習慣,無責任感的表現,潛伏著未來社會的人格殘缺和家庭、社會不和諧的危機。這種不良行為習慣的存在,製約著學校文明教育的推進,更製約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西西8歲時,看見爸爸養花,覺得很好玩,於是請求爸爸讓他養一盆吊蘭。因為他們家住在一樓,院子裏養花十分方便,爸爸也就高興地答應了。
西西剛接到這個任務時,勁頭可足了。他在給吊蘭澆了半個多月的水後,就忙於和其他小朋友做遊戲,而把養花的事忘到腦後了。
他媽媽看見後,想幫他澆水,卻被爸爸阻止了。爸爸覺得這是教育兒子“學會負責”的好機會。
等西西想起他的吊蘭的時候,吊蘭已經枯死了。西西傷心地哭了,爸爸語重心長地道:“因為你的失職,造成了這種後果。你要記住,任何的失職,都會帶來一定後果的。”
小孩子做事三分鍾熱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很多家長不以為意。可西西父親從培養孩子責任感的角度認識這個問題,可謂抓到了點子上。小學生時期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而習慣又是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培養起來的,故一要抓早,二要從小事抓起。這位父親看似“放任”,不近人情,但真正愛孩子,有時就要“閉”一隻眼。
小龍平時很調皮,做事不能堅持,六一兒童節,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演出,他十分喜歡《豬八戒吃西瓜》這個節目,於是向老師爭取,終於得到扮演主角的機會。剛開始,大家都覺得小龍一定不能堅持,而且排演的時候的確很累,幾個演配角的孩子們一會兒揉揉肩,一會兒捶捶腿,然後在一邊休息了。讓人吃驚的是,平時做事從來不認真的小龍竟然還在不知疲倦地練習著摔倒的動作。明晃晃、熾熱的燈光照射下,小龍練得一臉通紅,額頭滿是一顆顆晶瑩的汗珠,可是他卻依然堅持不懈,想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個動作,從沒有見過他那麼刻苦,真跟變了個人似的。練習結束了,老師連連稱讚小龍學得快,學得認真,表演得最好。小龍一把擦去頭上的汗,高興地笑了。
從此後,小龍不僅改掉了馬虎、懶散的壞習慣,更加熱愛班級和學校,在學習上也更勤奮了,同學們也紛紛對他刮目相看,昔日的“淘氣包”變成了一個自信、有責任感的孩子。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沒有責任感,因此不放心讓他做任何事,殊不知,當你賦予孩子責任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孩子的巨大的潛力,不要小看孩子。
■
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家馬卡連柯,有一次派一個曾經是小偷的學生去幾十裏外取一筆數額不小的錢。這位學生由於曾經是小偷,在同學的眼中被視為另類,幾乎沒人與他來往,他非常渴望得到信任。
接到馬卡連柯的任務後,這位學生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他問馬卡連柯:“校長,如果我取了錢不回來了,你會怎麼辦呀?”
馬卡連柯平靜地回答:“這怎麼可能?我相信你是一個誠實的孩子。快去吧!”
當這位學生把錢交給馬卡連柯的時候,他要求馬卡連柯再數一遍。誰知,馬卡連柯卻說:“你數過了就行。”於是,隨手把錢扔進了抽屜。
事後,這位學生是這樣描述自己的心情的:“當我帶著錢在路上時,一路上我在想,要是有人來襲擊我,哪怕有10個人,或者更多,我都會像狗一樣撲上去,用牙咬他們,撕他們,除非他們把我殺死!”馬卡連柯就是運用信任的方法培養了這位學生誠信的行為。因為,隻有信任才能換來誠信。
一次海難事件中,幸存者8人擠在一隻救生艇上。在海上漂蕩了8天,僅有的淡水是半瓶礦泉水。每個人都惡狠狠地盯著那小半瓶礦泉水,都想立即把它喝下去,船長不得不拿一杆長槍看著這半瓶礦泉水。坐在船長對麵的是一名50歲的禿頂男人,他死死盯著那半瓶礦泉水,隨時準備撲上去喝掉那僅剩的救命水。當船長打盹的一瞬間,禿頂男人猛然撲上去,拿起水就要喝,被驚醒的船長拿起長槍,用槍管抵著禿頂的腦門命令道:“放下,否則我開槍了!”禿頂隻好把水放下。船長把槍管搭在礦泉水的瓶蓋上,盯著坐在對麵的禿頂,而禿頂仍然眼睛不離那瓶決定眾人命運的半瓶水。雙方就這樣對峙著。後來船長實在挺不住了,昏了過去。可是就在他昏過去的一瞬間,他把槍扔到了禿頂的手裏,並且說了一句:“你看著吧!”
原來一心想要自己喝掉那半瓶水的禿頂,槍一到他手裏,他突然感到自己變得偉大了。接下來的4天,他盡心盡力地看著那剩下的半瓶水,每隔兩小時,往每人嘴裏滴兩滴水,而自己絕不多滴一滴水。到第4天他們獲救時,那瓶救命的水還剩下瓶底部分一點水。他們8人把這剩下的水稱為“聖水”。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一旦被賦予責任,就馬上開始注意到自己的行為對別人的影響,開始產生自律,開始變得偉大起來。
父母必讀
※ 賦予孩子責任,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尊重他,才會使他更努力。
※ 相信孩子一直努力追求最好的結果。但是,如你我一樣,孩子或許有疲憊或者鬆懈的時候,而這是他最需要你的支持和鼓勵的關鍵時刻。
※ 你可以問你的孩子:“你的玩具玩後收拾好了嗎?”“小手絹、襪子自己洗了嗎?”“你是家中的一員,家務活承擔了嗎?”在任何時間都強調責任,我們就沒有什麼做不好的。
※ 現在很多家長以工作太忙作為忽視與孩子交流的借口,不了解孩子的喜怒哀樂,不自覺地與孩子疏遠了。為了節省時間,根本不顧孩子的感受,更不用說用賦予責任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了。讓孩子知道自己身上責任的重大,當我們賦予孩子責任時,他就知道他需要幹什麼了。
細節27莫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
某地區評選優秀學生,從兩萬多名中學生中挑出10名候選人。評選方為測試學生們的責任感,有意扔了一些掃帚和抹布在他們必經的路口。當這10名候選人從考場門口走過時,卻沒有一人理會地上的這些工具,沒有一人彎腰將它們撿拾起來。
這種現象並非偶然。一次千人的大型調查顯示,有85.7%的孩子認為勞動沒有必要,其中,32.3%的孩子沒有勞動習慣,37.2%的孩子不知道怎樣才算勞動。
■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由於物質生活日漸富裕,往往會養成任性、自私、不合群等毛病,很多事情都要由父母包辦代替。如,替自己收拾玩具、整理書包、削鉛筆等。正是在父母的這種包辦代替下,孩子自身無任何責任感。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盡管其能力還相對較弱,但是他們能夠樂於去做一些事情,因此作為父母,應該大膽地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這過程中,幫助孩子從小樹立起一種責任意識,促進其責任感的發展及養成良好的習慣。
有一位老師向我們講了她的經曆:可以說她對學生相當熟悉,但是讓她最惱火的是孩子們沒有責任感的問題,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或聽到孩子們不負責任的事情。如:忘了帶學習用具,作業沒做完就玩去了;做清潔,掃把扔一地就不見人影了;筆、書本攤一桌子,抽屜裏垃圾塞得連書包、字典都放不下等。有一次上美術課,班上有37人沒帶畫具,還有一次上自然課,25人沒帶書,勞動課常常是半數人不帶工具。每當老師幫助教育時,孩子們都是一個理由“忘了”。那麼是不是我們的孩子記性不好?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得了健忘症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我們的孩子沒有被培養起責任感。
有一天她正上語文課,教室的門開了,一個學生滿臉淚痕地被推了進來,不知所措地站在門口,緊接著一位家長伸進頭來大聲解釋遲到不能怪孩子,是家長睡過了頭。還有類似的情況,有的家長不能來,就讓孩子帶紙條,解釋遲到的原因,承擔學生遲到的責任。
上學究竟是誰的事?遲到了應該由誰負責?現在許多家長包辦了孩子的一切,家務活根本不讓孩子插手,如果孩子想幫大人幹點什麼,大人便會說把你的學習抓好,考試成績上去了比什麼都強,家裏的活不用你管。說實在話,我們替孩子做得越多,照顧得越周到,孩子就越不會料理自己的事情。
隨著社會對人才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責任心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人才選擇的一項重要指標。隨手翻閱報紙,信步走上街頭,我們隨時都可以發現,幾乎在所有的招聘廣告上,都將責任感作為對招聘人員的一項重要要求。因為任何一個單位、任何一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發展,首先需要的是具有責任感的人,有責任感,才會去努力,也才會有發展。因此重視和加強兒童責任感的培養,對於其將來的事業成功、生活幸福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