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讓孩子做事有始有終,負責到底(2 / 3)

這天,章朋正對著自己6歲的兒子小立大發脾氣,原來是兒子放學回家後就開始玩玩具,玩一會兒後又轉而開始看電視,任玩具扔得滿地都是也不收拾,差點讓爸爸絆了一跤。有一次老師放學前告訴學生,請他們通知家長第二天來開家長會,可是小立回家之後卻完全忘記了,事後老師詢問家長時,家長才知道。類似這樣的事情在小立身上經常出現,章朋感慨地對妻子說:“現在的孩子真是沒有一點點責任心,連自己的事都管不好。”

其實,這樣的事在現在的孩子身上是極為普遍的。在不少家庭中,孩子玩完玩具後不知收拾,放學後讓父母拿書包、收拾書包,老師交給的任務(如做紙工、準備第二天上學要用的東西等)讓父母去做,這樣的現象都極為普遍。不少父母認為這些都是小事,即使幫著去做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舉手之勞,不費什麼勁,因此也就滿不在乎,樂而為之。但是父母也許並不知道,自己的“一片好心”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兒童責任感的形成和發展。

責任感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性、人格品質,對兒童各方麵的發展,對其將來的事業成功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責任感的存在會使兒童內心產生一種強烈的行為動機,促使其主動、積極地通過自己的努力,嚐試獨立解決問題。因此,責任感強的兒童在需要他表現出責任行為時,往往會勇往直前,義無反顧,努力嚐試,而不是退縮、畏懼,依賴成人的幫助。所以說,責任感的發展有助於兒童獨立性的增強。同時兒童在不斷探索、嚐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更好地產生自我認同感,認識到通過努力自己是可以獨立解決一些問題的,從而進一步增強了其行為動機,促進了其獨立性的發展。責任感作為一種非智力因素,對兒童的智力發展、學習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影響。責任感的存在使兒童能以一種認真、負責的態度來對待自己周圍的人和事,在麵對任務、問題時能持之以恒地不斷思考、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具有責任感的兒童往往能以一種認真負責、勤於鑽研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學習,按時完成作業,認真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在麵對問題時也會出現更多的探索、操作活動,在這過程中,其智力獲得發展,學習獲得提高。國內外有關天才兒童的研究就發現,成績好的孩子往往比平常兒童有更多的學習責任感和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而這正是導致其學業突出的一個重要因素。

父母必讀

※ 無論在家庭和學校,都要讓孩子充當一些有意義的角色,使他們感到自己的行為對集體所產生的重要性,同時也培養他們戰勝自己的弱點,增長各種能力的信心。

※ 讓孩子對父母的工作經曆及家庭的日常事務進行了解與分析,也是孩子洞察世事、了解生活的好途徑,鍛煉他們分析、判斷與處理事物的能力,為孩子將來走上社會打好基礎。

※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教育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孩子今後一生道路的方向。即使條件優越,也莫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細節28教導孩子做事有始有終,需要家長的監督

小遠誌和爸爸媽媽一起逛街,看見一個人在賣小狗,小遠誌一看就愛上了,央求媽媽給他買一隻來養。媽媽被他纏得沒辦法,隻好向一邊的爸爸求助。爸爸看著抱著那隻小花狗不願放手的小遠誌,微笑著說道:“遠誌,你很喜歡這隻小狗嗎?”

小遠誌連連點頭。爸爸對他說:“買來了狗寶寶,照顧狗寶寶就是你的事了,你知道怎麼照顧狗寶寶嗎?”小遠誌搖了搖頭。爸爸便告訴他照顧一隻狗寶寶要做的事情,包括給它喂食,給它洗澡,帶它出去玩,給它建窩。然後爸爸對他說:“既然你要養它,你就得每天喂它,這是你的事情,不可以讓媽媽代替你承擔照顧狗的責任。在這些前提下,你隻要能把狗養好,爸爸也會支持你!”

小遠誌聽說養狗這麼麻煩,慢慢鬆開手,把小花狗放進狗群中,依依不舍地和爸爸媽媽離開了。

水滴石穿,成功總屬於意誌堅定的人。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對什麼都很好奇,但缺乏有始有終的精神,做事往往是三分鍾熱度,熱情過了,便把它忘到腦後。而且,孩子心意不是很堅定,一遇到困難就想放棄,不願意再堅持下去。因此,家長平時就應當注意培養孩子做事有始有終、負責到底的良好習慣。

要教導孩子做事有始有終,需要家長的監督。

孩子的好奇心和熱情不宜打壓,但也不能事事遷就,不然,他要做的事情過多,便不得不放棄一些事。因此,在孩子充滿熱情並決定做這件事的時候,要先確認孩子的責任心。

當你指出這是孩子的責任,他便開始考慮這件事是否可行,如果你承擔了責任,他就不會考慮這件事的責任,隻是考慮怎麼說服你。小遠誌也許剛開始以為買回了小狗可以由爸爸媽媽來照顧,自己隻要陪狗寶寶玩耍就可以了,所以沒有考慮那麼多。但是爸爸明確地告訴他,如果小狗買回家了,照顧小狗就是他的責任,並幫他分析是否有時間來照顧。小遠誌在責任與喜愛中選擇,心甘情願地選擇了放棄。

家長對孩子責任感的監督和培養,在生活的一點一滴中。

小玲玲今年8歲半了,在實驗小學讀二年級,最近她在學習有關植物方麵的知識。小玲玲迷上了植物,她覺得那些花草實在是太美了,便苦苦地哀求爸爸給她買一盆鮮花。

爸爸同意了小玲玲的請求,但提出一個條件,就是要小玲玲自己來照顧它,小玲玲自然滿口答應。爸爸便趁周末帶著她到花卉市場買了一盆小花。花買回後,爸爸和小玲玲約定,由小玲玲負責照顧小花,給它澆水和施肥。

最初幾天,小玲玲非常興奮,每天耐心地給小花澆水,還根據日照的情況,不斷給花盆挪動位置,並拿出本子,歪歪扭扭地在上麵畫出花卉生長的情況。

小玲玲的爸爸答應為她買來花,是想讓小玲玲看到花的整個生長過程,看到小玲玲這麼有責任心,十分滿意。可是,沒過多久,小玲玲的父親發現小玲玲給花澆水的次數越來越少了,甚至好多天都不給小花澆水,也不作記錄,似乎她已把養花的事給忘了。結果,小花慢慢枯萎了,葉子也開始泛黃,生長的速度減慢了,再過幾天,花快死了。

這天吃過晚飯,爸爸把小玲玲叫到陽台,說:“你給花澆水了嗎?”

小玲玲低著頭說:“沒有。”

“為什麼沒有?”

“我……”

“我們在買這盆花的時候,是怎麼說的?由誰負責給這盆花澆水?”

小玲玲沉默不語。

“你看,這盆花多麼傷心、悲哀。她失去了美麗的葉子變得枯黃,而這都是因為你。”

小玲玲慚愧地低下了頭。

以後的日子裏,小玲玲每天堅持給花澆水,小花不久又恢複了以往漂亮的顏色。

種花養草、養小動物,能培養孩子的愛心,增長知識,同時還能增進孩子的責任感。

作為家長,一旦我們決定將某件事情交給孩子負責,就要“監督”孩子的行為,而不能采取“不管”或“無所謂”的態度,這樣隻會滋長孩子的不負責任,使孩子缺乏責任感。

父母必讀

※ 孩子玩心大,做事情多半不會考慮得那麼周全,父母在孩子作選擇時便給予說明,告訴他,這是他自己的事情,他要對這件事情負責任。

※ 做任何事情,隻要孩子已經開始了,父母就要擔起監督人的身份,讓孩子把這件事情做完,不允許半途而廢。

※ 孩子忘記自己的責任時,父母要及時提醒,並對孩子以前的成績予以肯定。

※ 引導勝過斥責,通過講道理來培養孩子有始有終的良好習慣。

細節29選擇一些適合孩子年齡的事情,讓孩子獨立去做

一天,飛飛和媽媽一起到阿姨家裏去做客,阿姨家的芝芝十分高興,拿出了自己剛買的畫筆和飛飛一起玩。他們一會兒畫樹葉,一會兒畫太陽,一會兒又畫一片無邊無際的海洋……

兩個孩子玩得十分高興,吃完飯後又玩到了一起。這時,媽媽有事要帶飛飛走了。飛飛說:“媽媽,等一等。”然後收拾散了滿地的畫筆。

“你別管這些畫筆了,讓我媽媽來收拾吧!”芝芝對飛飛說。

“不行,這是我弄亂的,我要把它們整理好再走!”飛飛收拾好畫筆,才跟著媽媽一起走了。

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這點上大多數家長存在誤區,有的認為孩子小,什麼都幹不了;有的嫌孩子做事太慢,不如自己快;有的認為孩子隻要好好讀書,其他什麼事都不用做;還有的家長怕孩子弄壞東西,於是家長們就大包大攬,越俎代庖。這樣不僅使孩子得不到動手實踐的機會,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喪失了最基本的生存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是不利於孩子責任感的培養。

如果事事由家長代勞,一直以來所有的責任都是由大人承擔的,孩子已經習慣成自然了,想改變是很困難的;對孩子責任感的培養應該從小處著手,從孩子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開始,比如孩子做完作業後讓他自己整理書桌,吃完飯後幫著收拾一下碗筷,家裏的地麵髒了拿拖把擦幹淨,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為”,這些事情孩子做的多了,做習慣了,他的責任感自然就培養起來了。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的手或許很笨,他的動作或許很不麻利,他做事情時或許會經常出錯,這些都是很正常的。家長在讓孩子做事的時候,一定要沉得住氣,一定要學會等待,一定要能夠容忍孩子的不完美,決不能因為孩子床鋪疊得不整齊、收拾書桌不夠利落、襪子沒有洗幹淨、清掃地麵不徹底而越俎代庖。要知道,孩子隻有通過不斷地實踐體驗才能逐漸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這裏最重要的是孩子做事的過程,是孩子通過做事所得到的對“責任”的一種寶貴心理體驗,隻有這樣的心理體驗多了,孩子的責任意識才能不斷得到強化和提高。

如果家長過於看重結果,勢必就會在孩子做得不夠快不夠好的時候,對孩子埋怨和責備,或者忍不住地去取而代之。這一方麵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另一方麵也會給孩子留下逃避責任的可乘之機,因為有的孩子一旦發現自己事情做得不夠快不夠好的時候,家長會及時出手,他就會故意表現得能力不足,以此來逃避本來該做的家務。

另外,為了使孩子能夠更好地堅持把一件事做完,家長可以給孩子選擇一些比較容易的任務,如果一下子就把孩子嚇倒了,他就不會再有信心去努力了。交給孩子的任務可以經常換換花樣,要給孩子一定的新鮮感,不要讓孩子總是重複地去做一件事,那樣孩子遲早會失去興趣的。

各年齡段的孩子,究竟做哪些事更為合適?結合發達國家和我國一些成功家長的做法,為家長提供以下參考:

2~3歲,在家長的幫助下,自己刷牙;擰開水龍頭,往杯子裏倒水;離開房間時,自動關燈;把玩具拾起來放在正確的位置上;把書和雜誌擺在書架上;把餐具擺放在桌子上;清理吃剩的食物;擦幹淨不小心弄髒的物品;把洗好的衣服和襪子折疊好;自己選擇自己要穿的衣服,並能自己穿上。

4歲:自己洗手並把手擦幹淨;擺放桌子,並擺好碗筷;把雜物倒掉;大人買東西時幫助拿些小物件;整理床鋪,收拾房間;擦洗器具;準備簡單的餐後水果給大家吃;和大人一起洗水果、青菜。

5歲:自己倒喝的飲料;把各種食物盛入碗中;擦洗水槽、浴盆;擦幹淨鏡子和窗子;接電話,並能自己撥電話;倒垃圾。

6~8歲:給花澆水;削水果皮;用微波爐熱食物或做簡單食物;把自己的衣服掛在壁櫥裏;清理幹淨櫥櫃。

9~10歲:換床單;會操作洗衣機;會做比較簡單的飯菜;去郵局取郵品,能獨自回信;能招待客人;自己籌劃生日會或其他聚會;做鄰裏間的公務勞動;做些手工編織。

10~11歲:自己待在家裏,支配一定數目的錢,一般不超過20元;自己乘公共汽車。

11~12歲:自己出門辦事(短程);幫父母打掃房間;清理廚房;幫家裏人去辦一些外麵的事。

父母必讀

※ 有意識地交給孩子一些任務,鍛煉孩子獨立做事的能力。

※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爸爸媽媽要逐步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勵孩子認真完成。

※ 如果孩子遇到困難,家長可在語言上給予指導,但是一定不要包辦代替,讓孩子有機會把事情獨立做完。

※ 孩子隻有在做的過程中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並逐漸完善責任心,家長不要剝奪孩子的動手機會。

細節30給孩子一個緩衝的時間,逐漸培養孩子的自製力

媽媽打開門,隻見電腦開著,小方坐在電腦前正打遊戲,媽媽進門也沒感覺。媽媽臉色沉下來,叫道:“小方,你又玩了一上午了?看電腦太久影響視力,還不快關電腦!”

小方回頭看媽媽臉色嚴厲,這才不情願地把電腦關了。

小方的媽媽不無擔憂地對朋友說:小方才7歲,可很喜歡打電腦遊戲,周末或節假日,如果我們不在家,他可以連續玩一天不休息,沒有節製,這非常影響他的視力和學業。所以每次我看到他在屏幕前打這麼久,臉色都很陰沉,不是罵他就是對他大吼。可兒子雖然在我的命令下離開電腦不再玩了,等我一走開,他又坐回電腦前麵了。

有很多孩子上課坐不住,靜不下心,但打起遊戲卻很上癮。有些孩子生活習慣不好,要吃的東西立即要吃,不願等待……

自製力也是責任感的一種體現,是人的一種意誌品質,即善於控製和支配自己行為的能力,表現出應有的忍耐力和堅持力。孩子的大腦發育不全,中樞神經係統發育還不十分成熟和完善,因而自製力差。這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一個普遍的現象。孩子處於從他律階段向自律階段轉變過渡的時期,因而需要我們成人給予幫助和協助。

孩子之所以玩起遊戲來沒有節製,是因為受生理年齡的限製,控製力較差,抵不住誘惑。

小朋爸爸就有妙招:有一次,爸爸看小朋打遊戲有一個小時了,玩得特別起勁,沒有一點兒想下網的意思。於是對小朋說,你打算打到幾點?小朋說,不知道。爸爸看了看表,說,現在是11點05分,你再打10分鍾就一定關機,好不好?小朋也知道到了停止打遊戲的時間了,本以為爸爸要立即叫他停下,聽說還能打10分鍾,就點頭答應了。於是,爸爸倒計時提醒他還有5分鍾了,過了10分鍾後,爸爸在旁邊提醒他——時間到了!小朋就迅速從座位上離開。

給孩子一定的緩衝時間,讓孩子提前有個心理準備,以便有個心理上的過渡。因為孩子正全神貫注地玩遊戲的時候,隻顧眼前玩得開心、興奮,一般不太在意你提出的要求。這種方式容易讓孩子接受,也不會與家長產生衝突。此外,也能讓孩子養成定時停止遊戲的習慣,以培養孩子的自覺性和自製力。

8歲的振軒有個壞毛病,一從學校回來,就迫不及待地從冰箱裏拿水果、零食吃,而到了該吃飯的時候,就吃不下多少了,幹擾了正常就餐,影響了食欲。媽媽告訴他不要在飯前吃,可以飯後吃,他就是克製不住。

媽媽說了幾次不管用,於是這天,趁振軒放學回來又要打開冰箱的時候,媽媽對振軒說,我們來個約定,如果你能在飯前不吃東西,我給你記分,一次做到了記20分。如果能堅持5次,就得100分,我就給你買你最喜歡吃的肯德基;如果你能再能得第二個100分,再給你買你最喜歡看的漫畫書。不然,今後不買這些你最喜歡的東西。振軒一聽,媽媽今後不買他最喜歡的東西了,開始很不樂意,就賭氣地說,不買就不買。媽媽絕不妥協,告訴他這決定是不能更改的。以後,有一次振軒真的鬧著要吃肯德基的時候,媽媽就提醒他說過的這個條件。振軒終於知道媽媽是來真的了,沒辦法,回家後,他就真的克製了自己,不再在飯前吃東西了。媽媽也如約履行諾言。在得了4個100分後,振軒的壞習慣也改掉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