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愛心+賞識,給予孩子溫暖和明亮(1 / 3)

第二章 愛心+賞識,給予孩子溫暖和明亮

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賞識教育的核心是“理解、尊重、信任和愛”。教育專家認為:“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細節10真誠而發自內心的賞識是開啟孩子心靈的鑰匙

老師和家長的賞識一定要得當,該表揚的表揚,該批評的一定不要去表揚。沒有原則的表揚不但不會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反而會讓孩子覺得您很虛偽,破壞您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甚至惡化親子關係。從孩子的角度來講,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發自內心的真誠的賞識。

有個五年級的小學生在一次數學小測驗時,一共有十道難度差不多的題,由於種種原因,他隻做對了一道。但是,媽媽並沒有嚴厲批評他,反而去鼓勵:“我的兒子真棒,還做對了一道題。”孩子馬上就急了:“我要是連一道題都做不對還上什麼學啊!”

一位名人曾說:“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便學會自信。”這說明成人積極的教養態度對孩子影響很大。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在講到孩子心理特點時指出:“小孩子是喜歡成功的”、“小孩子是喜歡被稱讚的”,如3歲的孩子喜歡拿著他的“作品”給爸爸媽媽看,是希望得到誇讚,到了四五歲這種喜歡稱讚的心理會更加濃厚。做父母的應利用幼兒這一心理特點,無論孩子做什麼事,隻要他去幹就要給予肯定與鼓勵。

賞識孩子,孩子需要大人賞識,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大人賞識的眼光,能使孩子創造出奇跡。心理學家曾經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賞識。”賞識主要是肯定一個人的具體表現。作為社會的人,無論是朋友之間,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夫妻之間,等等,彼此都渴望被賞識。尤其是身心正處於生長發育中的小孩子,他們更加渴望被賞識。可以說,促使人將自身能力發揮至極限的最好方法,就是賞識。換句話說,賞識是提高孩子自信心的催生物,是開啟孩子心靈的鑰匙。

但“賞識教育”也有另一個負麵效應,那就是習慣了被賞識的孩子麵對批評時往往無法接受,從而出現眾多問題。調查中我們發現,經常被家長賞識的孩子一般都會出現驕傲、人際關係不好、難以注意到別人的感受、不能受一點委屈等問題。一味地被賞識還會讓孩子習慣於被別人關注,強化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進而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以及未來發展。

小銳寧的母親對孩子成長十分用心,曾大量尋覓關於教育孩子的最新理論,她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一個專家寫的文章,說孩子得賞識,不能訓斥,放大你的眼睛賞識孩子,發現他的閃光點鼓勵、誇獎,等等。於是,她後來就采用了這些方法,孩子遇到什麼事總是表揚他,也確實有效果。

小銳寧從小對計算機感興趣,少年宮開設幼兒計算機課程,他很高興。可上了兩次課,他就不想去了,因為沒有上機操作。母親便去少年宮了解情況,老師說:“我從來沒有給這麼小的孩子上過計算機課,不會用幼兒能理解的語言來講解計算機,但是上課時從陳銳寧的眼神中能看出隻有他能聽懂我講的內容。”母親就用老師的話去鼓勵兒子,小銳寧不但堅持上完了第一期的培訓,而且繼續學習了海龜製圖、最簡單的BASIC語言,為後來的計算機奧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小銳寧5歲時,在母親的鼓勵與讚賞下學完了電子琴的全部課程。並在小學升初中前非常順利地考入耀華中學的早期智力開發實驗班。

但到了二、三年級的時候,母親發現自己的教育不靈驗了。首先發現孩子在與同學相處的過程中總是有些不順暢,通過分析,認為可能是因為成長中小銳寧得到的誇獎太多,過於自信、清高、孤傲,使得原本就不愛說話的他更加不合群。因此,他的學習成績受到影響,情緒也變得很焦慮,有時回家還向父母發脾氣。一次,小銳寧和同學發生很小的衝突,他覺得支撐自己的信念全部坍塌了,回家哭了許久。

“批評教育”會導致孩子自卑,“賞識教育”也會使孩子走向另一極端,那就是自負、傲慢、清高。人們是習慣於平視的,沒有人願意仰著頭和別人交往,清高的人會把自己排擠到一個孤立的位置。幸好學校開設了心理健康輔導課,小銳寧發現在成長中來自家庭的讚美,使自己很難承受來自別人的審視或批評。從此之後,他開始審視自己曾經接受過的教育,意識到即使家長一直堅持鼓勵至他長大成人,但是終有一天他將麵對社會,接受來自他人的“無情”評價,到那時謊言終將被打破,此時產生的巨大心理落差將無法填補。如果孩子真的犯了錯誤,就應該坦然地接受批評。

父母必讀

※ 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和成功,給予適當讚賞,使他們積累積極的情感體驗。

※ 鼓勵也包括接納孩子的失敗與不足,因為孩子正是在經曆錯誤與失敗的過程中進行學習的。

※ 隻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家長就要給予肯定和支持,要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孩子的過失。千萬不要總盯著孩子做得不好或不足的地方,去挑毛病。家長若對孩子否定多、指責多,就會使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 賞識要適度,不可無節製,不要讓孩子成長在賞識的蜜罐裏。“賞識教育”應該是在青春期之前開始,且越早越好。

※ 親子要加強溝通,親子間的互相了解、信任是正確賞識的必要前提條件。

細節11用心去傾聽孩子的聲音

在一節美術課上,教師要求學生畫太陽。一個羞怯內向的小男孩把太陽塗成了綠色,並給太陽戴上帽子,圍上圍巾。他的作品引起了周圍同學的哄堂大笑:“多可笑的太陽啊,怎麼會有綠色的太陽呢?居然還戴著帽子和圍巾!”小男孩在同伴的嘲笑聲中慢慢地低下了頭。

這時教師聞聲走來,拿起他的畫,目光在畫上停留了幾秒鍾後,又深深地注視了他片刻,然後大聲說:“同學們,這幅畫是我所見到的圖畫中最有創意的作品!你們能猜出作者的意圖嗎?”教師的一番話使孩子們陷入了沉思:“他畫的也許是一個冬天裏的太陽,冬天很冷,他就給太陽戴上帽子,圍上圍巾。”“他也許希望地球上多一些綠色,所以就把太陽塗成了綠色。”在同學們的議論聲中,小男孩又自信地昂起了頭。多少年後,小男孩長大成人,學校中的許多往事都已忘記,唯有這節課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腦海中。這是因為,是這節課幫他找回了自信,使他體驗到了愛,懂得了欣賞與寬容;這是一節讓他受益終生的課。

教育的智慧在於發現孩子的優點。有的老師有時會說這學生無可救藥,那學生沒法教了,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特有的閃光點,有的時候是需要老師和家長用智慧、用真愛去發現。在意大利北部有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鎮——瑞吉歐,小鎮的學前教育曾風靡世界,被稱為“全世界最好的學前教育”。

瑞吉歐有句名言——“接過孩子拋來的球”,意思是要關注孩子的語言和行為,從語言行為中捕捉他們思維的脈絡,隻有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對孩子的回答和提問做出積極回應,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個想法,一百種思考和說話的方式,作為老師和家長,就應有一百種傾聽、驚奇和愛的方式,成為孩子成長的有力支持者。

“接過孩子拋來的球”,其實就是傾聽他們的話語,傾聽他們的心聲,傾聽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和對未來的夢想。

如果我們對孩子不理不睬,他們就會感到失落,從而挫傷其感知世界的興趣,失去獲取知識能力的過程。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幼兒園小朋友畫了一張畫,畫中的小草長著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老師看了後竟指責孩子腦子不靈清。孩子回家後對爸爸說了這件事,爸爸就問他,你給小草畫眼睛幹什麼呢?孩子回答說,小草也要看漂亮的星星和月亮呀!

孩子的回答是多麼富有靈性和詩意啊,可由於老師不善於接過孩子拋來的球,“腦子不靈清”的評價就在孩子純潔的心靈烙下難以抹滅的印痕。

孩子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表現出主動探究和認識周圍世界的強烈動機和欲望,往往會對一件小事感興趣,並產生奇妙的聯想和樂趣。

我們要善於解讀孩子的所思所想所為,尊重他們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尊重他們獨特的生命感受。

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從興趣中開始感受世界的,這種興趣就像火花,既可以成為燎原之火,也可能因為老師或家長的冷淡而即刻熄滅。

父母必讀

※ 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激勵孩子樹立自信。最膽小怯懦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和出彩之處,也會把事情做得很好,也許在常人看來這微不足道,但做父母的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乃至誇張的表揚鼓勵。同時,不要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值,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肯定孩子的點滴進步,以此來增強他的自信心。

※ 用肯定性言語和鼓勵性言語促進孩子樹立自信。強化自信的方法很多,抓住契機進行正麵引導尤為重要。孩子如果能經常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揚,會興趣盎然,信心百倍,情不自禁地向前努力,也能滿足其潛在的爭強好勝的欲望,增強其自覺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因此,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對孩子在實踐中所做的任何一點努力都要及時予以支持,適當幫助其克服困難,並盡可能地讓他們嚐試成功,因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動力。

※ 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那種事事依賴、處處顧惜的孩子總是期待照顧,懷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反之,將孩子毫無準備地置於新情景之中,突然將孩子推向自立,也會使孩子受到挫折、喪失信心。因此,父母可以創設寬鬆的心理環境,允許孩子嚐試錯誤,放手讓孩子去想、去做;父母多提建設性的意見,每天給孩子簡單的任務讓他獨立完成,才能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快樂,建立真正的自信心。

※ 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孩子的自我概念剛剛萌發,尚不清晰,往往要通過別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因此,對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家長要鼓勵他們勇敢地參加活動,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有進步就及時表揚。這樣孩子就會自覺不自覺地重新認識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增強自信,從而激發其潛在的積極性。

細節12給孩子的心靈注入自信的源泉

剛上小學一年級的魯魯由於從小就在鄉下外婆家生活,啟蒙教育起步較晚,再加上外婆一家的寵愛,造成了他動手操作以及思維反應等方麵都比別的小朋友慢半拍,學習成績在班級倒數第一。隻要遇到一點點困難,魯魯總是說“不會”,“不會”簡直成了他的口頭禪。

父母知道兒子是一個缺乏自信心的孩子,但對如何樹立他的自信心卻一籌莫展。

在孩子認識世界的初期,對一切充滿好奇,孩子渴望了解和被了解。但我們總是在懷疑他們的能力。“這個不行”、“那個不能動,你會弄壞的”、“你不會,你還小”、“你真笨,什麼都做不好”。在毫無遮掩的懷疑中,孩子對自己便產生了懷疑,形成自己對自己極端錯誤的了解。於是,在麵對新問題時,他首先是畏懼、膽怯或猶豫不決,在解決矛盾的衝突中,他往往選擇了“逃避”。

結果,造成不積極努力戰勝自我的意識形成,自信便很難建立起來。因此,自信的培養關鍵要讓孩子自己對自己的認識,逐步在戰勝自我、肯定自我中建立起來。

而成人首先要做的是還給孩子一個原屬於他們自己的空間,自己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成人要給予充分的信任而不是懷疑的態度,結果無論是對是錯,孩子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真實體驗,盡管可能是痛苦的,但卻是最自然最原始的,又有什麼關係呢?如此,才可能擊敗阻礙培養自信的天敵。

在孩子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是最好的支持者。成功的父母不隻是會愛孩子,他們更是相信孩子、鼓勵孩子,給孩子自信的智者。

李靜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告訴她:“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連3分鍾都坐不了,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兒子問老師都說了些什麼?李靜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因為全班30名小朋友,唯有他表現最差;唯有對他,老師表現出不屑。然而,她還是這樣對兒子說:

“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鍾,現在能坐3分鍾了。其他的媽媽都非常羨慕媽媽,因為全班隻有寶寶進步了。”

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地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讓她喂。

兒子上小學了。家長會上,老師說:“全班54名同學,這次數學考試,你兒子排第53名。我們懷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礙,您最好能帶他去醫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李靜流下了淚。然而,當她回到家裏,卻對坐在飯桌前的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他說了,你並不是個笨孩子,隻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說這話時,她發現,兒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她甚至發現,兒子溫順得讓她吃驚,好像長大了許多。第二天上學時,去得比平時都要早。

兒子高中畢業了。一個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的日子,學校打電話讓李靜的兒子到學校去一趟。她有一種預感,她兒子被清華錄取了,因為在報考時,她給兒子說過,她相信他能考取這所學校。

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她的手裏,突然轉身跑到自己房間裏大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是您……”

這時,李靜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這個孩子天資並不聰明,在幼兒園、小學都是屬於那種被老師看不起的對象,他在中學也並不出色。之所以他能考上清華大學,主要是他的媽媽咬著牙,一次又一次編造著老師對他的讚揚,讓他對自己充滿信心。

父母必讀

※ 做孩子的榜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和孩子相處時間最多的人,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因此,家長在處理日常事務或工作中,應表現得自信心十足,不要碰到一點小挫折就心灰意冷,委靡不振。孩子從家長自信的表現中將會獲得良性的暗示。

※ 積極的自我暗示。家長應幫助孩子養成自覺運用積極自我暗示的習慣。如比賽前默念“我一定能正常發揮的”,每天早晨對自己說“今天我感覺很好”等,都會有較好的效果。

※ 用肯定性言語和鼓勵性言語促進孩子樹立自信。父母可以這樣鼓勵孩子:“你比上次進步了”,“你能做好的,隻要你肯再努力一次”,“別人都說你能行”,等等。當然,還要適當把握賞識力度,不同孩子賞識的程度不同,如膽小、呆板的孩子多肯定鼓勵、少批評指責,對調皮、好動、表現差的孩子要善於捕捉其閃光點,及時肯定鼓勵,揚長避短,好孩子、任性的孩子適當賞識,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勵他克服任性的行為。

※ 讓孩子獲得心理上的滿足。無論做父母的還是做教師的,在教育孩子時,如果少一些偏見,多一些平等;少一些歧視,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冷眼,多一些讚許,讓孩子享受到溫暖的陽光。那麼,無論哪種層次的孩子都會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從而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原動力,這樣,潛能將被激發,奇跡將會出現。

細節13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磊磊天資聰穎,接受能力強,打球、跳繩、跑步樣樣在行。可就是上課不認真聽講,經常做小動作擾亂課堂秩序,下課鈴一響,他一溜煙就跑得無影無蹤了。家庭作業要麼不寫,要麼寫得一塌糊塗,考起試來總比別人家的小孩差。說起玩來,他倒頭頭是道。老師多次與他談心,結果還是左耳進、右耳出,一玩起來,就什麼都忘了。父母說也說過了,罵也罵過了,就是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

如果孩子出現類似的情況,家長該怎麼做?

所謂“動覺型”學習,是指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大量運用自己的肢體活動來加強教材的學習,在做中學可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動覺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具備如下特征:好動、不喜歡做筆記、上課時容易煩躁、對說教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因此看起來有些衝動及容易失去控製。

針對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好動等毛病,應該一方麵從學習動力入手,改變其認識觀念,同時在注意力集中訓練、動覺型學習方法、技能方麵加強練習,幫助他將課本改編成動覺化的教材,讓他在動中體會學習的快樂,吸取信息。通過兩個月的強化訓練,孩子在學習心態、學習成績,包括與父母、老師的關係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學習問題專家認為,沒有一個孩子是學不好的。之所以學不好,主要是因為:一沒有發現他的學習模式和學習策略;二存在阻礙他學習的因素(包括心理的、生理的、環境的各方麵因素)。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特征、偏好和天生優勢。孩子必須以自己偏愛的智能組合來摸索學習方法,孩子才能有“深入”,而不是“膚淺”的學習。最有效的學習策略是盡量利用孩子各種不同的智能,讓孩子更完整地領會所學的東西。構建個性化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才能真正從根本上迅速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