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用鼓勵、獎勵與表揚激發孩子的自信心(3 / 3)

事實證明,受到父母尊重的孩子同父母非常合作,他們待人友善,懂禮貌,同大人談話沒有局促感,自我獨立意識強。兒童心理學家認為,這些都是孩子受到應有尊重的良好反應。

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法國免疫學家讓·多塞的父親是一個優秀醫生,他希望兒子長大後能繼承自己的事業,就讓未成年的兒子跟著醫學院學生一同觀摩手術,可誰知讓·多塞看到血淋淋的手術場麵竟然嚇得暈倒在地。父親十分生氣,就粗暴地打了兒子幾個耳光,這反而使讓·多塞的抵觸情緒更加強烈了。

後來,父親隻好找自己的助手幫忙,讓他帶著讓·多塞到美麗的盧瓦爾河漂流,借此機會向讓·多塞介紹了很多有趣的醫學知識,還講了許多當醫生的為病人解除痛苦時所體驗到的成就感與快樂,讓·多塞才逐漸對醫學產生了興趣,最終做出了學醫的選擇。

現實中,有許多學生家長根本無視孩子內心普遍存在的興趣和動機,從不管孩子內心的想法,不讓孩子順其自然地發展,隻知一相情願地設計藍圖,把自己的願望強加給孩子。如一到假期,不少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往往武斷地將孩子的暑假“據為己有”,把他們塞進各種補習班、強化班、特長班,很多學生就這樣不得不從“單調”的校園走進一個家長精心打造的“鳥籠”。孩子成了一種被動的學習工具,焉能不精疲力盡?所以家長必須清楚,自己要培養的是廣而博的孩子,還是專而長的?一張一弛才是文武之道,孩子在學習的同時,得到了應有的休息和體育鍛煉了嗎?腦中多打幾個問號,多征詢一下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意願,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父母必讀

※ 更新思想觀念,任何家長都有權望子成龍,但孩子願意不願意成為你指定的龍,能不能成龍,這是孩子自己的事。我們家長無權包辦孩子的前程、無權迫使孩子實現家長的心願和“偉大目標”,作為家長,應該有正常的心態。

※ 父母應該創造各種條件幫助孩子發展自己,無權幹涉迫使孩子去做他們不願做的事情。作為家長,就該明白,分數的高低、多少隻是衡量孩子所學知識的多少,孩子能力的高低不能用書本知識、考試能力來衡量。應幫孩子正確分析原因,正確地看待分數,相信孩子經過努力會有所收獲的。

※ 多鼓勵孩子,孩子考試不拿第一,家長往往很焦急,常說些令孩子反感的話,不僅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還使孩子失去上進的動力,也失去了對父母的信賴和尊重。

細節27恰當運用外在獎勵

學生的學習動機問題一直是教師所關注的問題。前不久,某課題組在一所小學召開教學研討會,一位老師做了一節數學展示課。為了激勵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教師頻頻使用加分等獎勵手段,並占用10分鍾時間,讓學生統計本節課小組得分和個人得分,再向全班彙報。課堂上多次出現學生詢問“加分嗎?”、“加幾分?”的現象,人數比例高達33%。這不禁使人回想起“分,分,學生的命根”這句口頭禪。對此,老師們議論紛紛,眾說不一。

上述數學課的外在獎勵使用頻率之高雖屬少見,但當前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比較注意使用外在獎勵卻是十分普遍的現象,如教師要求全班學生為回答正確的學生集體鼓掌、伸大拇指、誇獎你真棒等。有人認為,這是激發兒童學習動機的一種措施。一位名牌大學的女大學生反思自己的成長曆程時,道出了這樣的心聲:“我是任何人,唯獨不是我自己。”十幾年來,她覺得自己一路奔忙都是為了完成別人的願望。隻要按照父母和老師說的那樣去做,自己就會贏得各種各樣的榮譽和讚揚,自己已變成沒有創造精神和獨立意識的人。

一個學生如果做什麼事情總想得到老師或家長的讚揚和獎勵,靠別人的選擇或表揚獎勵來主導自己做什麼、不做什麼,得了“表揚依賴症”,那麼他也就失去了個性,泯滅了自己的創造性。

當然,並非所有的外在獎勵都會侵蝕內在動機。如果在學生從事某項學習活動有了進步和提高時給予獎勵,會大大增加學生從事這項活動的內在動機。

實踐表明,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用不用外在獎勵,而在於如何恰當運用外在獎勵。如何將內在動機激發與外在獎勵有機地結合起來,應該是老師和家長們努力探索的目標。

專家認為,從人的感知來看,人最先容易感興趣的東西,是他能夠看到、聽到、聞到、觸摸到以及吃到的東西。對於4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對物質刺激的敏感,更多的是一種生理本能,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有奶就是娘”。而從四五歲開始,孩子的精神世界開始逐步豐富,六七歲的孩子已經有了自我成長的願望。父母在這一時期,應該逐步增加對孩子的精神鼓勵。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會不斷增強自己的社會性,不斷提高自己在精神、情感等方麵的需求。他們會通過對大人的模仿,追求在精神世界裏的滿足。精神獎勵是相對於物質獎勵更高層次的獎勵,它能夠促使孩子的精神需要不斷地迸發出來,從而成為一種自發的行為。這種後天的刺激,特別是精神上的鼓勵,能夠促進人的大腦不斷思考、不斷提高。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物質激勵的比例應該逐步減少,精神激勵的部分應逐步增加。

但對於6歲以下的孩子來說,物質獎勵是不可缺少的。比如孩子考得好,給他買個漂亮的書包作為獎勵,或者是送一個小玩具,都能使孩子非常高興。這些物質獎勵可以迅速、直接地在孩子和學習中建立一種聯係,精神上的快樂能夠強化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過於簡單。要麼在物質上一味滿足他們的要求,要麼一味地隻進行精神鼓勵。這種“一刀切”的教育方式,是非常不科學的。如果對孩子的刺激總停留在物質獎勵這一低級、原始的階段,那孩子對精神和情感的投入也會減少,最終的惡果是讓孩子變得貪婪,逐漸發展成唯利是圖的“小魔鬼”。當然,精神獎勵也要適度。過度的精神獎勵會讓人自我膨脹,導致孩子驕傲自滿,覺得自己已經足夠優秀,不需要任何努力了。

父母必讀

※ 在完成挑戰性任務的基礎上,給予適當的表揚。這裏所指的挑戰性是指學生不熟悉的、有一定難度的任務,或要求對熟知的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方法等。在學習中學生並不喜歡做容易的事,這會使他們感到枯燥無味。適當難度的任務會激發學生極大的內在動機,能給學生發展提供最佳的機會。而當學生經過努力完成任務以後,應根據情況給予表揚或其他方式的獎勵。

※ 在無預期獎勵的情況下,對學生學習中隨機閃現的創造性智慧火花,應加以充分肯定。同時指出學生思維的閃光點是什麼,充分發揮外在獎勵的導向功能。

※ 慎用、善用外在獎勵。在教學活動中,不要濫用外在獎勵,以免使學生產生預期獎勵心理。當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足以保持學習行為時,盡量不用外在獎勵。在無預期獎勵的前提下,慎用、善用外在獎勵,給學生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這樣做會收到持久的內在效果。在運用外在獎勵時,切忌淡化控製學生行為的作用,以便突出傳遞信息的導向作用。

細節28不切實際地誇獎隻會讓孩子產生飄飄然的感覺

亮亮家裏來了客人,飯後媽媽便陪著客人在客廳裏說話,亮亮便主動收拾飯桌。小亮亮瞅瞅兩個大人隻顧說話,一點也沒注意自己抹了桌子,就又進了廚房,捋起衣袖幫媽媽洗碗,和客人談興正濃的媽媽竟然還是沒有察覺。於是,亮亮遲緩下來,故意把碗碟弄得“叮當”作響。

媽媽聽到動靜後過來看個究竟。看到撅著嘴在洗碗的亮亮,笑著說:“我家亮亮多乖啊。”客人也附和著稱讚了幾句。

盡管得到了表揚,亮亮心裏卻總感覺有那麼點不愉快。

很多家長都有這種困惑:我們已經意識到應多表揚、鼓勵孩子,但發現收效甚微,我們的表揚是否不得法?有時表揚孩子,他會變得開心懂事;有時明明得到獎勵或肯定,他卻悶悶不樂;有時更是會在表揚後驕傲地翹起尾巴,甚至順杆就爬講價錢,向家長提的要求一個比一個高……

首先,應該肯定的是:表揚好行為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但是表揚也是一門藝術。

怎樣才能使表揚更有效呢?希望下麵的觀點能給你帶來些啟發和參考。表揚不可吝嗇,尤其是對年齡小的孩子,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為,認為沒有幾件事是值得表揚的。其實,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做好一些“簡單”的事已經很不容易了。而良好的習慣和驚天動地的成績就是由這些“簡單”的行為累積成的。因此,隻要有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增強自信心,父母就要慷慨地給予表揚,年齡愈小表揚愈多,隨年齡的增長逐漸提高表揚的標準。

家長平時看到孩子的優點,看到孩子的點滴進步,要及時地進行表揚,肯定他們的成功之處,使他們產生一種即時成功感,享受一種成功的樂趣,從而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促使孩子把每件事情都幹好。如果不切實際地誇獎,孩子容易產生一種飄飄然的感覺,久而久之,孩子驕氣十足,就沒有一點童心可言了。

星期天,媽媽出門逛商場,小津也嚷著要跟著去,想到孩子以前一進商場就要這買那,稍不如意還又哭又鬧。媽媽便說:“一起去可以,但要聽話。該買的媽媽自然會給你買,不該買的不許哭鬧,這樣才是好孩子。”小津猶豫了一下,點頭答應了。走到兒童玩具專櫃時,小津隻是眼巴巴地望了望櫃台裏擺放的精美玩具,就主動拉著媽媽的手離開了。媽媽趁熱打鐵地表揚道:“津津真聽話,不像以前那樣哭著鬧著要玩具了。其實家裏有很多這樣的玩具,再買也是浪費,我家的津津真是長大懂事了。”聽了媽媽的表揚,小津心裏那點不舍的小疙瘩也沒了。

那天,小津顯得特別乖巧聽話,說話做事像個“小大人”,還主動幫媽媽提些袋子,回到家又給媽媽倒了杯水。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的一切活動都希望得到家長和他人的認可,承認和讚許對他的進步是十分重要的。孩子做了某件事情後,立即得到認可,以後再次遇到相似情境,孩子就很容易做出同樣的行為,以期再次得到認可。因此,表揚得當可以促進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這也就是心理學中的“正強化”。表揚時機不同,對兒童的行為將會產生不同的影響。生活中孩子“難表揚”的情況,常常在於家長沒有把握好對孩子獎勵的恰當時機,反而導致孩子出現不恰當的行為,所以家長應善於發現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和成績,並及時用不同的形式加以肯定。

建議家長對待孩子的成績或進步還應多以表揚鼓勵為主,因為隻有孩子有了小成功意識,他才有可能去獲取大成功,家長過多的物質獎勵隻會把孩子帶入一種誤區,時間一久,他忽視了自己的進步,片麵去追求獎勵什麼東西,容易滋生攀比心理。

※ 給孩子預定的期望。事先向孩子明確傳達家長期望的行為是什麼。比如“媽媽希望你玩過遊戲後,自己把玩具收拾起來,這樣才是愛整潔的孩子。”“你要學會自己裝書包,這是一年級小學生應該做的。”知道某些行為會獲得父母的喜愛和大家的歡迎,孩子就會產生做出良好行為的動力。

※ 表揚注意時效性和針對性。孩子的良好行為一旦做出,就要及時肯定,時間越早,效果越好。例如孩子主動掃地了,家長要及時肯定。表揚不等於亂戴高帽,一定要有針對性,讓孩子明白原因,如“你一定花了不少時間和心血做這件事,真棒!”“好孩子,媽媽今天很累,你幫忙洗碗,媽媽可以休息一下了!”這樣的表揚表明父母欣賞孩子的努力嚐試,還鼓勵孩子繼續努力,而不僅僅著眼於成果。

※ 采取合適的表揚方式。表揚既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質的,還可以是兩者的相互結合。但首先必須了解孩子希望得到什麼,對什麼感興趣,對於過分的要求則要指出其不合理性,並果斷拒絕。家長要發自內心地表揚孩子的良好行為:“你真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你做得很好!”可用肢體語言傳達對孩子的支持和肯定,有時候一個吻、一個微笑就是孩子最想得到的珍貴褒獎。

細節29不妨嚐試一下逆反教育

徐良現在美國一所著名大學裏攻讀博士學位。他自幼就非常聰明、非常勤奮,門門功課都是優。有一回數學考試因馬虎大意錯了兩道題,考了個良。把卷子拿回家後,他滿以為會遭到父母的一頓訓斥甚至是打罵,沒想到次日清晨他父母竟獎勵給他5元錢,並且告訴他再考出類似的低成績仍繼續獎勵。徐良接到錢的那一瞬哭了,說:“爸爸媽媽你們放心吧,我知道這5元錢的含義了。”

從此,徐良徹底克服了馬虎大意的毛病,一路披荊斬棘暢通無阻,直到考進了大洋彼岸的大學。臨出國前,他從貼身口袋裏把那5元錢掏了出來,對爸爸媽媽說:“假如當時你們不是獎勵,而是打我罵我一頓,我也許不會取得今天的成績。這十幾年來它一直激勵著我鞭策著我,給了我無窮無盡的動力。”

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在每個班級中,往往有幾個不認真、不用功的學生。放學鈴聲一響,就像籠中小鳥獲得釋放,背著書包匆匆回家,把學習放在一邊,把家庭作業忘在九霄雲外。

麵對孩子成績差或不愛學習,許多家長沉不住氣:“不爭氣”、“沒出息”、“枉費了家長的一片苦心”,進而推論出孩子“太笨”、“沒有希望”,甚至惡語相譏,拳腳相加,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這樣,無助於孩子成績的提高,隻能起到相反的作用。許多家長常常對孩子的種種問題感到束手無策,能想的辦法都想到了,能做的事都做了。他們僅僅將問題簡單歸結為孩子不愛學習,不願學習,沒有上進心,所以家長似乎用了許多方法,也未見效。

家長此刻隻有靜下心來,才能找出孩子的問題所在。

影響一個孩子學習成績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大體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麵:學習動力;學習意誌;勤奮精神;鑽研程度;專注水平;聽課效率;複習效率;記憶效率;作業效率;學習計劃;考場發揮等等。正如通州二中優秀教師李聖珍老師所說:“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隻有不會教的老師和家長。”隻要找準了孩子的問題出在哪個環節,對症下藥,就不難解決了。

這時,家長不妨嚐試一下逆反教育。

所謂逆反教育,就是孩子的父母把現實生活中的反麵現象巧妙地運用於思想教育之中,借反麵現象的超常新奇、衝擊性大等特點,摻入自己的思想意圖,達到震撼受教育者的心靈,喚起鬥誌,提高認識、增強辨別能力的目的。

當前,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都是正麵教育。實際上,希望通過這種做法達到預期目標的可能性較小。而逆反教育像正麵教育一樣,在孩子的教育中同樣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曲軍的女兒自上了六年級後,一度因上網玩遊戲成癮,成績直線下降,家長打罵都無濟於事,弄得妻子心灰意冷,曲軍自己也非常苦惱。

有一次,曲軍和一位朋友吃飯。席間,他無論如何也調動不起興奮的神經。朋友便問發生了什麼事,他隻好把女兒的情況說了說。

朋友想了想說:“孩子本身不努力,家長給她再大的壓力,也不會收到好的效果。你不妨換換思維方式,給她來個‘另類獎勵’。”

“怎麼個獎勵法?”曲軍問道。

“別的家長不都是獎‘優’嗎,你就給她來個倒行逆施,獎‘劣’。明確告訴她,成績要是再下降到多少名就獎勵她多少錢或一些她喜歡的東西。”

曲軍驚得差點兒沒從椅子上跳起來,喊道:“你是不是喝多了?這麼獎勵她還不得考到‘老末’去呀!”

朋友搖了搖頭說:“恰恰相反。不信你試試看!”緊接著,朋友講了一個例子。最後,朋友總結說:“從心理學講,這叫化外驅動力為內驅動力,而一個人的成功主要靠的是內驅動力。”

回到家後,曲軍對女兒說:“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從今天開始爸爸媽媽不僅不打不罵你了,而且你每下降五名就獎勵你50元錢。”

女兒不知曲軍的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頓時傻眼了,愣愣地看了他半晌。

此後,曲軍發現女兒臥室裏的燈光每晚都亮到十點多,而且考試成績也一次比一次好。

有一天,曲軍跟她開玩笑:“孩子,你的成績咋不繼續往下降了?再降5名不就得到50元獎金了嗎?”

女兒說:“老爸你這招兒夠絕的,我得這樣的獎金不是一種恥辱嗎!”曲軍和妻子都笑了。

父母必讀

※ 逆反教育能激起孩子強大的內心能量。因為生活的反麵往往是好心得不到理解,美好的事物、有價值的東西受到挫折。而這些常常能使孩子產生一種忍辱奮進的力量,產生一種羞恥心和責任感。

※ 逆反教育能使孩子產生克服反麵現象出現的心理需要。反麵現象常常讓孩子看到不該發生的事情發生了,從而使孩子在感到羞辱、憤懣的同時產生一種自覺克服反麵現象的心理需要,而這正是父母教育的目的之一。

※ 逆反教育能加快孩子的社會化進程。父母有意識地讓孩子受一些鞭策、打擊,能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父母有意識地讓孩子吃一些苦頭,體會一下逆境的滋味,能鍛煉孩子的意誌力,從而加快孩子的社會化進程。

※ 當然,逆反教育也須慎重進行:首先,父母要能把握逆反現象。遇到反麵現象時,要能分析危害,找出原因,使孩子明白為什麼如此。隻有這樣,孩子將來遇到類似情況時,才知道如何處理。其次,切忌濫用逆反教育,使用時必須考慮孩子的承受能力。如果使用過多,衝擊過大,就會使孩子的心靈受到不必要的創傷,從而使其性格、氣質等方麵的消極因素增加。最後,要以正麵教育為主。逆反教育隻有配合正麵教育進行,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