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愈挫愈勇,抗挫力就是自信力(1 / 3)

第六章 愈挫愈勇,抗挫力就是自信力

古人說:“人生逆境十之八九。”人生的道路艱難曲折,隨時隨地會遭遇困難挫折。適度的挫折可以增強人適應環境、改造環境的生存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磨煉一個人的意誌品質,使人從挫折中吸取經驗,進而承受挫折、戰勝挫折。

細節46成長的道路一定要靠孩子自己走

周末,晶晶帶著女兒去公園滑滑梯。臨近中午時,玩得興致勃勃的小女兒因一腳踏空跌了一跤。“不玩了,媽媽回家。”小女兒哭喪著臉,拖著媽媽的腿說。

晶晶原已準備回家了,此刻卻改變了主意,原因很簡單:不願意讓失敗的印象在女兒心中定格。如果這樣,孩子會長時期地不敢碰滑滑梯——這就太不妙了。晶晶鼓勵孩子再試試,並說:“這回媽媽一定保護好你,不會讓你再摔跤。”一次、兩次,女兒終於勇敢地爬上了滑滑梯,順利地滑下來。當晶晶母女離開公園的時候,女兒的心中裝滿了興奮和自信。

生活中,母親照顧孩子通常精細周到,母親帶的孩子,磕破頭、摔壞腳的概率往往低於父親帶著的孩子。這或許和女性耐心細致的個性特征相關。

然而生活中的小意外往往防不勝防。蹣跚學步的幼兒,會因踩到了小石子跌倒,攀高爬低的孩子,一腳踏空會摔跤。碰到這樣的情況,作為母親的你,是因噎廢食,讓孩子在小小的失敗前縮回跨出去的那隻腳?還是教孩子懂得小心保護自己,戰勝挫折,勇敢地邁出第二步呢?

愛孩子,就要讓他們經曆磨難和挫折。其實一個真正成才的人,他具備各種優秀的才能,如富有創造性的個性,經得起逆境中的磨煉,以及具有程度較高的文明素質等等。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會造成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和欠缺健全的人格。很多家長總是千方百計為孩子遮風擋雨,以為這是對孩子最大的關心和愛護。殊不知,這樣等於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挖掘了一個溫柔的陷阱,掉進陷阱裏的孩子由於被剝奪了經曆失敗和挫折的機會,不會犯錯誤也不懂得改正錯誤,自然也得不到經驗和教訓,因而永遠學不到過硬的本領。失敗和挫折是人生的學校,它能折磨人,更能考驗人、教育人、鍛煉人,使人學到許多終生有益的東西。

在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中,有一個十分獨特而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打椅子”。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這樣的場景:小孩子不小心被一把椅子碰倒,這個孩子的媽媽會很“心疼地”把孩子從地上扶起來,一邊安撫孩子,一邊指著椅子說:都是“這個椅子”不好,讓寶寶摔倒了,媽媽打“這個椅子”給寶寶出氣,於是媽媽就使勁地拍打“這個椅子”。

顯然,“這個椅子”是不會錯的,而是媽媽在安慰兒子的時候用錯了教育的方法。兒子會從被椅子碰倒的“疼痛”中吸取“教訓”嗎?當然是不會的,而且兒子很可能還會在相同地方摔倒“第二次”。因為兒子看到有錯的是“椅子”,而不是他。這樣的教育方法隻會坑害孩子,即使他長大後,也會喪失征服困難的自信心,當他被人生路上的一些“溝溝坎坎”“絆倒”時,也會養成找各種客觀理由為自己解脫的壞習慣。

而一位旅居國外的中國女性,在西方的一個家庭中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個3歲的洋娃娃在客廳跑來跑去,不小心被茶幾碰倒,頓時大哭起來。不過接下來並沒有上演中國式“打椅子”的教育,那洋娃娃的媽媽聽到兒子的哭聲,就把他從地上扶起來,神色鄭重地說:“兒子,你再重新走一遍!”於是那個哭泣的孩子就真的再走了一遍。結果當他走第二遍時,沒有碰到茶幾。

接下來,這位洋媽媽對兒子講:“小孩子會被茶幾碰倒,一般有三種情況,第一是你走得太快,第二是你走路的時候沒有看著前麵,第三是你走路的時候在想著別的東西。那麼你剛才被茶幾碰倒,是哪一種情況呢?”成長的道路,一定要靠孩子自己走。要跨過人生路上的溝溝坎坎,“流血破皮”在所難免,保護過度的母親隻會造就怯懦的孩子,麵對挫折不敢再向前跨出第二步。

研究表明,對未來充滿信心的孩子不但在學校裏、在社會活動中以及社交方麵均表現出色,而且他們還會將這種精神和優勢保持終生。假如你要給予孩子珍貴的禮物,那就應該給予希望和自信。

父母必讀

※ 培養自信,要從娃娃抓起。麵對困難時,你的表現將影響孩子的信心。從世界局勢的大環境講,恐怖活動頻繁發生,無休止的戰爭、意外、悲劇每天都在上演;從孩子成長的小環境說,競爭日益激烈殘酷,未知的、無法掌控的因素越來越多,父母們幾乎不得不成為孩子危難時刻的“護身符”。這時,你如何給孩子傳播希望,如何鼓勵他們拋開恐懼,走出家門?

※ “精神是一種無窮的資源,有助於我們堅持對未來的夢想。”美國心理學教授布魯克斯這樣解釋,“將悲劇事件融入影視作品中講給孩子聽,告訴你的孩子,無論發生多麼可怕的事情,有一些東西是永恒的,永遠不會受到侵害。比如,親朋間的愛戀和關懷,人們戰勝困難的信心與勇氣等等。”

※ 有意識地讓孩子多參加集體和公益活動,能令孩子增強對未來的信心和希望,這一點不容置疑。讓孩子從小擁有愛心,在關愛他人的同時,感覺到自己力量的存在,感受到自己被他人需要。擁有愛心的孩子容易被他人接納,因此也會受到其他人的關愛,孩子會感受到自己與周圍人是齊心協力的整體,而不是簡單孤立的個體。精神力量不僅是產生希望的巨大源泉,還是心中希望的永存地。

細節47給孩子的心裏注入戰勝挫折的勇氣和力量

龍龍剛上一年級,眼見班級上的很多同學都能把葫蘆“8”寫得很好看,感覺自己寫得簡直是糟透了。回到家的龍龍一副世界末日的樣子,垂頭喪氣地告訴媽媽自己永遠也寫不好葫蘆“8”了。看著龍龍寫出的歪歪扭扭的葫蘆“8”,媽媽比兒子有信心多了:“我相信今天晚上,我的龍龍肯定能寫出更漂亮的葫蘆‘8’!”

當孩子誤以為自己走投無路的時候,他最需要父母幫助點燃心中的希望,看清自己的潛力。這時就需要家長鼓勵孩子堅信挫折隻是暫時的,因為絕境與努力無緣。

父母和老師在孩子經受挫折之後的不同舉動,既可以讓孩子在經曆挫折之後越挫越勇,成為生活的強者;也可以讓孩子從此變得更加不能接受失敗,失去了挫折教育的意義。

挫折教育應該是抗挫折能力教育,所以,如何在挫折中正確引導孩子去麵對挫折以及挫折之後怎樣去做是挫折教育的關鍵所在,也是父母和老師在挫折教育中需要重新審視的重點。

父母們經常犯這樣的錯誤,在一些比賽中,一些孩子失敗了,都在痛哭,父母在旁邊心疼,於是上前安慰說:“我們認為你是最好的。”父母原認為孩子會停止哭泣的,恰恰相反,孩子哭得更厲害了。孩子從因為失敗而難過的哭泣變成了認為裁判不公委屈的哭泣。但是比哭泣更嚴重的是孩子想法的轉變。因為大人安慰的話語在孩子的心裏其實已經翻譯成:“我是最好的,老師是不公平的,我再也不要參加了!”這樣累積下去,孩子會更加認為自己沒有輸,開始抱怨別人對待自己不公。最後,就會把自己的失敗歸在裁判或他人的身上。嚴重的還會扭曲為目空一切以及對社會的不滿和仇視。

所以,父母和老師應該積極引導孩子正視自己的失敗,點燃孩子心中的希望,告訴他們:“你現在雖然輸了,但是你很努力,隻要你找到失敗的原因並繼續努力下去,你一定會成功的,我們為你的努力感到自豪!”

父母不應該說:“這次期末考試你一定要考好,再考砸了,你就別想上學了。”

而應這樣說:“孩子,放鬆些,考試考得不好沒關係,重要的是你盡了力。”

父母不應該說:“兒子,明天的比賽一定要拿第一!”

而應這樣說:“孩子,勇敢一點,失敗了也沒關係,不就是一次比賽嘛。”

莊納思·思克是個偉大的科學家,是他發明了小兒麻痹症疫苗,然而他的成功是通過200次的試驗才得到的。有人問他:你是怎樣看待你前麵的200次失敗呢?他回答說:“在我們生活中,從來沒有過200次的失敗,在我的家庭裏,我們從來不認為我們所做過的任何事情是失敗的,我們所關心的是,我們通過我們所做過的事情得到了什麼樣的經驗?學到了什麼知識?我在201次試驗中成功了,如果沒有前麵200次的經驗,就不會得到201次的成功。”當家長鼓勵孩子努力去探索各種各樣可能性的時候,也正在培養孩子從失敗與經驗中學習的正確態度。

有一次,小鋒的媽媽正在廚房煎荷包蛋,8歲的兒子走了進來,直嚷道:“讓我也來煎一個。”媽媽點點頭。小鋒就拿起了一個雞蛋,學媽媽的樣子在鍋邊一敲,結果,用力過度,把雞蛋裏的蛋白質全敲到地上去了,頓時嚇得不知如何是好,一雙充滿了自責和後悔神情的大眼睛望著媽媽。

當時如果大人斥責:“你怎麼這麼笨,這是我最後一次讓你打雞蛋。”這樣就會很傷小孩的自尊心。可媽媽卻笑著說:“啊呀,你把雞蛋都打到地上去了,你該怎麼辦?”

於是小鋒主動地去把地擦幹淨。然後準備走出廚房,媽媽又叫住兒子,“你知道你剛才為什麼會敲到地上嗎?你仔細看,我是怎樣敲的。”就又敲了一個雞蛋給他看。

“噢,我懂了,我剛才是用力過大了。”

“你還願意試一試嗎?”

小鋒果然很高興地迎接挑戰,盡管這次沒有整個蛋白蛋黃全落地,還有一些蛋白流到地上了,但媽媽還是流露出讚許的微笑,表揚道:“兒子真棒!”

從此以後,小鋒參與家務的積極性高漲起來了。

父母必讀

※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不斷體驗到兩件事:成功和失敗。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給小孩施加的壓力太大,就會導致小孩在競爭中失敗;而家長經常地批評,或者責怪孩子,會使孩子自尊心受到傷害,使孩子開始退步,難以停止。

※ 正在成長的孩子需要時間來體驗挫折、享受成功和認識自己。家長要給孩子實踐、體驗的機會。教孩子不要在乎成功與否,隻在意曾經參與以及參與過程中的積極探索。家長還要注意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表揚孩子,讓孩子能正確看待自己的優缺點。

※ 當孩子失敗的時候,同樣重要的是要把事情本身和孩子分開,不要對孩子講:“這次你把事情都弄糟了,你怎麼搞的?你都忘了應該怎麼做了嗎?”失敗僅僅是一個過程,是一個從學習到最終成功的過程。我們應該教育我們的孩子有勇氣麵對不完善的結果,敢於犯錯誤,並且從錯誤中學習經驗和教訓,而不因犯了錯誤而使自尊心受到傷害,甚至被摧毀。

※ 引導孩子客觀地看待造成自己失敗的原因。父母可以經常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問題,教孩子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問題,從中總結戰勝挫折和失敗的方法,“吃一塹,長一智”,讓孩子看到成功的希望。

細節48讓孩子以樂觀的心態麵對挫折

一年級剛開學的時候,小晨第一次當選值周班長,高興極了。誰知一周的班長當下來,他的精神頭沒了,他發現同學們都不聽他的。父母怕他受到打擊失掉自信,就及時幫他分析,找到了原因:當班長不但得學習成績優異,紀律、衛生各方麵都應該好才有說服力,才能讓同學們信服。於是父母告訴小晨:“要想當好這個值周班長,你還得努力。”沒多久,小晨又被評為值周班長,他接受了教訓,各方麵都爭當第一,最終自信而出色地完成了班長的工作。

許多人誤以為挫折教育僅僅是讓孩子吃點苦,接受一下失敗就可以了,往往隻把挫折擺在了孩子的麵前,卻忽略了如何在心理上引導孩子正確麵對挫折以及挫折之後該怎樣去做。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逆境,都是磨煉孩子毅力和意誌的運動場。對挫折采取的不同態度,可能會對孩子個性的形成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人總是跨過了無數道溝溝坎坎,越上一級級人生“台階”,才能體驗到“一覽眾山小”的人生修為。身為父母,可不能錯過培養孩子“逆境商”的這一階段。

小學生在競爭失敗之後拒絕參加任何比賽,中學生因為受不了逆境的打擊而輕生的事件時有發生,大學生因為承受不了激烈競爭的壓力而自毀前程的也屢見不鮮。難道我們的挫折教育就是為了讓孩子在失敗中體會經受挫折的苦痛,然後拒絕競爭嗎?

如果你6歲的孩子在新年聯歡會上表演出錯或做算術題全班倒數第一,他會說:“以後再也不上台表演了,免得當著那麼多小朋友的麵出醜。”“真希望永遠不再做算術題了。”

或許也有孩子這麼說:“我隻不過事先沒有排練或偶爾粗心罷了,下次我好好準備,超過別的小朋友絕對沒問題!”

或許你覺得第二種孩子是在說大話,但事實證明,這種坦然和自信的孩子將來絕對比前一種態度的孩子樂觀和勇敢,也更容易戰勝自己。

這些麵對挫折的心態,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而是曆經逆境逐漸形成的。如果父母能成功地引導孩子認同第二種態度,使之長久地保持“我一定能把困難搞定”的熱情和信心,無疑是給了孩子一筆巨大的人生財富。

蘇珊娜是在一個小鎮長大的。上學時,她被老師選中,扮演一部劇中的“王子”。母親很高興,和她一道對台詞。可是,盡管在家裏背得滾瓜爛熟,可一上舞台排練,緊張的蘇珊娜一下子就把台詞忘得幹幹淨淨。

最後,老師換了蘇珊娜的角色,她說劇中還需要一個講敘者,要蘇珊娜擔任。雖然,老師表達得很委婉,但仍然令蘇珊娜非常難過。

蘇珊娜並沒有告訴母親所發生的這一切,可是她已經覺察出女兒的不快。她問孩子是否願意到院子裏去散步。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棚架上的花藤在轉綠。她們坐在大榆樹下,可以看見黃色的蒲公英在草地上綻放,好像為院子抹上了一層金黃的色彩。

母親走到一叢蒲公英旁邊蹲下來:“蘇珊娜,我想把這些蒲公英都挖掉,以後花園裏就隻留玫瑰花。”她邊說邊用力拔起一棵蒲公英。

“我喜歡蒲公英!”蘇珊娜大聲反對,“媽媽,你不能這樣做。”

這時,母親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

“每一種花草都有可愛之處,對嗎?”她看著女兒,若有所思地問。

蘇珊娜點了點頭,為自己能說服媽媽而感到高興。

“孩子,人何嚐不是如此呢?”母親動情地說,“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王子’,所以大可不必為此而覺得難為情。”

原來母親對女兒的苦衷了解得一清二楚,並表示充分的理解。蘇珊娜眼睛一熱,情不自禁地倒入母親懷裏哭了起來,向母親講述了事情的原委。

“你完全可以演好新角色!在劇中,講敘者和王子同樣重要。”媽媽鼓勵她,“他們缺一不可。”

在後來的幾個星期,由於母親的幫助,蘇珊娜逐漸地對要演的角色增強了自信心。

演出的那天晚上,蘇珊娜在後台有點緊張。就在開演前幾分鍾,老師走過來對她說:“蘇珊娜,你媽媽請我把這個交給你。”

那是一朵蒲公英,金黃色的,很漂亮。蘇珊娜看著它,知道母親來看演出了。她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在衣服外麵的圍裙裏,一股暖流頓時湧上心頭。

演出結束後,蘇珊娜歡快地跑回家。母親和她擁抱,誇獎女兒演得好。隨後,蘇珊娜將已經發皺的蒲公英輕輕放進一本大詞典中,把它壓平,珍藏起來。

※ 當孩子在交往中遭遇挫折時,成人應引導孩子分析受挫折的原因,從中汲取教訓,並想辦法克服困難。

※ 當孩子自己克服了困難時,成人應鼓勵、肯定。這樣,孩子就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

※ 如果孩子獨自克服不了困難,成人應給予適當的安慰,並提供一定的幫助,以免造成孩子過分緊張,影響身心健康。

細節49告訴孩子:失敗了沒關係

在日本,一位父親帶著6歲的兒子郊遊,父親釣魚,兒子在一旁玩耍。在離湖邊不遠處,有一個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著下到坑裏。玩了一陣子後他發現,大坑離地麵很高,下來容易上去難。於是他不得不求助正在釣魚的父親:“爸爸,爸爸,幫幫我,我上不去了!”

但他沒有得到回應。其實,此時此刻他知道他的父親正在距離他不遠的地方釣魚,他沒有想到,父親會對其求助置之不理。於是,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憤怒。他開始反複直呼父親大人的名字,可父親還是置之不理。

這時,天漸漸地黑下來,出於恐懼和無助,他的第二個反應是哭泣,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親的揪心。結果得到的反應還是沉默。他不得不自己想辦法了。

他在坑裏轉來轉去,最後終於發現在坑的另一麵,有幾棵可以用於攀緣的小樹。他艱難地爬上來。此時此刻,他發現父親還在那裏叼著煙卷,悠閑地一動不動地釣著他的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頑童,沒有抱怨,更沒有憤怒,而是徑直走到父親身邊,自豪地對父親說:“老爸,是我自己上來的!”

走路時少不了摔跤,學穿衣服時難免把前麵穿到後麵,把扣子上麵扣到下麵……從小到大,孩子不可避免地要碰到數不清的麻煩。經過逆境的打磨,孩子慢慢學會逆事順辦,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坦然麵對失敗並很自然地把挫折看成挑戰。所有這些經驗,都會對他以後的生活、解決問題、尋找答案、承受失望的能力有巨大的幫助。使他能始終保持積極心態,形成堅強、執著的品性,為人生中的種種困境罩上希望的光環。

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一座培養孩子耐力和韌性的好學校。接受它,就是接受成長。

中國父母要有“失敗即教育”的意識。一些父母不允許孩子失敗,往往是隻看到了失敗的一個方麵,把它看成是丟臉的事,卻忽略了失敗的價值和意義。

孩子失敗了,但是他獲得了“痛苦的體驗”,將來就知道如何去避免。同時,他也有了挑戰困難的契機。孩子從失敗走向成功的過程,就是一個鍛煉自身,慢慢成熟的過程。他的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在這個過程中被培養出來。

在一帆風順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脆弱的心理會漸漸定型,有一天當他麵對突如其來的挫折時,會驚慌失措,甚至一蹶不振。

人生缺少了磨煉,想取得永久的成功是不可能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去嚐試做一些事情,在失敗的磨礪中,鍛煉出膽量,摸索出經驗。有時,父母就算知道孩子成功的概率很小,也要讓他做做看。告訴孩子:失敗了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