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玄感聽了,不禁一陣臉紅,這故事裏的橡樹果實不正是說他自己嗎?這才發現自己纏著侯白講故事耽擱人家吃晚飯了,真是不夠禮貌。他誠懇地向侯白道歉,以後也沒有再糾纏侯白。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拒絕別人往往損傷別人的臉麵,傷害別人的自尊心。因此,有時候不宜直接用“不”字這個具有強烈對抗色彩的字眼,而是把否定性的陳述用肯定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達到目的的同時,還不會傷害到彼此之間的感情。
心機案例二
張琦大學畢業後,就被分到一個小地方工作,他感到很失落。為了打發這難熬的日子,他就整天和一幫哥們兒喝酒、打牌。
但這樣的日子並沒有給他帶來真正的快樂,後來就逐漸醒悟過來,開始報名參加了等級考試。
有一天晚上,他正在埋頭苦讀,突然一個哥們兒打過來了電話,說邀請他去萬海家裏集合。張琦細問才知道,原來他們是“三缺一”。
可張琦又不好意思講大道理來拒絕他們的要求,也不想再像以前沒日沒夜地玩耍,便回答說:“哎呀,哥們兒,我這樣的臭手,你們還不清楚啊?你們成心是想讓我‘進貢’了吧?可我這個月的工資早都快見底了,這樣吧,少玩會兒,就打一個小時,你們若答應我就去,不答應就算了。”
一陣哄笑之後,對方也就不好再說什麼了,實際上他們已經知道張琦已經“另有所愛”了,也就不再來打擾他了。
有時候,斷然拒絕朋友的邀請確實顯得不夠仗義。拒絕別人,不把話說死,那就可以先給對方設置一個條件,給對方留一個退路,留一個台階下,然後爭取自己及時脫身的主動權,讓對方明白你的態度,也就不會太勉強了。
社會非常複雜,人與人相處也不排除功利的目的。你可能無心去傷害別人,但你不能夠保證別人會在有意無意中不傷害你。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很多時候,並不是所有的好處我們都要接受,為了保護自己就必須學會克製和拒絕。不要以為拒絕就會得罪人,適時地拒絕,有藝術地拒絕,不但不會遭到別人記恨,還會贏得別人對你的敬佩。有了勇氣,你的智慧才能得以發揮,你的拒絕也會變得妙趣橫生;有了謙恭,你的真誠才能使人相信,你的拒絕也會變成感動。
◎忠言不逆耳,事半但功倍◎
心機解讀
古語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對於接受忠告的一方來說,這固然是至理名言,因為它能使人從正麵去接受別人的意見,但對於提出忠告的一方來說,卻不宜遵循。因為一般而言,人們大都樂意聽好話,聽別人讚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而不願意聽別人直說自己的短處和缺點。因此,真正能聽得進逆耳忠言的人並不多。而像《論語》上所說的“人告之以過則喜”的情況就更是鳳毛麟角了,恐怕也隻有子路、孔子等大聖人才能有此雅量。
正像有人所比喻的那樣,逆耳的忠言“是處在高溫狀態下的金子,它很燙、很熱”,隻有那些十分了解你的人或者內心修養十分深厚的人,才會忍受那種切膚的灼痛,撿起那金光閃閃的金子。
每個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他們通常會對自己不習慣的事物和不喜歡的話,產生一種強烈的抵觸心理。在人際交往中,有些話我們若是挑明了從正麵去說,極有可能引起對方的反感,讓他難以接受。對於一句批評的話,如果婉轉地提出,不逞一時的剛勇,同樣能達到批評對方的目的,這就是有心機者說話的技巧。因為將不容易入耳的話用委婉的方式表達出來,既保全了對方的麵子,也達到了說服的目的。
心機案例一
晏子是春秋時期齊國的相國,十分善於在說笑中勸諫國君。
有一次,齊景公問晏子:“你的家靠近市場,你知道什麼東西賣得貴,什麼東西賣得賤嗎?”晏子說:“最近齊國市場上,踴(一種被砍掉雙腳後穿的鞋)賣得比較貴,而履(指一般的鞋)賣得比較賤。”
齊景公聽了,知道晏子是在諷刺自己濫用刑法,齊國的老百姓很多人受刖刑,被砍掉了雙腳。
還有一次,齊景公非常憤怒,命令武士將一個人綁起來,要把他剁成肉塊,誰勸也聽不進去。晏子急忙走過去,左手抓住這個人的頭發,右手拿著武士遞過來的刀,抬頭問殿上的齊景公說:“讓我來替大王行刑吧!大王快告訴我。古代賢明的君主肢解人,是從哪裏下刀呢?”
齊景公聽了,馬上從座位上走下來說:“你把這人放了吧,過錯在我。”
齊景公有一匹馬,他非常喜歡,可是,有一天這匹馬卻生病死了。齊景公非常生氣,手拿長戈就要親自把養馬的馬夫刺死。晏子急忙走上前去,說:“慢著,讓我來替大王殺死他吧!”說著,接過景公的長戈,對景公說:“大王這樣做,是讓他連自己犯了什麼罪也不知道就死了,必定覺得冤屈,還是讓我先告訴他犯了什麼罪,再殺他也不晚。”
晏子便拿著戈,走近馬夫說:“你犯了三條罪,該殺。第一,你為我們國君養馬,不經心把馬養死了,這是死罪;第二,你讓我們國君因為馬生病死了而不得不殺了你這個養馬的人,你又犯了死罪;第三,你讓我們國君因馬生病死了而殺掉養馬人的事,傳遍其他諸侯各國,讓我們的國君蒙受重馬輕人的壞名聲,這罪又該死。你犯此三罪,所以該殺。”說著,晏子便要動手。
景公聽後忙說:“先生住手,請放了他吧!不要讓我落個不仁的罪名。”
晏子在勸諫齊景公時,不是通過正麵批評,而是采用委婉曲折的方式,用“踴貴履賤”來勸諫齊景公不要濫用酷刑;問景公“古代賢君如何肢解人”,讓他省悟自己的過錯;曆數馬夫的罪狀,告訴齊景公不要因小失大。這成了後來曆代聰明的臣子勸諫君主的慣用手法。
所以,我們在提出忠告時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畢竟,忠告再有價值,如果對方不接受,也是枉然。如果我們不論對象、不分場合、不選時機、不講方法地亂提一氣,那麼非但不能起到應有的幫助作用,反而會讓對方產生反感,甚至引發矛盾與衝突。
心機案例二
曉豔是個馬大哈,這一天不知怎的又丟了好幾百塊錢。
好朋友圓圓一聽,馬上就叫起來:“你瞧你瞧,我說什麼來著?這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跟你說過多少回了,要小心小心再小心,仔細仔細再仔細!你怎麼全當耳邊風了?連自己的東西都保管不好,你還能幹什麼呀!你想想,你都丟了多少東西啦?我上次送你的那隻手提包……”
“夠了!你別說了!”曉豔氣呼呼地打斷圓圓的話,“不就是那隻手提包嗎?丟了就丟了,還沒完沒了啦!我丟東西我樂意,你管得著嗎?”
圓圓本來是一番好意,可是她的語氣過於生硬,責備多於勸慰,使原本就很沮喪的曉豔更加難受,從而鬧得不歡而散。
這個故事再次提醒我們:同樣是忠言,順耳的話比逆耳的話更能讓人接受,正如甜藥比苦藥更受病者歡迎一樣。因此,當我們向別人提出忠告時,應盡量避免用逆耳的話刺人、傷人,而應該盡可能多地把它轉化成順耳之言,因為這樣往往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
◎矮人麵前短話說不得◎
心機解讀
與人說話時,如果直言不諱、絲毫不加掩飾地指出對方的問題和缺點,假如對方寬宏大量、宰相肚裏能撐船,事情還好辦,但是如果對方心胸狹窄,脾氣暴躁,又聽不得別人的反對意見,那麼他就會對你心生厭恨,事情就會變得很難辦了。
俗話說得好,“矮子麵前莫說短話”,別人有生理上的缺陷,或者家庭不幸,或者自己在為人處世方麵有短處,心裏已經夠痛苦的了,不能再雪上加霜了。碰上這些情況我們都應加以避諱,絕不能“哪壺不開提哪壺”,不然傷害了別人不說,別人也不會輕易放過你的,到頭來隻能是兩敗俱傷而已。
心機案例一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從小出身貧寒,受盡煎熬,飽嚐人間冷暖。
他很小的時候就放牛,給有錢人家幹活,還曾經為了解決溫飽而出家為僧。但朱元璋胸有大誌,並不為陷入逆境而氣餒,而是胸有鴻鵠之誌,經過多年征戰終於成就一代霸業。
朱元璋登基不久,他昔日的窮夥伴們都得到了消息,便有人來到京城,想大樹底下好乘涼,混個一官半職。而朱元璋本身也很想見見昔日的老朋友,但又怕他口無遮攔,萬一抖摟出昔日的醜事,反而讓自己下不了台。猶豫再三,他決定還是召見為妥,總不能讓人說自己富貴之後不念舊情,於是就下令讓其晉見。
那人也不含糊,一進大殿,即大禮參拜,高呼萬歲,說:“我主萬歲!實乃蓋世英雄,當年微臣隨駕掃蕩蘆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豆將軍,紅孩子當兵,多虧菜將軍。”
朱元璋聽他說得十分含蓄,心裏非常高興,就回想起當年大家饑寒交迫時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情形,心情很激動,就立即給這個夥伴金銀珠寶,還讓他在朝廷中做了大官。
而另一個當年一塊放牛的夥伴也聽說朱元璋這個當年的窮朋友在京城做了皇帝,便也找上門來了。見到朱元璋,他激動無比,生怕皇帝早已忘了自己,便在金殿之上指手畫腳地上說道:“我主萬歲!你還記得當年嗎?那時候咱倆都給人家放牛。有一次我們在蘆葦蕩裏,把偷來的豆子放在瓦罐裏煮著吃,還沒等到煮熟,大家就一哄而上搶著吃,結果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湯都潑在泥地裏。你隻顧從地下抓豆子吃,結果把紅草根卡在喉嚨裏,還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一把青菜吞下,才把那紅草帶下肚子裏。”
當著文武百官的麵,這位昔日夥伴的信口開河,讓朱元璋顏麵盡失,又氣又惱,就大喝一聲:“哪裏來的瘋子,在此撒野,來人,把他推出去斬了。”
其實,這個被推出去斬首的人,和第一個享受榮華富貴的人訴說的是同一件事情,卻出現了兩種不同的結局,區別就在不懂得會說話的精妙。後麵說話的這位老兄自認為自己提起兒時的事情,就能夠讓朱元璋念起舊情,可他沒想到竟然給自己惹來了殺身之禍,原因就是他揭了朱元璋的短,自找倒黴。
因此,在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在不同的場合說不同的話。場麵話誰都能說幾句,但並不是誰都會說,一不小心,也許你就踏進了言語的“雷區”,觸到了對方的隱私和短處,犯了對方的忌,對聽話者造成一定的傷害,自己也落得下不來台。其實,每個人都有所長,亦有所短,為人處世的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善於發現對方身上的優點,誇讚對方的長處,而不要抓住別人的隱私、痛處和缺點,大做文章。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論在何種場合,都不要揭別人的短處,也不要傷害別人的自尊!那樣做,是於人於己都不利的事,有時還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害處。
心機案例二
一位胖顧客到服裝店裏買衣服,她對一件大花和橫向條紋的上衣感興趣,售貨員勸道:“這種大花帶橫條的衣服適合瘦人穿,你這麼胖,再穿上這種衣服,那不難看死了。”
售貨員是一片好心,但她觸及了顧客的忌諱,女顧客氣得一句話都沒說就走了。
又一天,她碰到了另一位會說話的售貨員,根據顧客的特點,售貨員幫她選擇了幾何圖案的花布,並且介紹說:“那種大花圖案帶有擴張感,你穿不太合適。這種幾何圖案花布藝術大方,顏色也好,一尺才8元,你買8尺就夠了,花錢不多做件襯衫穿,能使人顯得年輕,瘦溜。”胖顧客聽了就很舒服。
人與人相處,會說話是一門藝術。因此,在現實的交際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別人,不然就會使人際關係惡化,導致交際的失敗。
生活是複雜的,由於種種原因,有時說話還非要涉及別人忌諱的話題不可,在這種情況下,就要講究語言技巧了。要盡量把話說得委婉、含蓄些,在遣詞造句時,要避免那些帶有直接刺激感官的字眼,這樣就有可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