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在權力製衡的時刻:恩威並重,收放自如(2 / 3)

東漢末年,袁紹有一次向曹操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並令謀士陳琳寫了三篇檄文,對曹操大加鞭撻。

陳琳才思敏捷,言辭犀利,在檄文中,不但把曹操本人給臭罵得體無完膚,甚至連他的祖宗三代也沒有放過。曹操是相當惱怒,氣得鋼牙緊咬、火冒三丈。

可是不久,袁紹失敗,陳琳也落到了曹操的手裏。

人們都以為曹操可逮住了報複的機會,陳琳必死無疑,因為隻有這樣,才能解曹操心頭之恨。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曹操非但沒有殺陳琳,反而對他委以重任。這使陳琳非常感動,後來為曹操出了不少好主意。

當時有屬下不解,曾問曹操:“大人為何不殺陳琳反而重用,難道您忘了他是如何往您身上大潑髒水的事情了?對於這樣侮辱您的人您卻待為上賓,不是讓天下人輕視您嗎?”

曹操哈哈大笑,說:“我和陳琳往日無怨、近日無仇,他之所以對我大潑汙水,主要是各為其主,這一點恰恰說明他對主子的忠誠。我怎麼能虧待一個對主子忠誠的人呢?況且現在正是用人之際,我怎麼能亂殺英才呢?那樣天下人豈不是更加嘲笑我?現在我這樣做,天下人則都知道,對待仇人,我尚且如此,何愁天下能人不來呢?”

屬下對曹操的胸襟佩服之至。

可和曹操同時代的周瑜,在容人之量上與曹操相比卻大相徑庭,雖然周瑜也是三國時代才華橫溢的人物。

赤壁之戰中,周瑜統帥的東吳方麵損失慘重,而諸葛亮卻沒有多少損失,當時就氣得周瑜“大叫一聲,金瘡迸裂”。後來,周瑜又用美人計,騙劉備東吳招親,被諸葛亮識破,最後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最後,周瑜用“假途滅虢”之計,想謀取荊州,亦被諸葛亮看穿,周瑜仰天長歎:“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吐血身亡,足見周瑜度量之小。

曹操和周瑜,雖然同屬三國時代的傑出政治家,但卻有著不一樣的胸襟。

從古至今,大凡胸懷大誌、目光高遠的仁人誌士,無不以大度為懷,置區區小利於不顧。相反,那些鼠肚雞腸、心胸狹隘,對隻言片語耿耿於懷的人,很少能成就大事業的。

心機案例二

世人大多知道,基辛格是尼克鬆總統的最親密助手。其實這兩個人曾經是一對政敵。

在總統競選期間,基辛格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對總統競選人尼克鬆展開了猛烈的炮火,使尼克鬆遭遇了空前的挑戰。

盡管基辛格的猛烈攻擊給尼克鬆造成了很強的殺傷力,但卻最終沒有阻止尼克鬆成功問鼎白宮,登上總統寶座。

即便是在尼克鬆擔任美國總統之後,基辛格也沒有停止他一貫的炮火,並譏諷尼克鬆“根本沒能力治理好美國”。

但令人倍感意外的是,在猛烈的炮火中,尼克鬆總統見證了基辛格的才華,就頂住各種壓力,大膽任命基辛格為國家安全助理。

尼克鬆的這種低調處理的寬容姿態,使基辛格深為感動,便傾其全力幫助尼克鬆總統。

基辛格也果然不負重望,憑借其淵博的知識、獨到的見解、過人的膽識縱橫國際政壇,成為馳名國際的外交家,為尼克鬆總統掃除了許多國際障礙。

尤其是在“水門事件”中,基辛格更是利用其出色的外交才能為尼克鬆總統排除了不少來自美國國會的彈劾威脅。

但二人也時常開一些善意的玩笑,1971年在尼克鬆發表一次演講後,基辛格就在第一時間裏給尼克鬆打電話說:“關於您的領導風格,非常有意思的是,您從來不製造小新聞,總是大新聞!絕對是令人歎為觀止!”

就這樣,由於尼克鬆的寬容,才成就了一對政治家的黃金搭檔,也因此在世界政壇上叱吒風雲、所向披靡。

尼克鬆總統以其寬宏大量的胸襟,不僅成就了他的偉大事業,也為世人留下了寬容的風範。實踐已經不止一次證明,那些胸襟寬廣的人,才能有海納百川的氣象,才能成就非凡的業績。

◎知人善用,恩威並施◎

心機解讀

在權力行使中,不要一味地實行強製手段和高壓政策,這樣並不能確保權力的有效行使,隻有那些懂得恩威並重的領導者,才是駕馭權力的高手。但“恩惠”並非軟弱可欺,而是要善於軟硬兼施,該軟時軟,該硬時絕不退讓。

說到底,恩惠隻是達成目的的一種手段,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恩惠,更是為了籠絡人心,當時機成熟時,就應當機立斷,乘勢取勝,達到既教育了歹人,又保護了自己的目的。

若要在權力場中春風得意、遊刃有餘,就不能一味地“軟”,若一直扮紅臉,無異於任人欺侮。但總是黑著臉,弓雖硬,但卻又會激化矛盾,處處受到攻而落得敵人滿天下。高明的操縱者,追求恩威兼施的巧妙效果,既可殺滅對手威風,又可以給人台階,圓滿收場。

人生在世,待人接物,應當說更多的時候是軟的,所謂有話好好說,遇事好商量,遇事讓人三分等,都是人們待人接物中常有的態度和常用的方法。但不是所有的時候恩惠的手段都靈驗,有的人就是欺軟怕硬,敬酒不吃吃罰酒,好話聽不進,惡話倒可讓他清醒。這時,強硬的態度與手段就成為必要。

所以,恩與威,作為一種謀略,或者作為一種交際手段,無論在何種場合,不可偏廢。從理論上講,恩,體現友善、修養、通情理;威則顯示尊嚴、原則和力量。它們作為軟硬謀略的兩個方麵,存在的基礎應是真實與合理,否則,軟硬兼施便成了狡詐,雖得逞於一時,終究必吃大虧。

心機案例一

東魏政權雖僅存在了十多年,但卻一直由高歡、高澄父子兩人控製。

高歡是依靠鮮卑軍人起家的,又得到了漢族豪強的支持而奪得政權,上台後,他吸取了爾朱氏失敗的教訓,就留心接納漢族士大夫,注意籠絡鮮卑貴族。但是,他對官員的貪汙聚斂、為非作歹的行為比較縱容,使得東魏吏治日趨腐敗。

行台郎中杜弼上書要求高歡整肅吏治,高歡卻說:“天下貪汙,習俗已久。今帶兵的鮮卑將帥的家屬部將都在關西,宇文泰又經常派人過來對他們籠絡招降,他們也在猶豫觀望;而江東又有南梁蕭衍漢族士大夫都認為他是漢室正統。我如果急於整肅,勢必會觸動許多人的利益,恐怕鮮卑將帥將投奔宇文泰,漢族士大夫則向南梁,那樣的話,我們將無法控製局勢,將何以立國?還是等局勢穩定之後再說吧!”

杜弼則不以為然,在高歡準備出兵攻打西魏時,就再次要求高歡先除內賊。高歡問他:“誰是內賊?”

杜弼說:“誰掠奪百姓的財產就是誰。”

高歡沒回答,就令軍士排列兩邊,舉刀、挺矛、張弓,要杜弼從隊伍中走過去。

看到這等陣勢,杜弼直嚇得冷汗直流,戰戰兢兢。

高歡卻開口說:“箭雖在弦上而未發,刀雖舉而未砍,矛雖挺而未刺,你便嚇成這樣。可是諸位卻要冒著槍林彈雨,九死一生,他們雖有貪腐,但功勞還是最主要的,能把他們看做常人嗎?”

東魏的都城在鄴,高歡卻一直住在晉陽,將朝政委托給孫騰、司馬子如、高嶽和高隆之,人稱“鄴中四貴”,他們專恣朝政,驕橫貪枉,權熏內外。

高歡既不想得罪權貴,也不願看著他們強大,便任命其子高澄為大將軍,領中書監,大權盡發高澄。

太傅孫騰自以為是其父輩,又是功臣元老,進大將軍府,不等招呼便坐下來。高澄看到他如此張狂,就給了他一個下馬威,令左右將他拖下座,用刀背抽打他,並令他站立門外。

高隆之隨高歡起兵山東,也屬於元勳級別,故高歡稱其為弟。一次,高澄的弟弟高洋對高隆之叫了聲“叔父”。高澄馬上沉下臉,罵了高洋一通,使高隆之下不了台。

高歡卻趁機假裝關切地對公卿大臣說:“孩子長大了,我也管不住了,你們要注意回避些。”從此,公卿大臣見了高澄都非常害怕。

尚書令司馬子如是高歡的昔日舊友,位居高位,權傾一時,卻不自重。他常與太師、鹹陽王元坦大肆斂財。禦史中尉崔暹、尚書左丞宋遊道等人曾先後彈劾他們,奏本寫得非常嚴厲。

高澄就將司馬子如收押起來。一夜之間,司馬子如的頭發都急白了,他說:“我從夏州投奔相王,相王送我露車一輛、曲角母牛一頭。牛已死了,曲角尚在。此外,我的財產都是從別人那裏掠取來的。”

其實,高歡、高澄如此動作隻是為了警告這些權貴,並非真要處置他們。高歡寫信給高澄說:“司馬子如是我的故舊,你應該寬待他一點。”

高澄得信,正騎馬在街上,就立即令人將司馬子如帶來,打開枷鎖。司馬子如大驚失色,說:“莫非要殺頭吧?”

沒想到高澄卻放了他,但同時也免掉了他和元坦的官職,其餘涉嫌的大小官吏或殺或罷官,過去誰也不敢觸動的案子都一一辦妥。

幾個月後,高歡再次看到司馬子如時,他已憔悴得不成樣子。高歡卻親昵地把司馬子如的頭靠在自己的膝上,親自為他捉頭上的虱子,又賜給他一百罐酒、五百頭羊、五百石米。他對鄴城的權貴說:“鹹陽王、司馬子如都是我的布衣之交,與我的關係你們誰能超過他們,他們犯法,我還不能救,你們可要小心啊!”

高歡父子一個扮白臉,一個扮黑臉,一個以舊恩籠絡,恩威並施,巧妙施展權術來駕禦公卿貴戚。

在生活中,若巧妙地運用“恩威並用”的方法,既不傷和氣,而又達到統禦的目的,尤其對那些有功之人更適合些。事實上,恩威並濟的用權規則,是領導者常用的馭人法寶,恩威並施、剛柔相加的政策,也就是所謂的“大棒加胡蘿卜”、“打一巴掌揉三揉”的政策,而許多領導都深通此道,並多次運用於自己的馭人之中。

心機案例二

梅考科是美國有名的富翁。在成名之前,他也曾經一貧如洗,他的“富”是靠自己的勤奮和精明所換來的。梅考科尤其精於對內部員工的管理,在梅考科的公司內設有嚴格的規章製度,違者必罰,絕不姑息。

有一次,一位跟梅考科幹了20多年的老工人喝醉了酒,在工房裏跟工頭大鬧起來,工頭立刻向梅考科作了彙報。梅考科大筆一揮:“立即開除。”

這位老工人是梅考科創業時的患難之交,在他創業最艱難的時候,公司一連三個月分文沒發,許多員工都棄梅考科而另攀高枝去了,可是這位老工人卻沒有走。對於這樣一位“知己”,梅考科當然不會“開除”了事。他找到老工人,與老工人談心。原來,這位老工人的妻子剛剛死去,留下了兩個年紀不大的孩子。可偏偏又禍不單行,一個孩子不慎跌斷了腿,老工人心情不好,就隻好借酒消愁,沒想到又被工頭發現了。工頭把他一頓臭罵,老工人借助酒勁,就與工頭吵了起來。

梅考科聽後拿出厚厚的一遝兒鈔票,塞給老工人,並對他說:“你回去把家務好好料理料理吧!”

老工人心頭一亮,感激地說:“老板,您不開除我了?”

“不,製度麵前人人平等,開除的命令是不能收回來的。”梅考科緊握住老工人的手,堅決地說,“不過,請你放心,我是絕對不會讓自己的老朋友走上絕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