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利用名片和照片

你也許記性很好,在第一次見麵後就記住了某一個員工的名字,但是別忘了立即把握“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規律強化記憶,要隨時把這些人的姓名、職務等簡要信息記錄下來,根據對方容貌特征、著裝特征等在腦海中短時間反複對照記憶,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確定你能記住對方的名字。

無論你用什麼方法去嚐試記住員工們的名字,你所付出的努力都會令你記得更好。當你在公司內同員工們一起探討工作,或者在公司外偶爾碰到他們時,第一時間喊出他們的名字,你就等著欣賞他們臉上驚喜的表情吧。

招式20

對待每一位員工都要熱情而有禮貌

有一家大戶人家雇了一個名叫阿丁的仆人,阿丁吃苦耐勞,眼疾手快,盡心盡力,將家裏上上下下的事務都辦理得很好,令老爺非常滿意。誰知到了年底,阿丁卻跑到到老爺跟前,說:“原諒我,老爺,現在我要回家,回鄉下去。說實話,我非常感激您,可是,我再也不能侍候您了。”

這家老爺很是吃驚,他不願意失去這個得力的仆人,著急地問道:“為什麼?在家裏所有的仆人中,我給你的待遇最好了,你看看,你住得是整潔明亮的大瓦房,工錢比其他人多一倍,這麼好的差事你怎麼舍得丟棄呢?是不是你對工錢不滿意?要是這樣,那就增加好了。我們絕不會虧待你,你就照舊待在我們這兒吧。”

“不,老爺”,阿丁解釋道,“我還是要回家,回鄉下去。”

“為什麼?鄉下有什麼好玩的?”老爺追問。

阿丁不說話了。

“嗯,你說,為什麼你突然決定要走?”細心的女主人看出了蹊蹺。

“既然你們一個勁兒追問,我倒不妨把真相說出來。”阿丁回答,“我之所以要回家,就是因為成天成日盡聽到這樣的聲音:‘阿丁,熱奶去,要快點兒!’我熱上了奶;不料又有誰在叫喚:‘把老爺的鞋拿出去,快點擦擦。’我跑去拿鞋;正擦著鞋,聲音又來了:‘阿丁,我要出門,快點把馬車叫來!’我把馬車叫來以後,不一會兒又有誰在嚷嚷:‘哎,阿丁,快去開門!’……以前我雖然也是個仆人,可主人們每次都會用商量的語氣來說這些要求,現在我感覺整天被呼來喝去,實在沒有力氣幹活了。”

可能有些人會說這個仆人太挑剔了,仆人是幹活的,就該整天被呼來喝去,也許有一點,但是,因為沒人喜歡被人用命令的語言和態度去驅動,沒有員工喜歡那種居高臨下下命令式的領導,這就是人性,人人都有自尊和逆反心理,對於一種“強迫”性的事務常常懷有一種抗拒心理。

正因為此,那些善於激勵員工的管理者都懂得,手中有權未必就要居高臨下,采取以權勢壓人的方式對員工頤指氣使,發號施令,指揮他們去幹這個,去幹那個,這是會冒一定風險的,非常容易導致與員工之間的矛盾,引發工作上的不愉快。

所以,在工作中運用自己的權力時,管理者應注意到下屬的這種心理,不要用高壓的口氣下達工作任務,而是要站在下屬的立場上想一想,怎樣讓下屬心甘情願地去做工作?讓下屬覺得這是他應該完成的,是他自己的工作職責,沒有誰會去強迫他,這樣做出來的效果可能事半功倍。

的確,要讓員工尊重自己,想有效激勵員工,靠的不是裝腔作勢的命令,而是熱情而有禮貌的態度。缺乏魅力的上司喜歡對手下說:“給我複印這份文件”,而值得信賴的上司則說:“請你幫我複印這份文件,好嗎?”前者是典型的命令口氣,後者則是詢問口氣。在員工看來,當然後一種方法更給人被尊敬感。

以上隻是一件小事,在真正的大事麵前,管理者用詢問和拜托的語氣無形中其實是對員工的一種托付,如:“這項任務很重要,由你處理,你看可以嗎?”、“我知道這件事情很棘手,但是我想不到比你更適合的人”……

有的管理者可能會擔心,使用這樣的方式,下屬會不會視我軟弱,或者不買我的賬?請放心,一般情況下不會的。盡管你是建議、詢問式的,可在下屬聽來,這仍是一個命令,而且是個好命令。因為,這既讓對方有被尊重和被信賴的感覺,又能賦予對方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工作熱情自然就容易調動起來了。

歐文·楊是美國著名的企業家,美國傳記協會主席伊多·塔貝爾女士曾給他寫過一本個人自傳《歐文·楊傳》,並聲稱:“歐文·楊是我見過最優秀的職業經理人之一,他從不給員工下達命令式的任務,但是那些員工們總是能夠把工作做到最好,這真是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好事。”

伊多·塔貝爾在寫《歐文·楊傳》時,采訪了一個同歐文·楊一起在一個辦公室工作了3年的秘書,該秘書這樣說自己的經理:3年期間,歐文·楊先生從來不直接以命令的語氣來指揮別人:“你一定做這做那”,或是“你不能這麼做”。每次,他總是先將自己的想法講給手下聽,然後溫和地問道:“你覺得,這樣做合適嗎?”或“您是否想過,這樣做結果可能會更好些”……

對此,伊多·塔貝爾也深有感觸。在口述自己的經曆時,歐文·楊常問伊多·塔貝爾:“您認為這件事放在書中合適嗎?”,如果他覺得起草文件需要改動,便會用一種征詢、商量的口氣說:“也許我們把這句改成這樣,會比較好一點。”“可以想象,在這樣的經理身邊供職,一定會讓人感到輕鬆而愉快,這也正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伊多·塔貝爾在書中總結道。

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希望別人怎樣對你,你就怎樣對別人一樣,不喜歡別人命令你,你就不要命令別人。如果你想贏得員工的合作,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就要征詢他的願望、需要及想法,多用“還可以”、“也可以”、“一般”、“我覺得”等討論、商量性詞語,讓他覺得是自己隨後的行為出於自願。

這種命令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使方案更完善。因為你下達的不是不容置疑的、必須執行的命令,而是詢問、建議式的,員工就有機會、有膽量說明他對這份工作的看法或者說明為什麼不能接受這份工作,計劃還有什麼缺陷等。你可以吸收正確的部分,以達到兼聽則明的效果。

招式21

信任是對一個人最大的尊重

一位員工一見到朋友就講述自己的遭遇,原來他們公司老板不允許員工上班時間使用聊天工具,擔心他們會在網上發泄怨氣和怒氣。而且,隻要請病假,就必須要提交醫院醫生的字條來證明醫療情況。“不讓使用聊天工具也就算了,一個普通感冒犯不著進醫院也要開證明,這就令人為難了。老板這樣不信任我們,在他手底下做事,總覺得幹好自己本分就夠了,實在沒勁兒”。

企業一旦達到一定規模,運作就不可能隻靠管理者單打獨鬥了,此時員工的力量是最可寶貴,也是最為重要的,管理者必須以人與人的基本信任做“潤滑劑”。遺憾的是,在一些企業中,信任常常居於次席,甚至上級對員工極度不信任。比如就像事例中的那位老板一樣不讓員工使用聊天工具、提交醫生字條來證明醫療情況,甚至派“職業偵探”盯梢、用“電子偵探”監視員工等。

殊不知,這些都是比較舊的管理措施,無一不是拿信任來冒險,無一不是對信任的褻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相互的,管理者不相信員工,員工又怎麼會信任管理者呢?試想,在這樣的企業怎能奢望組建精誠合作的現代團隊?

《第五代管理》的作者查爾斯·薩維奇(CharlesM.Savage)博士曾說過:懷疑和不信任是公司真正的成本之源。領導者與員工之間級別上的差異、心理上的距離以及互不信任直接導致了員工壓抑的心理,長期如此會產生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除此之外,懷疑和不信任還會打擊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阻礙企業的發展創新。

信任自己的每一個員工,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說,這是一種相當重要的優秀品質。但事實上,對管理者來說,比信任自己的員工更重要的是在公司與員工之間建立信任,讓員工充分了解工作的價值和意義,激發員工的工作和創造熱情,並通過職責分配、授權等給予員工體現價值、追求卓越的機會。

因此,要想做好管理者工作,首先就要學會信任員工。人在受到信任的時候,一般都會產生快樂和滿足感,進而產生“投桃報李”、“以心換心”的心理。如果管理者能夠和員工之間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係,那麼無疑會增加員工的使命感和工作動力,誘發出全力以赴的工作熱情,從而能夠促進公司業績的穩步發展。

中國有個傳統的用人觀念叫“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說既然用一個人就不要對他懷疑,如果懷疑還不如不用。古代那些有為的君主都有一個長處,那就是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否則不可能讓人真正盡力,成就王業。

下麵,我們來看一個故事:

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的爭戰連年不斷,魏國國君魏文侯決定派大臣樂羊帶兵出征中山國,結果朝中大臣爭議不絕,因為中山國的重臣樂舒恰恰是樂羊的兒子,他們均認為樂羊舍不得與子作戰,恐怕不能全心全意為國效忠。盡管朝中爭議頗多,但魏文侯並未改變主意,依然派樂羊帶兵出征。

帶著這份沉甸甸的信任,樂羊出征中山國,但他根據敵我情況采取了圍而不攻的戰略攻城。一連幾個月過去,樂羊未曾動過一兵一卒。朝中爭議激烈,有些大臣忍耐不住,奏章像雪片似地飛到魏文侯手中,紛紛指責樂羊是在故意拖延時間不肯與兒子作戰。看到這些奏章,魏文侯一笑置之,不僅不動聲色,而且派遣專使帶著酒食、禮品去慰問樂羊,犒勞他的軍隊。這樣一來,朝中的流言愈演愈烈了,魏文侯一不做二不休,索性給樂羊建造了一座非常漂亮的宅院。

最後,等樂羊按計劃攻克了中山國,並得勝回朝後,魏文侯特意為他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慶功酒宴,宴罷賞給樂羊一個密封的箱子。樂羊打開箱子一看,裏麵不是金銀珠寶,不是文墨字畫,而是滿滿一箱彈劾他的奏章。樂羊這時才明白,如果不是魏文侯的全力庇護,不是魏文侯對他超乎尋常的信任,不要說攻打中山國的任務不能完成,恐怕自己連性命也很難保住了,自此對魏文侯更加忠心耿耿,輔佐其成就了一番霸業。

沒人願意和自己的兒子對戰,樂羊再效忠魏國也斷然不肯舍子之命,不過魏文侯不僅沒有懷疑樂羊,而是將之推向信任的另一端,給予其更大的信任與賞賜。結果,這種信任產生了互動,使樂羊死心塌地為自己賣命。

試想,如果魏文侯聽信大臣所奏,不信任樂羊,不肯派樂羊帶兵出征中山國,督促樂羊棄用圍而不攻的戰略攻城,那麼很可能會破壞樂羊的作戰計劃,還可能嚴重挫傷樂羊的自尊心和歸宿感,反向倒戈,那麼他就會失去一位得心應手的大將,日後能否成就一方霸業就是未知數了。

信任你的團隊,信任你的員工,是管理成功的第一步。管理者隻有充分信任員工,放手讓其工作,才能使員工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和自信心,從而煥發出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所以說,一旦決定讓某一員工擔任某一方麵的負責人後,信任即是一種有力的激勵手段,其作用是強大的。

鬆下集團從來不對員工保守商業秘密,幾乎每一個經理人都鐫有“我們信任我們的員工”字樣的紐扣,他們招收新員工的第一天,就對員工進行毫無保留的技術培訓。有人擔心這樣可能會泄露商業秘密。

鬆下幸之助說:“如果為了保守商業秘密而對員工進行技術封鎖,會導致員工在生產過程中不得要領,必然帶來更多的殘次品,加大企業的生產成本,這樣的負麵影響比泄露商業秘密帶來的損失更大。”

把信任作為企業最好的投資,不對員工保守商業秘密,上下級之間因信任而進入誌同道合的合作境界,這是鬆下幸之助的用人策略,也正是鬆下集團從一家小公司,一舉發展成為日本最大的電子連鎖集團的秘訣之一。

但是,信任也並不是無條件的。明智的管理者都懂得這樣一個簡單道理:凡事皆有度。管理中可能有不信任的控製,但絕不存在沒有控製的信任。要想有效地激勵員工,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工作,的確需要信任,但同時也千萬不要喪失應有的警惕,要對他們進行適當的製約以及必要的跟進。

通常情況來講,人性是利己的,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當然,其中也存在個別例外,但那畢竟是少數)。一旦各方麵條件具備,人的利己的一麵便會表現得尤為突出,他們會想盡各種辦法來滿足個人的欲望。管理者所應做到的,就是采取各種措施,防止這種不利的情況發生。

想當初,英國的巴林銀行對駐新加坡的裏森“用人不疑”,什麼也不管,放手讓他去幹,結果他三年來一直做假賬隱瞞虧損,最後造成8.27億英鎊的損失,迫使有200年曆史的老牌巴林銀行破產;再比如,山東一家經銷商公司的老員工,利用老板的信任,自己私配了倉庫鑰匙,把新到用於展示的冰櫃變賣,導致公司損失高達數萬元。

及時適度地監督與跟進並非不信任下屬的表現,相反這恰恰表明你重視某件事情,所以適度的跟進常常並不會損害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當然,跟進一定要注意兩點:一是及時,隻有第一時間發現阻礙工作進行的障礙,才能盡快排除障礙,確保工作的順利進行;二是要注意適度,管理者需要的是跟進計劃,而不是去具體執行計劃,需要做的是鼓勵員工把執行工作落到實處,而不是越權指導,更不是直接插手去落實,否則隻會把事情弄得更糟。

在製度的監督下,做到放心用人,人盡其才,這才是真正對員工的信任,這才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理念的最好注解,也才既保證戰略規劃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又不損傷員工的積極性,進而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招式22

“小角色”也有權得到應有的尊重

袁楊是一家公司的銷售部部長,憑著自己的智慧和膽略,他為公司的產品打開國內市場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有一點不足之處就是:輕視身邊的“小角色”上。前台MM打招呼時,他總是麵無表情,一聲不吭,讓對方很沒有麵子;文員不小心打錯字的時候,他總是劈頭蓋臉地痛罵對方一頓……

有一次,袁楊在等一個重要客戶的電話,但是等了一天都沒有音訊,原來前台認為他很狂妄,目中無人,便想給他一個教訓看看,便告訴客戶他不在公司,改天再打;還有一次,袁楊出去為公司辦理業務需要一筆款子,在緊要關頭文員卻遲遲找不見公司的支票,使得業務泡湯,令他很是難堪。實際上,這是文員給他穿了“小鞋”,因為他平時根本沒有把她放在眼裏……

盡管袁楊工作業績輝煌,但他忽視了“小角色”的重要性,那些他不熟悉的、不放在眼裏的“小角色”,在關鍵時刻壞了他的大事,阻礙了他在公司的發展和成功。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袁楊隻好傷心地離開了公司。

從古至今,類似的例子可謂不勝枚舉。擁有“鴻鵠之誌”的陳勝就是因為不把自己的車夫莊賈當做人看待,而最終被車夫要了性命;蜀漢重將張飛也是因為不愛惜自己的將士,而最終落了個被下屬所殺的下場。可見,我們絕對不能小看那些平日裏不起眼的所謂“小角色”,否則就會因“小角色”而栽了大跟頭。

在實際工作中,經常看到一些管理者對那些職位較低、工作能力較差的員工喝來呼去、指手畫腳,這是一種十分不尊重人的表現,而且“小角色”通常有一種自卑心理,他們會不自覺地將別人對自己的不尊重,視為是對自己極大的侮辱,這種情緒如不能得到及時化解,很可能會借機報複,製造工作上的事端。

那些合格的管理者都知道,激勵員工首先要從尊重員工開始,而尊重員工更要從“小”開始。這個“小”主要有兩方麵的意思,一是指從小處做起,哪怕隻是一個眼神、一句問候,員工都會受用得多;二是指要尊重企業裏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角色”,如名不見經傳的小文員、默默無聞的清潔工。

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即使你是總經理,他是小職員,可是在人格上你們是平等的。所不同的,隻不過你們的分工不同,職務不同,而不是在你和他個人之間存在著什麼高低貴賤的區別。作為一名管理者,無論職務高低,身份貴賤,隻有充分地尊重了每一位員工,你才能贏得眾人的尊重和讚許。

事實上,在我們平時的管理工作中,又何嚐能離得開“小角色”呢?即使是在工作場合中被視為無用的人,也有他自己的長處。他或許看似低能,卻在某一方麵擁有特長;也許他很笨拙,卻也因此比別人更勤奮。偌大個企業,總該有適合他的工作可做,他照樣可以給我們提供支持和幫助,成為我們工作上的夥伴。

還有,“小角色”與那些備受人們關注和尊敬的“大角色”相比,人小、廟小,所以,你的真誠更容易將他們感動,他們會十分珍惜你的尊重。從這個角度上講,對“小角色”作出的努力給予一定的尊重和肯定,能很容易地激發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而增強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韓國某大型公司的一個清潔工,本來是一個最被人忽視,最被人看不起的角色,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在一天晚上公司保險箱被竊時,與兩個身強力壯的小偷進行了殊死搏鬥,最終為公司保住了一大筆財富。事後,有人為他慶功並問他的動力時,答案卻出人意料,他說:“當公司的總經理從我身旁經過時,總會朝我輕輕地微笑一下並問候我,這使我覺得我必須得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公司需要我時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