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對下屬進行賞罰時,最好要公之於眾。鬼穀子曰“刑賞信正,必驗於兩目之所聞見,其所不聞見者。莫不諳化矣。”意思是說,無論行賞還是行罰,必須要讓眾人親身見聞紛紛傳揚開來,這樣對於那些沒有親見親聞者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進而也就能夠最大範圍地起到激勵作用。

招式30

公平不是搞“平均主義”

兩個木匠共同受雇於同一個老板,一個手藝好而且幹活踏實、肯下力氣,三天就能做出一個衣櫃,另外一個不但手藝差而且懶惰,一個星期才能做出同等的衣櫃。但是到月底的時候,兩個木匠拿到的工錢一樣多。

這天,兩個木匠在一起工作,無能懶惰的開始笑話能力強的,說:“你手藝比我好怎麼了?你比我勤快怎麼了?咱倆還不是拿一樣的工錢。”能力強的木匠一聽,“反正我再怎麼勤勞,跟你掙的錢也差不多,幹脆大家都一起混日子吧。”

結果可想而知,兩個木匠的工作效率越來越低,這個老板掙的錢越來越少。

一談到“公平”兩個字,立馬會有人想起過去的吃大鍋飯的“公平”時代,很多管理者更是將“公平”與“平均主義”混為一談,認為公司有什麼好處就該全體員工一起占,這種做法慷慨大方,但並不夠理智和科學。通過兩個木匠的對話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幹多幹少都一樣,幹好幹壞都一樣,大家都得到獎賞實際上就等於誰都沒賞,這就會嚴重地挫傷到那些優秀員工創造財富的積極性。

可見,公平作為一種激勵員工的手段,其積極的作用雖然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公平絕對不能搞平均主義,不能讓員工幹好幹壞都一樣。因為,公平的“平”,隻是規則公平,隻是機會均等。企業對員工各個方麵的待遇是不能均等的,而是要遵循“各盡所能、按勞取酬”的原則。

印度的信息係統科技公司是印度最有價值的五大公司之一,領導公司的負責人墨西是印度最受尊敬的企業領導人之一。談到成功領導的秘訣,墨西強調必須做到“公平”,而不是當一名平均主義的“好好先生”。

在招聘環節上,墨西就製定了公正的原則。應聘成績時,統一公開考試過程,因此不會引起爭執;公司也盡量為每件事情都設定可測量的標準,員工的表現,以他們能夠了解的程序和標準,都要公開進行評估。他們動態地根據員工的才能、責任、貢獻、工作態度等方麵的表現公正地給予應有的利益回報。

除了這些之外,領導人在做決定時也一樣要做到公平。墨西表示,每一個決定一定都會對某些員工較不利,但是下決定的標準其實很簡單,如果一個決定對98%的員工都有好處,就是一個好的決定,隻要領導人確保剩下2%的員工,有機會在其他決定中,獲得較有利的對待,那就做到了公平。

正是因為這些公正原則,員工們都願意跟著墨西,該公司因此留住了很多人才。吃過了公平的“甜頭”,墨西表示,許多人問過他希望以後的人會如何看他,他說:“我希望將來別人會記得,我是一個公平的人。”

墨西的公正原則,無疑是一種明智的管理策略。

不公正的待遇,不論是過高還是過低,都會打擊員工的積極性,降低管理者的個人信譽。因此,每一個管理者必須學習墨西的公正原則,區別每個員工的工作好壞,給予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評價和物質待遇,你還可以要求員工們互相注意各自的表現,並判斷各自獲得的評價是否公正。

實行按勞分配,少勞少得,多勞多得,除了有利於激發員工的幹勁,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發展,在發展中完善之外,對管理者及現代企業具有很多優越之處。對管理者來說,按勞分配更使人感到心悅誠服,不會導致現高層混亂的局麵;對企業來說,提高整體的公平性,有利於平衡利益矛盾與衝突,進而激發自身的活力。

招式31

公正——解決矛盾的關鍵

同事將自己的一個重要文件弄濕了,劉蓓很是生氣,她認為該同事是故意的,便跟同事吵了起來,結果該同事情急之下把劉蓓給推倒了,劉蓓摔傷了胳膊。但是,由於該同事是老板的一個親戚,因此老板隻是安慰了劉蓓幾句,事情不了了之。“哼”,劉蓓覺得委屈極了,心裏恨恨地想:“老板也太不公平了,我憑什麼要為他賣力氣呢,以後我一定會給你們好看的,等著瞧吧。”

在公司裏,員工們每天要處理諸多事情,難免出現摩擦和矛盾。這時候,管理者有所偏倚,處理不公,極有可能使其中一方對你心存怨恨,公事之爭就變成了私人恩怨,還可能產生更多的新矛盾,造成企業內耗、缺乏凝聚力和團隊精神、人心散亂的被動局麵,管理工作無法正常完成。

那麼,麵對員工之間的矛盾,管理者該如何解決呢?正確的做法是,秉公辦事,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稍微有偏心,員工肯定能感覺出來。即使不偏心,有時員工也會懷疑上司不公,更何況偏心呢?隻有公正,才能減少矛盾。

比如,表現優秀的員工和表現一般的員工發生了矛盾,應該怎樣處理呢?前者有一種優越感,認為自己比別人能力強,上級更喜歡自己;而後者總覺得自己不如前者,產生一種自卑感。這時候,隻要管理者按照製度進行處理,無論才高者還是才低者一視同仁,做到公正、公平,相信他們都是信服的。

我們來看一個實例:

摩托羅拉公司的創始人保羅·高爾文就十分明白公正對於員工的意義,他在人事上的最大特點就是秉持公正,在公司創造一種公正的氛圍。也正是因為此,摩托羅拉公司發展飛速,成為美國無線電行業中的佼佼者。

在摩托羅拉創業初期,有個叫利爾的工程師加入了隊伍,他在大學學過無線電工程,可謂是專業出身,這使得那些老員工產生了危機感,他們時不時地為難利爾,故意出各種難題刁難他。更出格的是,當摩托羅拉的創始人保羅·高爾文外出辦事時,一個工頭故意找了個借口,把利爾開除了。高爾文回來後得知了此事,把那個工頭狠狠地批評了一頓,然後又馬上找到利爾,重新高薪聘請他。後來,利爾為公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價值。

在公司後來發展的過程中,為摩托羅拉公司幹活的員工很多是有一些個性的人,也就很容易出現矛盾,而且當他們發生爭執時都吵得非常厲害。這時候,高爾文總是以公平的人際關係處理方法,不偏不倚地幫助員工們解決矛盾,進而使他們在麵對各種艱難工作時能夠團結一致。

身為一個領導,可能最不願看到的是下屬之間鬧矛盾了,都是你的左右手。在這一問題上,高爾文始終秉持公正的原則,這使得他既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又贏得了員工們的尊重和愛戴,進而激發了員工們的工作積極性。

的確,不管員工之間出現了什麼樣的矛盾,也不管具體情況如何,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管理者必須公正,不偏不倚,就事論事,做到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不能因為個人的喜好而出現偏袒現象,這是最基本的原則。

在管理者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到一個公平的角色上以後,隻要再掌握一些解決矛盾的技巧,就能夠成功地解決矛盾了。

1.矛盾不必立即解決

在矛盾發生時,往往當事人的雙方都情緒非常的激動,有可能立即找到你,希望你立即能夠判斷出一個誰對誰錯,解決這個矛盾。這時,你千萬不要火上澆油,立即處理矛盾,因為此時的雙方都情緒激動,往往你無論怎麼處理雙方都不會滿意,還會誤認為你偏袒對方。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你要保持冷靜的態度,讓矛盾雙方冷靜自己的頭腦,平穩自己的情緒。有很多的時候,雙方都是由於一時的衝動,不理智造成的矛盾,在你的降溫處理以後,他們或多或少會有所悔悟。

2.把握和了解矛盾原因

處理矛盾的前提是把握和了解矛盾原因,這一點是管理者常犯的錯誤:遇到員工之間的矛盾,不做調查和了解,憑自己的感覺和情感,就判斷誰是誰非。要知道:自己認為的好員工也有犯錯誤的時候,表現一貫不好的員工也有在理的時候。

所以,解決員工矛盾要調查了解清楚他們之間矛盾產生的原因,矛盾發生的過程,矛盾發展的程度,矛盾波及的範圍,矛盾的性質,等等。隻有在了解矛盾的方方麵麵後,解決問題才能把握全局,抓住關鍵,有的放矢。不然,要麼解決得不徹底不到位,要麼解決得根本不對,導致矛盾擴大化。

3.有些矛盾不要輕易介入

管理者要根據矛盾產生的原因,判斷哪些矛盾可以讓員工自己來解決,哪些矛盾暫時不解決。因為,員工之間的有些矛盾不是工作矛盾,如性格方麵的矛盾、情感方麵的矛盾,雙方均有各自的道理,很難確定的評判誰對誰錯,這時候管理者輕易不要介入。一旦介入很有可能把自己套住甚至套牢,因為清官難斷家務事。

當然,員工之間的這些非工作原因產生的矛盾也會對工作產生不良影響,那麼管理者的作用就是折中協調,息事寧人了。在充分肯定雙方都對的基礎上,融會自己的觀點,加以完善,就是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了,這樣誰都不會感覺到麵子上過不去,反而以後更加可以提出新的不同見解了。

還有一種常見的現象就是在你的說服教育下,一方已經知道他的錯誤了,但就是不願意給對方認錯,心裏認為麵子上過不去,以後不好工作,等等。遇到這種員工,你盡量不要勉強他,你可以為雙方製造一個私下裏的緩和氣氛的機會,比如約他們雙方吃飯,在飯桌上借用一杯酒,一支煙表明他認錯的誠意,此時雙方的距離會拉得更近了,你就順水推舟地緩和了他們的矛盾。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公正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想做好管理工作,有效地激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你就得胸懷一顆公正之心,處事公平,這樣就能贏得員工的愛戴和信賴,促進企業持續健康地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