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所有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讚美
——管理者的甜言蜜語激勵法
對於員工的辛勤付出和無私奉獻,管理者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讚許,並且要樂於發現和欣賞員工的優點,多說一些甜言和蜜語,讓他們始終覺得:“我是最棒的”、“我是最主要的”,如此就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他們的內在潛質。
招式32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讚賞
有一個富翁特別喜歡吃烤鴨,於是用重金聘請了一位烤鴨大廚師,每天專門為他烤一隻鴨。大廚師名副其實,每天烤出的鴨皮脆肉鬆,香噴可口。但富翁為人刻薄,即使天天吃到美味的烤鴨,也從不肯說一句讚美的話。
有一段時間,廚師烤出來的鴨都隻有一條腿,富翁覺得奇怪,但礙於身份不好過問。一星期後情況還是這樣,富翁實在忍不下去,他問廚師:“你烤的鴨子為什麼隻有一條腿?另外一條腿上哪兒去啦?”廚師回答道:“哎呀!您不知道?這些鴨子都隻有一條腿,走,我帶您到後院看看!”
時值中午,所有的鴨都縮著一條腿站在樹下休息。廚師指著這些鴨說:“您看,鴨都隻有一條腿呀!”富翁仍不信,當即拍了幾下手掌,鴨當場被驚醒,紛紛伸出另一條腿。富翁惱火地說:“你看,鴨子不是都有兩條腿嗎?”廚師平靜地說:“對!對!如果您提前鼓掌的話,那鴨子早就是兩條腿了。”
大多數人希望自身的價值得到社會的承認,希望別人欣賞和稱讚自己。所以,能否獲得稱讚便成了衡量一個人社會價值的標尺。每個人都希望在稱讚聲中實現自身的價值,你的員工也不例外。
如果管理者不懂得這一點,長期忽視對員工的讚賞,時間長了員工就會像事例中的那位廚師一樣心裏犯嘀咕:領導怎麼從不表揚我,是對我有偏見還是覺得我不夠好?於是,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消減,這勢必影響到管理的成效。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道:“人類本性最深的企圖之一是期望被人讚美和尊重。渴望讚美是每個人內心裏的一種最基本的願望。我們都希望自己的成績與優點得到別人的認同,哪怕這種渴望在別人看來似乎帶有點虛榮的成分。”
米克公司的總裁以他的切身經曆談到:“20年的專業生涯裏,我曾到數百家公司,與數千名員工麵談。如果從這麼多次與員工交談的機會裏找出一個共同的重點的話,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重點,便是大家都在抱怨。在現實生活中,對於員工的表現,公司沒有好好地讚揚、獎勵他們。”;美國著名的企業家瑪麗·凱阿什也講過一句話:“管理不是管物,而是開發人才。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人員,你必須了解讚美可以使人成功的價值。讚美是一種有效而且不可思議的推動力量。”
可見,讚美員工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激勵員工的最經濟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管理者要想使員工始終處於施展才幹的最佳狀態,就要時常表達自己對他們的讚美之情。當你的員工感受到自己的表現受到肯定和重視時,他們會以感恩之心在工作中表現得更加出色,管理效益自然就會提高。
美國的鋼鐵大王卡內基,在1921年以100萬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請了查利斯·施瓦布,擔任公司的執行總裁。許多人不解地問卡內基:“施瓦布既沒有出眾的專業知識,又沒有豐富的管理經驗,為什麼你會選擇他呢?”卡內基回答說:“因為他最會讚美別人,這也是他最值錢的本事。”
艾倫是查利斯·施瓦布的助手,她經常能夠聽到來自查利斯·施瓦布的讚美聲,“這看起來是做得非常好的工作”、“謝謝你對這項工作的所有努力”、“謝謝你如此辛苦的工作,讓我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看到結果”、“我都無法做得這麼好!”……這些話令艾倫心情愉快,工作起來更加賣力。
查利斯·施瓦布曾被西方人譽為天才管理家,提及自己的成功秘訣,他這樣說道:“來自上司的批評,最容易扼殺一個人的誌氣。我從來不批評、打擊他人,我相信鼓勵、讚揚是使人更好工作的原動力。”
讚美員工既不用花錢,又可鼓舞人心,何樂不為呢?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發現每七天內就給予表揚才能保持持續的效果,因此讚美員工的行為要是經常性的。美國著名的蓋洛普公司曾提出,檢驗一個優秀的經理的標準之一就是:“最近七天內是否你每個下屬都受到你的誇獎?”
總之,讚美作為一種激勵手段絕不是無足輕重、可有可無的,而是十分重要、卓有成效的,有些管理學者甚至把它比作“仙人的魔棒”、“點石成金之術”。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必須學會讚美的藝術,以激勵員工努力工作。
招式33
善於從小事上讚美員工
一位巡警在巡邏時發現倉庫門口的滅火器壞了,及時告訴了總經理。總經理很快就安排相關人員布置了新的滅火器。此後誰也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然而半年後的一天,庫房因電線短路突然起火,幸好滅火器能使用才及時撲滅。忙亂中,總經理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位細心的巡警。如果他沒有發現滅火器壞了,就不能及時更換,現在也無法使用,那麼庫房可能就完了,公司也保不住了。於是,總經理讚美了這位巡警,並代表公司向他致謝,號召全體員工向他學習。
你每天有沒有看到周圍的一些細微變化呢?你是否看到別人哪怕是一丁點兒的改變呢?千裏之堤,潰於蟻穴,一滴水珠都可以拯救沙漠中的迷路者,可見小事不可小視。要改善你的管理,就要於細微之處下工夫,學會從小事開始讚美員工。小事需要發掘,需要加工,如此才能產生神奇的效果。
很多管理者都精通讚美之詞,但是大多數人卻不願從小事上去讚美員工,隻是認為遇到大事、重要的事時,才有讚美的必要。在這種心理驅動下,很多管理者不能正視員工的小成績,對員工的“善小”行為熟視無睹,視而不見,如此就怪不得這些員工心生怨氣,“善小”之行越來越少,最終導致了管理的無章無序。
的確,如果單純就小事而論,它的確沒有相當重要的意義,也沒有什麼值得讚美的。但如果我們用辯證法的觀點去考察,就會發現一件小事往往會引發大事,幾件小事累積在一起,就可能產生出人意料的事。
事實上,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每個人隻不過是滄海一粟,在我們周圍偉人名人畢竟鳳毛麟角,大部分人還是凡夫俗子,他們也不可能作出驚天動地的大事,而隻會平平淡淡,無論多小的事情隻要發現員工做得好,立刻不失時機地給予讚美就行了。
小處可做大文章,從微不足道的小事入手,用心挖掘和讚美員工的“得意小作”,這是一種了不起的管理手段,因為這在員工看來是一種莫大的鼓舞,能有效調動他們的工作幹勁和熱情。其激勵效果,可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某天劉經理換了一個新司機,這也是他第一次坐王師傅開的轎車。當時正值上下班高峰時間,路上交通擁擠,但王師傅開的車穩而不慢。這時,劉經理開口說道:“王師傅,你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開得這麼快,真不簡單,真有辦法!”
雖然這隻是一句小小的讚美之詞,但是卻使王師傅非常高興。因為他確實駕駛技術高超,尤其對在繁華道路上如何行駛更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但是在劉經理坐他的車之前,從未有人這麼誇過他。
這件事情過去十多年了,王師傅每當提及此事,仍是念念不忘,他常常高興地對朋友講:“瞧,領導既關心我又賞識我,我開車開得好根本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也被他大大誇獎了一番。跟著他幹,氣兒順。”
看到了吧,劉經理隻是誇讚了一下王師傅開車技術好,就讓王師傅產生了“跟著他幹,氣兒順”的感慨。上下級之間有這麼好的看法,能有什麼隔閡呢?能不團結一致、擰成一股繩把工作搞好嗎?
另外,如果你發現員工在工作或者是穿戴之上有值得讚美的地方,最好也能立刻說出來。如果對方換了新領帶,你可以說:“這條領帶你戴著蠻帥的,在哪兒買的?”他一定會愉快地接受你的讚美,對你產生好感。特別是女性員工,對自己的穿戴是十分注意的,一旦有人注意到了她服飾的變化,她一定會感到由衷的欣喜和鼓舞,這時你和員工之間的距離也會縮短不少。
總之,管理者要想學會讚美員工,提高自己的管理效率,就不僅要從看得見說得出的大事上誇獎員工,而且還要從容易被人們忽視的小事上誇獎員工。善於發掘讚美的材料,看到小事背後的重大意義。
招式34
每一個員工身上都有值得讚賞的優點
孟苗是一家公司的業務主任,她的工作能力沒的說,但是她跟員工的關係差得很,這一切都源自她總是盯著別人的缺點不放,“小李長得又矮又醜,我真沒有心情和他說話”、“阿明性格靦腆,這樣怎麼能做好業務”、“聽說燕燕隻是大專畢業,真不知道經理當初怎麼會聘用她?”……
有了這樣的想法後,孟苗不僅不懂得讚美這些員工,還處處流露出對他們的看不起和疏遠情緒,這自然給人留下了清高孤僻的壞印象,員工們常常怨聲喋喋:“哼,自以為是領導就看不起人啊”、“我是來工作的,又不是來看你臉色的”……接下來,孟苗工作的開展遇到了諸多困難。
管理者的主要職責是鼓勵每一位下屬做好本職工作,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始終體驗著工作的愉悅感。但問題是多數管理者在觀察員工的過程中,容易陷入過多注意其缺點、忽視其優點的誤區。
未經雕琢的璞玉常藏於亂石之中,如果你不留心鑒別,它就永遠埋藏於土層或山野中,人們很難發現其價值所在。讚美的前提是發現,沒有發現就沒有讚美。所以,我們不要總是盯著員工的缺點不放,要學著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員工。
一位媽媽領著她的雙胞胎女兒來到花園。媽媽看到了滿園的玫瑰不禁陶醉,於是問兩個女兒這地方怎麼樣。姐姐回答:“這兒太糟了,每一朵花下都有刺。”而妹妹則說:“這兒太好了,雖然枝條上有刺,可每個枝條上都有一朵美麗的花。”同樣一束玫瑰,姐姐看到了渾身是刺,而妹妹則看出了芳香四溢,嬌豔動人,何以出現不同的判斷呢?因為兩個人看待玫瑰的角度不同。
看物如此,看人亦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當我們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員工時,會覺得他到處都是不足之處,渾身是“刺”;而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員工,則會覺得他優點多多,光芒四射,與眾不同。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曾說:“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確實如此。
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優點,世界上雖沒有十全十美的聖人,但也沒有一無是處的人,何況是你經過若幹招聘關口而請進來的員工?管理者隻要誠心待人,用心尋找,就一定能發現員工值得讚美之處。
萊科因家庭條件不好,又不愛學習,隻念了幾年學便輟學了。但是輟學後他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你很不合格,走吧”、“對不起,我們不能聘用你”,這是他聽到最多的話了。父親隻好聯係了一個朋友,期望他能給兒子一份謀生的差事。
“會計精通嗎?”父親的朋友問,萊科差澀地搖頭;“你懂法律嗎?”,萊科還是不好意思地搖頭;“那物理或者曆史呢?”,萊科窘迫地垂下頭;“數學怎麼樣?”……對方接連的發問,讓萊科滿臉通紅,他羞愧地說:“我真慚愧,我一無所長,我知道您不會聘用我的。”說完,萊科準備離開。
父親的朋友叫住了萊科,說道:“小夥子,將你的住處留在這張紙上吧!”萊科羞愧地寫下了自己的住址,急忙轉身要走,卻被一把拉住了:“嘿,你的字寫得很漂亮嘛,不如留下來幫我抄寫文件吧。”
得到這樣的稱讚後,萊科自信了很多,他想:“我能把字寫漂亮,我就能把文件抄寫得好看;我就能把文件抄寫得好看,我就能把文件寫好……”從此,他開始認真地研究文件工作,不久就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文秘。
“名字寫得很不錯”,這或許是很多人都不會關注的優點,也很少會有人以此為榮,萊科自己也忽視了。但是,父親的朋友卻以獨特的眼光看到了這一點,並及時地提出了表揚。正是這一次讚美,讓萊科擺脫了對自己“一無是處”的評價,他找到了自信,並開始了新的人生道路。
可見,讚揚可以改變一個人,可以有效地激勵員工,讚揚是催人向上的最好動力。如果管理者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及時送出對員工的讚賞之情,你所獲得的不僅是良好收上下關係,更有員工的衝天幹勁和豐厚的企業利潤。
假如你一時沒有看到員工身上值得稱讚的地方,繼續尋找,你會發現有一些日常行為是需要引起你注意的。不要以為按照上下班的行為是例行之事就不去讚美他們。的確,這些是員工應當做的,這也是他們得到薪水的原因,但是如果我們偶爾誇一誇這些例行之事,他們就會更加認真負責。
王剛新調到一家工廠擔任部門經理,聽助理說廠裏有一個名叫許良的“刺頭”,“懶散、不努力,工作效率極差,過去的經理對他都束手無策。”助理的評語果然不假,王剛第一天上班就發現別人都在埋頭工作,許良卻不時躲到一邊抽煙,幹起活來也慢慢騰騰,接下來的幾天天天如此。
不過,王剛對許良未置一詞,未有異議,反而微笑著和他打招呼,這反而使許良自覺過意不去。許良心想,“過去的經理可能早就對我的作風大發雷霆了,至少會訓斥幾句,但現在這個新經理為何毫無反應?”他深感不安,便主動找到了王剛:“你為什麼不批評我,是不是打算直接開除我呢?”
王剛輕輕一笑,說道:“你的工作效率很低,確實拉了廠子的後腿。但是,我發現你每天都能準時上班,這證明你很有時間觀念,這是一個優良的品質。我相信如果你好好努力,一定能充分發揮潛力,取得極佳的工作效率。”
許良沉默不語地離開了,而後幾乎與從前判若兩人。
看到了吧,這就是讚美的效果。
即使員工沒有作出任何成績,時不時地為他們準時來上班而表示感謝,這非常重要。再譬如公司的簿記員、會計和稽查員,使部門的財務運行正常隻是分內之事。假設這些例行之事並不像往常那樣發生,公司也許會一片混亂。因此,盡管這些人的成績並不總是引人注意,但他們的價值卻值得時常稱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