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因為,員工們的心理狀態和個人素質雖然是千差萬別的,但個體受到群體壓力的影響後,便會讓自己的認識和行為與多數人保持一致,並且認為多數人的判斷和意見是正確的,或多數人提供的信息更全麵、可靠,從而導致從眾;個性傾向有依賴性,無主見或缺乏信心,也有可能違心從眾。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再嚴明的法紀,也經不住人們一次又一次的違反和破壞。所以,管理者對待隨時可能發生的一些“小奸小惡”,特別是對於觸犯企業核心價值觀念的一些“小奸小惡”,進行小題大做的處理是非常必要的。

有一天,在日本一家公司任職的銷售員村上井子誤將一台沒裝機芯的樣機賣給了一名顧客。經理在得知此事後非常嚴厲地批評村上井子,一刻也沒有耽誤,馬上下令村上井子要盡全力在最短的時間內尋找到該顧客。村上井子得到命令後利用僅有的兩條線索:姓名(露絲)及職業(美籍記者),連夜打了35個緊急電話才聯係到其在大阪的住址和電話,及時作了妥善的處理,就這樣避免了一場可能給該公司帶來致命一擊的報複戰。

原來,當露絲將剛買的唱機抱回家發現其無法使用時,氣憤之極,連夜寫下了一篇旨在揭露事實真相、無情鞭撻該公司的新聞報道——《笑臉背後的真麵目》,準備第二天見報。就在這千鈞一發的關鍵時刻,露絲接到了村上井子打來的致歉電話。當她了解了該公司處理此事的全部過程後,深為感動,便利用僅剩的一些時間將瓦解稿件《笑臉背後的真麵目》改為了感動社論《35個緊急電話》。

此報道見報後,給這家公司帶來了不錯的聲譽。更重要的是,當公司的其他員工得知村上井子因為賣錯了一台樣機被嚴厲批評的情況後,做事情不敢馬馬虎虎、粗心大意,即便再小的事情也會認認真真地做好,最終整個公司以誠信待客、良好的服務而聞名四方,一時間門庭若市,生意興隆。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對於不經意的、輕微的,但觸犯了公司靈魂和核心價值的“小的過錯”,“小題大做”去處理,並嚴厲懲治“破窗”者,尤其是“破窗”第一人,絕不姑息縱容,能夠讓每一個員工都意識到“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重要性,這是一種防止“千裏之堤潰於蟻穴”的明智舉措。

因此,每一個管理者都需要好好體會“破窗理論”的內涵,在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從細節事件抓起、從小事件抓起,當第一個“破窗者”出現時不妨“小”題大做,根據已有製度給予嚴肅的處理,給員工們一種“小事也是大事”的壓迫感,那麼井然有序、安定和諧的良好氛圍的形成將成為一種必然。

除此之外,當第一個“破窗者”出現時,管理者還要尋找企業製度存在漏洞,及時改進原有製度體係,盡快建立一種防範機製,也就是說要“管好窗”,讓“企圖破窗的人”無法進行破窗,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比如在抓安全生產時,要有預見性的發現隱患,並及時地加以消除。

當然,人人要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因此管理者還應主動出擊,通過員工的言談舉止來明察秋毫,要了解員工的思想動態和思想變化,及時加以轉化、化解,使他們心裏舒暢,以飽滿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這也就將破窗動機和行動消滅在萌芽狀態,將團隊中的常規隱患消於無形,不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招式67

“賞罰分明,以儆效尤”也可起到激勵作用

薑子牙幫助周文王滅了商紂,建立周朝後,決定羅致一批人才為國家效力。在齊國有一位賢人狂橘,很為地方上人士推崇,於是薑子牙便慕名拜訪,想請他出來做事,結果他先後拜訪了三次,三次都吃了閉門羹,後來幹脆就將他殺了。

周文王得知此情況後大為驚訝,問薑子牙:“狂橘是一個賢能的人,如果他能為我們所用,必是一件難得的好事。但是他不求富貴顯達,自己拙井而飲,耕田而食,正所謂隱者無累於世,你為什麼把他殺了?”

薑子牙回答:“四海之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天下大定之時,人人應為國家出力。隻有兩個立場,不是擁護就是反對,絕不容有猶豫或中立思想存在,以狂橘這種不合作態度,如果人人學他樣,那還有什麼可用之民。可納之餉呢?所以把他殺了,目的在於儆效尤!”

果然經此一殺,想破壞周朝的人都不敢再自命清高,隱居下去了。

賞罰分明,是指該賞的賞,該罰的罰,形容處理事情清楚明白。“以儆效尤”即處理一個壞人或一件事,用來警告那些學著做壞事的人,即是“殺一儆百”之意。“以儆效尤”在管理手法中不是目的,而是一種馭眾的手段。在本事例中,薑子牙通過殺害狂橘進而警戒眾人,正是運用了此法。

就管理手法來說:一般在意見不一、工作受到阻擾、違反公司明文規章製度的時候,為了使思想一致,製度能夠落實執行,非以嚴厲手段對付不可,這時管理者就要使用以儆效尤的方法。

這是發生在一家以極少開除員工著稱的美國公司裏的故事。

在切割台上,為了加快工作的進度,有些員工會把切割刀前的防護擋板卸下放在一旁,因為沒有了防護擋板,收取加工零件就會更快捷,車間的熟練工人傑瑞也時常這樣做。一天,傑瑞的這一舉動被主管逮了個正著。主管頓時大發雷霆,不但要傑瑞馬上將防護板裝上,還站在那裏憤怒地訓斥了半天。

事到此時,傑瑞以為結束了,沒想到第二天一上班,有人通知傑瑞去見總裁。在那間傑瑞受過好多次鼓勵和表彰的總裁辦公室裏,傑瑞聽到了他被辭退的處罰通知。總裁說:“身為老員工,你應該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對公司意味著什麼,但是你居然連防護擋板都沒有用,一旦發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遠都補償不起的……”

接著,總裁在一次全體工人大會上,宣布了開除傑瑞的消息,並語重心長地教育全體職工,在工作中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廠紀廠規。就這樣,總裁通過抓住一個典型事例,懲一儆百。從那以後,廠裏職工再也沒有發生過拆卸防護擋板的事件,而且生產任務月月超額完成。

由此可見,“以儆效尤”能對其他員工起到一種激勵作用,使他們自覺地規範自己的言行,對企業的發展會非常有利。

“以儆效尤”的激勵效果顯著,但是有幾個要點值得注意:

1.選擇對象要慎重

懲罰下屬是需要看情況的,因為下屬犯錯誤的原因各有不同。如果一個員工因為入行沒多久不熟悉工作流程而犯錯誤,或者因為一時疏忽犯下錯誤,並非刻意為之,這叫不知道或者不小心,是無法避免的。管理者懲罰這樣的人,相當於否定了員工為了學習而付出的努力,很有可能使員工離心,得不償失。

因此,管理者在選擇警告對象的時候要慎重,真正應該選擇重罰的,應該是那種明知道製度如何,而行為上卻一次再一次違反和破壞製度的人。另外,經常在企業內部使些小手腳,撥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亂的,也是帶來惡劣影響的人,隻有重罰這樣的人,才能起到真正的激勵效果。

2.仔細認識“尤”的特性

請注意,“以儆效尤”的“儆”是一種警告,“尤”是指過失、過錯,或做壞事的人。這就需要有過失的員工必須有一定的素質,必須有一定的自覺性,能夠自己覺悟,能自覺的不犯過錯。如果那些員工沒有上述特征,那就達不到“儆”的目的,所以在“儆”之前管理者首先要仔細認識“尤”的特性,確定他會不會自己覺悟,會不會自覺。

3.“以儆效尤”的時機要恰當

雖然此方法的效果顯著,但是並不是所有時候管理者都可以運用。當公司裏所有員工士氣正旺,幹勁十足的時候,如果管理者因為員工一點點的過錯、或者心血來地批評、責備,甚至開除一個員工,必會在企業內部造成一種高壓氛圍,其他員工的積極性就很容易被挫傷。

事實上,隻有當某種行為有可能或者已經導致軍心渙散,所有人都沒有前進動力的時候,管理者才需要製造一點緊張的氣氛,一種壓迫感,這樣既可以打擊出頭之鳥,有效地維護製度,又能讓員工感受到壓力,從而產生新的幹勁以達到“以儆效尤”的效果。

4.不可刻意地遷就誰

既然前麵同樣的錯誤或者問題就用了“以儆效尤”的方法,以後再出現這種情況,你如果不再用此法,那樣會讓其他犯錯的員工感到不公平的。因此,從長期來看這種方法並不可取,企業管理者要從長遠計議,無論是誰犯了錯誤該賞就賞,該罰就罰,不可刻意地遷就誰,隻有這樣才能保持企業的長治久安。

招式68

不留退路,激勵下屬背水一戰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胡亥派大將章邯率領二十萬人軍北渡黃河攻打趙國。趙國哪是秦國的對手,交戰幾次後就被秦軍圍困在巨鹿,處境十分危險,隻好求救楚國。於是,楚懷王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帶領兩萬人馬救援趙國。可是宋義擔心與強秦決戰會損傷楚軍實力,行至安陽後便令兵馬安營下寨,一連四十六天按兵不動。項羽心急如焚,多次勸宋義無效。

眼看軍中糧草缺乏、士卒困頓,趙國又一再派人前來請求支援,而宋義仍舊按兵不動,項羽忍無可忍,進營帳殺了宋義,奪取了兵權,帶兵渡過了漳河。渡過河後,項羽見秦軍人馬眾多、士氣正盛,要打敗他們,就必定要想出一個好的戰法才行。於是,他命令士兵們把渡船統統鑿穿,沉下水底;燒掉自己的營房,又把行軍煮飯的鍋也都打得粉碎,每人帶著三天的幹糧。

將士們看到鍋砸了,船沉了,一點後退的打算也沒有了,如果不拚死一戰,就要給活捉了!因此,人人都抱著進則生、退則死的決心,拚命向前。以一當十,喊聲震天,銳不可當,最終大破二十萬秦軍,救了趙國。

狹路相逢勇者勝,項羽用破釜沉舟的辦法斷了將士們的後路,抱著必死決心的楚軍隻能義無反顧、一往無前,最終取勝。假設項羽沒有“破釜沉舟”,那麼楚軍麵對強秦時很有可能會想著退路,舉棋不定,戰鬥力自然下降,甚至為了求生選擇逃跑,那曆史會是什麼樣子呢?恐怕還得重新書寫。

在企業前進的過程中,許多管理者習慣先為企業、為自己、為員工琢磨好退路,並且認為這是一種智者的行為。未雨綢繆,假如萬一事情做失敗了,也不至於太被動、太難堪,總還有個保底的台子接著。不可否認,事先留好退路,能夠讓人減少壓力,但人都有惰性,戰勝不了身心的倦怠,抵禦不住世俗的誘惑。留有後路,勢必會削弱奮鬥的衝勁,在困難麵前退卻、妥協,讓退路變成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因此,要想成功地激勵員工,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管理者要具有切斷後路的勇氣和氣魄,不要給企業、給員工、給自己留後路,帶著員工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相信這樣勢必會激發出員工的勇氣和潛能,使他們拿出以死相搏的決心,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進而幫助企業取得輝煌的成就。

在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的名字是個傳奇,他處事果斷幹練,眼光實際而長遠,他是白手起家的成功商業精英的典範,他是背水一戰取得成功的極好例證,他的事例被眾多成功學大師引為例證。

1865年4月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了,聯邦政府與議會核準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提出了數十條鐵路工程計劃。此時,29歲的卡內基是賓夕法尼亞州鐵路公司西部管區的主管,也算是少年得誌,但是他預見到美洲大陸鋼鐵時代的來臨,毅然辭職,拿全部財產當賭注,成立了卡內基鋼鐵公司。

由於公司需要大量的資金周轉,卡內基又鼓勵員工們拿出自己的積蓄,有的甚至把自己留作養老的錢也傾囊而出……一位中層幹部說,“可以說大家連買棺材的錢都拿出來了”。在大家的努力下共籌集了一千多萬美元,卡內基這樣告訴員工們:“這是一場沒有退路的戰爭,我們隻能成功,不能失敗。”

就這樣,在卡內基的帶領下,員工們一個個奮力拚搏、勇往直前,不斷改進鋼鐵生產技術,降低成本,並且建立起一個囊括整個生產過程的供、產、銷一體化的現代鋼鐵公司,後來又將它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鋼鐵企業。

人都是逼出來的,沒有退路才會有出路。企業要生存,員工要發展,沒有背水一戰的冒險精神是不行的。所以,管理者不妨勇敢一點,果斷一點,不留後路,激勵員工背水一戰的冒險精神,不顧一切地拚下去。

當然,提倡管理者運用背水一戰的激勵法,並非一意孤行的“盲斷”,也非逞一時之快的“妄斷”,更非一手遮天的“專斷”,而是要注重培養自己決斷的能力,基於客觀事實作出預見,明確了方向,就必須拿出勇氣和魄力作出果斷的決定,接下來就要付諸行動,不要猶猶豫豫。

當有人問拿破侖是如何率領法蘭西軍隊征服世界的時候,他回答說,他隻是毫不遲疑地去做這件事。的確,拿破侖在緊急情況下總是立即抓住自己認為最明智的做法,而犧牲其他所有可能的計劃和目標,然後鼓勵自己的軍隊心無旁騖地執行。這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方法,能造就下屬的勇敢、無畏、堅持。

不留退路,朝著目標前進吧!

招式69

用及時保證壓迫式激勵的效果

4月份的一個星期,蘇陽因為工作熱情不高,時常偷懶,耽誤了工作進程,沒有完成主管給下達的任務。對於單位的製度置若罔聞,明知故犯,但當時的情況並不是非常緊急,主管打算在次日給予蘇陽嚴厲的批評,下周例會上還要點名通報,但是由於第二天有其他事情要做,主管就暫且將這件事情延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