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良藥未必苦口,對事不必對人(2 / 3)

但當她穿著自己認為很漂亮的禮服來到朋友婚宴上的時候,丈夫卻在眾多人麵前指責她說:“你腰上的肉這麼多,穿上這件緊身的衣服像包粽子一樣,難看死了。”

這位太太聽後很受打擊,看著周圍人的目光都朝他們看過來,太太憤然地離開了婚宴,此後再也沒有穿過這件衣服。

說話需要注意場合,在不同的場合要采用不同的說話方式。在社交場合,即便別人出現了錯誤,或者做錯了事,也不要直接點明,這樣很容易讓對方在眾人麵前丟臉。俗話說:“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沒有哪一個人在眾人麵前丟臉會感到無所謂,也沒有哪一個人希望自己成為眾目睽睽之下的笑柄。如果你不分場合地批評對方,你說的話不僅不會讓對方接受,反而會對你產生反感。

有位文學家在作品中曾寫道:“害人的舌頭比魔鬼還要厲害,上帝意識到了這一點,用他那仁慈的心,特地在舌頭外麵築起一排牙齒、兩片嘴唇,目的就是要讓人們講話要通過大腦,深思熟慮後再說,避免出口傷人。”

批評他人一定要注意場合,權衡利弊之後再說出。如果批評他人不注意場合,不注意方式方法,不考慮結果,往往會令對方厭惡、遭人嫌棄。

正所謂“言由心生”,一個人如何說話、說話的效果如何,完全由大腦支配而出,所以在掌握好說話的場合前一定要先掌控好自己的大腦。在說話之前一定要先經過大腦篩選,惡語中傷類的言辭一定不能說出口。

批評如同一把利劍,既可以拯救一個人,也可以殺害一個人。它是批評者站在一定的高度,一個公正的立場,通過一定的方式對他人或者一些事情進行論證的過程,它需要批評者具有嚴謹而有力的邏輯思維。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他人心目中是完美的,都不希望對方看到或者當麵指出自己的缺點,所以,在你指出對方缺點的時候,如果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一定要在場合和方式上下工夫。

臨近聖誕之際,一家公司提出要舉辦一次聖誕晚會。在那天的宴會上,公司邀請了很多有生意往來的合作夥伴,這也就給這次晚會增添了一些商業的味道。參加宴會的每一個員工,無論職位高低都穿上了十分得體的晚禮服。

突然,業務部的主管發現,他手下的一個員工居然穿著一件很普通的衣服進來了,他有些生氣地走到這位職員麵前說:“你怎麼穿這樣的衣服來了?”雖然主管的聲音不大,但依然有人聽到了。

“之前準備好的晚禮服出門時不小心灑上了飲料,所以就……很抱歉。”

“那你就能穿這樣的衣服來嗎?”主管不高興地看著職員說道,“公司的臉麵都讓你丟盡了。”麵對出言如此強勢且又不給人留麵子的主管,本來就感到很抱歉的職員此時更是無地自容。

“別說了,要麼你馬上出去換一件回來,要麼馬上離開這裏,不要繼續留在這裏丟人現眼。”主管毫不客氣地說道。

後來,職員狼狽地離開了晚會。

自尊心人人都有,在公眾場合毫不掩飾地批評他人,大多數人都難以接受。那位主管在眾目睽睽之下直接批評自己的下屬,這顯然是一種不理智的做法,這不僅會引起下屬的反感,其他人見此也不會對這位領導產生好感,畢竟當眾批評下屬的領導並非是一位懂得領導之道的管理者。所以,無論你的批評是正確的還是有些過激,都應當選擇合適的場合。

批評不是領導者應當達到的目的,打動下屬,使下屬能夠發現自己的錯誤,讓他發生改變,回到正確的軌道上,這才是領導者在批評他人時的真正目的。而絲毫不顧及到對方自尊的批評之法,顯然不是一種明智的做法。因此說,在批評下屬時,即便你的動機是好的,是苦口婆心的教育,也不要忽視了方式和場合的問題。

每個人都是有自尊的。在公眾場合的時候,即便你的批評方式是溫和的,也容易引起被批評者的不滿,認為你沒有尊重他,忽視了他的自尊,讓他顏麵掃地,無法在其他人麵前立足。

所以,批評一個出現錯誤的人時,一定要避免在公共場合進行批評,而是要選擇單獨談話的方式。隻要能讓對方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就是領導者最大的成功之一,沒有必要非要當著他人的麵公開批評某個人。適可而止、給對方留有餘地的方式比較好,這會讓下屬對你心存感激。

批評是一門藝術,不當的批評會影響這門藝術,刺傷對方的尊嚴,而具有藝術感的批評則是一種奉獻,能讓對方心存感激,也是自己的一份財富。

技巧5

采用暗示的方式去批評

有一位父親酷愛賭博,每天晚上都賭到半夜才回家,而且他的手氣又很差,反反複複輸掉了錢,如今家裏已經被他輸得家徒四壁。

麵對如此愛賭博的父親,女兒和兒子終於忍無可忍了。

一天,當父親又去賭博時,兒子氣衝衝地衝進了賭場,掀翻了賭桌,但是這種激烈的做法並沒有讓父親戒賭,事後,父親依然大搖大擺地走進賭場。

女兒看到這種情形後,並沒有采取哥哥那樣過激的做法,而是靜靜地走到父親跟前,說:“在學校裏,老師教導我們要尊敬師長,回到家裏要孝順父母,聽父母的話。尊敬師長,我可以得到老師的表揚,還能得到小紅花,但是,聽父親的話,我又能得到什麼呢?”女兒的話一說,父親馬上抱著女兒離開了賭場,從此戒賭。

兩個孩子都是希望父親戒賭,但是做法不同,收到的效果自然也不同。女兒之所以能讓父親走出賭場,從此戒賭,是因為她委婉地運用暗示之法,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真正目的,但聽者卻能馬上知曉,並且能心甘情願地按照她的方法去做。所以,若要使他人輕而易舉地做出改變,暗示往往是一種更有效的批評之法。

對於管理者來說,暗示的批評法也同樣重要。

職場中,有的領導一旦發現下屬出現問題,總是直言不諱,甚至當頭棒喝,這樣做往往會傷害下屬的自尊心,還容易激起下屬的怒氣,頑強反抗,這就不是一個明智的管理者了。

《呻吟語》中說:“指責他人之過,需要稍作保留。不要直接地攻訐,最好采用委婉暗示的譬喻,使對方自然地領悟,切忌露骨直言。”誠然,其實生活中很多的話不需要特別直白地說出來,有時候采用暗示代替直言,既不會影響彼此之間的友誼,又能很好地傳達自己的意思,堪稱是一種不錯的好方法。對員工的批評也是如此,即便員工犯了錯誤,也不需要那麼直白、那麼言辭激烈,要適當運用暗示這種批評的駕馭之術。就如同老牛拉車一樣,強硬地驅趕是不行的,不妨轉換一種方式,兜一個圈子,然後將其引上路,往往更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同樣的道理,巧妙地暗示下屬的錯誤,不僅不會使下屬對你產生抵觸情緒,而且還會欣然接受你的批評,並且迅速改正。

某公司招進來一個很有才華的大學生,由於工作業績比較突出,這位大學生傲慢十足,結果時間一久,搞得人際關係十分緊張。領導覺察到這個情況之後,認為應該與這位大學生說一下這種情況。但是,如果直接找他談這件事,性格高傲的大學生肯定覺得掛不住,怎麼辦呢?思前想後,領導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一天中午吃飯,領導端著餐盤走到大學生的桌前與他一起吃飯。

領導說:“我朋友的一個公司裏有一個年輕人工作能力非常棒,業績突出,但就是有些傲慢,瞧不起人,身邊的同事都對他有些看法。後來在一次民意測驗中,他的分數最低,他得知結果後感到繼續留在那裏難以生存,想要調走,找我的朋友談話,我的朋友很惋惜地對他說:‘你本來是一個能力很突出,也很有發展的小夥子,就是因為太傲慢了,不善於交際,結果影響了自己的發展,太可惜了。’”

講完了這個故事,領導也吃完飯了,便轉身離開了。

大學生從此主動和同事打招呼,與同事一起共事,很快,他與同事之間的僵化關係改善了很多。

這位領導的批評可謂恰到好處,對於當今注重自尊的年輕人來說,他既沒有傷害到年輕人的自尊,也給了年輕人一個下台階的機會,還給年輕人做了一個善意的提醒,這就是一種不錯的暗示批評之術。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個人犯了錯誤,這並不代表他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就如同一個人什麼錯誤都不會犯,但也不能說他萬事都能做好的道理一樣。因此,領導者一旦發現下屬出現了問題,或者犯了錯誤,想要為他糾正錯誤,就必須要注意方式方法。

在工作中,所有的批評和建議如果隻是采取劈頭蓋臉地直接批評,這樣對方會覺得麵子上過不去,心裏也會產生反感。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采用暗示的方式去批評。因為當你采用這種方法去提醒下屬的時候,就等於在給他一種心理暗示:你應該注意一點了,或者應當及時改正。這樣對方就不會覺得有失麵子,你的忠言也會更順耳,對方也就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評和建議。

人是一種十分看重自尊和榮譽的動物,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不願意接受對方的批評或者建議,主要就是因為他們擔心會傷害到自己的自尊和榮譽。所以,在職場中,當領導想要指出下屬的錯誤時,如果能夠運用含蓄委婉的暗示方式去批評,反而更能達到使其改正錯誤的目的。

技巧6

把批評隱藏在玩笑背後

有一位作家應某所學校邀請去給學生作一次演講,但是,演講的時間卻安排在下午的第一節課,而此時正是學生昏昏欲睡的時間,作家深知這一點。

當他走上講台的時候,首先說道:“在這樣一個炎熱的夏天,又在這樣一個悶熱的午後,讓大家聽我這個老頭兒講話,相信大家一定很想睡覺,不過我不會在意的,請各位可以放心地、美美地睡覺。但我有兩個要求,第一,睡覺姿勢要優雅,不可以趴在桌子上;第二,不許打呼嚕,以免影響到其他同學。”

作家說完,大家哈哈大笑起來,睡意都消失了。

把批評隱藏在玩笑的背後,是一種通過緩和的方式對被批評者進行點醒的方法,含而不露,卻可以有效放鬆被批評者的緊張情緒,引導被批評者自行思考,既能輕鬆愉悅對方的心理,又可以達到教育他人的目的。

“幽默”不同於“搞笑”,搞笑的事情不一定就是幽默的,幽默可以讓人反複回味,值得一想再想,反複咀嚼。好的幽默更會讓人拍案叫絕,在捧腹大笑的同時更會對你豎起大拇指。幽默大師卓別林曾經說過:“幽默是一種智慧的體現,一個人越具有幽默感,那麼此人就越富有個人魅力,這樣的人不僅能與他人愉快相處,更重要的是他的人生也會在快樂之中度過。”

中國近代幽默大師林語堂先生說過:“幽默”對一個民族來說,是生活中非常必要的條件。他指出,德國的威廉皇帝由於缺乏幽默能力,結果使得整個德國淪喪。在與他人接觸中,威廉二世總是昂著高傲的頭,似乎像是在跟誰生氣一樣,讓人產生距離感。而很多的偉大領袖或者政治家,都非常具有幽默感,並且深受人們愛戴。

所以,對於當今的領導者來說,具有幽默感是領導力的核心之一,幽默中夾雜著智慧,可以使溝通更順暢有效,在幽默中引發員工的思考。它可以讓你以一種輕鬆風趣的方式來批評對方,化解直接批評所帶來的尷尬與窘迫的局麵。在現今社會,好的領導必須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而幽默是做好溝通的前提之一,所以,幽默也就成了當今領導者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和素質,它是領導者對團隊進行管理的一種能力,不僅可以營造輕鬆自在的工作氛圍,而且可以增強團隊凝聚力。

在一次總結大會上,一位領導談到了上半年以來員工的工作現狀時說:“春眠不覺曉,上班睡覺了;夜來K歌聲,睡覺知多少!”

然後,這位領導又講到了當今這種工作現狀,如果繼續持續下去會出現怎樣的局麵,又說道:“白日依山盡,工作丟掉了;飯碗失去了,老婆也沒了。”

這兩首詩一經說出,全場發出了笑聲,但笑聲之後,大家陷入了沉思中。

此後,員工都努力工作,“瞌睡蟲”再也不見了。

批評雖然離不開高聲的語調以及嚴肅的態度,但是,在當今的社會中,這種方式往往難以達到好的批評效果。如果能適當將一些幽默的語言加入其中,把批評巧妙地隱藏在玩笑背後,不僅可以使批評妙味橫生,而且還可以使下屬接受批評、品味其中的道理,改進工作方式。

所以,很多高明的領導者在批評員工的時候都會選擇一種有趣的方式,把批評隱藏於嬉笑怒罵之間,而不是直言直語。

昂裏艾特·比妮耶說:“幽默是每個人體內最理智的一種因子,是一種治療劑,可以幫助人們趕走恐懼的侵襲,發泄對他人的不滿,挽回自己的失敗局麵。心理分析家總是這樣對您說:‘如果我們不能在困境麵前發出笑聲,我們就容易跳樓自殺,或者跑出去殺掉其他人。’很幸運,世間很多人都會發笑,所以死亡率也減少了很多。”

將幽默運用在管理之中,那麼回饋管理者的也將是一個不錯的答卷。美國曾做過一項研究,對1000多名管理者進行調查,結果發現:3/4的管理者經常在會議中以幽默的方式打破僵局;一半以上的管理者認為幽默可以促進業務的拓展;1/2的管理者認為企業應該聘請一位“幽默顧問”來緩解員工的緊張情緒;1/3的管理者提倡在員工中“開懷大笑”。而且,一些頗有影響力的跨國公司已經指出管理者應當將幽默融入日常的管理活動當中,並把它作為一種領導力的培訓方式。

批評或者責備往往就是刹那間的事,也許僅僅幾句話就可以將問題解決掉。如果勃然大怒、嚴厲斥責,就可能會導致下屬情緒混亂。但若能在批評的時候添加一些玩笑的作料,以溫和俏皮的方式點到被批評者的要害之處,委婉而不傷對方的麵子,那麼對方就會願意聽,你的批評也會錦上添花。

技巧7

溫情的語言勝過“真槍實彈”

有一位警察非常喜歡騎自行車。

一天傍晚的時候,他在街上巡邏,猛然間看到一輛自行車正飛一般地朝他駛來,他馬上拿出測速儀,開始測定對方的騎行速度是否超過交通規定。但騎自行車的人根本沒有看到警察在這裏,他一直在加速,車像一匹脫韁的野馬一樣飛奔而來。

測速儀顯示,他已經超速,違規了,但警察馬上意識到有些不對勁,他測的竟然是汽車的速度,原來這個騎手的速度已經超過了汽車。他很震驚,一個人居然能把騎自行車的速度超過汽車,這簡直難以置信。他攔下了那個騎自行車的人,原來車手是一個高中生。

警察告訴他違規了,這樣不利於交通安全,需要交納罰款。

警察讓他把家庭住址告訴他,高中生告訴了警察,警察笑著說,你是一個高中生,先回學校吧,以後我會和你聯係的。

一個星期後,高中生接到了一封來自著名俱樂部的信函,這個俱樂部曾經培養過許多優秀的自行車手。信中說,歡迎他加入此俱樂部,而且信中還夾著一張警察測定的速度。

5年後,那名高中生獲得了自行車冠軍。

一個人的批評是否能夠獲得“成功”,很關鍵的一點在於你采取怎樣的態度。憤怒式的批評會讓你一無所獲,直言之語很難讓人接受,但是,如果你在其中加入一些溫情,改變直來直去的說教,那麼被批評者就容易接受,這樣,你說的話就會進入對方的心中,發生作用。所以,懂得批評之道的人,即使批評他人,也能做到將溫情加入其中,使人樂意接受。

風和太陽相約進行一場比賽,看誰能使穿著外衣的路人脫掉厚厚的衣服。冷風下大力氣使勁地吹啊吹,但路人不僅沒有脫掉衣服,反而將衣服裹得更緊了。接下來,太陽上場了,緩緩的太陽發揮自己熱的能量,曬得行人身上暖暖的,不一會兒,行人就脫掉了外衣。最後,風失敗了。這則寓言告訴世人,暖融融的陽光更勝過凜冽的寒風,溫情的語言更勝過粗暴無理的謾罵。

因此,當批評他人時,不一定非要“真槍實彈”,可以用較溫和的語言,這樣更容易點明問題,讓人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