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良藥未必苦口,對事不必對人(3 / 3)

人們常常說“良藥苦口利於病”,但細心一想,為什麼苦口的良藥才能治病呢?這種苦味多麼讓人難以接受呢呀!有沒有既能醫治疾病,又口感好的藥品呢?

一次,一個美容化妝品公司要舉行一次規模較大的營銷大會。展銷會期間,一位美容師的化妝箱又髒又亂,給參加營銷大會的顧客們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極大地影響了公司的品牌形象。

展銷會結束後,該品牌的總經理並沒有因為此事而對這位美容師“狂轟濫炸”,而是用“溫情”的語言說:“美容師首先就應該讓顧客感受到美。美體現在美容師身上最重要的兩點就是你的穿著打扮是否得體、你的工具箱是否整潔。如果你的穿著打扮不得體,工具箱也不整潔,又怎會給顧客留下美好的印象呢?”

總經理的話剛剛說完,那位美容師馬上承認錯誤,並表示今後一定會改掉這個毛病,提升本品牌的銷售量。

總經理滿意地笑了。

每個人都希望能夠贏得他人的表揚,同樣,每個人都害怕別人的批評。當領導直言直語地批評員工時,即使員工知道你是正確的,他犯了錯誤,但多數的員工依然會對你怨聲載道,甚至會記你的仇。

相反,如果你能換一種批評方式,用溫情的語言說出批評之語,指出員工的不足或者錯誤,相信員工一定會欣然接受。

人生活在世界這個大家庭中,犯錯誤、出現過失在所難免,但是,如果你就此將他人批評得一無是處,這就有違批評之道了。在指出他人的過錯時,“笨蛋”、“能力太差了”、“我當初怎麼就把你招來了呢”等類似攻擊性的語言都要避免,此外,那些“你總是……”、“從來就沒有……”等對他人抱有成見或者一棒子打死的字眼也不要出現,這樣不僅影響你在員工心目中的領導形象,而且你的批評也會變得一文不值。

太陽上總有黑點,同樣,一個人犯錯誤也是在所難免,作為領導者,一定不要將批評的語言變得尖刻,多加入一些溫情的語言,說一些“我知道你一定感到很自責”、“沒關係,以後慢慢來就好了”、“有時間我們一起坐下來分析一下出現錯誤的原因”,等等,如此才更容易達到批評的目的。

泰戈爾在《飛鳥集》中說:“不是錘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臻於完善。”柔能克剛,滴水可以穿石,似水柔情可勝過千鈞重錘,批評不在於語言的聲色俱厲,而在於能將自己的感情與道理闡述相結合。

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喜歡聽到批評之語,想得到最佳的批評效果,就要注意批評的藝術。把握批評的尺度、方式,讓他人在溫情的語言中接受批評。

技巧8

忠言順耳,委婉啟發

有這樣一則笑話。

一個縣令大字不識幾個,卻偏偏喜歡假充斯文。一天,他畫了一幅老虎圖,叫來身邊的兩個衙役來品評一番他的“傑作”,一個衙役心直口快,看後說:“老爺,您這是畫了一隻貓啊!”

縣令一聽,十分生氣,心想,我明明畫的是老虎,怎麼成了貓了?我的臉往哪兒擺?這個小衙役就會信口胡說,於是趕走了這個心直口快的衙役。

而另一個衙役麵對這幅畫卻沒有直言說出,而是轉了一個彎,說道:“小人十分害怕老爺,老爺要是趕走了小人,小人就沒飯碗了;但老爺卻又怕皇上,皇上是至高無上的;而皇上又怕天,所以皇帝常常敬天;但天又害怕雲,因為雲會遮擋住天的視線;雲又害怕風,風會吹散自己的身體……老鼠最怕老爺您的畫。”

縣令聽後,摸著胡子微微一笑,說道:“你小子還真是聰明。”

雖然兩個衙役說話的意思一樣,但由於方式不同,效果也不相同,自然結果也不同。第二個衙役沒有直接說出縣令畫的就是“貓”,而是轉彎抹角地含蓄表達出了自己的意思,縣令自然不會將他趕走了。

笑話在引人發笑的同時往往也可以發人深省,試想一下,如果在現實生活中,當你批評他人時能夠做到既讓人接受,又讓人聽起來順耳,這樣批評的效果是不是會更好呢?

在工作中,每個人的能力都是不同的,不可能每一項工作適應於每一個人,所以,犯錯誤也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被批評也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的領導喜歡批評得尖銳一些、嚴厲一些,結果導致批評的效果適得其反。所以,在對他人進行批評時,也要懂得讓忠言變得悅耳,這樣才會起到更大的作用。

忠言“逆耳”或者“順耳”,完全取決於領導是否掌握了批評的語言藝術與方式方法。換個角度說,“忠言逆耳”是出於誠意的批評,但為什麼很多人常常將誠意的批評加入否定或者生硬的口氣不可呢?如果能夠在“忠言”中加入一些溫和的口氣、委婉的方式,不是會更讓對方如沐春風、更容易讓人接受,也更具說服力嗎?

一次,有個戰士在站崗的時候睡著了。

一位指導員發現後,嚴厲斥責戰士:“我多次強調,站崗決不能睡覺,你還是把我說過的話當做耳旁風,回去後寫檢查……”

戰士感到很沮喪,心想,寫就寫,那我繼續睡。

不一會兒,又過來一個指導員,他卻和藹對戰士說:“你困了,是吧,你先去睡一會兒,我替你站一會兒。但是以後可不能這樣了,戰士站崗睡覺,在現在不算什麼,但是,如果在戰爭年代,這就非常嚴重了,由於你的疏忽,可能會導致一個連的士兵都會丟掉生命……”

戰士聽後承認了錯誤。

兩位指導員在發現戰士站崗睡覺,對其進行批評時雖然都是出於誠意,但一個忠言逆耳,另一個忠言順耳。結果,戰士因為第一位指導員的批評逆耳,產生了對立情緒。第二位指導員忠言順耳,善於疏導,使戰士承認了錯誤。

由此看來,“忠言順耳”與“忠言逆耳”僅僅一字之差,批評的效果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所以說,“忠言順耳”更利於行。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自己的親朋好友陷入困境或者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你出於好心地勸導他們,卻不被對方接受,“好心被當成了驢肝肺”,搞得雙方都不愉快。還有一些人不經意間說出了批評之語,並強調說:“我對事不對人,都是為你好。”但是如此做法並不能減輕批評之後對他人造成的傷害。還有一些人總是喜歡抬高自己,時不時擺出一個高高在上的姿態批評別人,好像隻有這樣才能顯示出他們的權勢,其結果往往是不但刺痛了對方,而且自己也受到傷害。

可以說,很多批評者都是出於好的心理去批評他人,很多被批評者也都知道忠言逆耳利於行,但這種方式卻遭來很多人的反感,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為什麼會如此呢?還需要從語言藝術方麵做一下自我反思。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更喜歡聽順耳的忠言。在指出他人錯誤時,如果能夠掌握一些方法,采用一種恰當的方式委婉地啟發對方,才會使“良藥”喝起來帶有一些甜味,讓“忠言”聽起來更悅耳。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的批評更利於對方接受。

領導們在批評員工時,要懂得唯有忠言方能順耳,駕馭好語言的藝術、采用靈活的方式批評教育他人,才能真正解決好問題。有時領導們僅僅說出一番發自肺腑的“家常話”,就能使員工欣然接受,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而有時雖然領導者的期望值很高,但由於批評的方式方法不對,結果事與願違、徒勞無功。

所以,領導在批評下屬的時候不妨多一些順耳的直言,委婉啟發,多一些溫情,少一些武斷,那麼批評的效果將會好得多。

技巧9

給下屬麵子,責備也要掌握好尺度

有個男演員因為飾演了電視劇的一個角色而深受觀眾喜愛,一舉成名。

然而,此後,這位男演員仗著自己的名氣大,經常耍大牌,時間觀念很差。

一次,一位導演邀請他拍戲,拍攝的第一天,其他人員都準時到來了,但那位男演員卻遲遲不到,導演掃視了一下四周,然後說了一個字:“等!”10分鍾過去了,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導演、劇組工作人員、演員等人員都在等著他的到來。

終於,男演員到來了,導演看了看他,沒有說一句批評或者責備的話,而是對耐心等著他到來的其他工作人員說:“今天就到這裏,大家收工吧!”於是,大家都走了,留下那位男演員獨自一人站在那裏。

這件事後,那位男演員再也沒有遲到過。

在與他人交往中,切不可因為自己有一點兒小小的名氣就恃才傲物、不把他人放在眼裏,要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在人心靈天平的兩邊,尊重的砝碼有一邊出現了偏頗,那麼天平的兩端也就難以平衡了。所以說,隻有你在天平的這端放上了等值的尊重砝碼,那麼對方才會在另一端也放入等量的尊重砝碼,如此一來,彼此之間才會建立尊重的橋梁,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一個人是否文明,雖然衡量的標準有多方麵,包括個人的文化、修養,等等,但是否懂得尊重他人,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使自己贏得他人的尊重,就離不開尊重他人這一關鍵點。

作為領導也是如此,對待員工一定不要擺出一副高姿態,認為下屬就是應該被你批評,就是應該毫無怨言地接受你的批評,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的,即使下屬犯了錯誤,但在批評下屬的時候也不要忘了給下屬留一點兒麵子,多給他們一些尊重。

特別是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麵子”這個詞的意義更是非常特殊。在國人的心裏,“麵子”是一種尊嚴。在社交中,尤其在工作中,如果你是領導,在批評下屬的時候一定不要怒氣衝衝、大吵大嚷,或者嚴厲質問,一定要懂得給下屬留下一些情麵,保全下屬的麵子,在職場中,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為人處世方式,雖然是批評,但是,如果領導在批評下屬的時候忽視了下屬的麵子,不但得不到好的結果,可能還會引發對方的厭惡。然而,如果領導照顧到了下屬的麵子,就會讓比較棘手的事情在融洽的氣氛中得到緩和,你的批評才會不怒而威,還可以讓下屬非常體麵地改正自己的錯誤。

某公司的員工小肖利用出差的時間辦了一點兒自己的私事,結果耽誤了回公司的時間。部門領導聽說這件事後,認為,雖然這件事情不大,也沒有給公司造成怎樣的影響,但是,作為公司的員工就一定要遵守公司的規定。

於是,他找到小肖說:“小肖,前幾天你出差回來晚了,是吧?”小肖點頭承認。

“難道你忘記了公司的規定嗎?”小肖聽後沒有說話。

“一直以來,我都是嚴格管理我的下屬的,公司有公司的製度,既然如此,我們每個人就都應當遵守,你說是不是?”小肖說:“是。”

“那以後就不會再出現這樣的情況了,對不對?”小肖回答說:“一定不會了。”

自此之後,小肖每次都嚴格遵守公司的規章製度,工作也很出色。

後來,小肖被提升做了一個部門的領班。

一次他對同事說:“經理給我留麵子,給我台階下,我就必須給經理麵子,好好工作,否則就對不起他了。”

在職場中,領導給下屬留麵子是非常重要的,這往往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上麵的故事中,經理懂得在批評下屬的時候給對方留麵子,所以,下屬更加賣力地工作,相反,如果經理不懂得這個道理,而是在會議中當著其他員工的麵指出小肖的錯誤,如此做法,雖然可以對其他員工起到殺一儆百的目的,但是,這卻使小肖丟了麵子,對經理心生怨恨。

作為領導,雖然有些批評下屬的話很難開口,但身在這個職位上,你又不得不說,這時就要思考周全,既要給對方尊嚴,也要讓對方聽清楚你們談話的目的,讓對方心甘情願地接受,其中的關鍵就是領導一定要掌握好批評員工的尺度,拿捏得體,才能順應人情。

即便下屬犯錯了,領導是對的,但是,如果沒有為下屬留麵子,就會毀了一個人。保留下屬的麵子,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而有些領導卻總是忘記這一點,總是喜歡擺架子、挑剔、在眾人麵前指責下屬,而沒有設身處地地為下屬著想,導致了很多不愉快的發生。

因此,在職場,一個成功的領導,當員工犯了錯誤的時候,都會很好地保全下屬的麵子,給下屬留下台階,讓他人體麵地“下樓”。這種方法不僅會極大地激勵下屬,使員工積極主動地奮發向上,而且還會樹立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高大形象,讓下屬更加尊敬你,願意接受你的觀點和態度。

技巧10

善意地批評,讓對方心悅誠服

正所謂,人無完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不會犯錯誤。但是,發現了對方的錯誤,大發雷霆、嚴厲指責的做法並不是上上之選,因為哪一個人會願意被批評,而且絲毫不動怒呢?如果發現了對方的錯誤,就對對方一番狂風暴雨的“轟炸”,那麼你的“善意”不僅不會被對方接受,反而會引起對方的厭惡和不滿,與你的初衷截然相反。

被批評並不是什麼光榮的事情,沒有哪一個人願意在自己遭受批評之後再召開一個“新聞發布會”。所以,為了保留被批評者的麵子,你在批評對方的時候最好不要惡語相向、高聲地叫嚷,似乎生怕全世界人都錯過了你“逞威風”的時機,這樣不僅難以達到好的效果,甚至還會對對方造成傷害,傷害了他人的自尊,導致事情擴大,影響了自己的人際關係。如果你能在批評對方時添加一點兒善意,維護對方的自尊,對方可能會欣然接受你的批評,並對你心存感激。這便是較好的一種批評對方、解決問題的方式。

張浩是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協調員,他的主要工作任務就是時刻提醒在工地工作的員工要戴好安全帽。一旦發現有人沒戴安全帽,他就會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然後官腔官調地批評他們不遵守公司的規章製度。員工們雖然表麵上賠著笑臉,但心裏卻對他厭惡極了,當他轉身離開後,員工們又故意將安全帽摘下來。

這種現象在很多員工身上都存在,於是他開始反思。

後來,當他再發現有員工沒有戴安全帽時,就關切地問他們是不是帽子有什麼問題,是不舒服,還是不適合?然後非常善意地提醒大家,安全帽能夠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建議大家在工作時一定要時刻記得戴安全帽。

爾後,大家都主動戴安全帽,原來的不滿或者憤怒的抵觸情緒也都隨之消失了。

其實大家都知道,批評是一件讓人感到有些尷尬、不好意思的事情。然而,批評雖然是一種對人的教育方式,但是很多管理者卻誤解了它的真實意圖,在批評的時候總是將對方打壓得體無完膚,以將對方徹底打敗為目的,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批評是為了指出、糾正對方的錯誤,如果管理者不能認識到這一點,那麼被批評者永遠不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更不可能反躬自省。所以,在職場中,管理者總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當你批評對方的時候,無論你說的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對方都會巧言令色,無理辯三分,為自己找借口開脫,甚至對你惡語相向。

不要以為你的直言批評會得到對方的讚同,絕對不會,因為在你用錯誤的方式批評下屬的時候,這已經表明你是在否定對方的智慧和能力,損傷了對方的自尊心,所以,對方根本不會改變自己的錯誤,反而極力證明自己是正確的。

所以,永遠不要對下屬說:等著吧,很快,我就會讓你知道究竟誰是正確的,誰是錯誤的了!這是一種愚蠢的做法,這就等於在告訴下屬:你遲早會發現我才是正確的,我比你更聰明。很明顯,這是一種帶有挑戰意味的話語,是一種宣戰。而當你說出此話的時候,對方也已經準備“迎戰”。由於你的“不給台階”,對方自然也不會讓你好看。

在批評他人時要試著添加一些善意,理解他人、諒解他人,唯有如此,才能達到效果,不受其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