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這個大背景中,彼此之間存在著很多相互製約的因素,如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什麼不選擇一個有力的盾牌作為擋箭牌呢?
利用對方的意思為自己說“不”找出理由,將尖銳的矛頭調轉方向,重新扔給對方,自然,自己就反客為主了,而對方也更容易接受你的拒絕。
這樣的拒絕方式其實是在告訴對方:“不是我不想幫您,我是按照您的意思這麼辦的,前麵你已經三令五申指出過多次了,我又怎麼能違背您的旨意呢?”
但是,這樣的拒絕方式一定要表現出自己誠懇而真實的一麵,如此,才能讓對方覺得你很誠懇,不會再繼續提出這樣的要求。這樣的拒絕方法能從側麵體現出你是一個真誠的人,容易被他人理解,而且對方也不會對你產生怨恨。
可見,用別人的意思替自己說“不”,是拒絕他人很不錯的一種策略。
技巧37
用緩兵之計達到拒絕的效果
莊子在貧窮至極的情況下,硬著頭皮到監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糧。
監河侯見莊子登門求助,並沒有表示拒絕,很爽快地答應了,莊子很高興。但是,答應之後,他卻補充說道:“等收到租稅之後,可以借給你300兩銀子。”莊子臉上瞬間失去了剛剛的喜悅之色,對監河侯說:“昨天,我在走路的時候,忽然聽到有人喊救命。四周掃視了一圈,最後發現原來是在幹涸的車轍裏躺著一條鯽魚在求救。它見到我,可憐巴巴地向我求救。它說自己本來生活在東海,不幸淪落車轍裏,難以解脫,馬上就要死了。請求路人給點水,救救它。”
監河侯聽後,問他是否給了鯽魚水。
莊子冷冷地回答說:“我答應了它,對它說‘等我到了南方,勸說吳王和越王,請他們把西江的水引到這兒來,直接把你送回東海老家了!”
監河侯聽後對莊子的救人之法頗為不解,說道:“那怎麼可以呢?”
莊子說:“是啊,鯽魚聽了我的話,馬上氣得睜大了眼,說目前你隻需幾桶水就能救我,如果等你引來西江之水,恐怕我早就變成美味的魚幹了!”
對於身處困境的莊子,監河侯不說不借,而是說過一段時間收租後再借。莊子目前已經窮得揭不開鍋了,而監河侯卻說要等到收租後,這顯然是一種“緩兵之計”,智慧的莊子自然明白監河侯的意思。所以,他將監河侯的話用一個富有哲理的故事表述出來,既沒有直接戳穿他的意圖,而且還給了對方一個有利的回擊,很明確地告訴了監河侯:別在我這兒用“緩兵之計”了,大家都心知肚明就可以了。
但是,在這個故事中,監河侯雖然置別人的生死於不顧,此種作風不足取,可是卻給了我們另外一種啟示:如果對方對你提出了請求或者建議,你難以馬上拒絕,或者難以說“不”時,你完全可以采取“緩兵之計”的策略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這比正麵拒絕更有效且不傷和氣。
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微妙而複雜的,雖然麵對他人的某些要求,你可以斬釘截鐵地說一聲“不行!”比如,當你的朋友興奮地給你打來電話說,這個月23號大家一起去海南玩,而那時你卻偏偏要出差,無法接受邀請,這時你該怎樣去回答他呢?難道也是直接地說出“不行”這兩個字嗎?雖然這樣的回答也是可以的,但結果卻並非是你想要的。
“用緩兵之計拒絕對方”的方法是對提出問題的一方首先表示同意,但是卻沒有給出確定的時間予以幫助,或者將幫助的時間推脫到很長時間,以達到拒絕的目的。
一位員工找到人事主任提出要調換到其他部門工作,人事主任自然不能答應他的要求,但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認真傾聽這位員工傾訴自己的原因後,說道:“雖然人事調動歸我管,但是並不是我一個人就能決定的,還要與其他領導進行溝通,我把你的要求告訴其他幾位領導,我們討論一下,然後再給你答複,好嗎?”
這就是用“緩兵之計”達到拒絕效果的一種策略。這是一種延緩同意對方想法的方法。不好直接拒絕對方時,可以先拖延時間,然後再想辦法解決。這樣的回答既讓對方接受,又能緩解其當下不冷靜的情緒,給對方一些反思的時間,這種方式要比直接回絕的效果好得多。
其實,在職場,下屬向你提出要求的時候,通常是十分迫切的,所以,如果你斷然說出拒絕之語,會給下屬留下“沒有人情味”的印象,正是因為如此,領導者就需要找出一些可以達到緩兵之計的語言來拒絕對方,將事情緩一緩、拖一拖,聰明的下屬回去之後自然會反思你說話的意思,幾天過後,他也就能領會到你的意思了,就不會繼續堅持自己的想法了。
技巧38
得體地拒絕下屬的不合理要求
張文華是某市一家大型物流公司的總經理,有一天當他正欲外出開會的時候,在公司的走廊中與下屬小趙不期而遇。小趙正在對工作崗位的調動有些許的不滿,便停下了腳步:“張總,我來了公司也有個五六年了吧,也是看著咱們公司子在一點點發展壯大起來的,我原本在操作部幹的好好的,現在說調動就調動, 又讓我去業務部,張總你看這個問題咱們解決,你現在可得給我一個答複啊……”小趙就這樣抱怨了一番,張經理當然是認真地聽著,幾分鍾後,張經理看了看手表:“哦,小趙,非常不好意思啊,你的狀況我也比較了解,肯定能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複。你看這樣好不好,我有個會要開,現在必須馬上走,等我回來再說好嗎?”就這樣,張經理委婉地回絕了小趙,匆匆忙忙地離開了公司。
拒絕是人們在交際中常用的一種手段,但直截了當地拒絕對方,在很多時候往往是不合適的,如果你回答“這個問題我拒絕回答”或者“對不起,無可奉告”,這豈不是很傷害對方?但有些時候,當對方提出比較艱澀的問題時,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拒絕,但是,在某些場合,直接拒絕又會損傷自己的顏麵,尤其是在國際的社交場合中,所以,如果你能運用一些比較得體的拒絕方式,答非所問,避重就輕,讓對方無言以對,放棄這種艱澀問題的追問,往往是一種不錯的拒絕方式。
一般來說,當公司領導遇到這樣的問題都比較著急,一方麵又不能不為下屬解決問題,一方麵又不能耽誤了緊急的會議,而麵對有些比較真的員工,又不能草草地拒絕他說:“對不起,我現在沒時間。”這樣容易挫傷員工的工作熱度,也會降低對自己的信任值。而相對來說,比較委婉地拒絕下屬不合時宜的或不合情理的要求,不僅能夠為領導者節約時間,還能為下屬保住麵子,以免損傷員工的自尊心
一天,一位下屬來到領導辦公室,對領導說:“我在公司工作已經兩年了,和我一起來的員工,如今職位都升上去了,為什麼我的工資遲遲不動?”
領導首先說了句:“坐下說吧。其實,我很理解你渴望提升的心情,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路越走越好,沒有哪一個人希望自己越走越糟,但是,有一點你千萬不要忘記了,一個人想要得到提升,首先要讓自己為公司作出貢獻,讓自己的價值實現最大化,如此,公司自然不會虧待任何一位員工,但是,現在你是否還需要好好看看你應該多做一些什麼呢?”
員工聽後沒有說話,起身回去工作了。
作為領導,當下屬對你提出升職或者加薪的要求時,不要直接指出員工的不足、沒有好好努力工作或者沒有為公司作出貢獻,或者工作不敬業,等等,如此一說,自然會激起員工強烈的反對,甚至還會離開公司,領導應當做的是得體地為員工指出他們在哪些方麵需要繼續努力,給他們指出一條可以提升自己的路線。如此,雖然你拒絕了下屬的升職與加薪的要求,但是下屬依然不會因此而麵目掃地,而是會照著你指出的路線努力前進。
作為企業的領導,拒絕下屬的要求時一定要少用生硬的語言或者硬板的口吻,把拒絕的話說得溫柔一點兒,讓下屬明白其中的道理,和和氣氣地解決問題。在拒絕的藝術中,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所以,領導在拒絕下屬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照顧到下屬的感受。雖然領導拒絕下屬的不合理要求很容易,隻需張口說一聲“不”字就好,但是,如果忽略了下屬的感受,這就很難贏得下屬的尊重,反而會讓下屬記恨你,甚至背叛你。
第二,方法巧妙,語言和善。領導拒絕下屬的方式需靈活多變,抓住下屬的心理,蜻蜓點水般就深入淺出地拒絕了對方。語言和善,可以消除下屬的敵意。
第三,態度要真誠。拒絕下屬的要求時,不要說出帶有挖苦意味的尖酸語言,或者表現出一副輕視的神態,因為你的這種舉動很容易傷害到對方。
第四,給出合理性建議。當領導婉轉地拒絕了下屬的不合理要求的時候,可以針對情況給出一些建議,幫助其找到解決辦法,如此,雖然你拒絕了下屬的要求,但是下屬卻會因為你的幫助而感激你。
技巧39
如何巧妙地拒絕朋友
劉亮是一位收藏愛好者,對字畫非常喜歡,每當聽說哪裏有字畫出售的時候,總是欣然前往。
一次,劉亮邀請好友——鑒賞家李宏一起前往,他看中了一幅字畫,希望鑒賞家李宏能幫自己鑒賞一下。
李宏看了看字畫,發現是贗品,但是,他卻不好意思對好友劉亮說,就在字畫上蓋上了真跡的印章。
然而,後來這幅字畫卻被另一位鑒賞家鑒別出是仿品……
在生活中,某些人為了不駁對方的麵子,尤其是好友的顏麵,總是將真實情況掩蓋而“虛偽”地做出不合實際的事情,結果事情的真相被揭穿之後,彼此的顏麵都沒有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既然都是朋友,在明知事實的時候卻說出虛偽的話、做出虛偽的事,你對你們之間的友誼又有幾分珍視呢?
所以,雖然有些時候對待朋友需要說一些奉承話,需要做出一些小小的違心的事情,但是切不可讓這些小小的違心的事情影響到你們之間今後的友誼,如此,就得不償失了。
比如,對於朋友提出的要求,你是不是必須都要答應呢?並非如此,因為有些事情超出了你的能力,受各種條件的限製,你難以幫助其達成目的。所以,此時如果辦不成,你就要老老實實地說自己不行。相反,如果你臉皮有些薄,而且又不好意思拒絕朋友而說些虛偽的大話,結果影響到了自己,這是於事無補的。
大家都知道,朋友之間最講求的一點就是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明知自己難以辦成,卻拍著胸脯承諾下來,最後不僅落下一個說大話的頭銜,還可能耽誤朋友的事情。因為,如果你難辦成,朋友可以再找其他人去辦,但是你答應了,結果沒辦成,這樣既耽誤了朋友辦事的時間,也會傷了彼此的情義。這樣做就不可取了。
所以,對待朋友提出的要求,如果自己難以辦到,一定要果斷拒絕。
劉先生在一家電器廠工作了5年,如今他已經由普通員工升職為領導了。
一天,他的一位朋友知道他升職之後,來廠裏買東西,但朋友將店裏陳列的所有樣品都看過了,一直搖頭表示不滿意。
最後,朋友對劉先生說:“老劉,你現在都當官了,是領導了,不如帶我去你們的倉庫看看吧,或許那裏有我滿意的東西呢?”
此人是劉先生多年的老朋友了,朋友提出,他不好當麵拒絕,但帶朋友進倉庫,這也很容易泄露公司的機密,遲疑了一會兒,他笑著說道:“前幾天,我剛剛就此事提出規定,嚴禁任何人私自帶人進入倉庫,今天我帶你進去,這以後讓我怎麼管理下屬啊。”
盡管劉先生的朋友心中有些不高興,但也沒有繼續說什麼。
在工作中,尤其是在工作中夾雜了朋友這層關係時,往往是比較傷腦筋的事情。比如一個朋友非要借助你的關係幫他安排一個人進入公司,如果答應了,往往會引起其他員工的不服,如果拒絕了他,又容易傷害朋友之間的友情。或者有的朋友強行要求你利用公司的人脈網幫他幹一點私活,還承諾給你報酬……
遇到這些問題,你該怎麼辦?
要記住,你是人,而不是神,你不能呼風喚雨,難以辦到的事,就必須要拒絕。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朋友提出要求,出於麵子,不好意思拒絕而勉強同意,結果做出違背自己意願的事。
這樣的事情,很多人都經曆過。
當朋友向自己提出要求時,心裏作了很長時間的鬥爭,但就是很難把“不”字說出口,左右為難,不情願接受。
當你勉強答應了朋友的請求,但卻做出違背自己心意的事情,這是非常苦惱的,雖然不情願做,但已經答應了朋友,又有什麼選擇呢?隻好繼續做下去。事後,往往後悔“當初幹嗎答應啊?把自己搞得這麼累,真是自討苦吃!”
為什麼在生活中,朋友提出請求時,很多人即便不情願,但也不會拒絕呢?就是因為顧及到朋友的情麵。
其實,拒絕並不意味沒照顧到朋友的麵子,也不是多麼困難的事情,而是你可以輕易說出口的。如果你的朋友因為你的拒絕而不再理睬你,此時,你可以向他說出你的難言之隱,他自然也一定會諒解你的。
如果你不懂得將“不”字說出口,隻是一味地接受,雖然他人讚揚你是一個樂於助人的好人,但是,此後,你就更加被動了,更難以拒絕他人提出的要求,因為在朋友提出請求之前,他已經知道你不會拒絕的,這種定論是不容推翻的,否則你昔日的好印象全湮滅了。
有句話說“女人何必為難女人”,而你又何必為難自己呢?拒絕了朋友並不代表你不重視友情,也不代表你很冷血,而是一種對自己和他人的善待,否則,把自己的心情搞得一團糟,那樣受累的還是你自己。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指出,難以說“不”是一種心理脆弱的表現,也是不成熟的表現。這樣的人在說“不”的時候存在心理障礙,所以總是委屈自己,成全別人。那麼,這樣的人要怎麼做才好呢?
第一,調整心態。生活中有很多人不好意思拒絕朋友,主要源於自身的性格與心態。他們總是認為這次拒絕了朋友,下次自己有事求人的時候就難以開口了。而且,他們太過於將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放在心上,不希望破壞自己在朋友心中的好印象。而事實上,真正的友情不會因為你拒絕而失去。所以,調整好心態,該說“不”時就說“不”。
第二,掌握拒絕的藝術。在拒絕朋友之後說出你的理由以及你的難處和苦衷,並表示你的歉意。
第三,幹脆明了,別猶豫不決或者找理由搪塞。這樣容易讓對方覺得你還想幫助他,對你抱有一線希望,反而誤事。簡言之,果斷拒絕才不會引起不必要的誤解。
第四,說話的語氣要委婉。委婉的說話方式可以緩和對方的抗拒感,讓人樂於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