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平易近人,如沐春風

——管理者的閑談藝術

人的一生離不開閑談和辦事這兩個環節,要辦事先要會閑談,開門見山、直來直去,往往讓人難以接受,而這就充分說明了閑談的重要性。而對於一名管理者來說,閑談更是十分重要,因為要想把管理工作做好,把事情處理好,就必須掌握有效的閑談藝術,既平易近人,又讓下屬感到如沐春風,在這種美妙的氛圍中,你的工作自然如魚得水。

技巧50

有溝通,才有理解

明明就要小學畢業了,明天學校要開畢業典禮大會,明明心想,這麼露臉的一天,一定要把自己打扮得帥氣精神一點兒,於是他高高興興地給自己買了條新褲子,可是,從未自己買過褲子的明明隻看著好看就買下了,結果回來才發現褲子長了好大一截。

晚飯的時候,明明看奶奶、媽媽都在場,於是說出了自己褲子長和明天要參加畢業典禮大會的事情,但大家都沒有說話,明明也就沒有繼續說下去。

夜深了,大家都睡了,媽媽還未睡,她想起兒子吃飯時說的事情,於是悄悄地把褲子剪好。奶奶早晨起來得最早,穿衣服的時候忽然想起孫子說褲子還長一截,今天要穿,馬上快刀斬亂麻。

結果,早上明明醒來發現褲子居然短了一截,隻好穿著一條七分褲去參加畢業典禮了。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閑談的基礎,更是人與人之間進行溝通的橋梁。溝通好了,才不會出現誤解。明明的褲子之所以短了一截,就是因為家庭之間缺少溝通。

現在很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將他們送到少年宮學習各種特長,但卻很少有家長讓孩子學習口才,結果讓孩子和眾多親朋好友打招呼的時候,他們又總是扭扭捏捏,羞紅了臉,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溝通的不重視,導致孩子溝通能力的缺失。

如今,“溝通”這個詞彙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很多機構、團體甚至夫妻之間、父母與孩子之間等都講求“有效溝通”。同樣的孩子,為什麼有的孩子就十分聽家長的話?為什麼有的孩子不聽話?這就是溝通的問題,有的家長同孩子說話,孩子不知道他在講什麼,而有的家長同孩子溝通,孩子不知道他在講什麼,這樣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自然會產生一些難度。人與人之間的交際也是一樣,甲在講話,而乙卻並不知道甲在講些什麼,這樣兩個人之間自然無法達到溝通的目的,更難以達到共鳴。

企業管理也是如此。

鬆下幸之助說:“企業管理在過去是溝通,現在是溝通,未來還是溝通。”誠然,溝通讓管理者與員工之間心無間隙,在工作中團結合作,成為最有活力的組織。

蕭伯納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則各人手裏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那麼兩人則擁有兩種思想。”因此,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溝通是一種交流,是一種表達,是一種相互傾訴,是一種相互交換意見的途徑,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在做思想工作,隻要把思想工作做好了,那麼其他的問題就可迎刃而解。

一家鋼鐵公司多年來工作效率低下,生產率也上不去。

但自從新任經理到來後,情況就發生了變化。這位新管理者沒有什麼特殊的管理辦法,他僅僅在工廠中的每個醒目之處貼上這樣的廣告語:“如果你看到身邊的人缺少笑容,請把你的笑容分給他。”

不僅如此,公司還製作了一種很特殊的標誌:一張笑臉。無論是在辦公設備上,還是在工廠的車間部門,或者是在員工的工服上都繪有這張笑臉。

而且,這位新任經理自己也總是滿麵笑容,他主動走入員工中,與他們談心,主動喊出員工的名字,主動和他們打招呼。

結果,半年的時間過去後,工廠在沒有增加投資的情況下,生產率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對於管理者來說,溝通首先是一種態度,唯有管理者重視溝通,才會屈尊下駕,想方設法找到與下屬之間良好的溝通方式,真誠而體貼地去跟下屬交流,了解他們的思想,形成發展的合力。

其次,對於管理者來說,溝通也是雙向的。溝通不僅是自上而下的,同時也是自下而上的,隻有秉持著雙向溝通的原則,溝通才會真正順暢,進而才能贏得較好的效果。

最後,企業管理者應該在企業中建立良好的溝通文化,重視溝通。如果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忽視了管理中的溝通,那麼,下層的員工之間也會消極地對待溝通,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一種“消極怠慢”的企業文化,致使員工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既不去找領導溝通,也難以自我消除心中的不滿情緒;而管理者自然也是如此,不會主動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的企業自然也就沒有發展可言。

美國沃爾瑪公司前總裁山姆·沃爾頓說過:“如果你必須將沃爾瑪的管理體製濃縮成一種思想,那就是溝通,因為它是我們成功的真正關鍵之一。我們以許多種方式進行溝通,從星期六早晨的會議到極其簡單的電話交談,乃至衛星係統。在這樣一家大公司實現良好溝通的必要性,是無論如何強調也不過分的。”

溝通是管理的重要一環。公司項目計劃的製訂缺少不了溝通,項目計劃的執行缺少不了溝通,員工的選用與任命同樣缺少不了溝通。有企業、有管理、有員工,就必然存在溝通,唯有溝通才能減少彼此之間的隔閡、淡化彼此之間的矛盾、消除彼此之間的誤解、弱化彼此之間的衝突,使團隊和企業的發展展現出更加良好的一麵。

由此來說,在一個企業中,溝通是管理中的重要方麵。如果管理者能將溝通工作做好,將會在無形之中幫助你處理好員工之間的關係,輕鬆達成工作目標。相反,如果管理者沒有做好溝通工作,則可能導致管理出現混亂、生產率低下、員工紛紛跳槽,等等。因此,對於當今的管理者來說,要重視溝通,讓溝通輔助你的工作,讓溝通為你營造快樂。

英國管理學家威爾德說:“管理者應該具有多種能力,但最基本的能力是有效溝通。”

所以,一個有經驗、高效的管理者,一定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溝通者,因為他們非常明確使領導力與影響力得以有效發揮的途徑就是溝通。

技巧51

談吐幽默,讓你更受歡迎

有一個發生在美國的令人稱道的事:

哲學家喬治·桑塔亞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思考,最後選定了一個好日子結束他在哈佛大學的教授生活。

那天,當他在哈佛大禮堂講授最後一堂課時,一隻美麗的鳥從遠處飛來,停在窗台邊,一邊瞪著圓溜溜的小眼睛向四周打量,一邊高興地歡叫著。

桑塔亞被鳥兒動聽的聲音吸引,出神地望著小鳥,好久過去,他轉過頭來對聽眾說:“很抱歉,諸位,我要失陪了,因為我與春天有個約會。”說完就微笑著走了出去。

這句富有詩意的結束語讓人充滿了聯想,也頗具幽默的味道,聽眾紛紛向桑塔亞的這句幽默結束語投以了熱烈的掌聲。

幽默反映了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也彰顯了一個人的自信。隻有對自己的未來充滿自信和希望的人,他們的內心才會積存幽默的因子,才會發現生活中不經意間的小幽默,用幽默來填平生活留下的溝溝坎坎。而對那些每天眉頭緊鎖的人來說,他們總是生活在痛苦和絕望之中,快樂對他們來說隻不過是來去匆匆的過客。這樣的人,他們的談吐又怎會彰顯出幽默的味道呢?

幽默並不是某一個人的專利品,它是每個人都可以掌握的一種語言藝術。中國著名文學家林語堂曾說:“幽默是由一個人曠達的心性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的,其語言中絲毫沒有酸腐偏激的意味;而油腔滑調和矯揉造作雖能令人一笑,但那隻是膚淺的滑稽笑話而已。隻有那些坦坦蕩蕩、樸實自然、合乎人情、合乎人性、機智通達的語言,才會雖無意幽默,卻能幽默自現。”

一個人不僅要懂得運用幽默的話語來調侃對方,也需要能夠悵然接受對方對自己的幽默調侃,如此,幽默才加深了彼此之間的友誼。

在公司中,無論你是高層領導還是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如果懂得發揮幽默的力量,借助它來活躍一下緊張氣氛,這將會讓你獲益匪淺,使你更加受員工歡迎。

在公司中,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經常會在員工身上發生,有的是因為自己失言失態,有的是因為某些事情超出了員工的預想,等等。總之,有些時候,一旦發生了讓人猝不及防的情境,往往會使彼此之間狼狽不堪。但如果在這個時候,你能適時地幽默一下,那麼,窘境就很容易擺脫了。

有一次,一個公司舉行年度慶功會,一個員工由於剛剛進入公司不久,第一次參加這樣大型的會議,心裏有些緊張,在與領導碰杯時,由於過於緊張,結果用力過猛,竟將一杯酒潑到了領導的鞋上,新員工馬上不好意思地道歉,可領導卻用紙巾擦幹淨了鞋上的酒,笑著說:“小夥子,你以為用酒就能將我的鞋擦得更亮一些嗎?我可沒聽說過這個好方法呀!”在場的人都笑了,也給新員工解了圍。

恩格斯說:“幽默是一種集智慧、修養和品德於一體的方式。”的確,幽默是一種彰顯說話者的風度、素養和魅力的舉動,能在輕鬆活潑的氛圍中巧妙化解尷尬,同時幽默也是一種深奧的說話藝術,不僅能帶給身邊的人快樂,而且也可以增添一個人的語言魅力,為談話錦上添花。

幽默可以傳達人與人之間真誠的友誼,是溝通心靈的橋梁,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撫平人內心的創傷,是與他人建立良好友誼的重要東西。尤其當領導要傳達內心不滿的情緒時,幽默的語言會讓他人聽起來順耳很多。當領導想要把員工或者同級別同事的態度由否定轉變到肯定時,幽默也是一種非常具有說服力的語言方式。當同事之間發生衝突的時候,幽默會讓彼此之間緊張的關係得到化解,而且還能讓領導的人格魅力提升很多。

在與同事的交往中,幽默、適當地開個小玩笑,可以緩解氣氛、鬆弛神經,營造出一個輕鬆愉快的工作氛圍,因而具有幽默感的領導往往更能在員工麵前樹立一個美好的形象,受到員工們的歡迎。

其實世界中處處充滿幽默,關鍵是你要睜大眼睛去發現,豎起耳朵去傾聽。在兩家店鋪前有這樣兩句幽默的廣告語。一家經營瓷磚和地板的商鋪門前寫著:“歡迎顧客踩在我們身上!”另一家花店門口寫著:“先生!挑選一些美麗的鮮花給自己心愛的女人吧,但同時別忘了你太太。”

幽默來源於兩方麵,一方麵是你真誠的內心,另一方麵是生活中的客觀世界。如果你能用智慧把兩個方麵融合起來,並運用適當的技巧和創造性的新意去開發你的幽默基因時,你很快會意識到自己竟然已經置身於一個趣味洋溢的生活中了,而成功領導者的形象也就離你不遠了。

技巧52

看人說話,量體裁衣

《紅樓夢》中有這樣一段故事。

話說,賈赦看上了老太太身邊的丫鬟——鴛鴦,邢夫人為了自保,隻能逢迎賈赦的意思,便叫來鳳姐希望她能幫忙此事。

可是,鳳姐一聽,先是假借賈母之口拒絕,但邢夫人卻說道:“大家子三房四妾的也多,偏偏咱們就使不得?……我叫了你來,不過商議商議,你先派上了一篇不是。也有叫你要去的理?自然是我說去。你倒說我不勸,你還不知道那性子的,勸不成,先和我惱了。”

鳳姐看出邢夫人不高興了,於是連忙賠笑說道:“太太這話說得極是。我活了多大?知道什麼輕重?想來父母跟前,別說一個丫頭,就是那麼大的活寶貝,不給老爺給誰?背地裏的話哪裏信得?我竟是個呆子。璉二爺或有日得了不是?老爺太太恨得那樣,恨不得立刻拿來一下子打死,及至見了麵,也罷了,依舊拿著老爺太太心愛的東西賞他。如今老太太待老爺,自然也是那樣了。依我說,老太太今兒喜歡,要討今兒就討去,我先過去哄著老太太發笑,等太太過去了,我搭訕著走開,我把屋子裏的人也帶開,太太好和老太太說的。給了更好,不給也沒妨礙,眾人也不知道。”

邢夫人見她這般說,便又歡喜起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王熙鳳是一個多麼機警的人,看到風聲不對,馬上調轉方向,討得邢夫人心花怒放。

脂硯齋評《紅樓夢》時曾對王熙鳳做出過這樣的描述:

她並沒有預備衣料,她是機變欺人,但是王夫人就點頭相信了,像這樣的例子多得很。還有在大觀園那個詩社,探春這裏剛出口,說鳳姐我們想請你做個“監社禦史”,鳳姐馬上就猜到你們是缺個“進錢的銅商”,你們是想要我兜裏的銀子,所以她說:“我明兒立刻上任,放下五十兩銀子給你們慢慢做會社東道。”這邊剛剛說,她那裏早就猜到了,大家都笑起來,所以李紈說:“你真是個水晶心肝玻璃人。”

人各有其情、各有其性。所以,說話也要因人而異,隻有“求神看佛,說話看人”,才有可能產生共振效應。

我國的大教育家孔子在教育學生的時候總是會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來回答他們的問題。

一次,仲由問孔子:“聽到了,就可以去做嗎?”

孔子回答說:“不可以。”

而當冉求也問同樣的問題時,孔子卻回答說:“想做就大膽去做。”

公西華聽了,有些疑惑,說道:“他們的問題相同,但你的回答怎麼不同呢?”

孔子回答說:“冉求做事總是畏首畏尾,所以,我希望他能大膽前進,仲由好勝心太強,膽子太大,所以,我告訴他做事要三思而後行。”

可見,孔子在教育學生的時候也是因材施教的,所以他的學生們都有了不同的發展。

而說話也是如此。

一位管理者有兩位得力的助手,一位是性格暴躁的蕭烈,另一個是身有傲骨的秋林。這位管理者抓住了兩人的脾氣秉性,所以,在工作中總是能將他們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一天,他們部門遇到了一件棘手的工作,除了蕭烈之外,其他人都難以勝任,於是管理者找來了蕭烈,但並沒有說派誰去做,而是先深入淺出地與他談到了這件棘手的工作,說這項工作沒有人可以做,隻能讓其他部門去做,丟人就丟人吧。

結果,蕭烈主動請纓要做,管理者佯裝沒聽見,說道:“這項工作難度很大啊,要不然還是讓秋林去做吧,如果讓他做,我還比較放心。”

蕭烈說:“領導不要小瞧我!我一定能將這項工作完成好,否則我就主動辭職。”

管理者見“激將法”起了作用,便順水推舟地說:“既然你這麼堅決,那就由你來做吧!”

結果工作順利地完成了。

而這件事卻被那位身有傲骨的秋林聽說了,他走進管理者的辦公室問為什麼沒有讓他來完成這項有難度的工作。

管理者說道:“前段時間你正負責公司的那項重要項目,除了你又有誰能勝任此事呢?如果那時把你調開做這件事情,給公司造成的損失將是巨大的啊!”

秋林聽後,美滋滋地離開了。

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鬼穀子曾經精辟地總結出與各種各樣的人交談的方法:“與智者言依於傳,與博者言依於辨,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豪,與貧者言依於川,與戰者言依於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

意思是說:和聰明的人說話,要見識廣博;和見聞廣博的人說話,要有辨析能力;與地位高的人說話,態度要軒昂;與有錢的人說話,說話要豪爽;與窮人說話,要動之以情;與地位低下的人說話,要謙遜有禮;與好鬥的人說話要態度謙遜;與勇敢的人說話,不能稍顯怯懦;與愚笨的人說話,可以鋒芒畢露;與上司說話,須用奇特的事打動他;與下屬說話,要用切身利益說服他。

誠然,人與人的性格不同,自然要采取不同的說話方式,作為管理者更需如此。

一盤做好的佳肴,不同的人品嚐後會說出不同的評價,同樣地,我們說的話,對象不同,自然產生的效果也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