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樣米養百種人。”一個企業會招聘不同的人員,自然,管理者的身邊也總是圍繞著形形色色不同的下屬,所以,同樣的話說給不同的人聽自然也會有不同的差別。
那麼,管理者如何應對不同的下屬呢?
第一,頭腦冷靜之人
當你與他談話的時候,你發現他一直在邊聽,邊思索、分析。與這樣的人說話不要急於得到反饋意見,因為他們具有很強的分析能力,所以,在談話之後,他們會逐層分析,而後主動聯係你。
第二,不善於思考之人
這樣的人不能夠同時吸收太多的資料,他們不喜歡推理問題,而是急於想知道你的最終結論。與這樣的人說話,要切中要害、直入主題就好。
第三,富有幻想之人
有的下屬想象力很好,在你與他們說話的時候,他們經常會產生自己的想象,並將自己的想象加入到你們的談話中。跟這樣的人說話不要總是滔滔不絕,要時常停頓一下,以防他們又陷入虛無縹緲的想象中去。
第四,情緒激動之人
有的人的情緒很容易激動,常常還沒有聽你述說完就悲傷起來,或者生起氣來,或大發雷霆,結果弄錯了你下麵的話的意思。與這樣的人說話要有耐心,要放慢語速,配合他們的習慣。
第五,富有人情世故之人
有的人由於閱曆較深,他們聽你說話的時候,總是不喜歡走常規路線,而是喜歡解讀你的“言外之意”,揣測你的話是在暗示什麼。與這樣的人說話要三思而行,以防為你們之間的談話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技巧53
含蓄是一種美德
一天,一位客人受邀赴宴,坐定之後,發現邀請之人招待他卻沒有菜肴,便借口說自己視力不好,需要戴上一副眼鏡,好好地看看桌子上的菜。
客人戴上眼鏡看過之後,先是感謝主人的盛情款待,然後說主人太破費了,弄了這麼多的菜。
主人納悶地說道:“也沒準備什麼菜,怎麼說盛情款待呢?”
客人說:“滿桌都是,怎麼能說沒菜呢?”
主人說:“哪裏有菜?”
客人指指盤內說:“這不是菜,難道是肉不成?”
客人麵對小氣的主人不好直接說出,卻含蓄委婉地用幾句妙語指出主人太過吝嗇,實在有趣。這不但說出了自己的不滿,而且還諷刺了主人。
在人際交往中,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固然不能說是一種不好的習慣,但是,在我們的身邊有時難免會遇到不便直說、不能直說的事情。在麵對這種事情的時候,如果直話直說,可能會不利於你與他人的友好關係,不僅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而且還容易傷害到對方。為了防止不愉快的事情發生,說話還是要注意一點兒分寸,講究一點兒技巧,可以說一些與事情相關的故事,委婉含蓄地代替直話直說。
因為委婉含蓄的語言更容易被別人接受,更能表現出對別人的尊敬,達到有效交流、溝通思想的目的。
含蓄,是一種巧妙的語言表達方式,也是一種充滿藝術性的說話技巧。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當你十分想表達自己內心的願望卻又難以開口之時,不妨使用含蓄的表達方法。它有時要比滔滔不絕更能達到你的目的,收到滿意的效果。
含蓄是一種美德,無論在時裝方麵還是在影視劇中,抑或是在彼此的交談中,含蓄都是一種彰顯美與德的藝術。從某些方麵來說,缺少了含蓄,也就缺少了美,更難以滋養出藝術之花。柳枝隨風飄舞、熾熱的陽光照耀在金色的海灘上,這是一種裸露而率直的美,但是,夕陽西下,煙雨彌漫卻是一種含蓄的美。
通常情況下,含蓄能幫助我們解除尷尬。巧妙地說出含蓄的語言,乍看起來似乎如蜻蜓點水,但卻從另一個層麵指出了問題的關鍵點。丘吉爾說過的一句話最讓人難忘:“英國在許多戰役中都是注定要被打敗的,除了最後一仗。”這句含蓄的語言既表明了英國的力量,也彰顯了含蓄的美德。
一天,查爾斯·斯科爾特發現幾個工人正在他所管理的美國鋼鐵公司的一家鋼鐵廠中肆無忌憚地抽煙,但在他們的頭上正好懸掛著一塊“禁止吸煙”的牌子。
如果將斯科爾特換成你,你會采取怎樣的做法呢?是走上前去,指著他們頭上的那塊大牌子說:“你們沒看到牌子上的字嗎?”還是走過去狠狠地責罵他們呢?也許很多管理者在看到這一幕的時候都會采取上麵兩種做法。但是,斯科爾特卻沒有這樣做。
他走到那幾位員工跟前,給他們每人遞上一根雪茄,然後說:“各位,如果你們可以到外麵去抽這根雪茄,我將不勝感激。”
幾位工人馬上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同時,他們也更加敬重斯科爾特了。
作為領導者,當麵說出員工的錯誤,隻會讓對方繼續這種劣行,而含蓄地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則更容易達到好的效果。比如,一位母親為了讓自己孩子的英語成績得到提高,於是說道:“寶貝,你真棒,這次你的各科成績進步了很多,但是,如果你的英語成績再高一點兒的話,就更好了。”
管理者隻有學會運用含蓄式的表達方式,才能讓下屬贏得體麵,這也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點破不說破,點到為止,最為巧妙,既能留下彼此回旋的餘地,同時也會引發對方的深思。
培根說:“交談時的含蓄和得體比口若懸河更可貴。”誠然,含蓄是一種非常有韻味的語言風格,既能達到“曲徑通幽”的玄妙,又能領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結果,稱得上是一種微妙的表達效果。
總之,含蓄的說話方式會讓管理者與員工之間避開無謂的尷尬和傷害,甩開激化的矛盾。既可維護管理者的尊嚴,又能夠在下屬中樹立良好的領導形象。
技巧54
用真誠的語言暖透下屬的心
北宋詞人晏殊以說話“真誠”而聞名,晏殊任職期間,每逢休假日,京城中的大小官員都會聚到一起到外麵吃吃喝喝。晏殊的家境十分貧窮,不能夠和他們一起出去吃喝,隻好和朋友待在家中讀書。
有一次,宋真宗點名讓晏殊擔任輔佐太子的職位,很多大臣對選擇晏殊擔任輔佐太子一職抱有疑慮,宋真宗對大臣們說道:“近來群臣經常出門遊玩暢飲,但隻有晏殊與他的朋友們閉門不出,每天讀書,如此自重謹慎之人,難道不是最合適的人選嗎?”晏殊聽完皇上的話後馬上磕頭謝恩,並對宋真宗說道:“其實我也是個喜歡出去遊玩暢飲之人,隻是由於家裏貧窮所以不能出去。如果我家裏有錢,也就和大家一同去飲宴了。”宋真宗聽後十分詫異,也十分感動,被晏殊的真誠所打動,從此之後便對晏殊更加信任了。
心理學家驚奇地發現:能夠打動人心的溝通,應該是發自內心的,要口到、眼到、心到、情到,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語言如同春風、春雨,暖透人心。
國內著名主持人在談到采訪經驗時說道:“問話不僅要使人‘懂’,還要使人‘動’,使人心動,與你產生共鳴。”雙方坦誠相見,抱著互利平等的心態,不要有居高臨下的態勢,不要給對方設置障礙、羅列難題,這樣便能夠獲得對方的信任,使得大家能夠在祥和的氣氛下交流,一起探討切磋。
真誠的語言無論對說者還是聽者都十分重要。說話的魅力不在於語言表達得有多麼流暢,而在於所表達出來的是否發自你的內心、是否是真誠的。古人雲:“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在如今的社會中,競爭的壓力讓人情變得越來越冷漠,迫使人們戴上虛偽的麵紗,這種生活是痛苦的,對生命而言也是一種摧殘。所以,整個社會都在呼喚真誠,呼喚人與人之間真誠地協作,在工作中渴望真誠地切磋。
在鬆下電器還是一個小工廠的時候,鬆下幸之助作為公司的領導,總是親自出門去推銷自己的商品,每次遇到對方砍價的時候,鬆下幸之助真誠地對對方說道:“我們是一個小工廠,如此炎熱的天氣,工人們在炙熱的鐵板上加工產品,幾乎每個人都汗流浹背的,但卻依然努力地工作著,好不容易才把產品製造出來,如果按照正常的成本計算,應該是每件××元。”聽完這番話之後,對方總是不好意思地笑一笑,然後就按照鬆下幸之助開出的價格成交。
鬆下幸之助之所以能夠推銷成功,就在於他說話之中透露著真誠。在他的短短幾句話中描述了工人的一幅勞動場景,語言樸素、形象、生動,語氣真摯、自然,喚起了對方的同情。正是因為他的真誠,也換取了對方的合作。由此可見,說話的真情實感是多麼重要。
說話是一個信息傳遞的過程。正因為此,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把話說好、說明白,不僅僅在於說話者能否準確、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還在於你所表達的內容能否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真誠,能夠讓聽眾產生共鳴。換句話說,把話說好,關鍵在於能夠打動別人。因此,隻有讓自己的語言擺在真誠的台麵上,袒露你的心靈,彙聚你的真誠,讓語言融入情感性,你說的話才能說服聽眾。
人與人之間,無論是什麼關係,相互之間都應真誠相待。
那麼,我們該如何獲取別人對我們的真誠呢?答案就是:用真誠換取真誠。魯迅曾經說過一篇關於領導力的一句話,很深刻,也很給力:“隻有真的聲音,才能感動中國人和世界人;必須有真的聲音,才能同世界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作為一名領導,更應該知曉真誠的分量,因為真誠是領導力的源泉。
那麼,我們身為領導要怎麼做才算得上是真誠呢?下麵有幾點建議可供參考:
第一,用真誠去稱讚別人。人是情感豐富的高級動物,情感又是人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人對其他人是否符合自己標準的測量尺,這種內心的感受需要外界的物質刺激。有研究表明,包含情感的語言是喚起對方情感共鳴的有力武器。運用真情的語言,能夠使雙方關係融洽,形成一個良好的交際氛圍;可以迅速地強化對方的感性認識,能夠有效地推動人們某種行動的實施,這就是真誠讚美的作用。俄國文豪托爾斯泰說:“真誠的稱讚不但對人的感情,而且對人的理智也起著巨大作用。”
第二,做一個承擔責任的領導。在公司內部,上下級的關係不僅需要真誠作為支撐,還需要更深一層的關係來支撐,就是付出與回報應該成正比。當下屬為工作的艱辛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時,上司應該給予相應的鼓勵與回報。當下屬發現自己的付出與收獲的利益成正比時,必定會加足幹勁,也會增加對企業的忠誠度;如果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卻得不到上司的認可,必然會心生不滿,從而會降低工作的積極性,甚至會感到沒有目標和希望。所以,上司要想籠絡住下屬的心,不僅要保持真誠待人的態度,還應該學會適時地付出。
第三,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溫家寶總理考察中國鐵路時曾經說過:“安全和質量離不開人,產品如品格,什麼樣的品格就有什麼樣的產品,而品格中最關鍵的是高度負責、精益求精、一絲不苟。”溫總理一席話道破了發展的實質。相反,領導的品格低劣、毫無原則或者原則輕易失守,那麼,就算是再好的製度也會打折扣,進而導致問題一籮筐。
第四,內心真誠才是團隊的成員願意不離不棄的主要原因。企業成功絕對不是一個人努力的成果,而是一個團隊奮鬥的成果,那麼,怎麼樣才能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還能讓你的團隊對企業不拋棄、不放棄呢?答案就是領導內心的真誠和領導堅定的理想。
第五,要有實際的行動。有一句話需要領導者銘記在心:“說100遍不如行動一次。”如果領導一直在口頭說:“下屬悲傷我也難過”、“我真的很珍惜你這個人才”、“我時刻準備為大家犧牲”,這些詞語雖然華麗,但僅僅停留在嘴上是那麼的空泛,會讓下屬感到領導很虛偽,所以,與其說這些華麗的詞語,不如實際行動起來,讓員工看到你的行動。
技巧55
切忌放任不羈、忽略小節
有這樣一個笑話。
有一個人邀請朋友吃飯,快要到中午了,但是還有幾位朋友沒有到來,他自言自語地說:“為什麼該來的還不來?”
聽到這話的客人心想:“該來的不來,這不就是說我們不該來嗎?”於是,找個借口離開了。
看到有的朋友走了,這個人也很自責自己說錯了話,於是解釋說:“怎麼不該走的又走了?”
其他的客人一聽,心想:“不該走的走了,這麼說,我們是該走的了!”於是都起身告辭離開了。
唯一沒走的一位多年的好友對他說:“你啊,就是不會說話,看看把這些好朋友都氣走了吧!”
那人有些委屈地解釋說:“我說的不是他們。”
好友一聽,十分生氣地說道:“不是他們!那就是我了!”於是也走了。
在這個故事中,之所以最後所有的客人都走了,就是因為這個人在說話之前沒有好好考慮一下。
生活中,在你與他人交談的時候,應當注意說話的小節,不能認為大家都是熟悉的朋友了,就信口開河、隨便亂說,或者當著這個朋友議論那個朋友的是是非非,評論他人、無事生非,這些都是忽略小節的表現,很多人正是因為這樣而失去了很多的朋友。
所以,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說話之前都要考慮一下你要說的話是否合適,不要不經過大腦,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生活經驗告訴我們: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切忌放任不羈、忽略小節,否則就會禍從口出。
有人說“君子行大禮而不拘小節”,所以,很多領導者認為在工作中隻要大方向把握好,即使有點小錯誤,也完全不必放在心上。然而,正是這些常常被領導們忽視的小節,讓很多人在下屬麵前難以開展工作,更難以得到下屬的認可,停止了自己的領導腳步。
雖然,在當今的社會中,有些人認為輕浮不是缺點,而是灑脫、放任不羈也不是缺點,而是一種個性展現。然而,正是這種認識上的錯誤,使很多人在人生中常常碰壁而不自知。
有的領導者在公司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在公司與人見麵從來不先打招呼,即便人家與他們打招呼,也總是連看都不看別人一眼,“嗯”一聲就過去了。這種人一旦取得了一點兒成績,便更加目中無人,結果不但喪失了自己的領導威望,還使自己成了名副其實的孤家寡人。
所以,領導者不要小瞧了和他人溝通這一環節。雖然與人溝通最初是從打招呼開始的,但是要知道,人是有思想和感情的動物,要想讓心與心之間有更深層次的交流,就不能忽略打招呼,這是你與他人由陌生到認識,再到熟悉、交流思想的基礎,如果你連最基本的“早上好”、“明天見”、“下午好”等日常的招呼也不會,那麼,你又怎能稱得上是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呢?
所以,作為領導者一定要重視小節,尤其是說話小節。
星期六,公司聚餐,一位叫陳風的員工家裏有事,恰巧沒有參加。
吃飯期間,一位同事說:“陳風今天沒來,真是太可惜了,這麼多的美味,他是享受不到了。”
另一位同事開玩笑似地說:“陳風是好男人,好不容易休息一下,人家當然回家陪老婆了。”
部門的主管聽到這句話後說:“什麼老婆老婆的,他還沒結婚呢。”
同事們都很好奇,說:“可是,陳風說他已經有老婆了。”
部門主管說:“他從年前的時候就吵嚷著過年回家結婚,結果回來之後就鴉雀無聲了。這顯然是沒結成嘛。估計是女方家父母沒同意,你看陳風長得也有點兒太對不起觀眾了。”
結果部門主管此話一出,剛剛熱鬧的吃飯場麵頓時冷清下來了,大家淡淡地吃完飯就離開了。
部門主管從衛生間走出來的時候,忽然聽到兩個員工說:“還領導呢,怎麼能這麼說話?在背後揭下屬的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