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隻要有他在的時候,大家說話都很小心,生怕哪天也被他揭了老底。
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常常是其內心世界的反映,因此,領導者對於個人的言行舉止必須十分注意,因為這些言行可能會影響你在下屬心目中的印象,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你的領導力降低。所以,領導者要時時反思自己的舉止言行,雖然隻是一些小節,但千裏之堤潰於蟻穴的道理也是需要牢記的。
作為領導,無論在任何環境中,你都是下屬們關注的焦點人物,你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為人們議論和品評的話題。所以,領導的語言魅力在領導魅力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作為領導者,當你在思考自己說話是否恰當之前,首先應該明白:你是什麼樣的領導者?以及你所領導的人又是怎樣的?在不同的環境中為了讓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功,你就應該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
領導會說話,可以在無形中增強其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反之,領導說話不拘小節、信口開河,就會在下屬中失去威望,並會降低自己的領導魅力。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連話都說不好的領導,是很難想象他能領導好一個組織。這就是對成功領導者最基本的要求。
技巧56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美國前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當記者問到關於伊拉克是否存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時,他作了這樣一段回答:“我總是對未發生事情的相關報道十分感興趣,因為就像大家眾所周知的事情一樣;我們能夠知道一些我們知曉的事情,但大家卻對未知的事情並不是知道得很確切。也就是說,大家知道的有些事情我們不知道,但也難以有人知道未發生的事情——我們難以知曉未知的事情。”
這位美國前國防部長說的話簡直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因為他說的這些話,別人根本不知道他在說什麼。如果將其作為飯後的談資還是挺不錯的,但是,如果你身邊有這樣一個人總是說一些不知所雲、雲山霧繞的話,相信你一定難以忍受,甚至會感覺腦袋要爆炸了。
可是在生活中,這樣的人卻大有人在,明明可以一句話就能講清楚的,他卻非要長篇大論,繞來繞去,毫無重點,讓人聽著感覺都想睡覺。更有意思的是,這樣的人對自己的毛病毫無所知,陶醉在自我“高妙的演說”之中,根本沒有在意到聽眾已經如坐針氈了。
《大話西遊》中,唐僧說過這樣一段經典的話語:
“哎呀,悟空你也真調皮呀,我叫你不要亂扔東西呀!哎,亂扔東西是不對的……哎呀,我還沒把話說完,你怎麼把棍子也給扔掉了?月光寶盒是寶物,亂扔它會汙染環境。噯,砸到小朋友怎麼辦?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嘛!”
聽到這些話,總會讓人忍俊不禁。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唐僧”。
孩子放學後,一位媽媽一遍又一遍地對孩子說“回到家裏先寫作業”,可孩子將媽媽的話當做耳旁風,依舊不願意寫作業,即便寫起來也是慢慢騰騰;妻子一遍又一遍地提醒丈夫“不能抽煙了”,可丈夫依然一根接一根地抽;婆婆一次又一次地打電話催兒媳婦要孩子,但兒媳婦就是不生,很享受二人世界的樂趣……
為什麼結果總是不遂人所願呢?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刺激過多,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引發了人們心裏強烈的反抗、抵製情緒,結果導致事物朝反方向發展。
由此可見,如果你希望自己說的話能夠讓別人聽進心裏去,並產生好的效果,就不能嘮嘮叨叨,不厭其煩地重複,而應當換種說法,在恰當的時候有重點地說出,將對方的逆反心理降到最低限度,到那時,你就會發現原來一句話竟然會發生如此大的威力。
托爾斯泰說過:“人的智慧越是深奧,其表達想法的語言就越簡單。”
所以說,真正打動人心的語言不是長篇大論,而是簡單而有力度的語言。
企業的領導者說話更是如此。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希特勒強勢進攻,而英國作戰失利,節節敗退,導致軍心動搖,士兵的士氣低沉。當時的英國首相丘吉爾認為應當作一場鼓舞士兵士氣的演講,拯救自己的國家。
當天,丘吉爾拄著拐杖,慢步走向講台,然後用眼睛橫掃了一下整個軍營,語氣堅定地說:“永不放棄!”
接著又掃視了整個軍營,繼續堅定地說:“永不放棄!”整個軍營安靜極了,大家都用崇敬的目光看著自己國家的首相。
然後他又掃視了一次整個軍營,大聲地說:“永不放棄,永不放棄,永不放棄,永不放棄!”全體士兵此刻無比興奮,軍營中響起了熱烈的歡呼聲。
此後英國擊敗了德國人的進攻。
這就是被後人稱頌的英國首相丘吉爾的著名演講,同時也是世界上最精短的演講。
史書中記載,子禽問自己的老師墨子:“老師,一個人話說多了有沒有好處呢?”墨子回答說:“話說多了有什麼好處呢?就像池塘裏的青蛙整天呱呱叫,卻從來沒有人注意它。但是,公雞在天亮時僅僅叫幾聲,而大家就知道天就要亮了,該起床了,所以話不要多說,而要說在有用的地方。”
看到這裏,你的感想如何呢?在這個效率至上的時代,不要總是用一些長篇大論來耗費彼此的時間,折磨別人的耳朵了,尤其是公司的領導,如果你能簡短而有重點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員工會更願意傾聽,否則你說起話來滔滔不絕、引經據典,明明10分鍾能說完的話,而你卻囉囉唆唆地說了40分鍾,甚至一個小時,也許你還意猶未盡,但員工已經厭煩至極了,甚至背地裏還會說“就那麼點兒事,幾分鍾就能說完,非囉囉唆唆磨嘰這麼久,真是浪費我們的時間”。
因此,作為領導者必須要經常訓練自己優美而文雅、簡短而精練的談吐。如果你難以說出優美而精練的語言,這是很不幸的,因為這樣的領導常常因說話而後悔、自責。所以,作為領導,在說話之前一定要先在頭腦中過濾一遍自己將要闡述的內容,既要說得好又要說得少,這其中的藝術是不能不研究的。公司開會或者聚會的時候,領導要少說話,讓員工多發表一些自己的演講,若是到了必須說的時候,那麼你必須要注意自己所說的內容、措辭、聲音。無論是與下屬探討工作,或者與合作者洽談生意、交際應酬,你說出的話一定要最大限度地達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效果。也許有些領導難以達到這個境界,但要有朝著這個目標努力的意識。
作為領導,你希望自己的話能引起下屬的重視嗎?你希望自己說的話能夠在合作者中引發深思嗎?唯一的秘訣是少說話,讓他人可以靜靜地思索,讓自己的話更為精彩,這是一種領導的講話藝術。這樣的領導,因為他們虛心,所以為下屬所喜歡;因為他們善於思慮,所以會成為受人敬仰的領導者。
技巧57
尊重對方,和對方保持地位平等
一天,英國伊麗莎白女王回家,在門口敲門。
丈夫問:“誰?”
伊麗莎白很幹脆地回答說:“女王。”但丈夫卻沒有開門。
女王繼續敲門,丈夫又繼續問道:“誰?”
伊麗莎白回答道:“伊麗莎白。”丈夫依舊沒有給她開門。
女王又繼續敲門,丈夫仍然問:“誰?”
伊麗莎白回答說:“你的妻子。”丈夫打開了家門。
這個故事頗有趣味。女王雖然在他人眼中尊貴無比,可是回到家,她需要脫掉尊貴的女王身份,而回歸一個普通的女人、妻子的身份。聰明的伊麗莎白女王明白了這一點,所以才智慧地作出了回答,化解了丈夫心中的些許不滿。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與他人接觸中要懂得尊重對方,切不可高抬自己或者居高臨下,唯有和對方保持平等的地位,你們之間的交流才能暢通。
在生活與工作中,懂得尊重他人是一種禮貌,更是搭建人與人之間友誼的橋梁。一個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的人必定也難以得到他人的尊重。
人類是群居的動物,而溝通是人類不可缺的。人們說的每一句話都會給他人帶去某種啟示,無論是職場抑或是生活中,無論是喜悅抑或是憤怒無比的表達,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彼此交流的基礎之上的。而想要與他人有效地溝通,並試圖說服他人按照你的意願行事,就必須在尊重的幫助下才能達成好的結果。
所以,在人與人接觸的過程中,要求平等是人的天性,相互尊重是一個基礎點。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通過對企業內部溝通進行調查研究後發現:管理者的信息隻有1/4被下級正確理解,可是,從下層到上層反饋的信息則超過1/10,而平行交流的效率卻達到9/10以上。通過研究進一步得出結論,平行交流的效率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為平行交流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之上的交流。
為了檢驗一下平等交流在企業內部所取得的成果,實驗者們在整個企業內部建立起了一種平等溝通的機製,結果發現,自從建立了這種機製之後,領導者與下層員工之間的協調溝通能力大大提高了,而且,他們無論在價值觀還是道德觀,抑或是其他方麵都能很快地達成一致意見;彼此之間發生爭執的情況大大減少。隨之,他們得出結論:“尊重員工、平等交流是企業減少爭執、有效溝通的保證。”
但是,我們不得不說,在一些企業中,往往某些領導者由於自身地位、資曆比較高,所以常常擺出“高人一等”的姿態,說話居高臨下。
這些在說話做事時習慣表現自己的優越感的領導,其實是最令人討厭的人。工作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
“你就不能多說一點兒話嗎?”
“你呀,怎麼沒有一點上進心呢?”
“你努力了嗎?我怎麼一點兒也看不到!”
在一個企業中,像這樣擺出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評論員工的人,常常讓人對他們產生反感,甚至有的人會說:你算哪根蔥呢?幹嘛總是教訓別人呢?
試想:伊麗莎白女王尚且要放下身份,更何況還沒有達到女王身份的其他人呢?這樣的做法隻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一位人事總監由於激起了公憤,結果被迫辭職。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太有優越感了,結果導致人緣很臭,最後連一個支持者都沒有。
事情是這樣的,在公司裏,作為人事總監的他,地位很高,所有的人事調動或者人事任免等事情都要經過他,也就是因為此,培養了他極大的優越感。
在工作中,他時常對其他部門的工作指手畫腳一番,令人討厭;大家一起出遊時,多數人同意一項活動,而他就是喜歡唱反調,而且還非要大家都聽他的,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的說話姿態……
某一天,由於這位人事總監的頤指氣使太過分了,一名員工生氣之下,跑去領導那兒告狀,領導了解情況時,受人事總監“壓迫”多日的同事們紛紛曆數他的“罪狀”,竟沒有一人為他說好話,結果自然是人事總監辭職離開。
也許你自認為自己地位很高、能力很強,但是,如果你總是擺出一副盛氣淩人的姿態,難道你沒有覺察到這是對他人的一種傷害嗎?會極容易使對方產生對抗心理嗎?所以,在企業中,無論領導者的級別有多高、能力有多強,隻要你和大家在一起共事,就應堅持平等原則,平等相待。
一些自視清高、自我感覺良好的領導者,處處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的架勢,對下屬或者級別比自己低的同事不屑一顧,說話時流露出傲慢的表情和語氣。這種領導隻會讓人瞧不起。
溝通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懂得尊重對方,和對方保持地位平等,切不可動不動就拿自己的那一套來指導別人,更不應該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唯有如此,才能保證溝通的順暢進行。
而那些居高臨下、擺出一副領導派頭的人,不知他們又把員工看做什麼呢?又把員工置於什麼位置呢?所以說,在交談中,身為領導必須注意的一點就是要尊重對方,和對方保持地位平等,切忌優越感過強以至於讓人反感。
技巧58
急中生智,應急口才不可少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時登長城,因腿病隻上了3個台階,就無力再登了。這時,偏偏有位記者走過來,想“將”他一“軍”:“總統先生,您為何不登上最高峰?”
尼克鬆笑了笑說:“昨天我與毛澤東先生的會見已經是最高峰了,何必再來一次高峰呢?”
生活中,有時候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突如其來,讓自己難以回答,甚至讓人感到尷尬的刁難問題,這時,每個人的反應能力以及心理素質往往會幫助你做出有力的回擊。如何在麵對對方的各種刁難問題時有分寸而又滴水不漏、恰到好處地作出回答呢?這是一種智慧。
俗話說,一句話能使人跳,一句話也能使人笑。由此來說,說話也是一門富有學問的藝術。尤其是當我們處於尷尬境地或者對方故意刁難的時候,不要對此置之不理,因為這樣會有損自己的尊嚴,也不要和對方斤斤計較,這樣會給人留下沒有風度的印象,更不要自亂方寸,這樣會有損自己的形象,要聰明而靈活地迅速找出回擊的語言,得體而又不失麵子地回擊對方,化尷尬為瀟灑,化被動為主動,如此一來,不但沒有激化矛盾,而且尷尬也會輕鬆化解掉,在人際交往中從容勝出。
在一個企業管理者聚集的舞會上,一位身高有些矮的企業管理者邀請一位身材高挑的女管理者跳舞。
那位女管理者上下打量了他一番,非常沒有禮貌地說道:“您的身高還沒有我高呢,我從不與比我矮的男人跳舞。”
說出這樣的話,顯然讓人有些難為情。
但是,男管理者聽後卻沒有生氣,更沒有指責那位女士,而是微微地一笑,說道:“我真是武大郎開店找錯了幫手。”
那位女管理者聽後臉紅了,很不自在地起身走開了。
故事中的那位男管理者巧妙地運用了自嘲的方式,保全了自己的麵子,擺脫了窘境,並且很有禮貌地把尷尬還給了那個出言不遜的女管理者。這不失為是一種為自己化解尷尬氛圍的好方法。這種方法沒有傷害性,很安全,既能活躍談話氣氛,消除剛剛出現的難為情的場麵,又能自找台階,保住自己的麵子;既彰顯了自己富有人情味的一麵,又能含沙射影,刺一刺那些自以為是的無禮之人。
世事紛亂,人心複雜,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讓自己下不了台的事,尤其是在企業中更是如此,也許有的人對你的職位虎視眈眈,也許有的人想故意刁難你,讓你出醜,也許有的人性格比較自負,以自我自居……所以,管理者遇到下不了台的情況很多。
因此,急中生智,應急的口才自然也就成了管理者必須掌握的一門說話藝術。
急中生智的語言雖然有些時候是把自身的缺點暴露出來,比如上麵故事中的那位男管理者,但大家並不會因為其缺點而小看他,雖然他一時陷入了尷尬之中,但正是因為他急中生智的語言,敢於讓別人指出自己的不足,反而可以巧妙地挽回了麵子。
這種應急的口才雖然是對自己的貶低或嘲笑,但是,深入其本質,大家會發現,這是一種“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說話藝術,言在此而意在彼。借此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並且恰當地把尷尬丟給了“始作俑者”,何樂不為呢?
總之,當棘手的話題落到你的身上時,一定要保持一個平穩的心態、娛樂的心態,不能怒目而視、破口大罵,要知道這會有失你管理者的身份。要發揮自己的能力,靈活機智,在寬鬆和諧的交談氣氛中減輕對方的妒意、敵意,獲得好名聲,這不失為一種良好的修養,一種彰顯魅力的交際方略,可以讓下屬們感受到你富有人情味的一麵,幫助你建立起新的、光輝偉岸的領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