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明淨的長天之下,從這片經過人們終年耕耘而現在還寂靜憩息的廣闊田野放眼望去,那雄偉的阿勒格尼山脈隱約地聳立在我們前方,弟兄們的墳墓就在我們腳下,我真不敢用我這微不足道的聲音來打破上帝和大自然所安排下的這意味無窮的寂靜……

這段開場白把美麗的景色與他當時崇敬的心情融合在了一起,極大地吸引了聽眾的注意力,後來,人們稱這篇傑作為“一生中的精心傑作,標誌著他的演說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演講更是這樣。無論何種演講,開頭總是關鍵。

演講的開頭很重要但也難以把握,如果你想憑借簡單的言辭吸引聽眾、抓住聽眾的心,簡直是癡心妄想。如果在演講的初始,你的話就沒有吸引聽眾,那麼,聽眾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那麼,接下來,無論你的演講多麼精彩絕倫,聽眾也不會洗耳恭聽,自然你的演講也就黯然失色了,因此,隻有響亮的開頭才會吸引人,才能給聽眾留下深刻印象,才能在較短的時間裏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從而為以後的演講內容鋪設出平坦大道。

在演講的開頭吸引人才能吸引對方的注意力,迎合對方的口味,自然,你的演講也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了。

技巧85

讀懂聽眾,抓住聽眾的心

《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中說,趙雲突破重圍,將劉備的獨子阿鬥救出。

劉備遂解視之,原來阿鬥正睡著未醒。

趙雲喜曰:“幸得公子無恙!”雙手遞與玄德。

玄德接過,擲之於地曰:“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

趙雲忙從地下抱起阿鬥,泣拜曰:“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

後人有詩曰:“曹操軍中飛虎出,趙雲懷內小龍眠。無由撫慰忠臣意,故把親兒擲馬前。”

兵法有言:“心戰為上,兵戰為下。”也就是說,在所有的策略中,攻心才是贏得人心的上策。所以,在與人溝通的時候,一定要盡量使用一些能夠給他人的心靈帶來震動的語言,這樣你才能與對方的心靈發生碰撞,對方才會認同你,從而贏得人心。

演講同說話一樣,也要注意抓住聽眾的心理。“讀懂聽眾,抓住聽眾的心”,也就是說,在演講中要揣摩聽眾的心理,使自己的演講深入聽眾內心,影響聽眾的心理,與對方達到心靈契合,進而使自己的演講成功地吸引聽眾。

“二戰”時,1941年,丘吉爾前往美國,目的是說服美國和英國聯合對德宣戰,以緩解英國當時危機四伏的局麵。因此,丘吉爾打算此行對美國民眾進行一次演講,希望能夠說服美國民眾支持政府對德宣戰。可是,由於很多的美國人對英國人有些意見,所以,有些人並不支持政府對德宣戰,因此,這次說服性極強的演講對丘吉爾來說難度很大。但是,丘吉爾的演講能力確實讓人佩服,他在進行此次說服演講時,將攻心技巧成功地運用到演講中,不僅用情感打動了美國民眾的心,而且也化解了那些對立情緒嚴重的美國民眾,促使美國人民支持政府援助英國對德作戰。

丘吉爾在發表演說時說道:

“我遠離祖國,遠離家園,到這裏度過一年一度的佳節,但我並不覺得寂寞孤獨。或許是因為我母親的血緣關係,或許是因為我在這裏得到了許多的友誼,以至於我根本不覺得自己是個外來者。”

“由於我們的人民和你們說著同樣的語言,有著同樣的宗教信仰,追求著同樣的理想,因此我感受到的是一種和諧、親密無間的氣氛。而今晚的此時此刻,在一片戰爭的混亂中,每一顆寬容無私的心靈都應得到靈魂的平安。因此,至少讓我們在今晚能把困擾我們的各種擔心和危險擱置一邊,在這充滿風暴的世界中,為我們的孩子準備一個幸福的夜晚。那麼,今晚的此時此刻,我們希望使用英語交談的每個家庭都像是一個有陽光普照、既幸福又和平的小島。”

英國首相丘吉爾首先從兩國人民有著相同的語言、相同的宗教信仰、相同的理想及長期深厚的友誼作為切入點,並將這些說成是兩國之間的共同點是他們兩國之間互相信任、彼此了解的基礎,接著又說出希望使用英語交談的每一個家庭都能夠度過一個和平安詳的聖誕節,以此打動了美國民眾的心,促動了美國民眾心中的那一份愛的情感,使得他們轉變立場,支持政府與英國聯盟,對德宣戰。

商家常常說:“顧客就是上帝。”而如果將這句話運用在演講家身上,那麼,“聽眾就是上帝”。所以,在演講之前,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好,要讀懂聽眾,抓住聽眾的心,如此才能有的放矢、深入人心。

對於管理者而言,在演講時,要讀懂你的聽眾,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了解聽眾的心理。聽眾的心理因人而異,十分複雜,既然要演講,當然得先了解聽眾的心理,投其所好,才能吸引聽眾的注意力。

了解聽眾的心理有幾項訣竅。首先,我們必須先認清一個事實,即演講的成功與否,操縱權在聽眾手上。如何說話固然很重要,但在說話之前一定要先考慮到聽眾的問題。俗話說得好,世界上10個人就有10種樣子,彼此長相不同,傾聽的方式也有差異。而且,即使是同一個人,也會因時間與情況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情緒。

但是,不得不說,有些演講者總是忽視聽眾的存在,說話情不真、意不切,這樣很難贏得聽眾的心。不要總是想當然地認為,你在台上演講,下麵的聽眾就會依照你的想象認真傾聽你說的每一句話,並產生良好的效果,事實上,是否傾聽的決定權在於聽眾而並非在於演講者本人,因此,你的演講是否能夠被聽眾接受,就要看你的演講是否與聽眾的心理達成共鳴了。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了解聽眾的層次。要使演講獲得聽眾的共鳴,就要使你的演講貼近聽眾,與聽眾有關、與聽眾的興趣有關,而不同層次的聽眾,他們的需求和興趣自然是不同的。

聽眾的組成分子,包括年齡、性別、職業、社會地位或政治立場,等等。組成分子不同,聽講的態度與方式也會有所差異。對一群年輕人談“養生之道”和對老年人談“兩性交往須知”,效果如何,可想而知;對一群研究生談“家庭主婦如何利用閑暇做零工”,現場聽眾的反應如何,也會不言而喻。

人類對於事物的看法,會由於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等不同而呈現出極大的差距,因為大家的價值觀不同,所以會影響彼此聽話的態度,這一點是演講者必須顧慮的。

年輕人對於某些談話內容,例如“性教育”,認為沒什麼大不了,保持正常的態度聆聽,而老年人卻給予猛烈的抨擊,認為這種事怎麼可以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其實,許多演講主題都要針對聽眾來設定才能滿足聽眾的口味。一般來說,男性會比較采取理性的態度,而女性則傾向於感情的反應,所以即使談到相同的內容,演講者也必須考慮到題材和發表的方式。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立場或職業不同,也會對事物產生不同的看法和異樣的感受。演講之前,管理者一定不能忘記分析聽眾的組成分子,例如聽眾的年齡狀況、男女比例,或以何種職業居多。分析這些資料後,找尋共同點,然後有針對性地準備好演講素材,演講才能很動人。

對於管理者來說,演講的目的無非是打動聽眾、使聽眾產生共鳴,如果演講的內容不能使聽眾感興趣,就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管理者在演講時一定要讀懂聽眾,抓住聽眾的心。

技巧86

擺正心態,克服當眾講話的恐懼

一位馬上要畢業的大學生在實習的時候,第一次登上講台,當學生站起,師生互致問好時,本來已經準備充分的他,不知什麼原因,突然腦中空白了,驚慌中,他支支吾吾,顫抖地說了句:“同學們,再見!”

同學們都莫名其妙,瞪大眼睛看著老師,見老師滿臉通紅,手也在抖,同學們不由得笑起來。他希望場麵能夠恢複安靜,但是,同學們依然在笑,搞得他滿頭冒汗。

當他拿出“手帕”擦汗時,學生們又開始大笑起來,學生們笑什麼呢?一位學生指了指他手中的“手帕”,他才發現,原來手裏拿的不是手帕,而是一隻襪子——真糟糕!怎麼把襪子放進衣兜了呢?

他想逃避,又不知如何是好,看著同學們大笑的樣子,他窘得至極,隻好跑下了講台,慌亂中,鞋又不小心掉在了講台上……

美國的心理學家曾針對“你最害怕的是什麼”做過一次有趣的試驗。然而,試驗的結果是,名列榜首的竟然是“當眾演講”。有接近一半的實驗者表示在公眾麵前講話的恐懼要高於其他事情產生的恐懼。由此可以斷定,在多數人看來,當眾講話的確是一件令人恐懼的事情。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當眾講話雖然讓很多人恐懼,但卻是一項必須具備的能力,尤其是對管理者而言更是如此,因為能否很好地當眾講話決定了一個管理者是否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不僅如此,當眾講話還可以提高自己的敏感度,使自己在講話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問題,找出新的目標,能夠獲得意外的收獲,做出成績。

當然,要想真正克服當眾講話的恐懼,就必須擁有積極的心理。當眾講話作為一門藝術,雖然是由多種理論、知識凝結而成的,但僅僅做一個博學多識的秀才還不夠,還要能把自己肚子裏的博學說出來,所以,當眾講話,歸根結底離不開實踐,需要在實踐中鍛煉、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在實踐中應用與提高。在剛剛開始當眾講話的時候,不能總是被消極的思想控製,滿腦子都是“我也不是權威,如果講錯了,別人會笑話我的”。“如果我的話被聽眾駁斥了怎麼辦?”等等,這種消極的思想隻會挫傷你當眾講話的勇氣,使你畏首畏尾、不敢前行。

美國著名教授詹姆士說:“普通人隻發展了他蘊藏能力的1/10。與我們應當做出的成就相比較,我們不過是半醒著,我們隻利用了我們身心資源的一小部分……”而要最大限度地開發一個人的潛能,第一步就是“有效地說話”,突破講話時的恐懼心理,釋放自己、充滿自信,加強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外在世界交流的機會,而在這種不斷地演講中,你的恐懼自然而然也會隨之消失了,你的潛能也就隨之發揮出來了。

管理者當眾演講要求管理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因為心理素質是決定你的講話能否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之一。比如,很多人都認為影響體育比賽勝負的主要因素是技能上的差別,其實並非如此,大量事實證明:心理力量的強弱與否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見了強隊就膽戰心驚,見了弱隊又時刻擔心輸了而丟麵子”,這就是心理方麵的問題了。詹納曾在1976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獲得了10項全能金牌,但在他回答記者詢問的時候,說:“奧林匹克水平的比賽,對水平相差不多的運動員來說,大約有20%是身體方麵的競技,80%是心理的挑戰與抗衡。”可見心理因素作用之大,而對於當眾講話的管理者來說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