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怎樣讓孩子接受你的批評(1 / 3)

第二章怎樣讓孩子接受你的批評

在采取適當教育的同時,可以讓孩子自由發展嗎?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破壞孩子本身所具有的欲望和好奇心,同時又要進行適當的引導。

大人強製性地要孩子做“好孩子”是很簡單的。但是,結果呢?孩子也許會對新鮮事物失去好奇心,從不想積極主動地去做事。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把“鼓勵孩子做某事”和“批評孩子”這兩點放在一起來考慮。例如,孩子把你的東西當玩具,你很生氣,不要隻說一句“不能玩”就完結了事,這樣他會非常生氣,也會想著法子對抗你。但是,如果你說:“這個給你玩。”(你換一樣東西給他玩)他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另一件東西上,而不是對抗你。

在製止孩子做不可以做的事的同時,也要尊重孩子想做事的心情。以這樣的心理來教育孩子,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就更為深厚了。

批評後,孩子一哭就心軟了,於是又去哄他,這樣行嗎?

對孩子進行嚴格批評後,看到孩子很委屈的樣子,然後自己就心軟了,這其實是很平常的事。

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家長經常出現這兩種矛盾心理:一方麵擔心輕微的批評達不到效果,另一方麵又擔心自己的批評過於嚴厲。所以家長要根據不同的情況調整相應的批評方式,可以一邊觀察孩子的狀態,一邊稍稍調整批評的尺度,既不會過於嚴格,也不會變成放任不管,孩子就會健康的成長。

無論我說什麼孩子都不聽,該怎麼辦呢?

對於不同年齡的孩子,批評的內容和批評的方式理應有所區別。為了避免“徒勞的批評”,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的發展情況。

孩子在2歲左右常常會出現“無論怎麼說都不聽”,或者“說一次後就不聽了”等令人難以處理的問題。 這時,父母不要和孩子一樣感情用事。過了這個時期,等到孩子能理解一定程度的語言後,教育就會變得相對輕鬆些。

孩子還小,所以就不用批評。這種觀點對嗎?

從孩子發展的情況來看,毫無道理的批評是沒有意義的。不過,片麵地認為孩子還小就不用批評,這樣也是不對的。

如果是嬰兒,應該做到盡量不批評,因為他幾乎沒有善惡判斷力。但是,這並不是說放任不管。就算是1歲的孩子,如果他犯了錯誤,也應該告訴他:“不可以這樣哦!”從而製止他的行為。當然,認為批評一次孩子就會明白,從而使他停止再犯同樣的錯誤,那是不可能的,要耐心地教育孩子。

批評孩子應該采取什麼樣的方式

不同的孩子所能接受的批評方式是不同的,要結合孩子的個性使用不同的批評方式。

(1)挨批時默不作聲

對於稍微被批評一下就眼淚汪汪的孩子,批評的“度”要輕一些。過於強硬的言辭,或者大聲嗬斥、打罵這一類過激的批評方式,對這種孩子反而會起到反作用。

對於這樣的孩子,還是不要直接批評,采取批評與鼓勵相結合的方式比較好。如,可以對他說:“你這一次做得好,如果能……那就更好了!”

(2)受到批評也沒反應

這種類型的孩子一般比較開朗,家長可以果斷地批評,不必猶豫。對於一些嚴重的錯誤,一定要嚴厲批評。父母表現出的認真嚴肅的態度一定能夠傳染給孩子。

(3)一旦被批評就反抗

反抗是一種防衛反應,是為了保護自己。一旦被批評就反抗的孩子,其實是很容易受傷的孩子。

對於這樣的孩子,用壓製的批評方法會產生反作用。你可以這樣說:“我知道其實你是想改過的,是嗎?”以一種平和的態度來教育他可能更有效些。

夫妻二人對孩子的批評方法完全不同,這樣有問題嗎?

由於性別、出身等多方麵的原因,夫妻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出現分歧也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如果爸爸對孩子說“不喜歡做的事就別做”,而媽媽卻批評孩子說“這是你應該做的事,你必須做”,孩子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就會無所適從。因此,在教育孩子方麵,父母應該通過好好商量,製定一個自己家裏的教育方針為好。

批評孩子的時候,別人可以插嘴嗎?

原則上,批評孩子的時候,其他人還是不要插嘴為好。對於特別小的孩子,被兩個大人一起批評是很可憐的。應該一個人批評,另一個站在保護孩子的立場上比較好。

另外,不要說一些如“不要為一點小事就那麼嚴厲地指責”之類的庇護孩子的話,也不要責備批評孩子的一方批評得太嚴厲了,這樣很容易使批評人變得情緒化。如果有不同意見,可以過後在大人之間慢慢再說。

批評孩子的時候,孩子的祖父母阻攔,應該怎麼辦?

父母認為應該批評,祖父母則認為沒有必要,這樣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即便是祖父母,最好也不要插嘴。關於這一點,希望父母能好好地與祖父母溝通,如果有不同意見,可以在其他場合商量解決。

孩子犯了錯,如果有他人在場,可以批評嗎?

如果孩子做了錯事,就要及時、當場提出批評。特別是1歲左右的孩子,不到1分鍾,他就會把剛才發生的事忘掉。

孩子到了五六歲的時候,確實會在意別人的目光。但是,即使到了這樣的年齡,若真的做了錯事,也要當場批評他:“這樣做是不對的,你不應該這樣!”父母還應該注意一點:盡量用簡短且嚴厲的批評語言製止孩子的行為,不要沒完沒了地嗬斥,因為孩子是最厭倦父母這種批評方式的。

父母煩惱

作為父親或母親的你,是不是也有以下疑問:

“我斜著眼睛嚴肅地批評孩子,孩子卻一直在開心地笑。孩子以為我在和他開玩笑,我該怎麼辦呢?”

“我的孩子踢打同班的小朋友,我氣不過,打過他幾次,可他就是改不了,我該怎麼辦?”

“我曾經很認真地對孩子說:‘你要是不聽話,晚上睡覺的時候媽媽就變沒了。’結果他非常害怕,眼淚汪汪地說:‘不行。’孩子顯得更加恐懼。我想,自己是不是說過頭了?”

下麵是幾位家長的切身體驗:

案例一

我的孩子愛惹事,經常把比他小的孩子打倒。“小朋友之間要團結,不要打架,你不要欺負別人!”這樣的話,我也不知道說過多少遍了,但他也就當時聽聽,過一會兒就忘了。

光用嘴說他不聽,我就揍他。至今為止,我已經把能想到的方法都用過了,還是沒有效果。

案例二

在超市購物時,孩子纏著要買他想要的糕點和玩具,我就一味堅持“絕對不買”。且對兒子進行嚴厲的批評,其他事情也是如此。這樣一來,兒子確實變成“很聽話的孩子”。

但是他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問我:“可以嗎?”而且一旦犯了錯,他就會想辦法說謊隱瞞。我一看到兒子這樣子,就會覺得這是我的教育方法導致孩子變成這樣神經質的,因此我很痛苦。

案例三

自從兒子出生後,我發現女兒就變了,無論做什麼都要和小弟弟爭搶。我給兒子喂奶,她就說:“我也想吃!”如果我抱小的孩子,她就會叫道:“我也要抱!”剛開始的時候,我會盡量地滿足她。可是,一而再、再而三,我就無法滿足她的全部要求……如果我哄小的孩子睡覺的時候,她一直在旁邊纏著我,我就會很生氣,如果我說話她不聽,我就會忍不住揍她。

案例一,家長在一次次勸說無效後,就開始了打罵;案例二,因為家長對孩子過度批評,導致了兒子產生了依賴心理;案例三,家長麵對纏磨人的孩子實在沒辦法了,也隻剩下打罵這一招。

通過以上案例,我們清楚地看出家長的困惑。在孩子犯錯誤後,他們都對孩子進行了教育批評。可是,他們的教育批評並沒有得到預想的效果,最後發展到打罵孩子,而孩子也並沒有因此而改變。這些問題歸結為一點,那就是家長沒有掌握正確的批評方式,或者說沒有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批評方式。

現在,請各位家長想一想,也許你經常批評孩子,可是孩子對於你的批評是怎樣看待的呢?效果怎麼樣呢?

換位思考

現在請你站在孩子的立場想一想,麵對父母的指責或打罵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假如你就是案例一中的那個孩子,你的感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你就是案例二中的那個孩子,你的感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你就是案例三中的那個孩子,你的感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在,還原到父母的角色,請你想一想,究竟是什麼原因觸怒了你,才導致你打罵孩子呢?

例如案例一中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案例二中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案例三中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不同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會有所不同,所以對孩子的要求也不盡相同,當孩子沒有達到他們的要求時,他們大多數會用下麵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讀每個例子的時候,你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孩子,仔細體會這些話給你帶來的是什麼樣的感受。

1.責罵

“夠了,你就這麼笨!”

“敢和媽媽算賬,你這個小東西長本事了!”

如果我是孩子,我會這樣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