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怎樣讓孩子接受你的批評(2 / 3)

2.恐嚇

“你還不明白嗎,要是還不明白我可要揍你了!”

“再罵人,我縫住你的嘴!”

如果我是孩子,我會這樣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說教

“你這個孩子真是煩死人了,一會兒要吃東西,一會兒又要睡覺,你到底要幹嗎,還有沒有個頭?……”

如果我是孩子,我會這樣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比

“你說說你,我給你好吃、好穿,可你就拿這個成績回報我嗎?你看看人家王剛,又乖又懂事,你什麼時候能夠學學人家?”

“你真是一個討厭的孩子,要是你有你哥的一半我也就省心了!”

如果我是孩子,我會這樣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在,你已經寫下了你自己的感受,也許你會驚訝於父母的一句話竟然會對你造成這樣大的影響,所以你迫切地想知道幼小的孩子在同樣的情況下會怎麼想。據調查,孩子們通常會產生如下的想法。

責罵:

○“真煩人!”

○“你聰明,要麼你做呀!”

○“我就是這麼笨,怎麼了?”

○“我為什麼這麼笨呀!”

恐嚇:

○“我就是不明白,你能拿我怎麼樣!”

○“爸爸真可怕!”

○“你不愛我了!”

○“你嚇唬我,我才不信呢!”

說教:

○“我煩死了!”

○“愛怎麼說怎麼說!”

○“真想快點兒‘飛’出去!”

對比:

○“他好,那你要他去啊!”

○“我真沒用!”

通過上麵的練習,我們已經體會到孩子的真切感受。當成人用以上幾種方式對待孩子的時候——而且這幾種方式幾乎是成人不假思索、遇到事情就慣用的方式,他們會以自私、懦弱、無賴、逆反等方式來應對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們的表現更加複雜多變,家長已經無法應付。

父母批評孩子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夠懂道理,可是他們忘了一點: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用幾分鍾的時間就可以了,可是讓孩子認可這個道理,並且按照這個道理去指揮自己的行為,這才是最重要,也是需要父母的耐心與技巧的。

下麵是專家提供的技巧,這些方法能夠有效避免孩子們的自私、懦弱、無賴、逆反等抵觸情緒,讓孩子們從內心接受家長的批評,並在行動中切實改變自己。

讓孩子接受批評的7個技巧

1.批評對事不對人

批評孩子,要針對孩子具體的錯誤思想與行為,而不能隨意自由展開,不要任意發揮自己的想象,對錯誤的後果大肆渲染或者把孩子以前的錯誤統統數落一遍。這樣極容易讓孩子反感,孩子會認為,你總是盯著他的問題不放,看不到他的長處。

媽媽正在做飯,揚揚很想幫助媽媽。

孩子:媽媽您做什麼呢?

媽媽:媽媽正在忙,你先去看會兒電視!

孩子:電視不好看,要不媽媽,我幫你剝蒜吧?

媽媽:你別在這兒搗亂了,快出去!

孩子:我不!

(這時揚揚一不小心,把碟子打碎了。)

媽媽:你這個孩子除了會搗亂,還會幹點什麼!真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上次你把鹽弄撒了,這次又打碎碟子!

(孩子這時候大哭了起來。)

這種結尾在生活中非常常見,可是如果換一種說法會怎樣呢?

(同樣是揚揚失手打碎了碟子。)

媽媽:看到你的錯誤了吧,你現在並不能幫到媽媽,趕快到客廳裏去吧!

孩子:媽媽,對不起!我知道了。

方法運用

有一個10歲的男孩子,做作業、穿衣服、吃飯等節奏較慢。他的母親是個急性子,看到孩子慢條斯理,開口就來了一句:“你真是一個磨蹭的孩子,就你這樣什麼也幹不好!”母親越是抱怨,孩子就越磨蹭,結果母子之間產生了隔閡。

為此,這位母親專門去向一位教育專家求教。教育專家告訴她:“你的孩子做事雖然慢一些,但該做的事都做了,並且做得都很好。你為什麼還要責備孩子呢?孩子正處於成長階段,反應速度快慢不均,對其做事效率不應該太強求。”

專家的告誡大有深意。後來母親就改變了對孩子的態度。當孩子再磨蹭的時候,她說:“孩子,能快一點嗎?你要是再磨蹭,媽媽上班就要遲到了!”

當然僅憑媽媽的幾句話,未必能使孩子發生有效的改變。這位母親給孩子提供一個“時間表”,如限定孩子15分鍾之內把作業做完,孩子的效率明顯提高了。因為一個人在限定了時間之後,便會精力集中,熱情高漲,這就是所謂“限定時間效應”。這位母親批評孩子時,目光集中在事情上,而不是孩子這個人身上,使得孩子得到了有效的改變。

2.變換一種說法

批評孩子時要避免使用同樣的語言,因為反複說同樣的話,會讓孩子產生一種習慣性的模糊聽覺,這樣的話孩子盡管在聽,可是根本不入心。所以盡管孩子犯了同樣的錯誤,家長也要學會變換不同的說法。

已經很晚了,可是孩子還在看電視。

媽媽:都11點了,還看,快點睡覺去!

孩子:我還想再看會兒!

這是大多數家長慣用的說法,同樣的意思,變換一種說法會有什麼樣的效果呢?

媽媽:你哥哥都已經睡覺了,你還不去睡?

孩子:哦,我也馬上就去!

孩子可能會有些不情願,可是孩子真的會照你說的去做。

方法運用

有一個13歲的男孩,母親不再給他零花錢,他沒錢打遊戲機,便對母親很反感。母親說什麼他都不聽,事事與母親對著幹。這位母親說:“為了讓孩子學習、生活得愉快,我經受的艱辛都不讓孩子知道,沒想到他現在這樣對待我。”

後來,在外地打工的父親回來了,他把自己的艱辛和經曆都告訴孩子,不久之後,媽媽發現孩子變乖了許多。有人問孩子的爸爸是怎麼回事。孩子的爸爸說:“小孩子也是人啊,很多問題,你隻要換一種說法,別老用一套話批評他,他就不會反感,就會耐心地聽你的話了。我換一種說法,把我自己做事的艱難告訴他,讓他理解了我,也就願意配合我了。”

3.先表揚後批評

孩子做錯事以後,許多父母先嚴厲地批評,以為這樣孩子才能記住,最後再用一句讚美的話結尾。盡管這也不失為一種教育孩子的技巧,但是你可以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如果你正遭受嚴厲的批評,最後也隻有一句讚美,你聽進去的概率有多大?很明顯這最後的讚美,不僅是多餘的,反而會使你聽著更加刺耳。這種批評沒有建設性,隻有破壞性。

東東是一個粗心的孩子,經常忘記做作業,並且做完作業也不知道檢查。這一天爸爸實在看不過去了,就批評了他幾句。

爸爸:你是怎麼做作業的,怎麼這麼多錯?我就知道你死不悔改!

孩子:……

(孩子抽噎起來,家長也知道自己的話有點過火了。)

爸爸:好了,別哭了,你是一個知道努力的孩子,改了不就行了!

麵對孩子的沉默,家長會更加生氣,於是話說過了頭,然而家長通常又會後悔,最後又補上一句讚美孩子的話,可是結果於事無補。如果變換一種說法會有怎樣的效果呢?

爸爸:哎喲,你的作業怎麼這麼多錯啊?!

孩子:……

爸爸:不過我聽老師說你最近表現不錯,作業也能按時完成,上課也挺認真的,不過還是有一點,要是你能做完作業也檢查檢查,降低作業的出錯率,那就更好了!

孩子:爸爸,我知道錯了,下次一定改正!

方法運用

小龍是個聰明且調皮的男孩,經常會出現許多“小問題”,製造諸多“麻煩”。

這一天,媽媽剛剛回家,聽到爸爸正在生氣地指責小龍:“沒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就跑出去玩!說你多少次了,你怎麼老是這樣!”

媽媽瞧瞧小龍,他正滿不在乎地撅著嘴,滿臉的不服氣和不情願。為了緩和僵局,媽媽若有所思地說道:“每個人都有缺點的,可每個人身上也是有優點的啊!”

爸爸領會了媽媽的意思,定神後說:“是啊,其實小龍身上有許多優點,比如很愛勞動,喜歡主動幫助朋友。”

媽媽接著說:“還有呢,做事情很認真,學本領很聰明呢。”

小龍本來以為媽媽也會批評自己,誰知她竟然誇獎自己。這時,他被爸爸媽媽誇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最後媽媽說:“小龍有這麼多優點我們也很為你驕傲,如果能將自己的缺點改掉變成優點,那麼小龍會是個了不起的人,大家會對你另眼相看的。”

聽了媽媽的一席話,小龍輕輕點點頭,若有所思。

從此之後,小龍的很多“毛病“果然都改掉了。

4.小聲責備

心理學證明,溫和的問答能夠消除憤怒。同樣,溫和的批評也能夠提高孩子對自己錯誤的認知程度。換句話說,壓低聲音來批評孩子,不僅給孩子理智的感覺,也能使自己回歸理智。這樣,父母的批評才能不受自己感情的支配,才能冷靜地觀察孩子,引導孩子回歸理性。

方法運用一

超超是一個頑皮的孩子,不願意做功課,就喜歡看電視。這天超超又在看他喜歡的動畫片。

媽媽:功課不做,就隻知道看電視,快把電視給我關掉,做作業去!(大聲責備)

超超仍然坐在那裏,一動不動,很顯然他是在對抗家長。可是變換一種說法,效果又會怎樣呢?

媽媽:超超,已經很晚了,可是你的作業似乎忘做了吧?(態度溫和)

孩子:哦,那我再看一會兒再去做?

媽媽:可以啊,如果你想挨老師批評的話。

孩子想了想,還是關掉了電視機去寫作業去了。

方法運用二

媽媽有一個正讀小學四年級的女兒。

有一天女兒放學回家,媽媽問她:“你到哪兒去了?怎麼晚了一個多鍾頭到家?”

女兒說:“我和同學一起到張小葉家玩去了。”

媽媽很生氣地說:“你知不知道我很擔心?以後放學後就回家做功課,不要到處去玩!”女兒聽了臉色很難看,扭頭就回自己房間去了。

媽媽開始認識到自己說話的語氣不好,就去谘詢專家。專家聽了媽媽的情況後,給她開了一個“藥方”:多傾聽孩子的訴說,放低聲音。

一天,女兒放學回來說:“媽!我好難過,今天考試考壞了。”媽媽聽了,不再高聲責怪,而是停下手邊的工作,坐下來溫和地對女兒說:“願意說給我聽嗎?”

女兒看了看媽媽,把自己考試考砸的情況給媽媽講了。媽媽聽後,和女兒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並和女兒一起製定了相應的補救措施。

聽完女兒的訴說,和女兒分析完情況,已經是深夜了。女兒感激地投入媽媽的懷抱說:“媽媽你真好!”那一刻,媽媽的嘴角也浮現出了幸福的笑容。

5.點明孩子錯誤行為的後果

孩子犯錯誤後,其實內心是充滿愧疚和不安的,這時候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時機。如果父母隻是指責孩子的錯誤行為,很容易使孩子產生對抗心理;如果指出孩子不當行為的後果,說不定孩子會自己反思。

陽陽很調皮,這天他又與一個小夥伴打架了。

爸爸:誰讓你打架的,看我不打你!

孩子:是他先打我的!

爸爸:你還有理了,是吧?別人都告訴我了,你別不承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