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如何對待孩子的想法與感受(2 / 3)

案例三

4歲的亮亮撅著嘴說:“媽媽一直不喜歡我周圍的小夥伴。她說明明說話結巴,彭剛長得醜,肖肖腦筋不好使,李景嘴又太饞。反正在她嘴裏沒有一個好的。更讓我不高興的是,她要求我不跟他們玩,還生怕我被他們‘帶壞’。而實際上他們都是既可愛又誠實的好孩子。我為媽媽感到害臊。”

案例四

有一個6歲的孩子,剛從奶奶家回到父母身邊。有一天,母親炒了一盤雞蛋,端到桌子上,接著進廚房繼續炒別的菜,等母親再次來到桌旁時,孩子已把雞蛋吃得精光。但媽媽並未責罵他,隻對他說:“父母都還沒有吃,你怎麼可以一個人把雞蛋都吃光了呢?”孩子不吭聲,卻在一旁悄悄掉眼淚。母親問:“你這孩子怎麼這樣,我又沒訓斥你,你還哭?”

這位母親說:“現在的孩子是怎麼了,什麼事情光想著自己,我稍微說他兩句,就掉眼淚……”

你是否感覺到這些事情就發生在自己身邊,而且僅僅以上幾種就讓你感到頭疼?也許你的生活中遇到的是更加棘手的難題。

各位父母,當碰到這種情況時,你會怎麼辦?惱羞成怒?聽之任之,還是拳腳相加?……是這樣的嗎?這樣能解決問題嗎?難道就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嗎?

相信各位做父母的會問:我們怎樣才能讓孩子願意向我們傾訴他們的感受呢?我們其實並不想漠視孩子,並不想對孩子的感受置之不理……相信這樣的問題你會有一大堆。

在親子關係中,孩子和我們處在兩個不同的思維體係中,我們要求孩子聽從父母的話,要求孩子按照我們的吩咐去做,要求孩子接受自己對待事物的觀點……恰恰是這一點,讓我們忽視了孩子作為個體的存在。孩子的聲音隨處可聞,但很少有成人真正重視並傾聽他們的意見。

人類社會對孩子的認識麵臨著一場革命:從前,人們認為孩子有特殊需要,必須給予他們特殊保護。現在,新的觀念已經讓人們確信孩子與成人享有相同的權利——公民的、政治的、社會的、文化的和經濟的權利。也就是說,以前人們常說“保護孩子”,現在我們更應該提倡在“保護孩子”之前加上“尊重孩子”。孩子是享有與成人同等權利的人,因此作為人,孩子和成人一樣首先應當得到尊重。

但是,尊重孩子的前提是把孩子視為獨立於父母之外的個體的存在。也許你要說了:我並不是不想了解孩子,而是不知道如何了解孩子。當我主動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是孩子首先拒絕的……你說的是事實,但不是事情的本質。請想一下,在這種情況發生之前,你的孩子是不是曾經滔滔不絕地給你說過他在學校發生的事情?你的孩子是不是樂於告訴你他心中的秘密?你的孩子在遇到一些小問題的時候,是不是想讓你給他解決問題的建議……而你是如何做的呢?置之不理還是認真傾聽?直接否定還是與孩子共同思考?

如何正確地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是每個父母都需要認真學習的課程。但是,首先你要做的,也許就是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孩子。

換位思考

也許你會覺得自己已經很替孩子著想了,但是你忘了一點,即那隻是你的感受,並不代表孩子。

下麵你靜下心來想一想,在這一天當中,你說的哪些話否定了孩子,並沒有真正地理解孩子的感受。

孩子:我很困,我想再睡一會兒,媽媽。

父母:(否定想法)……

孩子:媽媽,我今天不想上學去了。

父母:(否定想法)……

孩子:媽媽,我們同學都有《藍精靈》畫冊,我也想要。

父母:(否定想法)……

孩子:今天老師講的課真沒意思!

父母:(否定想法)……

孩子:小胖搶我鉛筆了。

父母:(否定想法)……

你的答案有可能是:

“你這個懶蟲,快點起來!”

“說什麼呢你,我們供你上學容易嗎,不想去就不去?趕緊走!”

“你怎麼這樣愛慕虛榮,別人有,你就也要啊?”

“我又不是沒聽過你們老師講的課,是你上課沒認真聽講吧?”

“不要說謊,小胖怎麼可能搶你的鉛筆,一定是你欺負他了吧?”

對於這些脫口而出的話,也許你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恰當,但是在你這樣說的時候,孩子會怎麼想呢?

下麵的練習可以幫助你了解,當你的感受被人否定以後,你會有什麼樣的想法。

正確對待孩子想法與感受的4個技巧

1.光聽不說

孩子向你訴說時,你應安靜、專心地傾聽,但不必給予評判。你不必接受孩子的所有表現行為,而隻是接受他的感受。

場景一

兒子:爸爸,今天老師表揚我了!

爸爸:……

兒子:爸爸,你在聽我說話嗎?

爸爸:我正忙著呢,你有什麼事快點說!

兒子:我說老師今天表揚我了!

爸爸:……

兒子:爸爸,你能聽我說話嗎?

爸爸:我聽著呢,你說!

兒子:你根本就沒聽我說,我不說了!

場景二

兒子:爸爸,今天老師表揚我了!

爸爸:哦!(同時轉過身麵向孩子)

兒子:因為我今天把李芳弄壞的玩具修好了,別人都不知道怎麼修。

(父親微笑,始終麵對著孩子)

兒子:我是不是還挺聰明的?因為這對於我來說實在是小事,太小的一個問題。

父親點頭表示讚同。

方法運用

在作文課上,孩子寫出了一篇非常優秀的作文,問題是老師認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寫不出這樣的作文,懷疑他抄襲了。孩子感到很委屈,回到了家……

孩子:我不想再上學去了!

家長:孩子,你生氣了?

孩子:我再也不想上李老師的課了!

家長:你生李老師的氣了?

孩子:你知道李老師說我什麼了嗎?他說我寫不出那麼好的作文!

家長:哦?

孩子:他說按照我們現在的水平,根本寫不出這樣的文章。

家長:是嗎?

孩子:不過我也沒向他解釋……也許我該解釋一下。

家長:你覺得你告訴老師他會相信嗎?

孩子:不知道,但是如果我不告訴他,他肯定不會相信我的。所以我還得告訴老師,不管老師相不相信我。

2.讓孩子感受到你在聽

當孩子開口向父母講話時,父母不僅應停下手中正在做的事情,還應該轉向他,保持目光接觸,仔細地聽。同時還要通過點頭或不時以“嗯……”“是呀……”“這麼回事呀……”等詞語來回應他的感受,顯示父母對他的注意。

場景一

女兒:媽媽,今天肖蘭不和我一塊玩了,她說我把她的玩具弄壞了。

媽媽:那你說是不是你弄壞的?

女兒:真的不是我,她給我的時候就已經壞了,我隻是告訴了她。

媽媽:我告訴你多少遍了,不要玩別人的東西,這次惹禍了吧?

女兒:我說過了媽媽,那真的不是我弄壞的。(跑開)

場景二

女兒:媽媽,今天肖蘭不和我一塊玩了,她說我把她的玩具弄壞了。

媽媽:哦?(同時注視孩子的眼睛)

女兒:她給我的時候就已經壞了,後來她又這樣說,我挺生氣的,她也挺生氣的,我們就各自走開了。

媽媽:噢,是這樣啊!

女兒:也許我應該先道歉再解釋,因為我今天的態度也不好,我一定要向肖蘭道歉,她應該會原諒我的,我明天就這麼做。

方法運用

傍晚,孩子放學回家,看起來很沮喪。

家長:回來了!

孩子:媽媽,是不是我錯了?

家長:啊?

(這時家長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專注地望著孩子)

孩子:我當時真的挺生氣的,媽媽。南南他總是擋著我,明明是傳給我的球,他總是搶,我當時挺生氣的,所以就和他打了起來。

家長:你的意思是什麼?

孩子:我……我想和他說聲對不起,畢竟是我先動手的……

家長:孩子,你應該為自己犯的錯負責任。

3.告訴孩子你所聽到的

僅僅傾聽和理解是不夠的,父母還必須用語言對他所說、所想及所感的事情作出反應。但盡量不要逐字重複孩子說過的話,應使用相似的話來表現相同的意思。

場景一

女兒:媽媽,我不讓姐姐離開!

媽媽:可是姐姐必須離開,她還要上學。

女兒:我就是不讓姐姐離開!(哭泣)

媽媽:別哭了,哭也沒用!

女兒:我不讓姐姐離開!

媽媽:你別無理取鬧!

場景二

女兒:媽媽,我不讓姐姐離開!

媽媽:媽媽也希望這樣,我也不想讓她走,孩子!

女兒:姐姐還會再來咱們家玩嗎?

媽媽:你是希望姐姐還來咱們家玩?你真的挺喜歡姐姐的!

女兒:我和姐姐在一起真的很開心!

方法運用

小慶今年11歲了,說話比較衝,經常和別的孩子鬧矛盾。這天,小慶回到家,一聲不吭地躺在床上,媽媽趕緊向他問話。

媽媽:看起來,你好像很不高興?

兒子:……

媽媽:如果你願意說的話,媽媽願意聽!

兒子:……曉明打我了。

媽媽:你是說咱們的鄰居曉明嗎?

兒子:是呀,就是他!他借我的鉛筆刀不還,還要打我。

媽媽:你是說曉明借東西不還,還打你?

兒子:嗯。就是今天上午的事,我去要我前幾天借給他的鉛筆刀,可是他不願意還我!

媽媽:事情僅僅是這樣嗎?

兒子:也不是,當時我說話的語氣比較衝,我說:借別人的東西,用完了,就主動還唄,還讓我來要,你還想再用嗎?

媽媽:媽媽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自己沒有錯嗎?

兒子:我也有錯,我當時半開玩笑地打了他一下,可是我沒想到他會當真。

媽媽:你是說你隻是開玩笑,可是他當真了?

兒子:是的,不過以後我真的應該注意點。

4.嚐試著確認孩子的想法或感受

在仔細聽取孩子的訴說後,對他的感受進行猜測並試著確認。當猜測不正確時,應鼓勵孩子幫助父母糾正錯誤。

場景一

兒子:爸爸,我昨天做了一個噩夢。

爸爸:小孩子別說不吉利的話!

兒子:我夢見小明的小狗,它咬我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