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放眼未來讓輝煌繼續下去(1 / 3)

第十六章 放眼未來讓輝煌繼續下去

機會在何處?未來在何處?我們企業的明天在何處?這是創二代在企業創業階段與發展階段的每一時刻都必須要思考的問題,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必須保持清醒的意識:有遠見者方可得天下。如果我們不想如寒號鳥般再一日日地得過且過、居安而不知思危的意識與行動的雙重懶惰夾擊中死亡,我們就要具有高瞻遠矚的戰略思想,挖掘機會,創造機會,一步步、一級級地為明天的發展創造登極輝煌的天梯。創二代,我們的創業夢想是在創業取得初步成功的初始階段戛然而止,還是想向未來挑戰,建築我們理想與人生的輝煌?如果我們的夢想是執著而堅定的,如果我們不想成為公眾所評判的“拿著父輩的資金玩創業遊戲”的質疑對象,我們就放手開拓一片屬於我們自己的天空。而前提是,在放手之前,必須先“放眼”,隻有“放眼”才可發現機會,發現道路,認定我們前進的目標與方向。創二代,讓我們以執著、以能力、以才幹、以智慧與敏銳放眼未來,將輝煌進行到底。

黃金法則91:步步為營,穩中求勝

很多時候,尤其在創業初期,求勝心切,會是我們創二代所共有的一種求功心理,而急功近利往往會導致適得其反的不良結果。企業從創業到發展,就如同一粒種子的發芽、破土、成長、開花、結果,這一培育的過程需要我們步步為營,充分準備,否則會導致“拔苗助長”的嚴重惡果。

《三國演義》中說:“可激勸士卒,拔寨前進,步步為營,誘淵來戰而擒之。”強調的就是穩紮穩打,積石成城,穩中求勝。步步為營的最大忌諱就是非理性的躍進行為,即切忌操之過急。

在企業的經營與決策、戰略出擊中,步步為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魯莽行事的結果是什麼?自然是失誤與錯誤,直接會危及企業的發展命運、甚至是生死存亡。企業的每一個決策都是決定企業利益與企業命運的關鍵,沒有精確的思考,充分的準備,科學的合理分析,與現實而可行性條件的積累,是無法保證一個決策的有效實施的,而其很有可能會因為缺乏充分的準備與周密的部署而給企業發展與企業利益造成惡性結果。

創二代是激情燃燒的一代青年,是意氣奮發的一代有為青年在激情與鬥誌的綜合作用下,難免會做出衝動性的抉擇,但我們要知道,這哪怕隻有一點的“衝動性”也是企業發展的大忌。生活中需要激情時,我們固然可以激情,但創業中需要謹慎時,我們必須謹慎。步步為營、穩中求勝,才可保證企業這艘航船在汪洋之中不偏離航道,減少觸礁的風險。尤其在創業初期,求勝心急切的創二代,難免有一種期盼企業迅速成長的欲望,但期望歸期望,行動上萬不可出現“拔苗助長”的愚蠢行動,不計現實的催促企業成長,其行為與結果就是“拔苗助長”。

一方麵,步步為營的意義在於不冒失前進,不魯莽行事,即在決策中謹慎行事;另一方麵,步步為營的意義在於,有備而戰,做好長遠發展規劃,包括企業的長遠發展戰略、企業的各種風險防範、企業的現實條件發展與創造、企業人才的培養、技術的革新以及企業管理者自身素質與能力的培養與提升等多方麵積累工作。

總體來說,創業,不是想做就做,想如何操控就如何操控,要有充分的準備,合理的規劃,有目標有步驟的實施,不是憑著一腔熱血想如何就如何。在校大學生胡騰的創業失敗就是血的教訓。

2000年9月,胡騰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由於畢業後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胡騰內心便產生了創業的衝動。2003年7月,胡騰詳細寫了一份籌辦公司的計劃書,然而深諳市場風險的父母堅決反對。父母這關沒有通過,胡騰便找到姨父談了自己的想法,姨父被胡騰創業的激情所感動,決定支援他3萬元。在姨父的遊說下,胡騰的父母終於鬆了口,給了他5萬元的創業資金。於是胡騰便在武漢成立了一家公司。首先胡騰找了兩個大學同學來做助理,又在一些高校聘請了24名代理,每月工資是200元的底薪,外加每張0.1元的傳單派送費,他是按北京的通行價格來實施的,在實際運作中,胡騰才發現,按當地標準,這些工作僅需50元的底薪便足夠了。之後,為了擴大公司的宣傳麵,便開始決定做廣告和印宣傳單。可是由於對宣傳單的印刷與費用的不了解,8000元的預算僅印製了3種宣傳品,而當時,其他公司8000元要印刷至少六七種宣傳品。之後,胡騰因為一連決策失誤,不禁有些慌亂,盲目地在學校招學生做代銷,可是學生或者不敢來,或者拿了底薪後無法給公司帶來預期利益。就這樣一波三折,加之當初在武漢租辦公樓、近半年之久的生活費、公關費,胡騰的創業資金便基本所剩無幾了。在不得已的情形下,胡騰隻好離開武漢,回到北京。這次創業失敗,給胡騰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在胡騰的整個創業過程中,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發展計劃,沒有詳細的企業規劃,甚至極度缺乏對於相關資料的調查與了解。例如,胡騰給代理的底薪與提層,沒有事先了解武漢的相關薪資標準;再如胡騰的宣傳品印製的費用支付,也沒有對於相關行情做個調查了解。在創業的後起階段,胡騰因為前期的不順給心理造成的負麵影響,盲目行事,導致了公司利益無法實現。胡騰的整個創業過程,都缺乏周密的準備,詳細的規劃,而且在缺乏準備的基礎上冒昧行事,嚴重違背了“步步為營、穩中求勝”的創業必備因素的要求。

從本質上講,胡騰並不知道自己準備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準備怎麼做,更沒有做以準備,從而導致了最終的失敗。胡騰的教訓深刻的,留給我們的創二代的思考更是深遠的。

任何事情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就如同一粒種子的發芽、破土、成長、開花、結果,這需要一個過程,而我們作為這粒種子的培育人,要做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積極的有步驟的給它灌溉、施肥、除草,之後是等待最後的豐收。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在任何一個步驟沒有準備,在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失誤,在等待的過程中“拔苗助長”,導致的就是辛苦培育的失敗。步步為營,穩中求勝,才是創業發展過程中走向成功的必循法則。

黃金法則92:機會無處不在,

有遠見者得天下

作家喬治·已納說:“遠見是在心中浮現的將來的事物可能或者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圖畫。”機會無處不在,但機會永遠不會以“天上掉餡餅”的形式直接落入我們的囊中。獲取機會,需要我們對機會的敏銳認知、不失時機的把握。而遠見,是瞄準機會的“檢測器”,是我們發掘機會的“法眼”。

巴克斯頓說:“在人生中,也和國際象棋一樣,能聰明地預見的人才能獲勝。”

人生中,機會無處不在,但機會不是直接顯露於人的,需要人以獨到的眼光與敏銳的思維去發掘機會、把握機會,即要求人要具有發掘機會的潛質與眼光。創業,更為如此,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國內、國際經濟市場,如何發掘商機、把握生機尤為重要,這便要求我們創二代在創業與企業的經營發展中,獨具慧眼,高瞻遠矚,放眼天下與未來,做到對企業、大經濟環境的現狀與未來的預測、分析、判斷、有效做好企業的長遠規劃,才可更為有效的利用市場經濟資源與企業自身資源,保證企業的長遠發展。即高瞻遠矚,做有遠見的企業管理人,以遠矚之見發掘潛在的市場商機。

在1985年,英國牛津大學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校方在一次工程檢查後,發現具有350年曆史的學校大會堂的安全性已經出現了問題。其安全性隱患在於,會堂20根由巨大橡木製成的橫梁,已經風幹朽化,失去了支撐的力量,需要立即抽換。校方請來專家,對更換新的橡木橫梁的費用進行了估算,由於如此巨大的橡木特別稀少,預計每根橫梁需要25萬美元,才能妥善完成會堂的修葺工程,但即便這樣也不一定會有把握找到如此巨大的可以作為橫梁的橡木。在經濟壓力與巨大橡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校方急得焦頭爛額,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正在校方籌備費用的時候,有關園藝負責人送來了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使得這次“橫梁危機”迎刃而解。有關園藝負責人前來報告說,在350年前,為牛津大學設計該會堂的建築師,在設計會堂建築時就早已想到了後代會麵臨的困境,所以早早地請園藝人員在學校所擁有的土地上種植了一片橡樹林,現在,每一棵橡樹的尺寸,早就超過了橫梁的所需。建築師在350年前的高瞻遠矚,成功地化解了牛津大學的這次危機。在350年後,英國所有國人,無不感歎這位建築師是一位真正的具有遠見的成功的建築師,牛津大學的領導、教師及學生每每想起橡木橫梁危機,無不感懷,正是這位建築師的遠見之明保證了牛津大學在危機中化險為夷。

作家喬治·已納說:“遠見是在心中的浮現的,將來的事物可能或者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圖畫。”在《韋氏世界英語詞典》中,對遠見的定義是這樣的:見,即為看到物體的能力,我們說一個人視力好,是說他把眼前的物體看得清楚;如果他視力超長,就是能看見遠距離的東西,即為字麵意義上的遠見。但是生活與實踐中,對於遠見一詞的更深的本質的理解,絕非是停留在這一詞的字麵意義之上的。我們所說的遠見真知,已非僅指看得到並非擺在眼前的東西,而是更深層次的理解為看到了別人沒有看到的重大意義的能力,即為看到機會的能力。遠見,對於生活和事業,教給我們的最本質的理解便是:看到機會與看到將來的能力。

在企業創業的初始階段以及企業的日後發展階段,企業管理者的遠見之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未來發展。一方麵,遠見可以使企業預測到危機的存在性與可能性,及時作出防患於未然的籌劃準備,如英國牛津大學會堂的建築師,因遠見而成功的化解了牛津大學在350年後所麵臨的危機;另一方麵,遠見可以發現非遠見者不能發現的潛在機會,可以發掘一切可利用的機會拓展企業的營銷市場與發展空間。從這兩方麵的意義上講,創二代,必須具備遠見之能,以遠見之能規避企業所可能麵臨的風險,為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同時,以遠見之能,在企業所處的競爭環境中挖掘機會、把握機會,拓展可實現企業長遠利益的空間。

創二代,遠見是指引我們走向成功的導航,我們必須時刻記住:機會無處不在,有遠見者才可得天下。

黃金法則93:居安思危,長遠規劃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不用言說,創二代必須明白,我們今天的短暫發展和眼前利益的實現,不代表我們日後的一帆風順與高枕無憂。危機意識是一種人在生存中求以生存與發展的保護方式,在企業的經營發展中,危機意識就是在執行著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的重要使命。在當今競爭無處不在、風雲變幻莫測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如果我們不想在安樂中被競爭對手幹掉,那麼我們必須居安思危,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