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量小失眾友,度大集群朋。”做人大度包容,才能贏得友誼,擴展自己的人脈。也隻有胸懷寬廣的人,才能解人之難,使人樂於信任親近。而胸襟狹窄者則隻會嫉人之才,妒人之能,諷人之缺,譏人之誤,因而在他周圍便會產生一種無形的排擠力,使人對他避而遠之。
為人處世怎樣才能夠做到以和為貴呢?怎樣才能擁有博大的胸懷呢?古人雲:“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山高萬仞,無欲則剛。”我們應該做到“有容”、“無欲”,像大海那樣笑納百川,像高山那樣巍巍矗立。當然,包容之心的形成,並非一日之功,還要靠個人長期的修養。
因為你在某方麵比周圍的朋友出色,難免會遭到他們的嫉妒,這就需要你一“和”了之。“和”“合”以為貴,就是社會學中所說的“異質整合”。包羅萬象的自然萬物,能和諧有序地排列在一起,為人類所利用,都離不開異質整合之功。為人處世以和為貴,能息事寧人,或化幹戈為玉帛,其妙也在於此。
※ 忍非無能,大智可貴 ※
《莫應對》詩雲:“人來罵我逞無明,我若還他便鬥爭。聽似不聞休應對,一支蓮在火中生。”孫真人曰:“忍則百惡自滅,省則禍不及身。”
“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千年來一直為國人所推崇。元代學者吳亮,將古籍中有關“忍”的史例和格言整理、歸納,編輯了一部《忍經》。從一般意義上講,“忍”是一種居家、處事、為官之道。
人生在世,有許多的事情需要忍耐,尤其是在你遭受周圍的人嫉妒的時候。忍是一種眼光,忍是一種胸懷,忍是一種領悟,忍是一種處世謀略,忍是一種生存智慧。懂得忍,才會知道何為不忍。隻知道不忍的人,就像手舞木棒的孩子,一直把自己揮舞得筋疲力盡,卻不知道大多數的揮舞動作,隻是在不斷地浪費自己的體力而已。
劉寬是東漢華陰人,為人很有德量,涵養深厚。有一次,乘牛車外出,遇見有人遺失牛,找上劉寬的牛車來辨認,劉寬默默不言,隨即下車徒步回家。經過片刻,失牛人找到了自己的牛,親自送還劉寬並叩頭謝罪說:“我很羞慚,愧對長者,願任隨長者處罪。”劉寬和顏悅色地說:“世間相類之物,容易認錯,幸勞你送回來,這有什麼好謝罪的呢?”鄰裏都佩服稱讚他這種不與人計較的德量。
劉寬性情溫良,從未發過脾氣,即使在急迫匆忙時,也未曾見他容色嚴厲,言辭急迫。他的夫人也感到奇異,為了試探劉寬的度量,想激他憤怒。有一次正當劉寬要赴會,衣冠裝束整齊時,夫人命侍婢奉肉羹進入,故意翻倒沾汙了劉寬的朝服,劉寬神色不變,仍然祥和關心地慰問侍婢說:“肉羹是否燙傷了你的手?”他的寬宏度量,竟然到此程度,海內聞風都尊稱他為寬厚長者。
劉寬的大度與寬容,我們大多數人都做不到,但是我們在遭到朋友、同事嫉妒的時候,我們可以學一學他的大度與忍讓。這樣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中會少去很多不必要的煩惱與障礙。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異彩紛呈的也是繁雜紛複的,人與人之間難免磕磕碰碰發生摩擦,有時別人會以妒忌為由來傷害我們的心靈。麵對這樣的傷害,是心情抑鬱憤憤不平?是和那傷你的人來一番唇槍舌戰鬥一個魚死網破?最為明智的做法就是對那些嫉妒你的人淡然一笑、不予理會。別人嫉妒你,說明你有比他們優秀的地方,就讓他們嫉妒去吧,別和他們一般見識。
在這個世界上即使你再怎麼小心謹慎如履薄冰,還是會有人對你橫挑鼻子豎挑眼地看不慣。因為你的優秀,別人會把你視為眼中釘肉中刺,麵對這樣的情況,你要怎樣去處理呢?不管別人對你的嫉妒是有意還是無意的,你都應該抱以富有涵養、頗具風度的微笑。
當有人因為嫉妒而向你投去傷害時,你難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很難做到坦然應對,你會覺得自己很難忍耐別人這樣的傷害。這個時候就需要你鍛煉自己的勇氣、磨礪自己的意誌、培養自己的胸懷。
麵對嫉妒你的人,修煉自己的“忍”功,這是一種人生的藝術,是一種生存的智慧。它一方麵可以解放自己,使自己不至於因為別人的傷害而過分耿耿於懷,過分黯然神傷。你容忍別人的同時,也把友誼的種子撒進了別人的心田,那些嫉妒你的人會放棄對你嫉妒的念頭,從而對你以誠相待。
※ 寬以待人,容人之過 ※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相信這句話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古語雲:“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容人之過,也是容自己之過。
在為人處世上能夠容忍別人的過失,以寬仁為懷,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品質。很多成功者正是憑借著對他人的寬容走上了成功之路。寬容能幫助人們減少仇恨、暴力和偏執,同時還能讓我們以善良、尊重和理解來對待別人;寬容能使我們認識到所有的人都值得受到熱愛、公平和尊重。
在現實的生活中,假如朋友不小心做了對不起你的事,千萬不要耿耿於懷。如果你揪住朋友的錯誤不放,朋友就會認為你這個人太小氣,也許你們的友誼就會到此為止。而如果你能夠對朋友的錯誤表現出寬容大度的一麵,那麼你的朋友一定會對你有歉疚感,從而主動地向你表示友好。這樣你才能夠變被動為主動。“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堵牆”。孰優孰劣,相信聰明的你會作出正確的判斷。
在日常的工作與生活中,人與人之間良好關係的建立都是以寬容為基礎的。寬以待人,人們彼此之間的相處才能感情融洽。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身的缺點與不足,我們倘若不能寬容他人的弱點和缺點,人與人之間就無法正常地交往下去。“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寬容不會失去什麼,相反,卻會以此得人心。
在漫長的一生中,誰都會有犯錯誤、辦錯事的時候。當我們做了錯事、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的時候,總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諒解,總是希望別人把這段不愉快的往事忘掉。將心比心,如果自己遇到別人有對不起自己的言行時就應該設身處地去理解和寬容別人。一個人若想成就一番大事,在人際交往中,就不要太計較個人的得與失。而應該把目光放得長遠些,做到眼光高遠、胸襟博大,克己忍讓、寬容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