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朋儕嫉妒時,淡定者會守之以和忍(3 / 3)

在生活中,哪個人不需要友誼之花的滋潤呢?誰不需要在困難之際得到他人的幫助呢?一個人若想在人際交往中擁有一個好人緣,就要以寬仁為懷,以大局為重,容許別人對自己犯下錯誤。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一個人是沒有缺點的,隻要你擁有一顆容人之心,你的人生之路就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 常人妒心,一笑置之 ※

嫉妒俗稱“紅眼病”,是一種不健康的心態,是由於個人與他人比較,發現別人在某一方麵或某幾方麵比自己強而產生的一種羞愧、不滿、怨恨、憤怒的複雜情緒。

嫉妒的危害一是打擊了別人,二也傷害了自己。遭到別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別人的人也會影響了自己的身心健康,由於整日沉溺於對別人的嫉妒之中,沒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這樣下去就會延誤了自己的前途,一舉多害。

嫉妒心強的人通常處在兩種不平衡的心態中:一是自己不如他人優越,產生了失落感或攻擊心態;二是當別人超越自己時心懷不滿、怨恨,甚至采取傷害行為,常常陷入苦惱之中不能自拔。

有一個人,非常嫉妒他的鄰居,他的鄰居越是高興,他越是垂頭喪氣;他鄰居的生活過得越好,他越是愁眉滿麵。每天他都盼望自己的鄰居倒黴。

然而每當他看到鄰居時,鄰居總是活得好好的,並且微笑著和他打招呼,這時他的心理就更加不舒服了。就這樣,他每天折磨自己,身體日漸消瘦,胸中就像堵了一塊石頭,吃不下也睡不著。

終於有一天他決定給他的鄰居製造點晦氣,這天晚上他在花圈店裏買了一個花圈,偷偷地給鄰居家送去。當他走到鄰居家門口時,聽到裏麵有人在哭,此時鄰居正好從屋裏走出來,看到他送來一個花圈,忙說:“這麼快就過來了,謝謝!謝謝!”原來鄰居的父親剛剛去世。這人頓覺無趣,“嗯”了兩聲,便走了出來。

故事中的主人就是出於嫉妒,把自己置於一種心靈的地獄之中,折磨自己。但折磨來折磨去,卻一無所得。

在日常的工作與生活中,當我們遭到別人的嫉妒,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如果有人嫉妒你,你應感到高興。因為這證明你比對方出色,你若一無是處,無論如何他是不會嫉妒你的?這樣想,當有人嫉妒你時,你就不會有生氣的想法了,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

其次,如果有人嫉妒你,以寬容心去對待。你千萬不要同嫉妒者進行唇槍舌戰,因為這是一場毫無意義的比賽,你無法得分,更無法贏得比賽,你不要和他計較,你的寬容和高姿態會給你贏得更多的分數。

最後,更加努力提高自己。你隻比別人強那麼一點點,別人妒忌你,當你比別人強很多,並讓眾人望塵莫及時,眾人隻能佩服你。

總之,當別人對你產生了嫉妒的心理,千萬不要心煩急躁,關鍵是要看你能不能正視嫉妒。我們隻要能以平和的心態、寬容的胸襟去從容麵對別人的嫉妒,讓自己擁有健康的心理,那麼你就會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和諧。

※ 怒令智昏,學會忍讓 ※

“小不忍,致大災”;“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古往今來,多少人間悲劇的發生就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爭強鬥勝,不能相互寬容。

在當今世界上,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因情緒偏激而付出高昂的代價,因不能忍一時之氣或自毀前程,或抱憾終身,或付出生命代價。廣州36路公交車司機為了與另一路公交車一比高下鬥氣追尾造成40名乘客受傷,這就是一個血淋淋的教訓。“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積極進取的心態理所當然應該受到讚賞,但有時候,卻必須學會退步和寬容,給別人讓一條路,其實也是給自己留一條路。

忍讓與寬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麵對衝突,忍讓和寬容是一個潤滑劑;麵對紛擾,忍讓和寬容是一首和諧曲。麵對猜疑的堅冰,忍讓和寬容是消融的陽光;麵對隔閡的鴻溝,忍讓和寬容是溝通的橋梁。因為忍讓和寬容,怨恨可以化為雲煙;因為忍讓和寬容,幹戈可以化為玉帛。“寬容是在荊棘叢中長出來的穀粒”。藺相如三讓廉頗,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等等這些都是關於忍讓與寬容的千古美談。

有“美國國父”之稱的富蘭克林說:“如果你一味辯論、爭搶、反對,你或許有時獲勝,但勝利是空洞的,因為你不能得到對方的好感。”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更絕:“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

一個懂得忍讓和寬容的人,他的愛心往往多於怨恨,他將自己變得越來越樂觀豁達而不是日趨悲哀消沉,對待別人的不足,他會用愛心勸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聽者因感動而遵從。一個懂得忍讓和寬容的人,他有一種智者的情懷,更有一種仁者的境界,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與人為善,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一個懂得忍讓和寬容的人,他必然善於溝通和理解,善於體諒和包涵,善於妥協和讓步,生活和工作理所當然地灑脫自如。

關於忍讓與寬容,有一個“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宰相張廷玉與一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人。兩家相鄰,因建房劃界發生了衝突。張老夫人修書北京,請張宰相出麵幹預。張廷玉看了信,回書勸導:“千裏家書隻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老夫人見書明理,立即把牆後退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牆讓後三尺。就這樣,張葉兩家的院牆之間,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張廷玉失去的是祖傳的幾分地,換來的卻是長期的鄰裏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雨果有句名言:“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一個人要想自己的胸懷比天空更寬闊,首先要學會忍讓和寬容。我們的社會呼喚忍讓和寬容,如果我們人人都可以做到忍讓和寬容,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越來越美好,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越來越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