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心為形役時,淡定者會守之以放下(1 / 3)

第7章 心為形役時,淡定者會守之以放下

人的欲望是永無止境的,而欲望的存在很多時候並非是一件好事。人生在世,屬於自己的應該好好去珍惜,而不屬於自己的就要學會放棄。人的一生不過短短幾十年,人隻有一雙手,無論你怎樣努力去拿,而握住的總是有限的,不屬於自己的有太多太多。我們每一個人都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選擇與誘惑,很多時候你必須舍棄一個而得到另一個,人生任何時候都不會兩全。放棄不是一種無奈,也不是一種無為,適時適度的放棄,是一種成熟,更是一種智慧;放棄不是一種失落,適時適度的放棄是一種收獲。正所謂: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 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

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曾在文章中這樣寫道:會活的人,或者說取得成功的人,其實懂得了兩個字,即舍得。如果舍得微笑,就將得到友誼;如果舍得寬容,就將得到大氣……

舍得不僅是一種處世的哲學,也是一種做人做事的藝術。舍與得如同水與火、天與地、陰與陽等,是既對立又統一的一對矛盾,相生相克,相輔相成,存於天地,存於人世,存於心間,存於微妙的細節,囊括了萬物運行的所有機理。萬事萬物均在舍得之中,才能達至和諧,達到統一。一個人若真正把握了舍與得的尺度,便等於把握了人生的鑰匙和成功的機遇。

古往今來,有數不清的著名人物取得了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他們的成功無不得益於對“舍得”二字的把握和體悟。王昭君舍棄了錦衣玉食的宮廷生活,踏上了黃沙漫天的西域之路,卻得到了天下的一時太平與後世的無限讚美;祝英台舍棄了世間的一切繁華,化作一隻蝴蝶,卻得到了海枯石爛和天長地久的愛情;李白舍棄了人間富貴,卻留住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傲骨;越王勾踐在被吳王夫差打敗後,舍棄了君王一時的尊嚴,忍辱苟活,臥薪嚐膽,經過十年的反思、十年的曆練,他又重新奪回了天下;東晉的陶淵明,毅然放棄了當時世人競相追逐的功名利祿,回到了山間,過上了“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的隱士生活,才獲得了那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閑;司馬遷舍棄了尊嚴,沒有選擇體麵地去死,在牢中懷著更為強烈的憂憤之情寫成了《史記》,完成了一部任何曆史書籍都不能與之相比的恢弘史詩;錢學森舍棄了美國優厚的待遇,克服重重阻擋,毅然回國,為新中國的“兩彈一星”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得到了國人的讚頌;德國前總理勃蘭特,在訪問捷克和波蘭時,麵對猶太人死難者的紀念碑,他放棄了總理的身份,雙膝跪下,虔誠地為納粹德國的罪行贖罪,最終贏得了世界人民的讚譽。

舍得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境界,願意舍得的人往往會有大收獲。人在一生中最舍不得的就是一個“我”字,這是最大的障礙,誰要是敢舍,舍掉自我,那麼他就真的能大得。這就是大舍才能大得,敢死才敢活,敢大死才敢大活的道理。因為在你“鬆手”舍棄自我的一瞬間,在你做到了一般人都不敢大舍的舉動之後,你就會悟到生命的本質,悟到幻相與真相,從而獲得心靈的大自由、精神的大解放、生活的大樂趣。

“舍”與“得”存在一定的因果關係:即舍是因,得是果。舍不得“舍”,就不可能有所“得”;要想有所“得”,就得付出,得奉獻,得舍得“舍”。不付出、不奉獻、不願意“舍”,而企求“得”,那是投機取巧,是不勞而獲。而任何方式的投機取巧和不勞而獲,最終是要受到道德、良心甚至法律的懲罰的。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有些人總是喜歡活在美好的過去中,卻不知前麵的風景更加美好。向前看,才會有所發展,有所進步。兩千多年前的老子清醒地認識到了人類貪欲自私的弱點,告誡世人千萬要注意,不要因爭名逐利而喪身,要克製自己的欲望,“見素抱樸,少私寡欲”,順應自然,知足知止。要知道“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的道理,物極必反,過分的愛惜會導致極大的耗費,過多的斂取必定導致重大的損失,盛極而衰是已被曆史證明了的。所以,在名與利、得與失上,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明智的選擇,隻有這樣,才可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你的生命、名聲、利益才可以長久。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隻有生命才是最寶貴的,人生的樂趣在於奮鬥和創造中,不斷克服困難、不斷前進的過程會使人產生成就感和榮譽感。如果你的心境因為一時的苦惱而變得支離破碎,請別消極,嚐試著站在新的角度,以一顆積極健全的心去對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威爾·羅吉士是一個十分著名的幽默大師,他整天都是快快樂樂的,即使在他失去什麼東西的時候。這一方麵得益於他樂觀豁達的性格,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得與失。

1898年冬天,威爾·羅吉士繼承了一個牧場。

有一天,他養的一頭牛為了偷吃玉米而衝破附近一戶農家的籬笆,最後被農夫殺死。依當地牧場的共同約定,農夫應該通知羅吉士並說明原因,但是農夫沒有這樣做。

羅吉士知道這件事後非常生氣,就帶著傭人一起去找農夫理論。

此時,正值寒流而至,他們走到一半,人與馬車全都掛滿了冰霜,兩人也幾乎要凍僵了。

好不容易抵達木屋,農夫卻不在家,農夫的妻子熱情地邀請他們進屋等待。羅吉士進屋取暖時,看見婦人十分消瘦憔悴,而且桌椅後還躲著五個瘦得像猴子一樣的孩子。

不久,農夫回來了,妻子告訴他:“他們可是頂著狂風嚴寒而來的。”

羅吉士本想開口與農夫理論,忽然又打住了,他隻是伸出了手。

農夫完全不知道羅吉士的來意,便開心地與他握手、擁抱,並邀請他們共進晚餐。

農夫滿臉歉意地說:“不好意思,委屈你們吃些豆子,原本有牛肉可以吃的,但是忽然刮起了風,還沒準備好。”

孩子們聽見有牛肉可吃,高興得眼睛都發亮了。

吃飯時,傭人一直等著羅吉士開口談正事,以便處理殺牛的事。但是,羅吉士看起來似乎忘記了,隻見他與這家人開心地有說有笑。

飯後,天氣仍然相當差,農夫一定要兩個人住下,等轉天再回去,於是羅吉士與傭人在那裏過了一晚。

第二天早上,他們吃了一頓豐富的早餐後就告辭回去了。

在寒流中走了這麼一趟,羅吉士對此行的目的卻閉口不提。在回家的路上,傭人忍不住問他:“我以為你準備去為那頭牛討個公道呢!”

羅吉士微笑著說:“是啊,我本來是抱著這個念頭的,但是,後來我又盤算了一下,決定不再追究了。你知道嗎?我並沒有白白失去一頭牛啊!因為我得到了一點兒人情味。畢竟,牛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獲得,然而人情味,卻並不是很容易得到。”

羅吉士失去了一頭牛卻得到了難得的人情味,這對他來說是得大於失。的確,舍得,舍得,你隻有先舍才會後得。其實,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們擁有一個共同的世界,但我們卻擁有不同的世界觀,對這個世界也有著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每個人都有一雙眼睛,用以分辨事物,這是自然的造化。每個人還有一雙眼睛,它不是長在臉上,而是長在心中,這就是心智的眼睛。這雙眼睛比另一雙更重要,它告訴我們的是如何看待身外的世界,如何看待自己。

※ 抓得太緊,終無所獲 ※

人的欲望正如手中的沙子,握得太緊反而會一無所有。當你攤開手掌,慢慢地欣賞,沙子卻在你的手中。人生在世,我們要懷著一個平和的心態,淡看世間的得失,讓緊縮的心舒張開來。

所謂的理想和夢想不過是偽裝了的欲望,蠅營狗苟,戰戰兢兢隻是為自己的欲望在尋找突破口。欲望不能夠用好壞來評判,僅個人的取舍與喜惡而已。然而欲望就像是沙子,過於膨脹的欲望迫使你用力去抓住你想要的,然而,你越是想抓住,你卻越抓不住。我們都知道用手從四周把沙子捋向中間,然後伸手輕輕一捧,便是高高的一個沙包。這些說起來很簡單,可是如何做到則很難。當你擔心別人來搶的時候,你會不自覺地把它藏匿起來,這樣一動,沙子就會在手指間向下滑落;當你緊張或是擔心的時候,你的心會抽緊,手指不自主的用力,沙子在你不知覺的情況下,從手指間依舊悄然滑落。如何去捧起更多的沙子,心態最重要,不要看沙灘上美麗的貝殼,不去想有多少雙手在你旁邊揮舞,不緊不慢的,當你用手去捧沙子的時候,就像是從樹上摘下一個蘋果,從地上撿起一朵小花,用你最自然的方式,你將發現在你最不在意的時候收獲最多。

當今社會的變化日新月異,人心也深不可測,生活在其中,表麵上風平浪靜,實際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我們總是希望能抓住所有的幸福,但是正因為抓得太緊,反而事與願違。就像手中的沙子,你越用力握緊,流得越快。手心的壓力讓沙子不堪忍受,迫不及待地想要逃;同樣,如果你在生活中把自己的那根線繃得太緊,不允許有任何的失誤,那麼世界就像沙子一樣從你手中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