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愛情、婚姻、房子、車子、孩子、朋友……好不容易才擁有了這些幸福的外在條件,怎能讓它們白白流走呢?人總是害怕打開手掌,害怕打開手掌後自己千方百計得來的一切會頃刻間消失不見。所以,我們握緊了雙手,用盡心力和各種手段。不管任何時候,都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但是,握得緊就一定代表是擁有嗎?在戀人分手的千萬個理由中,有一條是不可忽視的,那就是自由的呼吸空間。你害怕失去愛情,就把對方看得很緊——能跟著就跟著,不能跟著就用電話追蹤;什麼事情都要彙報;除了你之外,最好不要有任何接觸異性的機會……這樣做,也許能保證一時的心心相印、形影不離,但是時間久了,可能會徹底失去對方。愛情是很重要的情感需求,但並不是所有。每個人都需要有多個維度的生活,比如工作,比如愛情,比如朋友。你把對方隻限定在你的圈子內,就好像用鐵籠困住一頭野獸。你看得越重、抓得越緊、失去得越快。
辛辛苦苦,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比較滿意的工作,既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工資待遇又很好。你一下子像進了天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對這份工作,你是這樣的在乎,所以任何時候都不敢有絲毫的鬆懈,唯恐一眨眼就沒了。你事事搶風頭,你拚命地加班,你提出盡可能多的方案,你把能想到的事情都做了。這樣,自然獲得了公司的認可。但是,你不是鐵人。如此高強度的操勞,你很快就累倒了。而這個時候,你還沒有轉正。公司會養一個需要在病床上待一年半載的人嗎?自然不會。你的在意反而使你更快地失去了。
現實的工作與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有的時候,你自以為抓緊了,卻反而在慢慢地失去,而且失去得更快。越在乎,就越想抓住,越抓得緊越失去得快。為人處世凡事都看得淡然一點,為人要自信一點。是你的就是你的,不用費盡心力去抓緊;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你再怎麼去伸手抓也不會得到。如果你想一味地抓住某個東西,到最後你會發現,因為你抓得太緊,反而會一無所獲。
※ 舍得給予,擁有富足 ※
舍得遠非簡單地放下,而是在人生抉擇中的扭轉與突破。智者,愚者,都有舍得的取舍;真愚者,真智者,在舍得間才會深深的體會到、感覺到真理。舍得給予,才能擁有富足。
或許是因為人性的貪婪,很多時候,我們隻知道索取與獲得,往往忘卻了索取獲得後的回歸,也就是舍給,舍得給予與回饋。既然想要的已經得到了,就要記得去回饋,不單單是放的下與簡單的給,而是一種大境界,大智慧,是一個全身而退的自我保護。滿招損,謙受益,月盈則虧是哲理的智慧,也是做人的智慧。凡夫俗子在舍的時候都是心不甘情不願的,隻有大智者,大覺者才明白舍得拋物線,起點、低穀,螺旋規律地發展著……
有些人整日地愁眉不展,總是幻想如何從別人那裏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這無形之中給自己背負上了壓力。即使付出勞動,也要及時得到回報,一旦不能夠達到自己的預期,就悶悶不樂、耿耿於懷。在這樣的人看來,無償給予是傻瓜才幹的事情。殊不知,當他真正懷著這種“傻瓜心態”,淡泊名利去行事時,不但在當時收獲到快樂的心情,在以後合適的時機,還會有相當利益的回報。
工作中的人,除了家人,相處時間最長的就屬同事了。當同事有困難的時候,你主動給予一定的幫助,同事一定會對你非常感激。你會從中獲得一種榮譽感和滿足感,這會使你感到很快樂。當你以後遇到困難向同事求助時,同事也樂意為你排憂解難。相反的,如果你隻是算計著從同事身上獲取什麼利益,必然會引起同事的反感,在你需要向同事求助時,同事就會找借口躲得遠遠的。
現代社會上雖然存在著老板“剝削”員工(讓員工無償加班、延長工作時間等)的現象,但你不能對老板的這種要求不分場合、不講緣由地拒絕。在你能承受的情況下,主動犧牲個人時間,為老板排憂解難,老板一定會讚賞你,並記著你的忠誠和奉獻精神。這都會成為日後加薪和晉升的籌碼。得到老板的讚賞,你能不快樂嗎?贏得老板的信任和重用,你能不高興嗎?相反的,如果為了加班費跟老板斤斤計較,甚至轉為拒絕老板的要求,一定會給老板留下不好的印象,輕則將你“打入冷宮”,重則將你“掃地出門”。
當你在天橋或是地下過道裏,掏出零錢放在乞丐或者賣藝者的麵前,你還指望對方給你什麼回報嗎?沒有!但是你感到了快樂。因為你給予了他們溫暖和關愛,對於那些賣藝者來說,你還給予了他們自信和尊重。現在有很多人自發地參加慈善活動,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比如到貧困地區做誌願者。他們不但從中感到了快樂,還大大緩解了心理壓力。用一位誌願者的話說,就是:“當我麵對那些處境困難的人,就覺得自己的壓力根本算不得一回事。”
舍得二字,並非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領略得到,隻有具備大智慧的人才能悟到其中的真諦。人世間的東西,並沒有固定的主人,也沒有永遠的主人。事物在取舍之間,自有它的定數。是你的,終歸是你的,怎麼也跑不了;不是你的,巧取豪奪也沒用。
在曆史的長河中有多少貪財、貪權、貪色的人,常日裏,看似得到了很多,最後卻又什麼也沒得到,不想舍,不想給予,可最後連自由、性命都無可奈何地丟掉了。“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因不“舍”而不“得”。這道理看似簡單,做起來並非那麼得輕而易舉。舍得是一種人生的哲學。舍是一種本領,一種態度,一種境界。舍得舍得,先舍後得;舍在前,得在後,也就是說“舍”與“得”雖是反義卻是一物的兩麵。舍與得是對等的,你先舍,然後才能得。一個人隻有施予才能獲得,不管是哪一種方式的施予。這就是“舍得”的真意。能“舍”方能“得”。當然,這種“得”更多的是指精神的豐潤,境界的升華。舍得之間暗藏玄妙,意境很深,隻能靠自己去琢磨,去感悟。
一個人的富有不在於他擁有的多,而是在於他給予別人的多。舍得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一個窮人把討來的飯讓給同伴那一刻他就是富人了,正是因為貧窮,他的布施才更有意義。因為這體現了他的心量和胸懷,不像巴爾紮克筆下的葛朗台窮得隻剩下金子,人世間的親情和一切都舍去了,夠可憐的。人生需要舍得,舍得才能豐富人生。
※ 終止一端,格局為重 ※
終止一端,以格局為重,其實說的就是要懂得放棄。放棄是需要勇氣的,放棄有時是為了換取更大的空間。其實我們的一生就是一個不停放棄的過程,所以學會放棄,優雅地轉身。
相傳,古希臘的佛裏幾亞國的葛第士用一種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戰車的軛上打了一個結。他預言:誰能打開這個結,誰就可以征服亞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亞曆山大來到葛第士繩結之前,不加考慮便拔劍砍斷了繩結。後來果然一舉占領了比希臘大50倍的波斯帝國。一個在大山裏割草的孩子被毒蛇咬傷了腳,而醫院在遠處的小鎮上,麵對這種情況孩子毫不猶豫地用鐮刀割斷受傷的腳趾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的確,在現實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智慧都蘊含在人們的取舍之間。把握好了取舍之間的度,看似是沒有了生路,卻能夠柳暗花明、絕處逢生。有很多人看似素質很高,但卻因為難以舍棄眼前的蠅頭小利,而忽視了更長遠的目標。成功者並不比失敗者多具備什麼能力,有時候僅僅在於抓住了一兩次被忽視了的機遇。而機遇的獲取,關鍵在於你是否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進行果斷的取與舍。勇於放棄的人精明,善於放棄的人高明,樂於放棄的人聰明。
有人說:“當你緊握雙手,裏麵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時,世界就在你的雙手中。”很多時候,我們都應該懂得舍棄,懂得珍惜。生活中魚和熊掌是不能夠兼得的,舍棄是為了得到更多的回報。當你緊握著雙手,肯定是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至少你還有希望。一時的舍棄是為了更好的擁有,舍棄是一種氣度,舍棄是一種升華,舍棄是一種境界,舍棄更是一種美麗。所以,我們要學會舍棄,學會放棄,但同時也要記得珍惜。
放棄,絕不意味著失去,放棄是為了另一種獲得。
二戰的硝煙剛剛散盡時,以美英法為首的戰勝國首腦們幾經磋商,決定在美國紐約成立一個協調處理世界事務的聯合國。當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大家才發現,這個全球至高無上、最權威的世界性組織,竟沒有自己的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