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欣逢順境時,淡定者會守之以泰然(2 / 3)

總之,一個人即便是處於順境,也不可懈怠。在順境中要充分認識環境的特點,把握環境的發展趨勢,積極主動地剔除潛伏的逆境因素,節製自我,不斷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提高自身的認識和駕馭環境的能力,使人生在良好的順境中不斷地破浪前行。

※ 戒驕戒躁,虛懷若穀 ※

其實虛懷若穀的本質就是:不自滿自負,不武斷固執。當看到別人的長處時,能夠虛心學習,從而反省自己的不足,靠自己的自覺加以克服。並且能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接受他人的幫助。

我們先來看一個關於初祖達摩大師的故事。

據說,菩提達摩是南天竺香至王的第三個兒子,自幼拜第二十七代佛祖般若多羅為師,跟隨般若多羅潛心研習佛法。

有一天,達摩向師父求教說:“我得到佛法以後,應到何地傳化?”

般若多羅回答說:“你應該去震旦(中國)。到震旦以後,不要住在南方,那裏的君主好大喜功,不能領悟佛理。”

於是,達摩遵照師父的囑咐,準備好行李,駕起一葉扁舟,乘風破浪,漂洋過海,用了三年時間,曆盡艱難險阻,來到了中國。達摩到中國以後,廣州刺史得知此事,急忙稟報金陵,梁武帝立即派使臣把達摩接到南京,為其接風洗塵,賓客相待。梁武帝是一個佛教信徒,主張自我解脫。達摩是禪宗大乘派,主張普度眾生。由於他們的主張不同,每談論起佛事,二人總是不投機。這時達摩感到南京不是久留活動的地方,於是便告別梁武帝,渡江北上。

當時,中國有個高僧,名叫神光,是河南省滎陽縣人。恰好那時神光在南京雨花台講經說法,當地群眾稱:“神光講經,委婉動聽,地生金蓮,頑石點頭。”圍觀聽講的人裏三層,外三層,水泄不通。達摩離開梁武帝北上,路過雨花台,見到神光在那裏講經說法,他就順便擠在人群中,側耳傾聽。達摩聽講,聽到有些地方點點頭,聽到有些地方搖搖頭。點頭表示讚同神光講的觀點,搖頭表示對神光講的觀點不讚同。神光在講解中,發現達摩搖頭,認為這是對自己的最大不尊,便問達摩:“你為什麼搖頭?”對於佛學的認識,二人因有分歧意見,達摩便主動讓步,離開雨花台渡江北上去了。

達摩離開之後,聽講的群眾中有人對神光說:“剛才那個人你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印度高僧菩提達摩,精通佛法,學識淵博。”神光聽了以後,感到慚愧之極,師父到了跟前,自己卻不認得,剛才自己也太沒有禮貌了。於是他就趕快追達摩,想要賠禮道歉。達摩在前麵走,神光在後麵緊追,一直追到長江岸邊。達摩急著過江,站在江岸邊,隻見水域茫茫,既沒有橋,也沒有船,連個人影也不見。這怎麼過江呢?達摩十分焦慮。正在無可奈何之際,達摩發現岸邊不遠處的地方坐著個老太太,身邊放了一捆葦草,看樣子好像也是在等船過江。達摩暗自盤算:“這位偌大的年紀,為何孤苦伶仃,無人護送照料?”但是此處又沒有別人,隻好向老人家求助了。於是他邁步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禮,說道:“老菩薩,我要過江,怎奈無船,請您老人家化棵蘆葦給我,以便代步。”

老人聽到話語,於是抬起頭來,仔細地端詳著達摩。見達摩兩隻眼睛炯炯有神,滿臉絡腮胡子卷曲盤旋,身材魁梧,舉止坦然,形象端莊,儀表非凡。老人暗自點頭稱許,隨手抽出一根蘆葦遞與達摩。達摩雙手接過蘆葦,向老人告謝而去。到了江邊,他把蘆葦放在江麵上,隻見一朵蘆葦花,昂首高揚,五片蘆葉,平展伸開,達摩雙腳踏於蘆葦之上,飄飄然渡過了長江。

當神光不顧疲勞,尾追達摩,到了江邊的時候,看到達摩一葦渡江,就氣急敗壞地跑到老人麵前,不問青紅皂白,抱起老人身邊的一捆蘆葦,就“撲通”一聲,扔到水中,雙腳跳上蘆葦捆子,匆忙過江。誰知說也奇怪,這捆蘆葦不但不向前行進,反而很快便沉入了水中。神光見勢不妙,急忙涉水而出,卻險些溺入水中。

神光帶著渾身泥水,衝向老人輕聲責問道:“你給他一根蘆葦就能渡過江,我拿你一捆蘆葦為什麼還過不去呢?”

隻聽老人從容不迫地答道:“他是化我的蘆葦,助人有份;你是搶我的蘆葦,物各有緣,無緣無故,豈能相助?”老人說罷,轉瞬間悠然不見了,浩瀚的江麵上空無一人。這時神光自知有失,慚愧不已,隻有懊悔而歸了。

自從達摩過江以後,手持禪杖,信步而行,見山朝拜,遇寺坐禪,在北魏孝昌三年的時候到達了嵩山少林寺。達摩看到這裏群山環抱,森林茂密,山色秀麗,環境清幽,佛業興旺,心想,這真是一塊難得的佛門淨土。於是,他就把少林寺作為他落跡傳教的道場。廣集僧徒,首傳禪宗。自此以後,達摩便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稱為中國佛教禪宗祖庭。

看了禪宗初祖菩提達摩的故事,你從中受到了什麼啟發呢?達摩大師與神光大師都是修行與智慧很高的人。唯一不同的是,達摩戒驕戒躁,虛懷若穀,神光覺得自己的修行已是最高的了,別人對自己應該俯首帖耳才是,他萬萬沒預料到的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等他醒悟過來的時候,菩提大師已乘一葦渡江而去,想去追趕,搶了一捆蘆葦也無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在任何時候都要戒驕戒躁,否則到頭來苦了的還是自己。

我們再來看一個關於戒驕戒躁的故事。

從前有一隻螞蟻,它力大無窮,自從盤古開天辟地以來,像這種螞蟻大力士還不曾有過,它能夠毫不費力地背上兩顆麥粒。若論勇敢,它的勇氣也是空前絕後的:它能像老虎鉗似的一口咬住蛆蟲,而且常常單槍匹馬地和一隻蜘蛛作戰。它不久就在蟻族之內名聲大噪,螞蟻們街談巷議的話題幾乎都和這個螞蟻大力士有關。

一段時間後,它的腦海裏充斥的都是別的螞蟻頌揚它的話,於是它開始不滿足自己僅呆在蟻族裏了。它下定決心去城市去展示一下自己不凡的身手,到城市裏去博得更大的名聲。

有一天它爬上最大的幹草車,坐在趕車人的身旁,像個大王似的進城去了。

但是,滿懷熱情的螞蟻大力士在城市碰了一鼻子的灰。它以為人們會從四麵八方趕來,可事實根本不是它想象的那樣。它發覺大家對它根本不屑一顧:城裏人個個忙著自己的事情。螞蟻大力士找到一片樹葉,在地上把樹葉拖呀拖的,它機靈地翻筋鬥,敏捷地跳躍,可是沒有人對它投去關注的一瞥,也沒有人注意。所以,當它盡其所能地耍過了武藝,便怨天尤人地說道:“如果我覺得城裏人都是糊塗和盲目的,難道是我不可理喻嗎?我展現了十八般的武藝,怎麼沒有人鼓掌喝彩呢?如果你上我們這兒來,我想你就會知道,我在全蟻族是最有名的。”

可憐的大力士螞蟻啊,真是太不知天高地厚了。要知道,隻有在你所在的蟻族裏你才是大力士。一旦脫離了你的族群,在別的族群裏去炫耀你的武藝,那將會使你變得十分的幼稚與可笑,與聰明的人類相比,你隻不過是一隻大螞蟻而已。現實的工作與生活中,像大螞蟻這樣可憐的人大有人在,他們一旦取得了芝麻大的成就,就不知道自己姓誰名誰了,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了。殊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生在世,那種自大自負是要不得的,一個人隻有戒驕戒躁、虛懷若穀,他才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功。

※ 高興過頭,喜極而泣 ※

人生中的苦樂悲喜,也和陰陽一樣,有其固有的特性,並不是絕對的,是相對的。有的苦盡甜來,有的樂極生悲,有的在順利時飛來橫禍,有的則身處逆境而時來運轉。

我們來看看下麵這個故事:

1956年,在男子單人雙槳賽艇比賽中,前蘇聯年僅18歲的小將維亞切斯拉夫·伊萬諾夫憑借超人的耐力和頑強的拚搏精神,以8分2秒5的優異成績率先撞線,收獲了他運動生涯中的第一枚奧運金牌。頒獎儀式結束後,走下領獎台的伊萬諾夫興奮異常,在文多雷湖邊,他深情地親吻著這枚來之不易的金牌。隨後,和著觀眾一次又一次的歡呼,伊萬諾夫一次又一次地將金牌拋向空中。或許因為是首次奪冠而興奮過頭,伊萬諾夫越來越使勁,金牌也被他越拋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