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人並不是不被別人接受和理解的,也不代表生活會落寞。寂寞中的人可以尋找到最初想要的本真。可以感受自己的堅強信仰。也可以感受人生的悲喜與無奈。也可以知道怎樣去切換生活的態度。讓你的心靈小憩在寂寞小舟之中,享受一回寂寞,品味一次寂寞。別害怕寂寞淹沒了你,因為寂寞不是河,它是你的空間。你可以在那裏找回很多久違了的感受,也可以在那裏找到你心靈出發的新起點,找回你生命中最想要的東西。
寂寞的樂趣並非人人都能享受。這能力是受之於先天,或是靠後天習得,寂寞能讓一個人脆弱,也能讓人堅強,它可以毀滅一個人,也可以造就一個人。有的人盡管天賦極高,才華橫溢,卻不能麵對寂寞的生活。因此,它隻能在空虛中逐漸消沉,在寂寞中走向死亡。耐得住寂寞的人大都胸懷大誌,意誌堅定,他們把寂寞當作一種考驗和挑戰,頑強地與人生際遇抗爭,默默地進行艱苦的創造性勞動,這樣,終究會有所建樹的。
※ 獨處靜思,悟得真諦 ※
宋明理學的程氏兄弟悟出一個道理:獨處而靜思者非難,居廣而應天下者為難。不錯,隻有獨處靜思,方能悟得真諦。
我們先來看一下悟鼎法師的介紹。
據南普陀寺的檔案記載,悟鼎42歲,28歲在南普陀寺出家,雲南人。出家前,做過書畫、古建雕塑等工作,一位曾經和他接觸過的法師說,悟鼎喜好繪畫,經常一個人靜靜待在屋內練習。
據介紹,剛開始閉關,悟鼎想閉三年。三年過後,他沒有出來,提出再閉三年。三年複三年,一晃九年過去了,負責照料他飲食的護關法師換了八九個,他依然在南普陀寺後山的閉關室裏。舉行完出關儀式,迎接他的人回憶,悟鼎的麵容十分祥和。起初,他還未完全適應與人交流,出現“語言跟不上思維”的情況,幾天後逐漸恢複。後來有人詢問,在這九年裏,你參悟了什麼?他隻是回答:“慚愧慚愧。”
10天後,悟鼎留下一張紙條,向寺廟申請後,再度閉關。“閉關這麼久,需要有很強的意誌力,很深的定力,在現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非常難得。”一位法師指出。
閉關室的大門是金屬製成的,沒有縫隙,看不清裏麵的一切。大門旁邊,有一個小窗戶,每頓的飯菜放在小窗戶上。除了飯菜,閉關室和外界隔絕。據護關法師介紹,進入閉關室之後,門口還必須封上封條,寫上閉關時間,期間不得外出。在正式閉關之前,悟鼎曾嚐試進過閉關室,並留有一部小靈通,有一次,有人偷偷翻進閉關室,他用小靈通“報警”,後來正式閉關,小靈通沒再攜帶。九年下來,悟鼎曾碰到過不少障礙,其中包括身體出現的一些問題。“他出關的時候,腰是微弓的。”一位法師介紹,此次悟鼎出關,主要是因為身體問題,但沒有大礙。再度閉關之前,他提出,把一些漏水的地方重新修補即可。石洞裏的擺設十分簡單,一張很小的單人床,床旁邊是一張書桌,一把木凳,凳子的寬度,剛好可以盤腿坐在上麵。書桌旁邊,有兩個大櫃子,擺放的經書至少有兩三百本。
大千世界中多的是凡夫俗子,紅塵中人我們不必像僧人那樣閉關修煉那麼多年。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獨處靜思就是一個對心性的很不錯的修煉。繁華、熱鬧是放電,獨處、靜思卻是充電,在充放之間人生方不會感到疲憊。
人們往往會認為獨處的人消極、內向,其實不然,獨處它本身就是一種美,是一種淡淡的、靜靜的美。獨處時,我們可以回想一下過去、憧憬一下未來;我們可以構思一篇文章;品讀一本書。或躺在高背椅上,閉上眼睛,置身自己的世界裏;或聽著優美的音樂吃著喜歡的零食;或一杯淡淡的清茶,任舒緩輕柔、晶瑩剔透的旋律漫過心田,這所有的一切不添加任何的感覺色彩,沒有任何偽裝的成分,將心情放飛,做回純真、本質的自己,然後甜甜一笑……
當你感到身心的疲憊需要釋放時,你可以隻身一人背上簡單的行囊,到向往和夢想已久的地方去。在那裏,沒有人認識你,你可以天馬行空,自在逍遙。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在青青草地上打滾,找尋回兒時的天真與頑皮,歇下背負太久的偽裝做一回真正的自己。
在春雨綿綿的季節,獨自漫步在城市的郊外,路旁的小樹,河邊的楊柳,往日的浮華被柔柔的雨絲細細地洗淨了,塵封的記憶便漸漸地鮮活了起來……靜靜地在雨中品嚐這份難得的恬靜與閑適。
在激情四射的夏日黃昏裏,不要辜負了晚霞的慷慨賜予,走出家門,找一條幽靜的小道,漫步在晚霞中,看夕陽怎樣到另一個世界棲息,看群山如何默默相送閉上眼睛。
在月朗星稀的夜晚,縷縷的月光透過窗欞牽動著你的眼睛,誘惑著你蠢蠢欲動,使你輾轉反側,久久不能成眠,此時,你不妨披衣起來走出屋外,仰望朗朗蒼穹,玉兔當空,皓月千裏,絲絲夜風拂著麵頰,徜徉在皎潔的月光下,享受著這無限的良辰美景,麵對宇宙的廣漠深邃,月夜的空曠靜謐。這個時候的你會體會內心的美好與寧靜。
不管生活是怎樣的忙碌,我們都應該在喧囂的塵世中,找到一份不可多得的靜謐,讓疲憊的心靈得以暫時地休憩,讓自己屬於自己,讓自己剖析自己,讓自己鼓勵自己,讓自己做回自己……
※ 享受獨處,心靈修行 ※
生活中有的人喜歡熱鬧,身邊沒有人陪便覺得幹什麼都沒有勁,實際上,人們有時候也需要在獨處中好好地反思,也就是說,獨處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獨到的修行。
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把與人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為重要的一種能力。反過來說,不擅交際固然是一種遺憾,不耐孤獨也未嚐不是一種很嚴重的缺陷。
世上沒有一個人能夠忍受絕對的孤獨。但是,絕對不能忍受孤獨的人卻是一個靈魂空虛的人。世上正有這樣的一些人,他們最怕的就是獨處,讓他們和自己呆一會兒,對於他們簡直是一種酷刑。隻要閑了下來,他們就必須找個地方去消遣。他們的日子表麵上過得十分熱鬧,實際上他們的內心極其空虛。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想方設法避免麵對麵看見自己。對此隻能有一個解釋,就是連他們自己也感覺到了自己的貧乏,和這樣貧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頂沒有意思的,再無聊的消遣也比這有趣得多。這樣做的結果是他們變得越來越貧乏,越來越沒有了自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非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具備的。具備這種能力並不意味著不再感到寂寞,而在於安於寂寞並使之具有生產力。人在寂寞中有三種狀態。一是惶惶不安,茫無頭緒,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漸漸習慣於寂寞,安下心來,建立起生活的條理,用讀書、寫作或別的事務來驅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為一片詩意的土壤,一種創造的契機,誘發出關於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
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和美好體驗,雖則有些寂寞,寂寞中卻又有一種充實。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在獨處時,我們從事務中抽身出來,回到了自己。這時候,我們獨自麵對自己和宇宙,開始了與自己的心靈以及與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對話。一切嚴格意義上的靈魂生活都是在獨處時展開的。和別人一起談古說今,引經據典,那是閑聊和討論;唯有自己沉浸於古往今來大師們的傑作之時,才會有真正的心靈感悟。和別人一起遊山玩水,那隻是旅遊;唯有自己獨自麵對蒼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時,才會真正感受到與大自然的溝通。
從心理學的觀點看,人之需要獨處,是為了進行內在的整合。所謂整合,就是把新的經驗放到內在記憶中的某個恰當位置上。唯有經過這一整合的過程,外來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為一個既獨立又生長著的係統。所以,有無獨處的能力,關係到一個人能否真正形成一個相對自足的內心世界,而這又會進而影響到他與外部世界的關係。
怎麼判斷一個人究竟有沒有他的“自我”呢?有一個可靠的檢驗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獨處。當你自己一個人呆著時,你是感到百無聊賴,難以忍受呢,還是感到一種寧靜、充實和滿足?
對於獨處的愛好與一個人的性格完全無關,愛好獨處的人同樣可能是一個性格活潑、喜歡朋友的人,隻是無論他怎麼樂於與別人交往,獨處始終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來,一種缺乏交往的生活當然是一種缺陷,一種缺乏獨處的生活則簡直是一種災難了。
心靈有家,生命才有路。學會和大自然獨處,和生命獨處,和自己獨處。學會獨處的人,心智才能夠成熟;學會獨處的人,心胸才能夠豁達;學會獨處的人,才能領悟到生活的深邃。人的內心是在獨處中堅強起來的,隻有學會把孤獨的時刻安排得井井有條、津津有味,任何外界事物才難以左右你。獨處讓你更了解自己的需要,獨處讓你更清楚自己的價值,獨處幫助你用旁觀者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故事,獨處讓你更快樂、更加珍惜友誼,獨處讓你在安靜中體味生活……在人生路上,很多時候是要一個人走的,有時是自願,有時是無奈。但無論如何,學會獨處都可以讓你在最快的時間內找到生活的樂趣。
※ 忍受寂寞,守候成功 ※
沒有誰不渴望成功並無數次設想過成功的場景。但一個人要想成功,就必須忍受住各種各樣的寂寞。
成功的路上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充滿了艱辛,每一個追求成功的人都不會一帆風順。坎坷、無奈、寂寞、孤獨常常會如影隨形。一個人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當寂寞成為一種切身的感受,成為生活的狀態時,看似成功遙遙無期,其實它已在悄悄到來。一定程度上說,耐得住寂寞,就是在守候成功。
有一位普通的女孩和別的女孩一樣也想過成功。她的夢想就是站在自己的舞台上唱自己的歌。然而,這個女孩子並不漂亮,但這並不妨礙她追求自己的夢想。但是有一天,她的夢想受到了打擊。在一名著名音樂人的製作室裏,一盆冷水向她潑了過來:“你的嗓音和你的相貌同樣不漂亮,我看你很難在歌壇有所發展。”
聽了這話以後,女孩並沒有選擇離開,反而默默地留了下來。夢想那麼遠,成功那麼遠,她能做的隻能是把握好現在。她端茶,倒水,製作演出時間表,替歌手拿演出服裝……別人問她為什麼,她鄭重地說:“不為什麼,這裏是離我的夢想最近的地方。”
終於有一天,她微笑著站在了自己的舞台上,用並不驚豔但十分溫暖的嗓音感動了所有在場的人。她就是劉若英。在成為歌手劉若英之前,她忍受著巨大的寂寞和無助,但從來都沒有失去自己的夢想。
成功從來都是伴隨著痛苦和寂寞而到來的。寂寞,是一個人在成功的過程中所必須承受的“痛”。當我們年輕時,誰沒有遭遇寂寞,痛恨寂寞,並想擺脫寂寞呢?成功之前,隻有你一個人在躑躅前行,沒有鮮花,沒有掌聲,沒有讚美,甚至得到了更多的嘲笑和打擊,沒有人會把目光多留在你身上一點。在成功到來之前,你需要一天天在冷清中度日而且得前行。然而,有人將這份寂寞當成了一種儲蓄,以積少成多的投入換取更豐盛的財富,積存在生命的倉庫中。
布萊漢姆是一名50多歲的普通的清潔工。然而近日他卻獲得了劍橋大學榮譽文學碩士學位。榮譽學位是劍橋最高的榮譽。以往總是被授予愛因斯坦,比爾·蓋茨等這樣著名的科學家和精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