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遇難獲險時,淡定者會守之以從容(3 / 3)

※ 險境雖險,智者尤智 ※

人的智慧掌握著三把鑰匙:一把開啟教學,一把開啟字母,一把開啟音符。知識、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東晉時,謝安在做宰相的時候,正值北方蠻夷派軍隊來進攻,來勢洶洶。可是他卻讓士兵不要緊張,自有主意,謝安的悠閑態度讓士兵們都感覺他胸有成竹,於是也都不再緊張和害怕了,頓時都獲得了強烈的安全感,當快馬來報獲勝的時候,謝安正與別人下棋,他隻看了一眼就隨意地說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而棋一下完,當把客人送走之後,他卻高興地蹦起來,竟然把鞋履都弄壞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管我們做什麼事都一定要有智慧,險境雖險,智者尤智。要做到鎮定,臨危不亂,不能驚慌失措,我們要學習謝安的智慧與鎮定。

我國漢代偉大的謀略家陳平就是一個臨難不懼、臨危不亂的人,同樣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

公元前205年的春天,由於司馬卯背楚降漢,楚霸王項羽則遷怒於陳平。陳平不僅遭到了項羽的責備,並且他出的計謀項羽都不予采納。陳平覺得說不定哪一天項羽還會殺他,尤其是他已看清了項羽是個魯莽武夫,最終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就這樣,於是他掛印封金,偷偷地離開了項羽。想起在漢王手下的魏無知是自己的老朋友,不如也去投奔劉邦。

當時天已快黑,他逃到了黃河邊,便請船夫送他過河。陳平上了船,從船艙裏又出來了一個船夫。兩個船夫見他穿著新衣,腰上佩著一把寶劍,便認定他腰包裏肯定裝了不少金銀財寶,於是便想等船到河中央時,將他謀財害命。陳平坐在船尾,看兩個船夫不住飄過來不懷好意的眼光,知道他們心中有邪念。他明白這兩人想圖財害命。但是陳平為人機靈,渾身是計。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便一麵故意叫著說:“哎呀!好熱喲!要不要我來幫你撐一會兒船?”於是就一麵當船夫的麵,把身上的衣服一件件地脫了下來重重地扔到船板上,光著上身來幫船夫劃船。船夫看他腰間什麼也沒有,衣服掉在船上也沒有什麼聲音,便能得知他身上什麼貴重東西都沒有,所以也就打消了加害他的念頭。一場凶險,竟被陳平輕而易舉地化解了。

不錯,這個故事正是告訴我們,陳平能慧眼獨具,料敵之先機,采取主動,勝敵於無形,不愧是偉大的謀士。居安思危,未雨綢繆,臨難不懼,臨危不亂,正是我們一個人應有的意識、素質和策略。隻有具備這樣的才能,方可在瞬息萬變、波詭雲譎的現代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可見智慧是多麼的重要。

※ 心神安定,化險為夷 ※

心神安定,最主要的就是放下所有的心念,不執著在一個目的上,禪宗不思凡境事,不思過去與未來,所有身體細胞都放鬆,身體的活動力全部由活躍到沉寂,隻有這樣當遇到危險困難時才能化險為夷。

清朝鼎鼎大名的才子紀曉嵐就能臨危不亂,處變不驚。

一年夏天,宮廷裏新進了不少扇子。按照當時的習慣,一些儒雅的人會在自己的扇麵上題一些字畫。於是,乾隆皇帝就把自己最喜歡的一把扇子交給了紀曉嵐,讓他把唐代詩人王之渙的一首詩《涼州詞》題寫上去。

可是不知道是由於什麼原因,紀曉嵐在題字的時候不小心把那首詩中一句“黃河遠上白雲間”的“間”字給漏掉了。乾隆皇帝看了,大為不快,把扇子丟給紀曉嵐,說他犯了欺君之罪。紀曉嵐拾起乾隆皇帝丟回的扇子,一看才知自己漏寫了一個字。可是他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馬上驚慌失措而跪地求饒,他卻是腦筋一轉,不動聲色地對乾隆皇帝說:“啟稟殿下,這不是詩,而是一首詞。”

“它分明就是一首詩怎麼會是一首詞?”乾隆稍帶怒氣,不解地問道。

而紀曉嵐卻不慌不忙地說:“皇上息怒,且讓微臣念給皇上聽。”

接著紀曉嵐念出來的句子是:“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恰恰是經過了紀曉嵐這麼一斷句,一首《涼州詞》果然由詩變成了詞,並且意思絲毫未變。乾隆皇帝聽後則哈哈大笑,連連誇讚紀曉嵐機敏過人,臨危不亂,於是也沒有治他欺君之罪。

在上麵的故事中,紀曉嵐臨危不亂,從容麵對,最終因為他的心神安定,才得以化險為夷,化尷尬為詼諧,變窘迫為笑話。

偉大的文學家莎士比亞先生曾說過:“人的才華智慧如果無法運用在最需要的時候,便和庸碌平凡沒有差別。造物者是一個精於計算的女神,它給予世人的每一分才智,都要受賜的人善加利用。”不錯,當我們遇到突發事件時,是以情緒反應來解決問題,還是先冷靜下來,把問題弄清楚後,再一一解決呢?

同樣在我們生活當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突發事件,當我們遇到緊急的事情時,是否也能像故事中的紀曉嵐一樣,保持臨危不亂的態度,隨機應變呢?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做不到這一點,即使是芝麻大點的小事,也常常會弄得自己慌慌張張、冒冒失失,好像天要塌下來似的。但是完全沒有必要這樣,任何時候都不能夠亂了陣腳,你越緊張就越想不出辦法,相反會讓問題變得更為複雜,甚至衍生出更多不必要的麻煩來。麵對突如其來的事情,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將情緒穩定下來,讓自己心神安定,才能鎮定地想出解決的方法。

其實臨危不亂,處變不驚,更是一種能力的體現,同樣是一種智慧與博學的體現。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應該以一種平和的心態來麵對各種緊急的情況,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把事情處理得妥當圓滿。一個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的人通常都會有一個好的心態,當他們遇到打擊的時候同樣會勇敢地麵對現實,從容不迫地接受一切,而不是要死要活,喪失理智。

有一個老太太她搭船到美國的途中遇到了暴風雨,當時全船的人驚慌失措,四處逃竄,隻有她非常平靜地在禱告,神情十分安詳。等到風浪過去,船也脫離了險境,有一個人很好奇,便問老太太:“您為什麼一點都不害怕?”

老太太說:“我一共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已經被上帝接走,二女兒現在住在美國。方才風浪大作時,我就向上帝禱告,假如船被巨浪打翻,我就去看大女兒,假如留我性命,我就去看二女兒,不管怎麼樣我都會去看我的女兒。”

聽了老太太的講述,這個人對老太太處事不驚的勇氣深感佩服。

是的,我們要學會臨危不亂,處變不驚。要學會鎮定,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要相信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任何問題都會得到解決。一旦你抱著這樣的心態去處理事情時,你就會發現天大的事也不過如此,你就會把事情處理得更加圓滿。

常言道:“大路好走,獨木難行”,何況在小木橋下麵,還有很多毒蛇呢?生命中失敗的原因,恐怕不是力量薄弱,智能低下,而是周圍環境的威懾。因此,隻有麵對險境保持平靜心態的人,才有成功的希望。所以我們要做到心神安定,淡定看人生,寧靜做自我,當危險和困難來臨的時候才能化險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