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善用感動力,才有共鳴力——感動力的秘密 第2章 糖紙包裹的誘惑力
感動是一種感情同時也是一種做人的智慧。你被感動過嗎?如果有的話,一定知道感動的瞬間心情是如何,是有一股暖流順著全身蔓延開來還是眼中溢出的淚光?
感動是智慧,這裏麵包括兩種,分別是感動力和感知力。
在生活中,我們可能經常會被感動或者感動別人,你感覺到了嗎?經曆過感動或被感動之後你有什麼變化嗎?或者說你的收獲在哪裏?
第一節 急功近利的後果
有目標是好的,有抱負也是好的,但是在追求的路上要把握好一個度,過度地追求,也就會變得急功近利,終會害人害己。
拿破侖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個身處職場的人都該朝這方麵努力。追求成功的過程並不是隻有敢於追求就足夠,而且還必須善於追求。職場中的許多人,為了在工作中能夠迅速攀到“頂峰”,往往會產生一種急功近利的錯誤想法,結果常常事與願違。
職場中的人很多都喜歡急於表現自己,急功近利,以此想得到公司領導的重視。但這樣常常會讓事情變得很糟糕。其實每個老板和領導在考察員工能力的時候,並不是隻注重員工此時此刻的表現,也不是考察員工的某一項表現,他們會通過一段時間內考察員工的綜合素質。
事實上急功近利的人對成功的急切,會在工作上讓他們失去應有的耐心和忍耐,還可能會在成功的路上不擇手段。
何娟大學剛畢業不久,就在一家地方報社工作了,這份工作是何娟哥哥給介紹的。雖說報社不大,但也是很多同齡人都羨慕的工作,加之她是新聞專業畢業,能在報社工作也是專業對口,她為此不知多麼引以為豪。這家報社的主任是她哥哥的朋友,所以,她在報社工作,也深受領導的喜愛與信任,每天的工作盡管有些忙碌,但和摸爬滾打也挨不著邊兒。
一天,主任派她去一家公司采訪一位勞動模範。她剛到這家公司還沒見到這位勞模,就被公司的人事部經理拉去吃飯,其間對方說了一大籮筐恭維的話,讚美的言辭也能裝一車,她長這麼大,還是頭一次受到別人這樣恭維和讚美,最後在臨行前對方還給她塞了一個1000元的紅包,目的是希望何娟為他們公司一個即將上市的產品做一則小廣告,她二話沒說就爽快地答應了。
問題就這樣出來了,由於這個產品是一個不合格產品,因此嚴重影響了報社的形象。她是新來的,加上又出現了這麼嚴重的問題,社長知道情況後,一氣之下讓她離開報社,同時也是殺雞給猴看,以此警醒報社裏麵其他人。
雖然何娟當初並不知道產品是不合格的,可為了區區1000元的紅包,就毫不猶豫替他人打廣告、辦事情的行為,難免會讓人產生幾分厭煩。何娟的這種做法,真可謂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她因此而丟掉了工作,雖然有點小題大做,但也不會有幾個人會憐憫她的無辜,也許更多的人會認為她是“自作孽不可活”。
像上述這種急功近利的“心緒”,正是患上了職場的“近視眼”的這種病。幾乎所有患有這種病症的職場人士,似乎都喜歡與“五鬥米”扯上某種關係,他們不會輕易放過每一個置於眼前的“五鬥米”,而最後卻往往要為自己口袋裏可以裝入這五鬥米而費神費力。
當我們雙眼專注於一個“快”字上時,心智就很容易被蒙蔽。沒有足夠的時間看看自己,不會問自己:我走的方向是正確的嗎?路上會遇到坎坷崎嶇嗎?我準備好了嗎?有沒有充足的食物支持我抵達終點呢?中途休息時,有沒有辦法得到補給?是否有更快更便捷的路呢?結果往往卻是加倍辛苦,卻到達得更晚。
那些急功近利的人,看待事情往往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為了擺脫眼前的困境,不會不考慮未來的利益,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想法,求得了一時的痛快,而以長遠的痛苦為砝碼。這樣做的話隻會讓你得不償失。
有一個年輕人,十分羨慕一位富翁取得的成就,於是一天他跑到富翁那裏詢問成功的秘訣。
富翁得知他的來意後,什麼話也沒有說,隻是從起居室拿來了一個大西瓜。年輕人很迷惑地看著,隻見富翁把西瓜切成了大小不等的3塊。
“我們來假設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會怎麼選擇呢?”富翁一邊說,一邊把西瓜放在他麵前。
“當然是最大的那塊!”他毫不猶豫地回答。
富翁笑了笑:“那好,請用吧!”
富翁把最大的那塊西瓜遞給青年,自己卻吃了最小的那塊。當這個年輕人還在享用最大的那塊的時候,富翁已經把最小的那一塊西瓜吃完了。接著,富翁拿起剩下的一塊,大口地吃起來。事實上,那塊最小的和富翁吃的最後一塊加起來要比年輕人吃的最大的那一塊大得多。於是年輕人便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每塊西瓜雖沒自己的大,但加起來卻比自己的那一塊大得多。如果每塊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麼富翁得到的利益肯定比自己多。
最後富翁講述了自己的成功經曆,最後,對年輕人語重心長地說:“你要想成功就要學會判斷,千萬不可急功近利,這樣才能獲得長遠的利益,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有人說,世上其實隻有兩種人,把他們區分開來的方法是用一個簡單的實驗就可以。假設給人們同樣的一碗小麥,有一部分人會首先留下一部分用於播種然後再考慮其他問題;而另外一部分人則會把小麥全部磨成麵,做成饅頭吃掉。
如果你想要獲得真正的幸福,就要有長遠的眼光,學會從全局上把握問題,不可為了暫時性的利益,破壞今後人生發展的大局。在紛繁複雜的現實生活中,要想獲取長遠利益,或者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就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克服眼前的誘惑;同時還要懂得不拘泥於小節,要從宏觀上把握問題。
成功需要我們不斷地儲備,我們倉庫裏的東西越充足,成功的機會就會越大,也才可能走得更遠。成功的路永遠是遙遠與艱辛相伴隨,每一個躍躍欲試的年輕人,都對這條路的盡頭有著無限的憧憬。口袋裏的饅頭雖然可以令他們在剛起程時跑得飛快,不過吃了眼前的,恐怕就沒法吃到下一頓了。
第二節 遠見
——放長線才能釣到大魚
遠見,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思想基礎。隻有有遠見的人,才能作出英明的決策;那些鼠目寸光的人,總是缺乏長遠的打算。我們要為職業發展製訂一個長遠計劃,才能獲得事業的成功,否則,一生難逃碌碌無為的境地。
現在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願意“放長線,釣大魚”,他們不止關注自己所選擇職業目前的發展狀況,還關注該職業的發展前景。
凡是有長遠規劃的人,都知道放長線釣大魚的道理。一個有胸懷遠見的人,就不會為微薄的眼前的利益急著作決策,不會為眼前的好處放棄更多機會,更不會偏執、鑽牛角尖,吊死在一棵樹上。這些人為了實現最大的利益,成就最終的職業夢想,可以忍辱負重,懂得審時度勢,情願做一些看起來吃虧的事情。他們既不張揚,也不炫耀,更不會為一點成就而沾沾自喜、四處宣揚,他們知道,隻有能笑到最後的人才是最終的勝利者。
為了實現遠見,就一定要作出犧牲,其中必然會麵臨到選擇。人不可能一邊追求夢想,一邊保留著其他的選擇。但對於想取得成大事者的人,有時必須要放棄一些小選擇來換取那個唯一的夢想。這好比一個人來到岔路口,麵臨前進的選擇。他可以選擇一條能通往目的地的路,他也可以哪一條都不走,不過這樣的話永遠達不到目的地。
王明是那些大電器公司工程的承包商,他經常會對這些公司的重要人物施以小恩小惠,更重要的是他不僅奉承公司要人,還對年輕的職員也殷勤款待。
王明公司的人都知道,他們這位董事長並非無的放矢。比如說在事前,王明總是想方設法將電器公司一些員工的學曆、人際關係、工作能力和業績,作一次全麵的調查和了解,如果分析結果是認為這個人大有可為,以後會成為該公司的要員時,不管這個員工有多年輕,王明都盡心款待,其實他這樣做的目的,是為日後獲得更多的利益做準備。因為王明明白,10個欠王明人情債的人當中有9個會給王明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雖然王明現在做的算是虧本生意,但不保日後會利滾利地收回。
當王明所看中的某位年輕職員升職為科長時,他會立即跑去表示慶祝。而年輕的科長,自然非常感動,這樣無形中就會產生感恩圖報的思想意識。王明卻說:“我們公司能有今天,完全是靠貴公司的抬舉,因此,我向你這位優秀的公司員工表示謝意,也是應該的。”
這樣一來,當有朝一日這些職員晉升為處長、經理等重要職位時,終不會忘了這位董事長的恩惠。因此,在商場競爭十分激烈的時期,許多承包商倒閉的倒閉了,破產的破產了,而王明的公司卻仍舊生意興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王明平常關係投資多的結果。
綜觀這位董事長的手腕,確有“薑還是老的辣”的意味。這也揭示求人交友要有長遠眼光,要注意有目標地進行長期感情投資。同時,放長線釣大魚的策略,還必須能慧眼識英雄,才不至於將心血花在中看不中用的庸才身上,日後收不回老本。
能夠放長線釣大魚的人,當看到大魚上鉤之後,不會急著收線揚竿,把魚甩到岸上。他會不慌不忙地收幾下線,慢慢把魚拉近岸邊;如果大魚掙紮的話,便又放鬆釣線,讓魚遊竄幾下,再又慢慢收釣線。就這樣一收一弛的舉動,時間久了大魚就會筋疲力盡,等到大魚無力掙紮,才將它拉近岸邊,用提網兜拽上岸。其實對人情操縱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追得太緊,別人反而因為受不了而一口回絕你的請求,隻要你耐心等待,才會有成功的喜訊來敲門。
生活中有許多人因為過於計較自己的利益,老是爭取種種“好處”,時間久了難免惹起同事們的反感,無法得到大家的尊重,而且他們總在無意或有意之中傷害了同事,最後自己變得孤立起來。
事實上,那些人爭取的種種好處未必能帶給他們自己多少好處,反而弄得自己不僅身心疲憊,而且也失去了良好的人際關係。如果我們能對那些細小的,不太影響自己前程的好處,多一些謙讓,這種處世態度一定會贏得人們的好感,也會增添你的人格魅力,會給你帶來更多的“回報”,俗語所說的“吃虧是福”和“吃小虧占大便宜”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