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改變人心的力量——感動力的實踐 第11章 感動力社交讓朋友感動(3 / 3)

可是,你雖然說拒絕了對方,但是你又會憂慮在拒絕朋友的時候會不會得罪了對方,等等。如果您是被這種或者是其他的心理壓力所迫,就有可能會點頭答應,這實際上是在屈服於另一種性質的某些動機,比如需要得到朋友接受或讚揚,擔心給朋友帶來不快和麻煩,並希望朋友對您感恩,有朝一日得到報答,等等。如果你懂得珍惜時間,就應該學會說“不”。如果考慮到一旦答應對方的要求,可能給自己帶來某些不方便,就要考慮說“不”,除非這樣會給朋友帶來更大的麻煩。

你也許會說:我何嚐不想拒絕,但該如何拒絕呢?以下幾點建議可供參考:

1.立即答複,不要使對方對你抱有希望

這時候你最好打消為避免直接拒絕而尋找脫身之計的念頭。請不要說:“我再想想看”或“我看看到時候行不行”,等等。明確地告訴對方:“實在抱歉,這是不行的。”

2.如果你想避免生硬的拒絕,就提出一個反建議

假如朋友打電話問道:“今天晚上去跳舞吧!”你不想去的話,就可以這樣說:“今天晚上可不行,改日我請你吧。”

3.不要認為每次都有必要說明理由

很多時候,你隻需要簡單地說一句:“我實在有更要緊的事要做。”就可得到大多數人的諒解。

4.轉移對方的注意力

據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的注意力專一的時候,如果有一種另外的新的刺激參與,那麼人的注意力就會很容易轉移到這種新的刺激上去。在社交中如果遇見對方提出自己一時難以答複的問題或難以滿足的要求時,我們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辦法,從而把對方吸引到另一件你可以辦到的事情上去,這樣不僅自己擺脫困境,又能在另一方麵滿足對方,這樣對方也就因為沒能解決那個難以解決的問題而怪你。

5.巧妙地表達出“不”的意思

具體可采取如下方式:

①用沉默表示“不”。比如當朋友問你“你喜歡小李嗎?”你並不喜歡,這時,你可以不表態,或者一笑置之,朋友就會明白。

再比如一位不太熟識的朋友邀請你參加晚會,並送來請帖,你可以不予回複。這樣就表明,你不願參加這樣的活動。

②用拖延表示“不”。例如你的同事約你星期天去釣魚,你不想去,可以這樣回答:“其實我是個釣魚迷,可自從成家以來,星期天就脫不開身了。”

③用推脫表示“不”。比如,一位客人要求你替他換個房間,你可以說“不好意思,這得值班經理決定,他現在不在。”

④用回避表示“不”。假如你和朋友去看了一部你認為不太好的武打片,出影院後,朋友問你:“你覺得這部片子如何?”你可以回答:“我更喜歡抒情點的片子。”

⑤用反詰表示“不”。如果你和別人一起談論國家大事。朋友問:“你是否認為物價增長過快?”你可以回答:“那麼你認為增長太慢了是嗎?”

⑥用客氣表示“不”。如果別人送禮品給你,而你不能接受的話,你可以客氣地回絕。一是說客氣話;二是表示受寵若驚,不敢領受;三是強調對方留著它會有更多的用途等。

⑦用外交辭令說“不”。外交官們在碰到他們不想回答或不願回答的問題時,總是會說“無可奉告”。生活中的我們,如果暫時無法說“是與不是”時,也可用這句話。

另外,還有一些話可以用作搪塞:“天知道,事實會告訴你的。”“這個嘛,很難說。”等等。

第七節 保持熱情,人脈是

需要經營的

我們都知道,釣到的魚不用再喂食,這道出了很多人的心態。那些與人交往急功近利的人,他們肯定不知道,這樣做斷送的不隻是剛剛建立的良好態勢,更重要的是自身的聲譽。

不妨想想,誰願意和急功近利的人交往呢?社會上也是如此,如果今天偷工減料省了一塊錢,那麼明天可能就會少了十位顧客,這絕不是聰明人的選擇。

作為一個商人,謀的當然是利,問題是你要分辨清楚是謀當前的蠅頭小利,還是要今後的大量財富。那些損人利己、不講商業道德的商人最終會被逐出生意場。

山西票商經營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存放款業務,這與現代銀行經營很相似。票號的羸利就是靠存放款利息的差額,存款時票號付很低的利息,放款時則收取較高利息。對於票商來說,當時最大謀利對象是在票號存款的富戶。因為這些官紳們並不把利息放在心上,隻是為了安全、方便。山西票商為圖長遠的利益,因而在放款時也收取較低的利息,這裏麵以平遙幫票號為人稱道,徐坷曾這樣說過:“試以存款論,平遙幫之存款利息至高三厘,祁、太兩幫可由三厘至四厘,甚且有得四厘半者。以放款論,平遙幫放出之款,多僅六厘,至多亦僅七厘而止,甚至有僅取五厘者。若祁、太兩幫,則往往多至一分,平均之數亦七八厘。此其較大也,蓋山西票號向重信用,不重契據不做押款,此為各幫所同,至以博取重息,懸為大禁,則為平遙幫所獨也。”

票商在存放款業務中獲利最豐的機會就要數大批官款的存放了。官款存放的時候並不需要支付利息,並且往往數額巨大。但隨著眾多銀行的創立,票號生意就受到了很大的損失,其中,來自戶部銀行的威脅最大。著名票商李宏齡曾說:“我行存款至多不過四厘行息,而銀行則得五六厘。放款者以彼利多,遂提我之款移於彼處。且彼挾國庫、藩庫之力,資產雄厚,有餘則縮減利息,散布市麵,我欲不減不得也;不足則一口吸盡,利息頓漲,我欲不增又不得也。”

以上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在戶部銀行創立以後,就存放款一項業務而言,山西票號已經成為戶部銀行的附庸,由於戶部銀行的實力雄厚,隨行提高或降低存放款利率,山西幫票號隻能應承隨風倒,沒辦法與戶部銀行相抗衡,“禁用重息”的傳統信條顯然已不合時宜了。

這是曆史向山西商人發出的一次挑戰,同時也是曆史給他們的一次機遇,一向善於乘勢而起的山西商人可惜卻錯過了這一次大好時機,因為他們過於相信自己高超的經營策略。盡管李宏齡等人奔走呼號,但實力雄厚的山西商人再也沒有醒來。

無數次的曆史證明,隻有把眼光放長遠,不計較蠅頭小利的人,才有可能有機會取得成功,因此,在魚兒上鉤之後也不能疏忽大意,更不可得意忘形。放長線釣大魚這句話沒錯,但是釣上的魚兒更要悉心喂養,這樣才能長遠地建立起你的利益關係,才能更好地達到你的目的。

第八節 失言不可怕,

坦然麵對不慌張

人人都會有失言的時候,失言並不可怕。有時,我們在麵對失言的場景會表現得不知所措。其實,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坦然麵對自己所犯下的錯誤。因為,失言是可以得到及時補救的。

正所謂“金無足金,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失言的時候。失言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是在關係重大的麵談或相親時失言,可能給人造成致命的損失,而一蹶不振。不管說錯了什麼話,哪怕是無傷大雅的事,一旦發現失言,大家第一個反應就是告訴自己“完蛋了!”瞬間感覺血液直往腦門上衝,說話就更加顛三倒四。

這時候,你所擔心的是,對方會怎麼想呢?你越是想忘掉自己的失言,可是卻怎麼也忘不了。對於這個問題心理學給出的答案是,想忘掉某件事,最好想想別的事情!據說日本的圍棋名將石田秀芳,在勝負決賽中自己認為自己“完蛋了”時,這時候就讓自己腦中浮現與棋無關的事物,比如是高爾夫球、麻將,或是房間的裝飾物品等,於是很快他便恢複了鎮靜。

有一個故事,講的是關於中國一代女皇武則天的事情。

武則天在李世民身邊做侍女的時候,當她得知才人徐惠已經升為婕妤的消息時,不禁十分生氣,心誌開始動搖。徐惠和自己幾乎是同時進的宮,不滿一年就居高位。

一天下午,太宗騎馬到玄武門附近的球場,觀看馴馬的情形。武則天和其他侍女太監們,都徒步跟隨在後。

誰都知道太宗十分愛駿馬。現在正在訓練的馬匹叫獅子驄,是屬於馬中的駿馬。可是這匹馬的個性特別暴躁,不接受一切調教。太宗問大夥兒有什麼好的訓練辦法,武則天上前說:“臣必能製伏這匹馬,隻需要三種工具,鐵鞭、鐵錘和匕首。首先用鐵鞭打這匹駿馬,如果不服從的話,就用鐵錘打馬頭,這樣仍然不服從的話,就用匕首割斷它的咽喉。”

大夥兒聽後,都非常愕然地看著武則天,太宗也不例外。平時一向恭謹的、令人憐愛的、非常保守的武則天,怎麼會說出如此可怕的話呢?太宗一言不發直接調轉馬頭走了。武則天從太宗的背影中知道自己失言了,在武則天的一生中,大概這次是唯一的一次失言。

俗話說,“人有失足,馬有漏蹄”,失足了可以再站起來,失蹄了也可以重新振作,而人失言了可以用好的語言去彌補。隻要你用心,你就可以及時彌補失言,這也是處世的一種智慧。

曆史上和現實中有很多能說會道的名人,在失言後還死守著自己的城堡,因而慘敗的情形也是不可避免的。

與頑固派相反的是,有“城府”的人如果被對方擊中要害的時候絕不強詞奪理,他們可能會點頭微笑,或者是會輕輕鼓掌。這一舉動,觀眾或聽眾都弄不清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有人會認為這一舉動是他們服從真理的良好風範,有人會認為這是他們不畏辯解的豁達胸懷。這樣的辯論家如果是要說也能說得很巧,他們會向對方笑道:“你講得好極了!”

相比之下,裏根的表現就顯得很有智慧。

一次,美國總統裏根訪問巴西,因為旅途疲乏,再加上年歲又大,在歡迎宴會上,他脫口說道:“女士們,先生們!今天,我為能訪問玻利維亞而感到非常高興。”

這時候有人低聲提醒他說漏了嘴,裏根隨即改口道:

“很抱歉,我們不久前訪問過玻利維亞。”

其實他並未去玻利維亞,可是那些不明就裏的人還來不及反應時,他的口誤已經被淹沒在後來滔滔的大論中了,這種將說錯的地點、時間加以掩飾的方法,從而避免了當麵出醜,為補救的有效手段。隻是,這裏需要的是發現及時、改口巧妙的語言技巧,否則要想化解難堪也是困難的。

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遇到失言這種情況,有3個補救辦法:

1.移植法

就是把錯話移植到別人頭上。你可以說:“這是某些人的觀點,我認為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這樣就可以把自己已出口的某個錯誤糾正過來了。對方雖有某種感覺,但也認定不了是你說錯了。

2.引開法

就是當你發現自己失言的時候,迅速將錯誤言辭引開,避免在錯中糾纏。就是接著那句話之後說:“然而正確說法應是……”或者說:“我剛才那句話還應作如下補充……”這樣就可將錯話抹掉。

3.改義法

就是巧改錯話的意義,當意識到自己失言的時候,幹脆重複肯定,將錯就錯,然後巧妙地改變錯話的含義。

第九節 社交過程中的玩笑禁忌

玩笑話雖然可以活躍氣氛,融洽關係,但玩笑話也是要分時間、場合、地點的,在社會交往中,我們要避開玩笑話的禁忌,避免開十分過頭的玩笑。

朋友、熟人之間適當開開玩笑,可以起到活躍氣氛、融洽關係及增進友誼的作用。但開玩笑一定要適度,要因人、因時、因環境、因內容而定。

1.開玩笑要看對象

人的性格是不同的。如果和寬容大度的人開玩笑,可能會調節氣氛,如果和女同學、女同事開玩笑的話,要適可而止。

2.開玩笑要看時間

有一句話叫:“人逢喜事精神爽。”開玩笑最好是在對方心情舒暢的時候,或者當對方因小事生氣時,通過開玩笑把對方的情緒扭轉過來。

3.開玩笑要看場合、環境

例如在圖書館、醫院等要求保持肅靜的場合,不要開玩笑,在治喪等悲哀的氣氛中,不宜開玩笑。

4.開玩笑要注意內容

開玩笑的時候,一定要內容健康、風趣、情調高雅。在社交活動中,不要開庸俗的玩笑。也千萬不要拿別人的生理缺陷開玩笑,比如說不能以殘疾人的生理缺陷取笑。

人際交往中,開些得體的玩笑,不僅可以鬆弛神經,活躍氣氛,創造出一個適於交際的輕鬆愉快的氛圍,還可以受到人們的歡迎與喜愛。但是,如果玩笑話說得不好,則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傷害彼此的感情,所以在開玩笑的時候要掌握好分寸。

1.內容要高雅

玩笑的內容決定於玩笑者的思想情趣與文化修養。內容健康、格調高雅的玩笑話,會給對方啟迪和精神的享受,同時也是對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

著名的鋼琴家波奇在一次演奏時,發現全場有一半座位是空著的,他對聽眾說:“朋友們,我發現這個城市的人們都很有錢,我看到你們每個人都買了兩三個座位的票。”於是聽眾都放聲大笑。波奇無傷大雅的玩笑話使他反敗為勝。

2.態度要友善

開玩笑的一個原則之一就是與人為善。開玩笑的過程,也是大家感情互相交流傳遞的過程,如果憑借開玩笑對他人冷嘲熱諷,發泄內心的厭惡、不滿的感情,那麼除非是傻瓜才不會識破。或許有些人沒有你口齒伶俐,表麵上你雖然占到上風,但別人會認為你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從而不願與你交往。

3.對象要分清

同樣的一個玩笑可能對甲能開,不一定能對乙開。因為人的身份、性格、心情的不同,那麼對玩笑的承受能力也是不一樣的。如果對方性格外向,可以寬容忍耐,玩笑稍微過大也是可以得到諒解的。如果對方性格內向,有琢磨言外之意的傾向,開玩笑就應該慎重。對方盡管平時生性開朗,如果恰好碰上不愉快或傷心的事,就不要隨便地開玩笑了。相反,如果對方性格內向,但正好喜事臨門,此時與他開個玩笑,效果也是會很好的。

另外,玩笑或玩笑話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長輩、晚輩開玩笑的時候忌輕佻放肆,特別不要談男女情事。幾輩同堂時的玩笑要高雅、機智,解頤助興,樂在其中。

2.和非血緣關係的異性單獨相處時忌開玩笑,當然夫妻除外,即便是開正經的玩笑,也通常會引起對方反感,或者會引起旁人的猜測非議。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距離。當然,也不能拘謹別扭。

3.和殘疾人開玩笑,注意避諱。每個人都怕別人用自己的短處來開玩笑,殘疾人尤其是這樣。俗話說得好,不要當著和尚罵禿子,癩子麵前不談燈泡。

4.朋友陪客時,不要和朋友開玩笑。這時候人家已有共同的話題,已經形成和諧融洽的氣氛,如果你突然介入來開玩笑,轉移他人的注意力,打斷人家的話題,破壞他們談話的雅興,朋友會覺得你掃他麵子,甚至會認為你是故意的。